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姚煊 《保鲜与加工》2024,24(4):65-70
我国预制菜产品行业发展迅速,但与之相关的食品品质、食品安全及其配套保障等方面的标准和法规却并未同步发展。在实践中,预制菜品的专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尚未出台,安全溯源体系亟待优化,各地对于预制菜行业的监管标准尚不统一且不健全。分析了预制菜行业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已出台的规范与相关标准的现状及不足,提出我国预制菜行业的法治和标准化路径,指出应当在现行食品安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更为完善的预制食品信息披露体系及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以期推动预制菜行业健康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安全和更高品质的食品。  相似文献   

2.
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但与之配套的安全追溯体系却未能及时建立。实践中,预制菜的安全追溯体系面临着主体分工不明确,追溯范围不清晰以及识别技术不统一等问题。为了预制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预制菜去向可追、来源可查、责任可定,有必要建立起预制菜的安全追溯体系。分析了预制菜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总结了现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了完善预制菜安全追溯体系的路径,指出应在食品安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明确预制菜安全追溯体系的追溯主体、追溯范围和识别技术,以期推动预制菜行业健康发展,使预制菜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频出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在不断突破社会容忍度,也在不断地拷问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效能。通过分析以信息化为导向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列举当前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杨娜莉 《保鲜与加工》2024,24(5):118-123
近年的政策利好和新冠疫情催化加速了预制菜行业的发展。预制菜因其便捷的优势,为消费者所青睐,其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国内预制菜领域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标准法规和质量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国内预制菜行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方面的研究较少。介绍了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研究现状,对预制菜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预制菜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策略,以期在确保预制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在让消费者能够享用到真正健康美味预制菜的同时,也有利于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消费环境下,“料理包”日益受到市场追捧,加强“料理包”食品安全监管刻不容缓。对“料理包”食品安全监管现状进行梳理,发现现有监管在立法及执法层面仍存在一定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强化监管力度以及引导社会各类主体参与监督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强“料理包”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毒大米、毒火腿、假奶粉、黑心月饼……在这些有毒的食品侵蚀着民众身心健康的同时,一个个食品安全案件更拷问着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和立法部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部门立法的缺陷与食品安全立法的滞后、缺位,直接导致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缺位、错位与重复管理的现象,这正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食品安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食品安全过程存在着因多头监管导致的"政府失灵"和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的问题。多头监管现状由于受体制限制,改革成本高,且短期内收效甚微。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入手,提出从制定《食品安全指南》,出台《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条例》,建立国家食品安全信息网,以及引入"吹哨法案"等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以期市场本身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近5年的食品安全法首次被修改完善。新修订的法律共10章154条,与现行法律的10章104条相比,修改内容较多。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和执法实践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此次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以食品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定位更加凸显,将现行"九龙治水"式的多头监管体制改为相对集中的监管体制,明确了地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的公共管理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的制假、掺毒和欺诈等源于资本追求超额利润的天性。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在于公共管理的缺失,法律的约束力减弱,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的错位。因此,公共管理回归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核心是运用法律对违法生产者实行惩罚性赔偿,明确政府职能部门职责,维护食品市场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0.
杨娜莉 《保鲜与加工》2024,24(6):96-101
网络餐饮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迅速发展壮大,在满足人们消费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网络餐饮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风险日益凸显。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与汇总,分析了网络餐饮在平台管理、餐饮加工、外卖配送、售后服务4个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提出明晰政府监管责任与第三方平台管理责任、加强入网餐饮户加工过程的监管、实行“食安封签”和以政府为主导,消费者、第三方平台、网络餐饮户、新闻媒体共同参与社会共治的建议和对策。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以及网络餐饮从业人员防范食品安全隐患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县食品加工厂、超市及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城乡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差距明显,农贸市场发展规划不当,食品安全源头污染严重,农产品贮藏、运输条件欠佳等。因此,目前首要任务要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设,加大对食品的财政投入和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发布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进行概述,从编号名称一致性、制定单位、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交叉重复情况、制定范畴等方面开展分析讨论,进而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体系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19—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鲜蛋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采用Excel 2010软件对2019—2021年全国鲜蛋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监督抽检整体完成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结果显示:2019、2020、2021年我国食用农产品不合格率分别为1.90%、2.23%和3.15%,2019—2021年鲜蛋不合格批次占食用农产品不合格批次总数的10.71%,仅次于淡水鱼和韭菜。检出鲜蛋不合格项目涉及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残留等9项,其中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残留不合格项次检出率分别为47.17%和37.74%。我国食用农产品不合格率逐年上升,且鲜蛋的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不合格是鲜蛋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品中重金属危害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道银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9):194-198
食品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影响中国食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中国制定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对中国主要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以及重金属污染情况和常规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快速检测食品中重金属的技术包括试剂比色检测法,重金属快速检测试纸法,电化学技术快速检测法和酶抑制法进行了简述。最后从严格控制重金属源头,加强治理;加强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引入食品重金属风险评估体系等四方面提出了建议,旨在为中国食品重金属的检测、监督和管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食品过敏原成分的检测和标注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限制我国食品出口的新技术性壁垒。列出了不同发达国家对过敏原成分相关法规及要求,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建议我国食品加工出口企业、检验检疫部门和国家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评价模型,依照社会监管机制,围绕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主体展开研究。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了食品安全三维空间模型,并构建其标准化体系。建立研究食品安全问题评价模型,按照食品安全的前中后期构建评价指标,全面涵盖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所有阶段。利用网络层次法对食品监管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数据调研,构建全面的监管评价数据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可用于指导食品安全问题的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法的食品安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应对近年来日益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措施。于是研究哪些因素对食品安全影响更大,以便提高政策实施效果便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调查收集了相关数据,并通过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综合指标的分析方法,计算各个因素对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次数的灰色关联度,从而对其进行影响程度的排序。试图找出对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影响最大的因素,以便食品安全法对其进行重点监督。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整体行业利润率,执法人员、执法次数对于事故的影响因素分别位于前3位。结果得出提高整体行业的盈利能力能够最为有效地抑制食品安全问题,其次是长期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为中国食品领域未来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食品领域标准制修订、发布活动和标准化发展趋势提供风向标,为建立协调一致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供知识服务支撑。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标准数量、标龄、发布年代、采标率、采标一致性程度、采标及时性等多个方面,将英、德、法、俄、美5 个国家食品领域的现行标准文献与中国现行标准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现行食品国家标准总数为2242 项;5 年以下标龄的标准百分比仅次于美国;标龄3~5 年的现行标准比例较高;标准发布高峰期在2009 年;中国食品标准的技术领域主要分布在农产食品综合、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以及食品添加剂等,建议加强乳和乳制品、食品加工器具、包装材料和设备等标准研制;中国食品标准的国际标准采标率相对较低,仅为18.02%;采标一致性程度较其他几国低;采标时效性不高,采用近5年的国际标准数量较少,建议缩短采标时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