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能产生1-氨基环丙烷-1-羧基(ACC)脱氨酶的大豆植物根际细菌,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0株大豆根际细菌,其中5株在DF和ADF培养基中能以ACC作为唯一氮源生长.通过16S rDNA测序及生理生化实验证实,H1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H2为苏云金杆菌(Bacillus...  相似文献   

2.
从抑病土壤到根际免疫:概念提出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土传病害已经成为集约化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瓶颈,在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生态健康多目标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下,系统的绿色防控理论和技术体系构建是破解该难题的重要前提。作为植物-土壤互作的热点区域,根际栖息着较土体土壤更丰富的微生物群落,是土传病原物入侵作物根系的必经之路。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土壤、微生物组和病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必然影响着植物健康。笔者将根际微生态系统抵御土传病原物入侵的现象和能力,称之为"根际免疫"。本文重点梳理根际免疫概念形成的4个重要阶段:(1)抑病土壤概念的提出与发展;(2)抑病微生物筛选与作用机制;(3)抑病土壤核心微生物组及互作机制;(4)根际免疫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思考。最后从关注根际微生态、注重学科交叉和系统揭示根际免疫机制三方面进行展望,以期为提升土壤-植物系统健康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孙正国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5):46-51,57
以山东大鹏西瓜基地0,3,9,15 a的西瓜根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分析连作对西瓜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递减,连作第15年有机质及有效氮磷钾含量最低。在同一生长时期内,连作年限越长,西瓜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总吸收面积最低,根际土壤酶活性呈现先递增后下降的趋势,并且根际土壤酶活力幼苗期 < 抽蔓期 < 结果期。在连作前期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代谢活力递增,连作后期微生物代谢活力递减,且连作越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均匀度先增加后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p < 0.05)、磷酸酶(p < 0.05)、蔗糖酶(p < 0.01)、速效磷(p < 0.05)、速效钾(p < 0.05)与真菌具有正相关性;脲酶与细菌正相关(p < 0.01),与碱解氮负相关(p < 0.01);过氧化氢酶(p < 0.05)、碱解氮(p < 0.01)与放线菌具有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连作0~9 a,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力和酶活性增强,养分流失较小;连作9 a后,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代谢活力显著降低,产生连作障碍,说明减少连作年限可使西瓜优质丰产并且可持续发展,反之影响西瓜正常生长生产,损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水稻根际耐镉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获得稻田土壤镉污染修复的微生物,采用培养基加镉平板法,从水稻根际土壤分离耐镉细菌。本研究分离得到3株耐镉菌株,经16S rDNA测序、比对,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细菌。对菌株细胞形态的电镜观察、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镉处理浓度为100 mg L 1条件下,菌株生长未受明显抑制,但菌株形态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在镉处理浓度超过300 mg L 1时,菌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在镉处理浓度700 mg L 1条件下,菌株仍能生长,但生长延滞期延长,对数期后的生长量亦低;对菌体镉含量分析表明,在100 mg L 1镉处理下,3株菌株菌体中的镉含量分别为9.04 mg g 1、4.96 mg g 1和28.58 mg g 1,富集系数依次为90.4、49.6和285.8。可见,分离得到的3株菌株具有较强镉耐性和镉吸收能力,将为稻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提供重要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获得土壤中尚未培养细菌资源的方法,以MS无机盐为基础养分,设置1/100×TSB、1/50×R2A和土壤浸提液(SE)3种低有机营养类型,凝固剂用琼脂(A)或结冷胶(G),得到一组培养基MS+TSG、MS+TSA、MS+R2A和MS+SE,以及在此基础上添加1.5 g/L丙酮酸钠作为抗氧化剂的第二组培养基。用上述8种培养基分离培养健康番茄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并对各种培养基平板上代表性菌落进行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在MS无机盐和低有机营养组合的培养基平板上,在28℃下培养28 d后可检测到菌落数达1×107 CFU/g土,4种培养基平板上检测到的菌落数量由多到少顺序为MS+SE>MS+TSG>MS+R2A>MS+TSA;在相同的低有机营养条件下,用结冷胶作为凝固剂可获得更多菌落,添加丙酮酸钠为抗氧化剂会显著降低菌落的多样性。鉴定的84个代表性菌落属于34个属的52个种,其中7个(占检测菌株数的8.33%)为可能新种,不同培养基上种丰富度表现为MS+TSA>MS+R2A>MS+TSG>MS+SE。结果说明,采用低有机营养的MS无机盐培养基有利于分离获得土壤中的一些尚未培养细菌。  相似文献   

6.
大气中臭氧浓度增加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试验下,研究了冬小麦在不同的臭氧浓度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微生物数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其中微生物总量在抽穗期达最大。根际、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分别在抽穗期和孕穗期达最大。根际、非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随生育期呈下降的趋势,整个生育期内臭氧浓度的升高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不同的臭氧浓度处理间细菌数量差异达显著性水平,真菌数量差异只在成熟期达显著,放线菌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稀释平板培养法与PCR-DGGE技术, 以阿维菌素为阳性对照, 水为阴性对照, 研究了大田喷施推荐剂量(0.1 kg·hm-2)和高剂量(10 kg·hm-2)苏云金芽孢杆菌(Bt)菌剂对棉花根际土壤细菌种群数量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喷雾处理后1~3 d, 不同处理组土壤细菌数量间无显著性差异, 在3 d时细菌数量均值达到最大, 之后开始下降, 12 d后清水对照、推荐剂量Bt菌剂、高剂量Bt菌剂处理组土壤细菌数量均值维持在4.0×107 CFU·g-1左右; 推荐剂量Bt菌剂处理样品土壤细菌数量在6 d时显著高于清水对照, 其余时间与清水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 高剂量Bt菌剂处理与清水对照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阿维菌素处理组土壤细菌数量在0~6 d内与清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而在12~45 d内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组。DGGE图谱显示, Bt菌剂处理对棉花根际土壤17种细菌均无显著抑制作用。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Bt菌剂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扰动在12 d后得到恢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Bt菌剂对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 而阳性对照阿维菌素对土壤细菌种群消长和多样性指数有较强的影响。对DGGE图谱中17条电泳条带的序列分析, 证明棉花根际土壤中存在起固氮作用的慢生根瘤菌属细菌和具有污染修复与净化活性的鞘脂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红球菌属细菌。Bt菌剂与阿维菌素处理均对这些土壤有益菌群无明显不利影响。总体结果表明, Bt菌剂无论是在正常推荐剂量下还是在较高剂量(推荐剂量的100倍)下使用, 对棉花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产生的冲击都较小, 是一种生态安全性较高的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8.
以三年生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栀子不同生育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以期为栀子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栀子各生育期土壤细菌多样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果实膨大期多样性最丰富;且每个生育期根际细菌群落的优势菌属不同,花蕾期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9.
连续3年试验研究了黄土母质生土当年施肥对谷类作物生产力与根际土壤营养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母质生土当年施肥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生产力增加,强大的根土系统又促进了微生物的繁衍、酶活性及土壤营养的提高。黄土母质生土的熟化利用过程需用地养地相结合,重视生物改土。本研究表明,高粱、玉米均可作为生土改良沃化的先锋作物,高粱根系强壮,入土深,生物量大;而玉米虽根重、最大根长、一级节根数低于高粱,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多,酶活性高。而黍子根系柔弱,根际土壤生物活性较低,与高粱、玉米相比,不宜作为生土改良的先锋谷类作物。黄土母质生土对外源的辅助能(当年施肥)反应十分敏感,施肥的增产效应与土壤培肥都十分显著。黄土母质生土熟化沃化过程既是一个生土培肥改良过程,也是一个物质能量(营养)投入转化过程,并经植物物质生产过程、土壤微生物分解矿化过程及土壤生物化学酶系统促进过程三者互动,共同构成根土苗微生物物质能量转化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将采集于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盐碱地的2种盐穗木根际土壤样品制备成菌悬液,经适当稀释后,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经分离纯化获得20株菌株。经过分别或同时提高培养基的盐、碱浓度进行菌株耐盐碱性能的筛选,获得1株耐盐碱菌株D8,其在pH值12且盐(NaCl)浓度达到120 g/L的培养基中仍可生长,该菌株既属于极端嗜盐微生物又属于极端嗜碱微生物。通过对筛选出来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制片、生理生化检测、电镜观察、Biolog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及系统发育树的建立来鉴定种属关系。鉴定结果是该菌为太平洋盐单胞菌(Halomonas pacifica)。  相似文献   

11.
根际微生物在宿主植物抵御土传病害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抑病土壤与感病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分别采集抑病土和感病土中的番茄根际土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种根际土壤中的病原菌含量,并利用16SrRN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抑病和感病土中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结构以及基于零模型的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感病土相比,抑病土壤中番茄的青枯病病情指数明显降低(病情指数分别为47.5和22.5),其根际中细菌群落具有更高的alpha多样性、更丰富的放线菌门、厚壁菌门以及芽孢杆菌科和链霉菌科等有益微生物,较低的青枯病菌丰度(病原菌丰度降低了12.22倍)并伴随着较高的随机性过程,因此抑病土壤受病害胁迫的适应性较强。将感病土壤与抑病土壤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形成了仅有感病土D10H0、感病土与抑病土质量比为1︰1的D5H5以及仅有抑病土D0H10这三种处理以进一步检测抑病土壤抑病特性的可传递性。结果表明,随着抑病土比例的增加,番茄青枯病病情指数逐步降低,D10H0、D5H5和D0H10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1.67、29.17与...  相似文献   

12.
连作土壤盆栽大豆的根际酸度和微生物数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作土壤条件下,不同抗性品种的根际微生物变化不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连作条件下,抗病品种绥农10号和抗线2号根际环境pH中性偏碱,不利病原真菌生长;感病品种合丰25号根际则处于偏酸环境,使作物易于感染根腐病。抗性大豆品种绥农10号和抗线2号的根际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感病品种合丰25号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Rapid nitrogen(N) transformations and losses occur in the rice rhizosphere through root uptake and microbial activities. However,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ice roots and rhizosphere microbes for N utilization are still unclear. We analyzed different N forms(NH+4,NO-3, and dissolved organic N), microbial biomass N and C, dissolved organic C, CH4 and N2O emissions, and abundance of microbial functional genes in both rhizosphere and bulk soils after 37-d rice growth in a greenhouse pot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solved organic 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an in the non-rhizosphere bulk soil, but microbial biomass C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concentrations of NH+4, dissolved organic N, and microbial biomass N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bulk soil, whereas NO-3in the rhizosphere soil was comparable to that in the bulk soil. The CH4 and N2O fluxes from the rhizosphere soil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from the bulk soi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bundance of seven selected genes, bacterial and archaeal 16 S rRNA genes, amoA genes of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nd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nosZ gene, mcrA gene, and pmoA gene, was low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an in the bulk soil,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The lower concentration of N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indicated that the competition for N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was very strong, thus having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numbers of microbes. We concluded that when N was limiting, the growth of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depended on their competitive abilities with rice roots for N.  相似文献   

14.
超积累植物具有很强地忍耐和吸收土壤重金属的能力,导致其根际环境中重金属的平衡和微生物活性及其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超积累植物快速地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可能会导致其根际土壤溶液中的重金属浓度降低,从而缓减重金属对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  相似文献   

15.
王瑞昕  杨静  方正  张思宇  周鑫斌 《土壤学报》2021,58(6):1574-158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硒组分、籽粒硒积累以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的各生育期,好氧和干湿交替较淹水灌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土壤可溶性和可交换态硒含量增加,从而提高了土壤硒的有效性。水稻成熟后,不同部位的含硒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1.38~2.22 mg·kg-1)、叶(0.55~0.85 mg·kg-1)、茎(0.53~0.61 mg·kg-1)和籽粒(0.15~0.53 mg·kg-1)。水稻籽粒含硒量以干湿交替灌溉最高,淹水灌溉最低,二者含硒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干湿交替灌溉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淹水灌溉,且较淹水灌溉提高了7.83%,较好氧灌溉提高13.51%。水稻根际土壤优势菌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Patesci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变形菌门是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根际土壤中丰度最高的细菌,水分管理措施显著影响其丰富度,干湿交替和好氧灌溉中变形菌门的丰富度明显高于淹水灌溉。从纲水平看,Gammaproteobacteria的丰度与土壤有效硒含量呈正相关,故Gammaproteobacteria丰度的增加可能是土壤硒生物有效性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综上,干湿交替灌溉不但能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硒含量,且较正常淹水管理节约用水,在水稻生产中,是一种优先推荐的水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硒是人类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食用富硒农产品具有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等功效。黄精对硒有较强的生物富集能力,通过硒肥生物强化黄精是安全有效获得富硒农产品的途径之一,因此,研究硒肥对黄精生长及其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多花黄精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3种不同种类肥料(普通蚯蚓肥、蚯蚓无机硒肥、蚯蚓有机硒肥)对黄精幼苗生物量、叶片生长、茎粗、株高、生根数、多糖、硒含量、硒形态、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用普通蚯蚓肥和蚯蚓无机硒肥较不施肥对黄精幼苗的生长无显著促进作用,施加蚯蚓有机硒肥能显著提升黄精生物量、叶片、株高、生根数和多糖等生长指标。施用外源硒肥显著增加了黄精硒含量,蚯蚓有机硒肥处理中黄精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分别是无机硒肥处理的1.38和1.56倍,施用蚯蚓有机硒肥更利于黄精总硒和有机硒的积累。蚯蚓有机硒肥促进了黄精根际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钾的释放,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增加可能是蚯蚓有机硒肥促进黄精生长和品质提升的原因之一。黄精根际土壤酶活性对不同硒肥表现出不同的动态响应,外源硒肥显著提升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有机硒肥与无机硒肥相比更有利于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土壤酶活性。综上所述,蚯蚓有机硒肥是黄精幼苗阶段较为理想的促生肥和硒强化肥,蚯蚓有机硒肥替代普通蚯蚓肥和蚯蚓无机硒肥有望成为未来培育富硒农产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具有抵抗植物病害,促进植物生长等作用。以前期在山东省金乡县连作大蒜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根际细菌为研究对象,筛选获得对大蒜根腐病病原菌H5(Setophoma terrestris)和H9 (Fusarium solani)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DS7,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功能特性研究显示:菌株Bacillus sp. DS7对H5抑制率达到51.72%,对H9抑制率达到42.31%;菌株DS7具有产IAA(19.29±0)μg/mL、产铁载体、水解蛋白、溶磷等能力,但不具有产ACC脱氨酶能力。田间接种试验结果显示:与不接菌的对照相比,接种菌株DS7后大蒜产量提高15.42%;土壤的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高于对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低于对照土壤。综上,植物根际促生菌Bacillus sp. DS7具有多种功能特性,可以增加田间大蒜产量,改良土壤,是潜在的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18.
《土壤通报》2015,(3):628-632
根际土壤微生物是根际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明确镉污染条件下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采用全生育期盆栽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PCR-DGGE技术,对不同浓度镉污染下烤烟根际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镉污染浓度为4 mg kg-1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条带数,明显少于其他处理;随镉污染浓度的增加,一些土壤细菌类群逐渐消失,但特定细菌对高浓度镉污染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根际细菌可归入8个类群,Bacterium ellin、Acidobacteria酸杆菌和Mycobacterium分枝杆菌属对不同浓度镉污染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中leptolyngbya瘦鞘丝藻属能适应中等浓度的镉污染,在该浓度下,该微生物可大量繁殖为优势种群。(2)随着镉污染浓度增加,部分特有真菌类群出现,但是在中等镉浓度(4 mg kg-1)处理下,部分真菌类群消失;真菌群落结构可归入4个类群,其中优势和共有类群为Fusarium镰刀菌属和未知菌属,对不同浓度镉污染耐受性较强;Acremonium sclerotigenum硬化支顶孢霉对镉污染反应敏感,Rhizopus根霉菌属嗜好高浓度镉的真菌。  相似文献   

19.
山西矿区复垦土壤中解磷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矿区复垦土壤贫瘠、 有效磷含量低。解磷细菌能够将有机磷和难溶性无机磷转化为可溶性磷,促进植物对磷素的利用。因此筛选和鉴定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可为解决矿区生态恢复使用的微生物肥料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初筛菌株,得到D/d1.5的菌株,然后以磷酸钙为磷源,通过液体发酵试验复筛菌株,挑选出解磷率高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As1.223的菌株。以磷矿粉和卵磷脂为磷源,液体发酵试验测定菌株的解磷能力及磷酸酶活性。进行菌株的生长试验以测定菌株温度适宜性、 耐盐性及耐酸碱性。通过形态学、 基因序列分析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综合进行菌株鉴定。 菌落形态观察用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基培养;菌体形态即细胞形态及其大小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基因序列分析采用16S rDNA序列测定,基因在线比对采用EzTaxon数据库;使用美国MIDI公司的Sherolock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菌株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利用无机磷和有机磷平板培养基,从山西省矿区复垦区土壤样品中筛选出19株解磷微生物,其中D/d1.5的有7株。在以磷酸钙为磷源的液体培养试验中,4株菌的解磷率高于巨大芽孢杆菌As1.223,解磷率为7.89%~12.61%,最高的为菌株Y14。4株菌对磷矿粉的解磷率为0.81%~1.21%,最高的为菌株Y14。在以卵磷脂为磷源的液体培养试验中,4株菌的解磷率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1.79%~3.07%和24.3~28.4U/L,均高于巨大芽孢杆菌As1.223; 碱性磷酸酶活性为11.9~50.2U/L;菌株Y14的解磷率与磷酸酶活性均最高。4株菌均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以Y14的适应性最强。H22、 Y11和Y34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同源性在99%以上,Y14与泛菌属(Pantoea sp.)有99.79%的同源性; H22、 Y11和Y34的细胞脂肪酸组成特征峰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相一致,Y14与泛菌属(Pantoea sp.)相一致;H22、 Y11和Y34被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Y14为泛菌属(Pantoea sp.)。【结论】分离、 筛选到4株高效解磷菌,对于磷酸钙和卵磷脂的解磷率均高于巨大芽孢杆菌As1.223。4株菌分别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泛菌属(Pantoea sp.)。菌株Y14无机磷与有机磷平板的D/d值分别为3.28与1.59,降解磷酸钙、 磷矿粉、 卵磷脂的解磷率分别为12.61%、 1.21%、 3.07%,酸性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28.4 U/L和50.2 U/L,均为4株菌里最高的,且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生长温度为20~60℃,能耐受pH 4~11的酸碱梯度和2%~7%的盐分梯度,Y14被鉴定为泛菌属(Pantoea sp.)。4株菌均具有良好的解磷能力及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望进一步研发成为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综合D/d值、 解磷率、 磷酸酶活性和生长试验,本试验最终确定适合山西矿区复垦农田推广的高效解磷菌菌株为Y14。  相似文献   

20.
采用稀释平板测数法和最大或然数法研究樱桃年生长周期内不同樱桃砧木(大青叶、山樱、考特和马哈利)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樱桃年生长周期内,4种樱桃砧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其生长发育呈正相关,即土壤微生物数量从萌芽期开始增加,在开花期、坐果期或成熟期达到峰值,落叶期有所下降。不同樱桃砧木根际土壤微生物各生理类群数量差异显著,且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各樱桃砧木土壤微生物数量呈现根际效应。土壤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根际微生物总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因此,选择合适的樱桃砧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提高,从而为樱桃树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