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背景下,要想实现农村农民收入的有效提升,就必须充分发挥出产业融合的价值作 用,带动传统农业经济的增长。三产融合创新发展作为我国加快转变农业传统生产管理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关 键途径,对于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各地区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完善 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现农民收入效应的最大化目标。本文将进一步对三产融合对农民收入影响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农民收入增长放缓,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也就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从提高农民自身素质、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农业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提供保障农民增收的条件;其次,扩大农民增收的途径,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长,最终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产业融合对于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的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驻马店市三产融合资料的收集、研究以及部分地区的实地调研,总结出驻马店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产业链延伸发展融合模式、依托科技发展融合模式、农业多功能拓展融合模式。驻马店通过农村产业融合增强了农业竞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但尚存在农业功能比较单一、农村地区融资困难等问题,应积极探索新的方法来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农民收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经济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近年来江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农民增收的困难不仅导致农村市场低迷 ,而且还影响到江西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当前促进农民增收面临许多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是要创造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实现农村社会发展战略所需的内部和外部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5.
农村产业融合是财政"造血式"支农方式,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路径,通过农村产业融合中介变量,阐释财政"造血式"支农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综合运用控制变量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分析财政"造血式"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性。结果表明,财政支持下,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基于此,财政应完善支农体系,支持多元化的产业融合并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多渠道、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一个传统的西部农业大省,农业经济却始终处于欠发达状况.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城镇化程度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文章还分析了广西农业机械化和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城镇化发展使农民增收的对策,提出通过农业机械化实现农民增收,通过城镇化发展促使农民收入实现稳定性、持续性增长.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务院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意见》把经济工作基本目标确定为农民增收。农民增收不仅事关农村社会的进步,而且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根据对巨野县农民收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农民增收问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提高巨野县农民收入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间的融合互动和融合发展的经济社会效应2方面,构建出评价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出可表示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以陕西省2006—2019年的农村产业融合综合指数和人均收入为基础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实证分析农村产业融合的增收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但在整体水平上融合程度相对较低;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提出政策建议以期缓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高融合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增收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要素、农民收入增长滞缓问题的正负效应及农民增收现存问题的原因,并为实现我国农民收入快速、稳定、持续的增长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农民增收困难,已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将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延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解决农民增收困难,必须深刻分析制约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以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构成情况,找出影响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为研究者与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广西统计年鉴数据,从性质、来源、农户人均家庭经营收入3个角度来分析2001-2011年广西农民纯收入现状及特点,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财政支农支出、农村金融、农民文化程度来分析影响广西农民纯收入的因素,并提出增加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对策。【结果】2001-2011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呈上升态势,农民纯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性纯收入,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城镇化、地方财政、农民文化程度对农民收入提高有正向推动作用,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产出和农民收入增长。【建议】通过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与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发挥政策作用来提高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能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陕西省汉台区近十年来农业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农业发展受到资源、环境以及生态的约束日益增强。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方式已难以支撑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威胁着2020年我国农民收入倍增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利用DEA-Tobit二阶段回归模型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综合效率较低,相对于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偏低可能是主要原因;另外,农业科技投入、城镇化率、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数量以及农户家庭经营规模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效率的重要因素。其政策含义在于,我国应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农业劳动力结构性转移,加强对农业科技和农村教育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此来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以整合和开发各类涉农信息资源、解决广西省农产品信息化"资源共享"问题为目的,构建以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新农村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农业信息系统;提出了农业信息系统整合工作流技术应用模式,在对系统整体详细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同时对各子系统之间整合方法和工作流引擎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为未来农业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现状及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探讨促进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路径。【方法】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和数据收集,系统分析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及其变动趋势,并选择典型县份进行深度分析,归纳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特点,分析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提出实现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现实路径。【结果】虽然从整体上看广西贫困县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广西平均水平,但从对典型县份的分析来看,仍有一些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其所在区域的平均增长速度,从而导致贫困县与其所在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同类型贫困县农民纯收入水平及构成表现出较大差异。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为贫困县集中连片分布、少数民族比重大、广西财政实力弱等。【建议】应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促进农民非农产业就业,为农民工资性收入可持续增长提供保障;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大幅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强化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明确责任,完善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保障措施,以实现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詹洁  侯佳  莫云  张正淳  何龙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98-1450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广西以生产发展为关键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农民收入增加明显。通过实例调查,归纳了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分典型模式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成果并未惠及全民。农户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这不仅加剧了农村贫困问题,削弱农户收入增长,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严重的影响。首先运用农户收入决定方程对江苏省、河南省和四川省抽样调查的566户农户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分析了各显著因素对农户收入差异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劳动力平均外出务工时间是影响农户收入增长及差异的最重要因素,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次之。基于上述结果认为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和培训机会,将有利于在持续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缩小农户间的收入差异。  相似文献   

18.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小康的全面建设与农业现代化的尽早实现,密切关系着整个国家与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从农民收入构成角度,通过对安徽省2000-2008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安徽省的农民收入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探寻农民进一步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吴江地区农村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向新型农业工人转变"的3个转变,吴江的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向实现城乡一体化,构建"乐居吴江"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下加强安徽省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长期以来,安徽省农业科研院所为全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常态下,如何加快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构建创新联盟以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是主动顺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改革新形势和新要求,对新常态下高效协同创新的农业科研体系和管理模式的有益探索,也是安徽省实现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强产业、可持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安徽省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状况与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从项目、学科、团队、平台和机制"五位一体"方面推进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