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土地资源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评述了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综合整治、可持续土地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安全与生态利用等领域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分析评判了中国土地资源学科发展的战略需求、目标定位和主要趋势。梳理总结了土地资源学术研究趋向和重点领域, 探讨了面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转型战略, 进一步深化中国土地资源研究的具体建议和对策。指出了适应转型发展新形势, 中国土地资源创新研究要加强土地多学科集成研究、创新土地工程与技术体系、支撑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和探索土地民生机制与途径, 扎实推进土地资源问题工程化、工程问题科学化和科学问题精准化。  相似文献   

2.
宁夏盐池县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建国  李淑玲  曲志正  王峰 《土壤》1997,29(4):185-188
分析了宁夏盐池县土地沙漠化的成因,结合沙漠化土地的农林徼综合开发,提出了土地沙漠化的防治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区域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核心和基础,对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讨,构建了土地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内容和体系,介绍了土地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土地生态安全维护与管理、土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等方面提出了区域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形成的,指对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的同时,维持和改善土地资源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基础.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可持续土地资源管理的任务主要依靠政府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事先调节和控制,引导、限制或鼓励人们的土地利用行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该文试图在分析FAO的土地规划的概念、内容、体系、成功的关键因素、及编制的步骤和方法基础上,展开探讨并对完善我国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形成的,指对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的同时,维持和改善土地资源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基础。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可持续土地资源管理的任务主要依靠政府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事先调节和控制,引导、限制或鼓励人们的土地利用行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该文试图在分析FAO的土地规划的概念、内容、体系、成功的关键因素、及编制的步骤和方法基础上,展开探讨并对完善我国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牛河流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黑牛河流域地理特征、水土流失状况出发,应用资源与资源生态科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生产力等问题,并从气候、土壤和水土保持方面着手,应用农业生产潜力法估算黑牛河流域土地生产潜力。通过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加快水土保持步伐,挖掘潜力,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源作物生产生物乙醇的潜力及分布特点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基于中国后备土地资源潜力,该文分析了在不影响现有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前提下,利用宜耕边际性土地资源发展生物乙醇能源的生产潜力及空间分布.结果显示:长期而言,中国能源作物生物乙醇的总生产潜力在7400×104t以上;中短期而言,如果仅考虑其中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则可生产生物乙醇2170×104t,约占中国2006年汽油消费量的41.4%;中国生物乙醇产量潜力区域差异悬殊,潜力最大的几个省(区)依次为新疆、甘肃、山东、江西和宁夏.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经济学在我国形成时间虽不长,但该学科发展较快,目前已日趋完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土地资源经济学科体系建设进行了评述。文中提出了土地资源经济学的概念,评价了土地资源经济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土地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并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土地资源作为不可替代的生成要日益趋向市场化,加强政府对土地的合理干预和宏观调控,达到土地高效和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土地信息系统为土地管理提供了强有物支持工具。对面向基层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初步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许国平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2):276-279,284
土地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载体,其安全关乎粮食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对区域土地资源进行安全评价研究,既有利于落实国家土地保护政策,也可为区域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供现实参考。近些年来,在土地资源安全理论研究、耕地与粮食安全研究、基于承载力的土地资源安全研究、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研究领域均取得显著进展。论文着重分析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新进展,对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研究最新成果及其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成效和前景进行评析,对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了新时期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宁夏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志玲  吴咏梅  张敏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4):101-105,111,300
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对制定区域环境政策、有效进行区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宁夏主要生态敏感问题,选取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作为评价因子,运用GIS技术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生态环境敏感性分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4个等级,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区;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盐池南部低山丘陵台地区以及北部引黄灌区;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脆弱区以及贺兰山山前洪积平原区;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陶乐东部边缘区、中卫北部边缘区以及盐池的土地沙化严重地区。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宁夏生态环境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Bayes判别分析模型的水土保持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更加合理地对甘肃、宁夏、青海3省份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水土保持区划,基于Bayes判别分析理论建立水土保持区划的数学模型.结合甘肃、宁夏、青海3省份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资源流失特点,以垦殖率、林草覆盖率、人口密度、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降雨量和蒸发量等6个指标作为区划判别因子.计算分析表明,该模型与按土壤侵蚀类型进行区划的效果一致,与甘肃、宁夏、青海地区实际区划情况吻合,准确率为100%,可在其他水土保持区划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宁夏干旱少雨,天然降水是可利用的重要水资源。介绍了宁夏小流域治理中利用水资源的理论与实践,即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坚持就地拦蓄、流而不失"两个基本论点",贯彻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两个基本战术",应用工程、植物、耕作"三类治理措施"建立坡面接纳、坡面拦蓄、沟道拦蓄工程的"三道基本防线",实现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两个调节"和产流与用水、产流量与拦蓄量"两个平衡",解决好水土流失与干旱、降雨强度大与土壤入渗能力有限、降雨时间与作物需水不同步、分散产流与集中用水的"四个矛盾"。  相似文献   

14.
宁夏水资源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红翔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193-195,198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极为匮乏,人均可耗水量仅有89m3,属于重度缺水区[1].随着宁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通过调查宁夏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对宁夏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问题的根源,按照充分合理利用宁夏现有水资源的宗旨,提出了宁夏今后在进行水资源利用、调度、分配和管理方面新的对策,以实现宁夏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缓和宁南黄土丘陵区“三料”俱缺的现状,以控制水土流失和使农民脱贫致富,在固原县河川乡黄河村建立“三料”灌木林试验基地。试验项目有:二色胡枝子引种、刺槐矮林作业、连翘引种、达标优良灌本种的筛选、万亩“三料灌木林基地的建立及宁南黄土丘陵区灌木林资源调查等。试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种植的草灌已开始发挥水土保持作用,整个基地年产“三料”754.5t,正逐步发挥绿色能源和种子基地的作用。今后任务是加强林木抚育管理,深入探索灌木林营造和利用规律,提高灌木林质量。  相似文献   

16.
宁夏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掌握其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对于黄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宁夏水土保持公报数据,对2019年宁夏土壤侵蚀强度、面积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与2011年的侵蚀状况进行对比,获得宁夏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土壤侵蚀总面积为15888.51 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3.93%,与2011年相比,侵蚀面积共减少了19.02%。②中卫市的土壤侵蚀面积较大,且侵蚀强度较高;与2011年相比,各市的土壤侵蚀总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且侵蚀强度总体都有所下降。③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分布在Ⅲ丘陵台地干旱草原风水蚀交错区和Ⅶ黄土丘陵沟壑水风蚀交错区。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侵蚀面积和强度有一定差异,建设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的侵蚀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宁南山区不同建设年限梯田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宁夏项目区6个重点小流域坡改梯工程实施后不同建设年限的梯田土壤肥力进行了为期4年的定点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坡改梯初期土壤肥力与修建前相比有所降低,经过3~5年的合理培肥和土壤肥力的逐步恢复,不同建设年限梯田土壤肥力的年度变化大体上呈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在梯田修建第5~7年土壤肥力各项指标达到最高,但修建第8年时土壤肥力出现了下降趋势。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继续加大梯田建设力度,重视梯田修建后的培肥与改良,为宁南山区作物高产、稳产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宁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水资源极度短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依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水务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了宁夏的水资源现状,对其现状进行理性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即实体水和虚拟水策略的联合运用、节水型社会构建及水务科学管理模式构建,其中实体水和虚拟水的联合调度包括“四水”的联合调度和虚拟水战略在宁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从中卫黄河隧道穿越工程实际监测需求出发,结合原有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对工程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建议结合实地情况增设监测点;在完善原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对植被措施的治理力度,特别是加强植被的后期管理与养护;提高扰动区植被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加强监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为后续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宁夏农田土壤耕层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何文寿 《土壤通报》2004,35(6):710-714
根据土壤普查资料和实际采样测定结果,探讨了宁夏山区和灌区农田土壤耕层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70年、1985年和2000年3个时段内,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或较显著增长态势,土壤速效钾含量近15年在灌区明显下降,土壤氮磷钾全量养分在30年间没有明显变化。从两个地区比较来看,除土壤全磷量外,土壤有机质和其它养分含量都是灌区显著高于山区,而变异系数除土壤全钾外都是山区显著大于灌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