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006~2007年度福建省春花生区域试验结果为材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花生品种莆花1号和泉花10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与比较,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莆花1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在湖北省进行了两年7个试点的试验,其表现为:株高99.1 cm,千粒重47.47,穗粒数23.00粒/穗,有效穗数39.26万穗/667 m2,全生育期181 d;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综合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于对照鄂大麦9号,产量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6.70%,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8号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麦科学》2004,(3):12-14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大麦 7号 (原编号 895 0 67)系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用植3 作母本、85 - 1 0作父本杂交育成的大麦新品种 ,具有高产、高抗白粉病、高千粒重等优良性状 ,2 0 0 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 2 0 0 1年获得农业部科技司颁发的农作物优异种质叁级荣誉证书 ,并被录入《中国大麦遗传资源和优异种质》一书。1 产量表现莆大麦 7号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 ,一般亩产 30 0 kg左右 ,高的可达 35 0 kg以上。1 995~ 1 997年两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 ,平均 349.8kg/ 667m2 ,比对照种莆大麦 5号增产 1 2 .8% ,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1 997~ 1 998年度参…  相似文献   

5.
莆大麦 8号系采用“植 3×戈贝纳”杂交育成 ,1998~ 2 0 0 0年二次参加省大麦区试 ,并在全省大麦主产区进行多点试种、示范推广 ,2 0 0 4年 5月获得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 ,该品种作为籽粒利用 ,产量高 ,品质优 ,是一个很好的饲料大麦品种 ;作为麦苗利用 ,分蘖力强 ,繁茂性好 ,氨基酸和粗蛋白高 ,有较好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莆大麦7号”新品种的特征性与高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7.
8.
9.
为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平麦20的生产性能,以河南省豫农源小麦联合体冬水组2017—2018、2018—2019年度区域试验和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数据为依据,采用增产率、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增产点率、回归系数、品种离优度等对平麦20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平麦20与对照周麦18相比,平均产量高,增产极显著;变异系数小,高稳系数高;回归系数小,离优度低。综合各项指标,平麦20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增产潜力、稳产性和广泛适应性,适宜在河南省早中茬高中水肥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对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的主要栽培措施与产量及效益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时建立的产量度效益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以明确影响莆大麦7号产量及效益的关键因子和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在5个因素中,对莆大麦7号的影响为施氮总量〉基本苗〉K20〉P205〉施N比例;要获得300~350kg/666.7m^2的产量和385元/666.7m^2以上的经济效益,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保持基本苗14.92万~16.12万/666.7m^2,施纯N16.19~17.04kg/666.7m^2,其中基施纯N比例为58.1%~61.3%,P2O5 3.43~4.10kg/666.7m^2,K2O 6.67~7.75kg/666.7m^2.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新品种陕农78的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小麦新品种陕农78的生产特性,以1999—2002年度陕西省关中灌区小麦区域试验(高肥组)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陕农78和对照品种(陕229、小偃22)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陕农78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豫麦54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全面解豫麦54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1995-1998年河南省和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对该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豫麦54属于丰产、稳产型中筋品种,有较强的抗逆性与适应性,在产量结构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0.5916),穗粒数次之(0.3606),千粒重最小(0.2634),增加穗数、提高穗粒数是其高产的关键。该品种产量主效应值大,品种×地点互作变异系数小,产量与环境的回归系数接近于1,在6 000-7 500 kg/hm2肥力水平下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3.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参加 1990~ 1991青藏高原青稞新品种联合区试的 11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并将所得结果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的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高稳系数 (HSC)能综合地表示品种 (系 )的高产稳产性 ,是分析青稞新品种 (系 )高产稳产性的简捷方法 ,可在育种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大麦开颖角度的配合力及其稳定性,以5个开颖角度差异较大的大麦品种及以其作亲本按照完全双列杂交组配得到的20个杂交种为材料,对2年6点次的不同环境下大麦开颖角度的配合力及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颖角度受材料、环境及二者互作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亲本一般配合力在环境间差异较小,表现为沪1154扬0187黄长芒1430R扬农啤7号;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在环境间差异较大。5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在不同环境间表现稳定,单点测定的结果对其他环境的参考利用价值高;特殊配合力的稳定性较差。开颖角度配合力的稳定性主要受加性效应的支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玉米新品种豫玉31的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1997~1999年河南省玉米区试、生产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豫玉31属高产、稳产型玉米新杂交种,广泛适宜于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种植.由于其子粒品质优良,推广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大麦籽粒大小的遗传多样性与稳定性,以185份大麦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了7个试验环境下籽粒的长度、宽度、长宽比及千粒重等性状,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环境下二棱大麦粒长、粒宽及千粒重均值均大于六棱大麦,籽粒长宽比均值均小于六棱大麦;二棱大麦与六棱大麦千粒重、粒长、粒宽及籽粒长宽比在品种(系)间及环境间差异均极显著,且品种(系)与环境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籽粒大小在环境间差异程度因性状而异,其中以千粒重的差异程度最大。依据10级分类分布频次法则,千粒重和粒宽分布比较集中,六棱大麦集中分布在3、4等级,二棱大麦集中分布在7、8等级;粒长和籽粒长宽比分布比较分散,六棱大麦粒长和籽粒长宽比分别分布在1~10等级和2~10等级范围内,二棱大麦粒长和长宽比分别集中分布在4~8等级和2~7等级范围内。千粒重与粒长、粒宽及粒长与籽粒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宽与籽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粒长与粒宽及千粒重与籽粒长宽比的相关性因棱型不同而异。二棱大麦千粒重的稳定性小于六棱大麦,而粒长和籽粒长宽比的稳定性恰好相反,粒宽的稳定性与棱型无关;皮大麦千粒重稳定性小于裸大麦,其余籽粒大小性状的稳定性与皮裸无关。通过熵权法TOPSIS对大麦籽粒大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籽粒饱满且稳定的品种川52209,其可作为大麦籽粒性状改良的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17.
对2002~2004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漯单9号属高产、稳产型玉米新杂交种,广泛适宜于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种植。由于其子粒品质优良,推广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8.
简述大麦品种权申请与授权基本概况,对大麦品种权授权公告内容、授权品种用途和棱型、申请保护时间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