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市场增产并不意味着增收,这一现象说明农产品也需要营销。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改变着生产者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的市场结构。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农产品营销是解决农产品流通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营销的现状及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农产品网络营销应重视人才培养、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农产品品牌、建立健全的物流体系等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有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基本模式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优化农产品营销渠道的6点措施,即拓展农产品产销体系、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进行生产管理和产品营销知识的培训、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开发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加强农产品营销渠道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直供直销指的是生产厂商(生产者)不经过中间环节,直接将产品或服务出售给消费者或用户的营销形式。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直销更高效、更节约成本。农产品产品直销,这种新的市场终端销售,与原有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并存,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不但可以有效抑制价格上涨,同样也可以让农民掌握产品定价动权,获得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直供直销指的是生产厂商(生产者)不经过中间环节,直接将产品或服务出售给消费者或用户的营销形式。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直销更高效、更节约成本。农产品产品直销,这种新的市场终端销售,与原有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并存,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不但可以有效抑制价格上涨,同样也可以让农民掌握产品定价主动权,获得更高的收益。从长远来看,农产品直供直销是值得探索发展的有益形式。  相似文献   

5.
试论农产品绿色营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提出农产品绿色营销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消费浪潮兴起、绿色法规定完善、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绿色产品市场的竞争等方面,阐述了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必要性;从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加工、价格、销售等方面,提出农产品绿色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营销的特点,以及军队副食品基地在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产品策略的要求,提出了副食品基地营销农产品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降低与化解广西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政策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产品日趋市场化的形势下,不可避免地存在农产品卖难和过剩的问题,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农产品市场风险基金和农业保险制度,能分散和降低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风险,稳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青海高原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基本情况,分析了当前特色农产品供应链集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直播营销模式,利用各项技术与资源促进青海高原特色农产品供应链的横向集中,加强农产品生产、营销的规模化经营,重构规模化种植、采摘与加工模式,保持农产品产量的稳定性,构建供应链纵向集成模式,减少产品生产与销售成本,更好地促进市场发展,解决当地农产品销售困境,增加当地农户收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一直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阻碍着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搜索引擎营销中,消费者通过搜索引擎寻找自己想要的农产品,经营者在搜索引擎投放关键词推广农产品,搜索引擎搭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直通的桥梁,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和成本,提高了农业利润,对发展农村经济有着重大意义。文章从CNNIC发布的有关搜索引擎报告入题,报告了农产品搜索营销具有节约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扩大市场范围、实现低成本推广等现实意义,通过对农产品搜索引擎营销现状的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优秀网站、定位关键词、排名靠前、平台选择、建客户管理系统以及付费排名等农产品搜索引擎营销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供给已呈现相对过剩,国际竞争又日趋激烈,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营销水平,炼好营销“内功”,显得尤为迫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营销在渠道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产品流通和拓展营销渠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的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对农产品生产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品质、产量之间存在矛盾,是造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健全法制、强化管理、推行认证、市场准入,提高对农产品的分级、包装、运输、储藏和加工业的标准化水平,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绿色营销是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参与农产品国际竞争的有利保证,也是21世纪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通行证.本文从开展绿色营销的意义入手,对农产品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我国绿色农产品营销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首先分析了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的三种基本模式,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分别从生态营销、媒体营销、体验营销、旅游营销、智慧营销等路径,提出了提高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建设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切实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品牌建设属于农产品市场中的有效营销策略,根据地域标志以及产品经营者标志起到质量承诺、品牌宣传、产品推广、信誉保障的作用。品牌的创立与建设与经营息息相关,但多数农产品品牌在创立后可能由于经营不善或方向错误而造成品牌的落寞,本文以长宁县区域生态型农产品品牌建设为主,研究了几点品牌建设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109-110
我国有着"农业大国"之称,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但在产品流通环节中,却出现了障碍,致使产品流通渠道受阻,农产品滞销,无法迈入市场,农产品价格跌落,农户变为直接受害者,农户、农产品、市场间产生矛盾,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营销方式发生了转换,而电商作为初起的朝阳产业开始崭露头角,农产品的跨境销售为农业市场打开了这些禁锢,从农产品电商模式下的特点、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6.
美国和日本主要农产品营销渠道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农产品市场特点的差异性,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形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农业国家农产品营销渠道和东方以日本为代表的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本研究试从两种典型的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分析其特点并为中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创新提供经验借鉴。一、美国主要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分析图1列出了美国的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主要结构形式。图中的数字表示农产品在渠道中的流通比例。从图1可以看出,美国农产品营销渠道较短,而且,主要从产地批发市场直接出售给零售商,主要特点为:1.产地市场集中由于美国农产品生产区域化程度高,形成了玉米、小…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各领域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相关技术进行营销,选取陕西省韩城市当地特色农产品大红袍花椒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韩城市的特色农产品营销方式。主要通过结合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相关理论,设计花椒生产者和消费者调查问卷,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方法,对韩城市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生产者的调查情况来看,花椒生产者整体处于老龄化,且学历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生产者人数占56.2%;花椒销售主要以代理商营销和传统商贩上门收购为主,网络营销较少占比14.4%,营销意识淡薄。从花椒消费者的情况来看,60.3%的消费者更偏爱花椒芽菜和大红袍花椒茶;73.4%的消费者购买花椒渠道主要是在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很少在网上购物,但会通过亲戚朋友的推荐和其他宣传推广活动进行网络购买,因此,要加强生产者的营销培训,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证韩城市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消费者的网络购物意识,促进韩城市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一、农产品营销的相关概念农产品营销是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个人与群体,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流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农产品营销的主体是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个人和群体。农产品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交易的全过程。农产品营销方式有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两种。农产品营销概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其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和欲望。有效的农产品营销能满足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安徽省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利用SWOT分析方法,比较了我国农产品营销优势、劣势,提出了适合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0.
据了解,今后广东省农业部门将按规定逐步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产品零售商店、县级城区以上农产品集贸市场实行标识管理。即将出台的《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规定》将给各种蔬菜标上一个明确的“身份证”。凡是进入市场的食用农产品必须标注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生产日期;并鼓励经营者在标识中标注重量、主要成分、贮藏方法、保质期、产品执行标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