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水产》2000,296(7)
虎纹蛙红腿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乙酸钙不动杆菌不产酸菌株等感染而引起的一种虎纹蛙细菌性疾病。病蛙的死亡率甚高,从蝌蚪以至于亲蛙都会患此病,野生青蛙和美国蛙也患此病。【病原体】虎纹蛙红腿病的病原体是嗜水气单胞菌。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也是导致虎纹蛙红腿病的病原菌。【症状】病蛙精神不振,跳跃无力,腹部膨胀,临死前呕吐并排血便。蛙腿腹侧、内股、腹部及下颌等颜色浅的部位的皮肤出现红点、红斑或弥散性红色,头部、嘴周围、腹部、背部、腿和脚趾上有溃烂病灶,腿水肿,腹部和腿部的肌肉有条状或点状红斑;腹腔内有大…  相似文献   

2.
12.白斑病【别名】白点病,毛霉病,豆渣病,白霉病【病因】该病的病原是一群由真菌与多种细菌组成的微生物群体。细菌病原有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真菌性病原目前尚未确定,川崎义一认为,它是毛霉菌属的一种毛霉。据研究,苗种过频搬动,各种原因造成的体表...  相似文献   

3.
红脖子病也叫肿脖子病人脖子病,阿多福病等。该病对各种规格的鳖都有危害,尤其对成鳖危害最为严重。此病发病率高,一般死亡率在20-30%,最高可达60%。一、病原与病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可引起鳖败血症,能产生溶血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1.该病初发时,病鳖腹部出现赤斑,舌尖鲜红,颈部有少量出血点,继而脖颈充血红肿。主要症状:伸缩困难,有时发现头往后仰。大多数病鳖外部无损伤与溃烂现象,但有极少数颈部发炎、坏死和溃烂,裙边收缩,后期周身水肿,伴着明显的红底板,眼睛白浊,重者失明,…  相似文献   

4.
又称为出血性败血症。【病原】可能是一种嗜水气单胞菌。【流行情况】本病一般在饲养密度较高的鳖池暴发,流行季节是6~8月,有时至9月上旬,7~8月份是流行的高峰季节,流行水温是30~32℃,流行区域主要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和我国台湾此病流行也颇为严重,该病的发病率为25%~30%,致死率为10%,病程一般只有3~7天。【症状和病变】出血是该病典型、基本的症状:病鳖的背壳和腹部底板出现直径2~10毫米大小的出血点和出血斑,并常伴有化脓或糜烂症状;颈部呈水肿状,口、鼻流血,咽喉内壁及辅助呼吸器官的纤毛状小突起(亦称鳃…  相似文献   

5.
丁燏 《齐鲁渔业》2002,19(8):14-15
1气单胞菌病1.1斑点气单胞菌病 症状为出血综合症,病鱼活动异常,体表有出血现象,甚至溃烂,眼球突出、混浊发白且有溃烂,鳃丝呈红褐色,肠空,有腹水。病原为单细胞细菌,运动力强,呈革兰氏阴性;菌落表面光滑、圆形、乳白色,经鉴定为斑点气单胞菌。药敏实验表明该  相似文献   

6.
鳖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嗜水气单胞菌病流行于全国各养鳖地区,多发生在早春至初夏。病鳖主要症状为后颈部皮肤带状充血,腹甲部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红斑并逐渐溃烂。可采取避免鳖体外伤、生石灰清池、流行季节用土霉素或呋喃唑酮拌入饲料投喂、接种该病灭活疫苗等措施预防。对发病个体,及早注射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治疗,注射剂量为每公斤鳖体重20万国际单位。  相似文献   

7.
16萎瘪病【别名】干瘪病,萎瘦病,水鼓病,水肿病。【病因】引起该病的原因较多,如饲料营养缺乏、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比例不当造成的营养失调;因池中残饵或排泄物增多,引起水质恶化,导致鳖轻度中毒而拒食,造成萎瘪;鳖的种质下降,孵出后个体较小,摄食能力弱,常吃不饱;患有某些慢性病,鳖的食欲不好等。此外,也有人认为某些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寄生,是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症状】病鳖背甲骨骼外凸明显,轮廓清晰可见,枯瘦干瘪,体表暗黑色,失去光泽;腹甲柔软发红,亦可见明显的肋骨轮廓;裙边向上卷缩,边缘呈刀削状。有的病鳖四肢基部…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腐皮病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红玲 《淡水渔业》2000,30(4):33-35
由于我国养鳖业的迅猛发展 ,随之而来的病发生较多。近来农业展览馆水产馆与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动物科学院有关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发现鳖病中发病率较高的是单胞菌引起的腐皮病 ,该病初期病鳖的四肢、颈部、尾部等处的皮肤溃烂 ,皮肤组织变白 ,变黄 ;后期溃烂处皮肤脱落 ,深者见骨 ,流血 ,甚至失明。与此同时 ,对江苏、上海、温州、北京、辽宁及本市的该病进行了调查及研究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病鳖来自各地送检的病鳖 ,均具有典型的腐皮病症状 ,幼鳖由北京农展馆提供 ,鲫鱼购自秦皇岛 ,小鼠来自秦皇岛第二医院 ,兔购自昌黎…  相似文献   

9.
越冬期间罗非鱼常见病害二例健康养殖 一、运动性气单胞菌病 运动性气单胞菌病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肠道和池塘水中,属于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受伤或养殖环境条件恶化使鱼体抗病能力下降时,该菌就乘虚而人,使鱼感染发病。 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罗非鱼病,从症状来看可分为两个类型,即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前者主要表现为肛门发红,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肠道出血发红。后者主要表现为病鱼体表呈现斑块状病灶,严重时可溃烂为洞穴状。 对病鱼症状的观察只能作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细菌学检查。 肠炎型运动…  相似文献   

10.
汪开毓 《科学养鱼》2001,(11):40-40
随着集约化养鲤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大,鲤鱼养殖上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以鲤鱼体表局灶性溃烂和穿孔为特征的疾病,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群众称之为“穿孔病”。日本也曾有报道,称为“洞穴病”。一、病原日本曾从病鱼体表溃疡处分离到柱形屈桡菌和气单胞菌。国内对该病的研究尚少,据四川农大汪开毓等报道1993,从病鱼体表的病灶处分离到气单胞菌。二、流行情况国内该病的发生近年来才日趋严重,特别是鲤鱼主要养殖区多有发生。四川是集约化养鲤的高产省之一,也是该病的高发区,据内部资料,成都市青白江区流水养鱼场、…  相似文献   

11.
3.尾孢虫病【症状及诊断特征】乌鳢鳍条间出现连片淡黄色胞囊,鱼体瘦弱发黑,大批死亡;鳜鱼鳃上为瘤状或圆形胞囊,引起鳃充血、溃烂,严重时引起死亡;胡子鲶苗种皮肤、鳃、鳍条上长出椭圆形胞囊,影响胡子鲶的生长,严重时可引起死亡。【病原体】中华尾孢虫。【流行与危害】尾孢虫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更为流行,四季均有出现,多在乌鳢、鳜鱼、胡子鲶的鱼苗、鱼种中寄生,严重时引起大批死亡。流行季节为5~7月。【预防方法】生石灰彻底清塘,可杀灭虫体。【治疗方法】体表、鳃和鳍条上寄生的尾孢虫,可用0…  相似文献   

12.
大西洋鲑杀鲑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皮肤溃烂的大西洋鲑(Salmon salar)肌肉、肝、肾分离到一致病性的菌株(AB080226),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研究了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并对其16SrDNA序列进行了在线Classifer和Blast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葡萄糖氧化发酵阳性,氧化酶检测阳性,0%NaCl生长;能利用甘露醇,不具运动性,能发酵麦芽糖,葡萄糖产酸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苯丙氨酸脱氨酶阴性;该菌属于气单胞菌属的细菌,在系统发育树上与杀鲑气单胞菌形成一个簇群,同源性高达99.9%以上。综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鉴定其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  相似文献   

13.
(接第6期)7.褐斑病(甲壳溃疡病)【病原】弧菌、假单胞菌等【病症】体表甲壳有黑褐色斑块,以后逐渐扩大,形成褐色的腐蚀区,溃疡中央区凹陷,边缘呈白色。【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越冬期间,发病率极高。【防治】(1)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2g/m3或溴氯海因0.3g/m3;(2)每公斤饲料中添加鱼血散20g+虾菌宁30g,连续投喂7-10天。8.黑鳃病【病原】曲桡杆菌【病症】病虾鳃呈桔黄色或褐色,后逐渐变成黑色。【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高温期,高密度、清池不彻底、水体富营养化的虾池易发病。【防治】(1)定期泼洒生…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溃疡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病(Canker)是鱼易患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出现红肿、出血、发炎、鱼鳞脱落、生成白色絮状物、继而溃烂,最后死亡,该病发病率高,且死亡情况明显。在鳗鱼、鲈鱼、金鱼、鲫鱼、鲤鱼等均有报道,其致病菌主要有气单胞菌属占59.1%、不动杆菌占13.3%、黄杆菌占10.8%、肠球菌占1.2%、克雷伯氏菌占1.2%。其中气单胞菌属不仅是淡水鱼类出血性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同时也是中华鳖、牛蛙、三角帆蚌等水生经济动物的重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5.
又称为蛙出血病、蝌蚪暴发性出血败血症。【病原、病因】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当水质较差,气温变化过大时,极易发生该病。【流行及危害】流行范围极广,尤以华东流行最甚,该病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特点,发病率可达70%,死亡率在40%~70%,最高达100%,危害极严重,蝌蚪发病多集中在4cm以上的个体,且以临近变态或正在变态的蝌蚪为最,从刚变态的幼蛙到成蛙。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均有发生。【症状】蝌蚪发病时,其症状表现为腹水明显,腹部表面似有透明斑或斑点状出血,眼球时有充血,表面覆盖有一层红色粘膜,轻压则红膜脱落,眼球突出;切下表…  相似文献   

16.
3.黄头病【病因】该病病原是黄头病病毒,呈杆状,有囊膜,病毒粒子(50~95)纳米×(130~380)纳米,属单链RNA病毒。【症状】病虾早期游动迟缓,头胸甲呈黄色或发白,膨大,鳃变成淡黄色到棕色,肝胰腺变成淡黄色。主要感染鳃组织、淋巴器官、血细胞和结缔组织等。该病毒毒力较强,对虾被感染后3~5天内可全军覆灭。患病虾组织多处坏死。胞核缩小或破裂,核周围细胞质内有嗜碱性的球形包涵体。染毒组织的血窦中有一种独特的数目不等的球形细胞。其胞质嗜碱性、球形胞核居中。【流行及危害】该病首先在印度斑节对虾的精养塘中发现,后在东亚地区的其它…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溃烂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松  郭斌 《内陆水产》1996,(12):24-24
罗非鱼溃烂病的防治罗非鱼溃烂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的嗜水亚种引起的,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的肠道中和池塘水体中,属于条件性致病菌。1996年2月中旬,四川广安县一罗非鱼越冬池中的尼罗罗非鱼种发生鳞片松动、脱落、体表充血、溃烂,少数溃烂呈孔穴状;同年4月初,...  相似文献   

18.
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俄托克病、阿多福症等。该病对各种规格的甲鱼都有危害,尤其对成鳖的危害最为严重。该病的发病率高,一般死亡率在20%-30%,最高可达60%。该病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以及食品中,在养殖密度高,水温变化大,水质差,鳖体受伤,突然变更饲料和饲养管理不善等的状况下,鳖抵抗力下降,会引发该病。甲鱼红脖子病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点:1.鳖的预脖充血红肿、伸缩困难是该病的主要症状。此外有的病鳖腹甲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油,严重时失明,舌尖、口…  相似文献   

19.
<正> 甲鱼穿孔病是困扰养鳖业的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其病程长,难治愈,曾给不少的养殖场、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此,湖南省当阳市实用技术研究所对该病进行了专门研究。通过对病鳖进行隔离性观察养殖和对病原体的分离以及再植感染、交叉感染等试验确认:①穿孔病的病原体属于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产气单胞菌、杀鲜气单胞菌和碱杆菌。  相似文献   

20.
泰山螭霖鱼溃烂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患溃烂病的泰山螭霖鱼的病原进行了研究 ,病毒学试验的结果证明该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从患病的泰山螭霖鱼的病灶及内脏中分离到 3种细菌 ,经过回染试验确定了两种主要致病菌。根据这两种细菌的生化试验结果和一些相关文献 ,鉴定其分别为豚鼠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 ,并进行了药敏试验 ,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