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SLE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以及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收治的31例SLE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综合和分析。结果:该病脑部症状多出现在SLE发病后2a内;临床表现以神经损害为主(71.0%),最常见于癫痫样抽搐;部分病例(12/19)血浆白蛋白降低;头颅CT检查15例,仅8例异常;头颅MRI检查7例,6例异常;脑部损害呈多部位、多病变、弥漫小病灶为特点;治疗有效率48.4%,病死率29.0%。结论:本病发病机理除与免疫损伤有关外,低蛋白血症亦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其预后与临床表现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SLE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以及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收治的31例SLE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综合和分析。结果:该病脑病症状多出现在SLE发病后2a内;临床表现以神经损害为主(71.0%),最常见于癫痫样抽搐;部分病例(12/19)血浆白蛋白降低;头颅CT检查15例,仅8例异常;头颅MRI检查7例,6例异常;脑部损害呈多部位、多病变、弥漫小病灶为特点;治  相似文献   

3.
曹勇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190-191
目的:探讨脑结节性硬化症的CT、MRI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本院CT、MRI诊断的1例脑结节硬化症患儿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小结节状阴影;MRI可见双侧大脑白质、皮层和室管膜下区多发结节样异常信号影。结论:脑结节性硬化症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CT联合MRI检查是诊断脑结节性硬化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C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NPSLE)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并均行常规及螺旋CT扫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9例中弥漫性病变11例.局灶性病变3例,单纯脑萎缩4例和正常1例。结论:CT可为NPSLE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但在诊断时需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日前西医治疗脑震荡多为对症治疗,但效果欠佳。而用中药治疗者目前文献报道不多,为此我科运用自拟的中药活血通脑汤治疗脑震荡61例,效果较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选择和诊断标准选择我科1983~1995年脑震荡住院患者120例,均符合《实用神经病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533)的诊断标准。头颅X光或CT检查阴性。脑电图检查:治疗组23例异常,对照组19例异常。1.2病例分组将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问例,对照组59例。其中治疗组男43例、女1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4岁、平均33岁;伤后至眼药时间:sd以内37…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无肢体瘫痪(肢瘫)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CT特征与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经CT证实的36例无肢瘫型脑出血(无肢瘫组)与另36例表现肢瘫的脑出血患者(肢瘫组)的临床表现及CT表现作对比分析。结果:无肢瘫组入院较肢瘫组迟(P<0.05);意识障碍、中枢性面舌瘫、肌张力及腱反射改变、病理征阳性等体征发生率均明显少于肢瘫组(P<0.01);病灶多分布在脑叶,其次为基底节、小脑,平均出血量均偏少;治愈率高。结论:脑出血患者可不出现肢体瘫痪,其早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仔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及时的头颅CT检查对确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颅内肿瘤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经影像学及病理证实小儿颅内肿瘤30例,就其临床特点及漏诊、误诊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0例颅内肿瘤患儿中头痛、呕吐18例;发热7例;肢体瘫痪2例;视力下降或复视4例;步态异常2例;强迫头位3例;语言障碍1例;颅神经麻痹2例;惊厥6例;昏迷4例;多饮多尿1例。其中20例经头颅CT扫描检查,8例经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2例经颅骨X线平片诊为颅内肿瘤;手术2例,病理检查为桥脑星形细胞瘤和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结论1.多种原因造成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高;2.加强儿科医师、小儿神经外科医师及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多种检查手段的应用,以提高儿童颅内肿瘤诊治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对72例老年SCI的临床及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2例中合并症最多的为高血压(86.1%),其次是一过性脑缺血(TIA)(61.1%),再次为慢性房颤(47.2%)。CT特点:梗死灶多在10mm以内,占85.2%,大部分梗死灶为椭圆形、裂隙状,梗死部位多在基底节。结论:要阻止SCI进一步发展为症状性脑梗死,就必须积极控制高血压、慢性房颤、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脑部CT检查可早期发现SCI。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CE)是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绝大部分患者属腺癌。MRI诊断CE是继B超诊断后更为有鉴别诊断价值的无创伤性检查。本文是用MRI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叽层浸润12例的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本组12例为我院和深圳市红会医院1988~1995年收治的CE患者,年龄41~59岁。12例用MRI检查后,以手术时取材行病理切片检查对照;其中10例还作了CT检查对照。1.2方法(1)MRI为美国产,Techinicare0.6T超导核磁共振机;CT为美国产Picker1200SX。(2)MRI诊断肌层浸润的判断指标:按肿瘤边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性脑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急性中毒性脑病18例,回顾性分析其脑部CT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脑水肿18例,脑实质密度减低,脑室及脑池受压变小,严重者全脑密度呈均一性减低;蛛网膜下隙出血14例,表现为后纵裂池及天幕等处条片状高密度影;脑内出血2例,呈斑片状高密度影.结论CT能够反映中毒性脑病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对临床及时正确诊治,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45例肾结核的外科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肾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研究诊治45例肾结核的经验。结果:45例中尿路刺激症状合并血尿者占7l.1%,无症状者占26.7%:尿抗酸杆菌阳性率为26.7%;IVP、逆行尿路造影和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1.7%、41.2%、64.5%。45例中有4例肾功能不全患者经核磁共振(MRI)检查均诊断为肾结核。45例中40例行肾和部分输尿管切除,4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先行肾造瘘术后待肾功能改善分次行息肾切除术和结肠膀胱扩大术,l例抗结核治疗半年后随访因息肾功能严重损害而行患肾切除。全部患者术后行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结核。结论:凡有膀胱刺激征合并血尿和尿常规异常者可认为是诊断肾结核的主要线索;尿抗酸杆菌、IVP、逆行尿路造影和CT是诊断肾结核的主要方法;MRI对肾功能不全的肾结核患者的诊断有帮助。抗结核治疗需严密随访,对肾脏破坏严重或无功能肾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将71例中、重度新生儿HIE随机分为2组.FDP与胞二磷胆碱(CDPC)联合应用41例作为观察组,单独应用CDPC30例为对照组,通过对临床异常神经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作为疗效及预后评价指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及生后d7、d14的20项NBNA评分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早期加用FDP治疗HIE较传统单一用药临床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13.
MRI、CT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照分析MRI不同扫描序列及CT对多发性硬化(MS)病灶的显示情况,评价其对MS病灶的显示及分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6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为MS的影像资料。46例均经MRI的T1WI、T2WI常规检查,其中12例使用脂肪抑制技术(Fast IR),8例行增强扫描,6例同时经CT检查。结果:多发性硬化为白质内多发圆形或卵圆形的T1WI为中等或稍低,T2WI高信号影为主的病灶,CT上为低密度影。CT的显示率仅为MR的54%,T2WI显示的病灶较T1WI为多,Fast IR对显示脑干、胼胝体、视神经的病灶敏感,增强扫描急性期病灶强化。结论:MRI诊断MS明显优于CT。MRI不同扫描序列及增强扫描的有机结合,可以判断病灶的消退、进展及转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临床特点、病情演变及促发因素,为ABE预后的评估、及时干预及预防措施提供经验,改善其预后。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诊断ABE的新生儿,由专人负责门诊随访,按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0~1岁20项神经运动检查、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及Vojta 7项姿势检查进行全面的神经运动检查,并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记录检查结果、胎龄、出生体重、黄疸出现时间等相关资料,按病情发展分不良转归组、非不良转归组进行分析。结果入选门诊随访75例ABE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ABE分期临床分为初、中、极期,分别为52例、15例和8例。随访时间4个月~1年。不良转归13例。初、中、极期ABE不良转归发生率分别为7.69%(1/13)、30.77%(4/13)、61.54%(8/13)。除运动障碍外,6例患儿合并听觉障碍,4例眼球运动障碍。头颅MRI有苍白球高信号等特征性改变。不良转归组与非不良转归组黄疸出现时龄、血清总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比(B/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6PD缺陷症是本地区ABE的主要病因,其次是ABO溶血病。初、中期ABE积极治疗,大多可逆转,极期ABE预后不良,对新生儿黄疸重视不够,严重黄疸就诊和治疗时间过晚是胆红素脑病不良预后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梗死(NCI)围生期发病因素及其发病情况,便于早期防治,降低本病的发生率.方法:总结30例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进行围生期因素和其它可能病因分析.结果:1年内本院发现6例NCI,占同期住院患儿0.6‰.产前与产时孕妇存在高危因素占83.3%,新生儿出生窒息占30.0%.NCI合并左向右分流先心病36.7%,合并卵圆孔未闭26.7%.临床早期50.0%患儿出现阵发性惊厥,其中80.0%发生于生后72 h内.63.3%患儿缺乏定位体征,且伴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肌张力异常和(或)原始反射异常等非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颅脑CT平扫或MRI均有阳性发现,75.0%发生于左侧大脑中动脉,而且左侧发生多与右侧,分别为73.9%与26.1%.结论:新生儿脑梗死并不少见,是新生儿惊厥早期病因之一,与围生期孕妇的高危因素、新生儿窒息以及先心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及时针对性选择头颅MRI或CT检查是早期确诊主要方法,防治围生期各种高危因素对降低NCI的发病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有关急性脑梗塞(ACI)患者导致内脏器官形态及功能改变的研究渐多,但应用心阻抗图检测心功能状态,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等方面报道不多。为此,我们对40例作了心阻抗图9项指标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健康人对照组25例,其中男23例、女2例,年龄40~75岁(平均61.9岁)。ACI组40例,其中男37例、女3例,年龄43~82岁(平均63.7岁);40例均经临床排除心脏病、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并均经头颅CT或MRI以确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经统计学检测具均衡性。1.2检查项目及指标患者入院1周内行心阻抗图检查,检测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病情与心电图异常二者的内在联系,总结护理体会,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112例均经CT或MRI确诊为老年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并把心电图异常作分类统计,同时加强护理。结果11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心电图异常76例(67.9%)。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76例老年脑梗死心电图异常者4周内复查,58例恢复正常,占76.3%。结论急性脑梗死心电图异常阳性率高且心电图异常与预后有关。加强护理可以提高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的救治的经验。方法:对32例误服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32例误服中毒均以意识障碍、癫痫样抽搐发作及精神异常为临床表现,全部患儿脑电图均有异常,提示大脑皮层广泛受累,中毒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与接触毒物的剂量、时间长短及救治是否及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相关非技术因素,降低其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对38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扫描心率控制在60次/min以下30例,心率波动小于5次/min34例,影像质量基本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3例因扫描期心率未能控制,不能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1例造影剂外渗,无1例屏气失败。结论:细致有效处理好检查相关的非技术因素,是顺利完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脑梗塞是常见病,单纯药物治疗,时间长,预后差。我院自1992年10月至1994年12月综合应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治疗脑梗塞4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及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73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2~78岁。1.2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治疗组;轻型20例,中型14例,重型6例,平均积分16.38±7.42;对照组:轻型19例,中型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