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蒸渗器厚壁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亚群  王少华等 《灌溉排水》2001,20(3):59-61,64
在测定蒸渗器厚壁对土壤热状况影响的基础上,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避免和减少蒸渗器厚壁对土壤热状况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3.
我国目前使用的蒸渗器存在的主要缺陷及其改进意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许亚群 《灌溉排水》1997,16(1):44-46
  相似文献   

4.
大型蒸渗仪内土壤含水量剖面分布的量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荒漠草原是草原区向荒漠区过度的一类草原生态类型。我国荒漠草原主要集中在北方,内蒙古荒漠草原是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内蒙古中部和阴山山脉以北的乌兰察布高原。荒漠草原与其他草原类型先比,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生态环境脆弱,对自然和人为的干扰较为敏感,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本文针对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土壤植被界面蒸渗特性进行试验研究,为荒漠草原植被建设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γ透射法应用于大型高精度称重式土壤蒸渗仪上的研究情况,并说明了如何利用计算机对其土壤剖面上30个测点的数据采集系统实行自动实时测定处理及控制。它为田间蒸散和降水入渗试验研究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蒸渗仪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地估算农作物腾发量对于农业节水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蒸渗仪法直接测定腾发量为切入点,系统地介绍了非称重式蒸渗仪和称重式蒸渗仪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对比分析了几种称重式蒸渗仪的应用特点,并指出小型称重式蒸渗仪的检测精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蒸渗仪自动恒定地下水位装置的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蒸渗仪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采用人工观测,人工控制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放,难于适应多指标连续操作与控制的要求,还存在试验人员工作强度大、难以精确恒定地下水位的不足。针对这些情况,根据蒸渗仪的结构特点,从蒸渗仪地下水补给与排放两个方面进行自动化改造,研制出蒸渗仪自动恒定地下水位装置。实践表明,该装置能够在无人值守条件下自动恒定地下水位,同时能精确采集水分指标,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降低了科研人员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9.
新型压/吸气排水式蒸渗仪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测定作物蒸散量、不影响农田耕作的压/吸气排水式蒸渗仪。通过对布有12个该型蒸渗仪的田间进行测试,表明蒸渗仪集水效果明显,含泥沙量极少。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称重式蒸渗仪及土壤蒸发器实测数据分析了温室秋茬茄子植株蒸腾量(T)、土壤蒸发量(E)和总蒸散量(ET)的逐日动态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温室茄子耗水状况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采用通径分析原理分析了气象因子对T、E和ET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温室秋茬茄子全生育期ET...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土壤冻结过程中水热迁移的基本方程,推导了土壤水热耦合方程,改进了冻结条件下土壤水热迁移问题的求解方法。用该模型模拟了室内土柱冻结试验,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计算速度较快。根据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微气象学理论,建立了冻结条件下土壤蒸发模型,将其作为土壤水热迁移的上边界条件,模拟了北京永乐店试验站冬小麦试区1995~1996年越冬期(1995.12.01~1996.02.29共3个月)土壤的冻融过程,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符合。在模拟过程中,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土壤水热运动方程,水、热方程的上边界分别为第二、三类边界。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越冬期土壤水热状况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不同厚度土墙体蓄放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土墙日光温室结构优化及温室土墙体轻简化,以泰安市不同厚度土墙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利用在两温室(1号墙体较厚、2号墙体较薄)北墙体的不同高度上布置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比较分析了在不同天气状况条件下两温室不同厚度土墙体的蓄放热特性。结果表明,晴好天气时,1号温室土墙体的蓄热量和放热量略高于2号温室,二者差值很小,分别为82.3、45.0 k J。连阴天时墙体全天放热,测试3 d的平均放热量,1号温室明显高于2号温室,厚墙体与薄墙体的放热量有明显差异,其二者差值为615.9 k J,但两温室距离墙体内表面0.1 m处的平均气温相差仅0.6℃。从距墙体内表面0.6 m以外的墙体温度相对稳定部分的温度分析表明,厚墙体温室(1号温室)温度相对稳定层的范围较薄墙体温室的大,蓄积热量也较多,应采取有效的换热设备或材料,将厚墙体内温度相对稳定层蓄积的热量释放到温室内部,用于进一步提高温室气温,以充分发挥厚墙体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快速准确估算农田蒸散量,利用24个群集式蒸渗仪,在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兴节水灌溉试验站进行了两年的灌溉试验,获得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的日内冠气温差和实际日蒸散量(ETa)等数据,对不同水分处理下的S-I蒸散量估算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并分析模型特征参数a、b的变化规律及两者的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的S-I...  相似文献   

14.
根据割离井法的思路,充分考虑降水、灌溉、开采对地下水位动态的综合影响,建立了灌区地下水位动态调控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在黄土高原灌区的应用实例,分析了该模型对灌区地下水位动态调控计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覆盖物对冻融土壤热量空间分布与传递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覆盖物对冻融土壤热量传递阻碍作用的机理和特性,基于冬季大田试验(2016年11月1日—2017年4月30日),设置裸地、自然降雪覆盖、5 cm秸秆覆盖+自然降雪、10 cm秸秆覆盖+自然降雪4种处理,分别测定了不同处理条件下10、20、30、40、50、60、70、80、90、100 cm深度的土壤总含水率、液态含水率和温度等数据,计算了不同处理条件下冻融土壤的热容量、相变热量和热量变化量等相关参数,进而分析了覆盖物对冻融土壤热量空间分布和传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3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热量交换量占比较大,不同时期内热量变化占比可达54.57%~81.17%;在冻结期4种处理条件下,土壤热量传递整体呈现出热量散失的趋势,在融化期4种处理条件下,土壤热量传递整体呈现出热量吸收的趋势;自然降雪覆盖、5 cm秸秆覆盖和10 cm秸秆覆盖对于热量传递的影响率分别为17%、8%和17%;4种处理条件下土壤热量无变化时间段均较长,分别为29.17%、39.41%、43.33%、50.88%。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数学模型对渗灌条件下不同的土质、初始含水率、渗管埋深、供水压力和历时的土壤水分运动进行计算分析 ,并研究其对渗灌技术的影响 ,提出了相关的设计参数。最后介绍了蔬菜大棚的渗灌实例  相似文献   

17.
杨望  张硕  杨坚  周杰  路宏 《农机化研究》2015,(7):176-180
采用田间物理测定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测定了收获期木薯种植地耕作层不同深度的土壤硬度,建立了耕作层深度与土壤硬度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土层深度对土壤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建立的木薯地耕作层土壤硬度与深度的数学模型精度高,硬度与深度基本上成3次方的非线性关系;采用盖膜方式种植的木薯地,其土壤硬度先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后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缓慢增大或减小;不采用盖膜方式种植的木薯地,其土壤硬度先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后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后又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着重探讨红壤丘陵区花生不同覆盖下生长状况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对花生生理状况有较大影响。其中有覆盖的小区土壤含水率高于裸地 ,覆盖的小区日均土壤水分蒸发量小于裸地。另外覆盖条件下的小区花生产量和平均地温高于裸地  相似文献   

19.
不同风况和开窗配置对夏季单栋塑料温室微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科奭  陈大跃  孙丽娟  刘正鲁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12):311-318, 339
以华东地区种植着空心菜的单栋塑料温室为研究对象构建其全尺度计算流体力学模型(CFD模型)。该模型经现场实验验证,其计算值与各测点温度实验值变化趋势吻合且差异在1.1℃以内。随后,通过该模型研究不同开窗配置下温室内气流和温度场特征,评估开窗配置对通风率、室内外温差和室内气候均匀性的影响,揭示不同风况下温室微气候形成机理。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开窗配置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温室微气候场。顶侧窗配置下温室通风率最高,室内外温差最小,能产生较均匀的室内气候,因此最适合于温室夏季通风。不同风况会对温室内气流和温度场产生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温室降温效果和气候均匀性;当外界高温低风速气候条件下,热压通风起主导作用;顶侧窗通风能显著提高温室降温效果,有效降低作物冠状层气温。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的研究是目前土壤学、农田灌溉、水土保持、环境科学等学科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效率的重点。为此,简要介绍了土壤水、热、盐运移基本理论的发展过程和国内外学者数十年来关于土壤水、热、盐的研究成果,并对土壤水、热、盐运移模型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评价,讨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