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2.
王贵龙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3,(12):9-9
好的间作物,生长期短、吸收肥水较少;大量需肥水时期与果树错开;病虫害比较少,与果树没有共同的病虫害;植株低矮利于果园通风透光;能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据吉县果农的经验,幼树果园最好选用豆类及春播中耕作物. 相似文献
3.
4.
5.
污泥农用对药用植物紫花茉莉品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进行堆肥,将污泥堆肥用于药用植物紫花茉莉栽培,研究污泥的农用对药用植物生长、药用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和主要重金属等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堆肥不同用量处理与对照相比,紫花茉莉的株高增加了6.7%~20%,茎围增加了16%~36%,块根干物量增加了9.6%~28%,茎叶干物量增加了19%~37%。污泥的农用使紫花茉莉植株增加了Zn、Ca的累积,显著地提高了紫花茉莉块根的药用功能,不同处理土壤Zn含量比对照增加了14%~86%。土壤Pb、Cr、Cu、Ni含量却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幼龄茶园间作花生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仁地区位于武陵山区,属贵州省东北部,全区辖8县1市1特区,有耕地面积28.27万hm^2,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土壤以黄壤为主,砂质土壤,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加之工业不发达, 相似文献
7.
果茶间作提高茶园经济效益谢达英(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532415)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从七十年代开始以茶作为二线作物在橡胶行间间种。随着橡胶遭受严重寒害后,在八十年代茶叶已上升为我所生产经营的主要经济作物。在茶叶栽培技术方面,以高标准建园,采取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8.
梁河县幼龄茶园间作大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地与整地选择海拔1 600 m以上、通风向阳、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茶树2~3龄的茶园较为适宜。对幼龄茶园行间空隙进行深翻晒土,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12~15 t,播种前必须用微耕机深耕细耙,使茶行里土细平整,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并能减轻杂草和病 相似文献
9.
荞麦全身都是宝,花是重要的蜜源;茎秆可作饲料及沤肥;荞壳是很好的保健材料;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纤维素、镁、钾、钙、铁、锌、铜、硒等及其他禾谷类粮食所缺乏的芦丁和叶绿素,营养价值居所有粮食作物之首,可制成城乡人民喜爱的各种辅助食品,这些食品具有降血脂、保护视力、软化血管、降低血糖等功效,同时还有清凉、消炎、帮助消化、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荞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茶叶属于经济作物,是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是我国茶叶种植大省。文章对贵州省思南县许家坝镇骡子顶茶园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种植者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间作物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明林茶间作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不同间作茶园的土壤为材料,以单作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间作沉香的茶园土壤,N、P、K含量略低于单作茶园,但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4.7%;间作野花椒的茶园土壤,N、P、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2.7%、22.9%、17.4%、7.2%;间作香樟树的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3.8%、8.4%.说明,进行林茶间作对改善茶园土壤性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茶树/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单作茶树、单作大豆和茶树/大豆间作)3种种植处理,探讨茶树/大豆间作种植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的变化及二者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与单作处理相比,茶树/大豆间作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高作物根际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以茶树根际相关性最显著。说明茶树/大豆间作具有显著的种间促进效应,能有效调节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间作模式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香樟-茶、野花椒-茶、沉香-茶3种间作模式下茶树主要病虫害及天敌在春茶、秋茶2个生育期的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园中间作香樟、野花椒、沉香对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影响不一致。香樟间作茶园茶轮斑病和茶赤星病的发病率较对照茶园低,但有增加茶小绿叶蝉的趋势;野花椒间作茶园茶饼病的发病率、茶小绿叶蝉虫害均较对照茶园低;沉香间作茶园茶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蚜的数量较对照茶园减少,茶轮斑病和茶煤病发病率也较对照茶园降低。 相似文献
14.
低丘红壤泡桐——茶树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亚热带丘陵红壤泡桐茶树复合种植模式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 :与纯茶园相比 ,泡桐茶树复合园的日平均光照强度下降 5 1 .2 % ;茶蓬内日平均气温下降 0 .3~ 1 .2℃ ;相对湿度增加 6.1~ 7.5个百分点 ;1m土层内根系总量增加 44 .4% ;各土层贮水量提高 2 .5 %~ 1 1 .3 % ;凋落物增加 2 8.0 2 % ;凋落物养分含量增加 2 0 .3 % ;0~60cm土层内速效氮、磷、钾总量增加 3 4.6% ;茶叶产量提高 1 6.9% ;茶叶品质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栗茶间作与覆草对茶园生长环境和茶叶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栗茶间作、覆草试验,调查相应的环境气候、土壤情况,观察茶树芽叶生长状况,比较茶样相关品质成分。[结果]栗茶间作降低了风速和光照强度,提高了环境温度、湿度;覆草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有效N、P、K的含量,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提高了冬季地温;栗茶间作、覆草均增加了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降低了酚/氨比。[结论]栗茶间作、覆草可以有效地调节茶树生长环境,改善土壤状况,调节茶叶酚/氨比,有利于茶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17.
18.
李雷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2):103-104
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及植物资源状况 ,主要阐述了巴西药用植物的学名 ,性状、主要分布地区及其药用价值 ,并列举了巴西吐根 (Cephaelisipecacuanha) ,毛果芸香 (Pilocarpus)等许多典型的药用植物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复合生态茶园的构建提供指导.[方法]在成龄生态茶园中分别选取在冬樱花、李树和木姜子树遮荫下的茶树,并与其相邻的未遮荫茶树作对照,对比年生长周期中不同树种遮荫对茶树叶片的光和、呼吸及净光和强度的影响.[结果]年生长周期中,在冬樱花、李树和木姜子树遮荫下的茶树叶片,其呼吸强度均极显著低于其对照茶树,净光合强度均极显著高于其对照茶树,而光合强度无明显规律;遮荫茶树叶片的净光和强度均是冬季高于春、夏、秋季.[结论]在保证茶树生理活动正常的前提下,降低无效的呼吸消耗,协调好光合、呼吸两大代谢的平衡,对茶树高产、优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山地茶园环境和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方法]对黄山市徽州区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生化品质(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叶绿素)进行研究。[结果]茶园小气候因子和茶叶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异存在很大差异。海拔每增加100 m,年均气温下降0.65℃,降水量增加36.3 mm,相对湿度增加3.85%。茶园日光照强度曲线呈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12:00。通过对茶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分析表明,随着海拔的上升,芽叶密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产量最高值在海拔400 m的茶园。随着海拔的增加,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是海拔600 m的茶园最高,酚氨比与海拔呈明显负相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随海拔增加呈先上升后先下降的变化规律,在海拔达到400 m时,茶树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最高分别为6.32和2.68 mg/g;而叶绿素a/b值随着海拔增加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减缓。[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复合生态茶园优化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