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原多维困境的根源性问题是不适当的制度及管理措施。制度演化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农业研究领域的应用促使对草原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开始重视制度视域的探讨,内容多是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草原产权制度、文化特点,以及探讨草业系统不同界面的适应性管理措施。通过对草原牧区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和适应性管理研究评述,指出目前研究有待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在制度概念辨识上要重视科技进步和利益格局改变所造成的影响;要注重分析制度演化进程和牧区宏观经济背景,对牧区制度演化路径和趋势有清晰认识;进行牧区经济活动和行为机制分析,以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找到适当的参数和方法使不同领域、不同界面的研究相衔接。另外,牧区存在不同于农区的典型性、特殊性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可进行创新性研究,基于时空异质性以更多的实证分析使多领域研究融合,为解决草原牧区多维困境提供实践性思路。  相似文献   

2.
草原联户经营是近年来在牧区畜牧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对完善阿坝州草原经营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阿坝州草原的调查和红原县实地考察,总结草原联户经营模式的具体做法,分析其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生产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完善阿坝州草原承包和经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草畜平衡制度是切实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和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在全国五大牧区率先推行草畜平衡制度,取得了初步成效,探索出一条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成为促进锡盟畜牧业经济转型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阿不满  张卫国  常明 《草业科学》2012,29(12):1945-1950
牧区草原承包制从20世纪80年代推广至今,历时近30年。然而,这项旨在根除“草原大锅饭”弊端,激发牧民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积极性,从根本上遏制草原退化趋势的举措,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目前学术界尚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牧户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甘南牧区草原在发展中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牧区草原承包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草原承包到户的实际效果与期望效果相去甚远,有些方面甚至走向了初衷的反面。在深刻分析甘南牧区草原承包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完善草原承包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草原是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牧区、半牧区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保证,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由于人们长期超载过牧,对草原进行掠夺式的利用,草原质量下降十分严重,出现了大面积严重的"三化"现象,产草量和载畜量都明显下降,草原生态环境恶劣。草原生态的恶化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建设的不和谐。为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黑龙江省主要牧区从1996年起实施了草原承包,2000年实施了草原禁牧,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草原生态保护的要求,更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由于新疆草原牧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生产方式粗放,草原牧区经济发展一直没有摆脱"人口增长—牲畜增加—草原退化—效益低下—牧民增收难"的状况。与传统农业相比,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更为滞后,效益低下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更为突出;与农民相比,牧民收入来源更为单一,增收渠道更加有限,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与农村相比,牧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更大,成为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牧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6%。拥有天然草原0.365亿hm2(可利用草原面积0.316亿hm2,其中冬春草原0.159亿hm2,夏秋草原0.157亿hm2),主要分布在青南牧区、环青海湖及柴达木盆地。草原类型以高寒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等9个草地类型、7个亚类为主,其中高寒草甸占有较高比例,面积0.240亿hm2,占全省可利用草地面积的68%。1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推进畜牧业持续发展、促进牧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牧区和谐稳定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8.
草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的支柱产业,草原的永续利用是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为超载过牧和乱开滥伐,致使草原生产力严重下降,草原生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推行禁牧休牧制度,是依法治草、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使草原资源更好地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9.
落实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党在牧区的一项基本政策。随着国家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逐步落实,内蒙古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利用近20年的时间,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基本完成了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的全面落实。草原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随着草原承包经营制的落实而随之出现的。本文结合《土地承包法》对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一些问题做出了政策与法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做好草原大文章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1 做好草原大文章的提出 2008年8月20~22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内蒙古就农牧业发展、草原保护与建设等问题进行调研时强调指出,我国草原面积多达60亿亩(4亿h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是牧区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生存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关系国家生态、农牧业生产、农牧民生活,意义重大、任务繁重、要求紧迫,各级农牧部门、广大草原牧区一定要全面落实党在牧区的基本政策,充分调动农牧民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实行草原保护建设各项制度,加强重点工程建设,正确处理好生态、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努力促进草原"绿起来"、草原畜牧业"强起来"、农牧民"富起来",切实做好草原保护与建设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1.
<正>草原是我县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总面积95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7%。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798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84%。草原牧区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生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全县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区牧区生态建设大规模展开,我县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牧民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时隔24年再度召开的全国牧区工作会议近日落下帷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8月11日至12日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召开的全国牧区工作会议上强调,牧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要切实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牧区经济。  相似文献   

13.
草原畜牧业主要是以天然牧草和采取放牧方式经营的畜牧业,因此天然草原的优劣和丰欠程度决定着草原畜牧业的兴衰。建国初期,我省牧区草原状况相对良好。20世纪60年代末,牧区开始发生草原退化现象,随后愈演愈烈,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在广阔的牧区,草原畜牧业是主要的产业。由于牧区草原畜牧业的经营规模以及牧民的专业化程度的制约,生产经营规模超过一定限度,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所以草原畜牧业需要适度规模经营,使草地与劳动力、资金等进行优化,各类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得到最大收益。目前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四川等地,共有264个牧区和半牧区,占草原总面积的67%。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主要草原牧区的绝大部分牧户畜牧业经营规模较小,小于合理的规模,牧户生产水平较低,使得经济效率低下。通过对牧户的草地资源进行整合,扩大经营规模,将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经营的合理范围之内,以实现规模效益,提高畜牧业的产业效率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草原畜牧业发展与牧民收入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草原严重退化,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草原畜牧业发展后劲不足、牧区经济发展落后、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三牧"问题逐渐显露,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牧区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内蒙、青海、西藏、甘肃、新疆等五大牧区的固定观察户近几年生产与收入数据进行系统测算,在全面分析牧区草地资源和农牧民收入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原因以及增加农牧民收入面临的矛盾和困难,结合牧区当前的发展实际,提出促进牧区发展、牧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拥有天然草原60亿亩,占国土面积的41.7%.草原在我国绿色生态植被系统中占63%,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同沙等重要生态功能.全国266个牧区半牧区县(旗)近1 600万牧民生活在草原上,1.2亿少数民族人口中70%以上分布在草原地区.草原既是陆地生态屏障的主体,又是牧民群众最基础的生产生活资料.统筹解决好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持续增收的问题,是实现农业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的必然要求,对建设生态文明、繁荣牧区经济、促进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牧区制度创新是关系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牧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针对现行牧区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给予了充分论证。提出了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草原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重要的生活环境。保护我区境内的草原包括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城市郊区和林区的草场,以及草场上的野生植物、野生动物是我区各族人民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落实草原“双权一制”是草原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变革,是草原畜牧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它将为保护草原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改变传统的畜牧业经营方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草原畜牧业经营管理体制,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有力保障。长期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是党在农村牧区的一项基本政策。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农牧民加大生产科技投入,合理配置自然资源,最终达到发展生产,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各级党委、政府对落实草原“双权一制”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目前,我旗正处于落实阶段,作为直接参与者,结合本地的工作,就如何加快草原“双权一制”落实步伐,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甘肃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草原畜牧业总体呈现出数量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诸多瓶颈问题。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总体要求,结合甘肃草原畜牧业实际,按不同功能区域性特点对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进行了区划,对如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草原畜牧业发展关键环节,促进草原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浅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