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随机选取450尾初始体质量(7.50±0.02) g珍珠龙胆石斑鱼,分为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分别投喂以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0%、9%、18%、27%和36%鱼粉的5种等氮等脂饲料,进行8周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9%组鱼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与替代0%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0%组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对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质、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摄食后1~21 h内,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0%组和替代9%组之间的养殖水体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摄食后21 h时,各组间养殖水体亚硝态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不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的前提下,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饲料中9%的鱼粉不会对水体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酶解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60%和80%的鱼粉,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HSM0、HSM20、HSM40、HSM60、HSM80,其中HSM0为对照组)。研究了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生长、体组成、消化和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1)HSM40组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HSM80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P0.05),酶解豆粕替代40%以上时显著提高了幼鱼的摄食率。2)HSM40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HSM40~HSM80组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HSM40和HSM60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各试验组肌肉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HSM80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脂肪酶活力在替代量大于60%时显著降低(P0.05),各组淀粉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4)各试验组谷草转氨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HSM80组谷丙转氨酶、脂肪酸合成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HSM20和HSM40组葡萄糖-6-磷酸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综合考虑,酶解豆粕可替代60%的鱼粉而不降低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在替代量为40%时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 lanceolatus♂)幼鱼[(29.99±2.60) g]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盐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机体化学组成、消化能力、抗氧化能力及血清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6个盐度梯度,分别为10、15、20、25、30和35,分别命名为S1、S2、S3、S4、S5和S6,每个实验组3个重复,实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增重率(WGR)和饲料效率(FE)随盐度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最大值均在S4组,显著高于S1和S6组(P<0.05),存活率在不同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呈现同WGR相似的变化趋势。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S3和S4组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S1和S6组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S3和S4组较低,显著低于其他4个实验组(P<0.05)。随盐度升高,血清中谷草转...  相似文献   

4.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是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与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杂交出的新品种。本研究用共轭亚油酸(CLA)添加量为0(CLA0)、0.8%(CLA0.8)、1.6%(CLA1.6)、2.4%(CLA2.4)、3.2%(CLA3.2)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63.57±0.56)g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8周,研究不同共轭亚油酸水平对其生长、体组成及肝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共轭亚油酸对实验鱼增重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无显著影响;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其他各组显著高于CLA0组(P0.05);摄食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降低,CLA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呈降低趋势,在CLA2.4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CLA0组(P0.05)。(2)肌肉脂肪含量随饲料CL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除CLA0.8组外,其他各组显著高于CLA0组(P0.05),肝脂肪含量随着饲料CLA含量的变化未见显著性差异。CLA1.6组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和C_(18:0)含量显著高于CLA0组(P0.05),CLA3.2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C_(18:1n-9)显著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肝中C_(16:0)和C_(18:0)含量显著高于CLA0组(P0.05),而C_(16:1n-7)、C_(18:1n-9)和C_(18:1n-7)含量显著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肌肉和肝中C_(18:3n-3)和C_(18:2n-6)在显著低于CLA0组(P0.05)。肌肉和肝中C_(18:2c9,t11)和C_(18:2t10,c12)含量同共轭酸添加水平呈现高度正相关,且各添加组均显著高于CLA0组(P0.05)。(3)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各实验组均显著高于CLA0组(P0.05);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的活性,其中CLA3.2活性最高,均高于其他组(P0.05);除CLA0.8组的总酯酶和脂肪酸合成酶活力低于CLA0组外,其他各组均高于CLA0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适量添加CLA可显著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对饲料的利用,改善肌肉和肝中脂肪酸组成,同时增加肝脂肪代谢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室外水泥池(OC)、池塘(PC)和海水网箱(CC)3种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结果显示:养殖模式的不同并未显著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但对鱼体脂肪的累积和组成、新鲜度K值和肌肉硬度均具有较大影响。OC养殖模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养殖模式(P0.05)。CC养殖模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A和DH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养殖模式(P0.05),脂肪营养更好;肌肉的硬度显著大于PC和OC养殖模式(P0.05),肌肉更结实,嚼劲更大。PC养殖模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具有显著的高蛋白、低脂肪优势(P0.05);K值最小(P0.05),具有更加新鲜且货架期更长的优势。综上所述,认为池塘结合网箱养殖,可能是获得珍珠龙胆石斑鱼最佳肌肉品质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营养利用率高、对环境压力较低、适合于珍珠龙胆石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的饲料,研究了配合饲料、饵料鱼、饵料虾、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混饲、配合饲料与饵料虾混饲等几种饲料及组合对珍珠龙胆石斑幼鱼摄食生长、消化酶活性、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饵料鱼的试验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组,而配合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优于其它组(P0.05);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混饲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均仅次于最优组。饵料鱼组、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混饲组的胃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饵料鱼组的肠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组,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混饲组的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混饲组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饵料鱼组(P0.05),饵料鱼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饲料与饵料鱼混饲组的试验鱼肌肉中鲜味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的总量高于其它组。综合分析认为,采用配合饲料与冰鲜饵料混合饲喂珍珠龙胆石斑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梁伟兴  王嘉  谭北平  迟淑艳 《水产学报》2022,46(10):1969-1979
为了研究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BM)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以鱼粉含量40%为对照组(MBM0),在饲料中添加2%、4%、8%和12%的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BM),分别替代饲料中鱼粉含量的5%(MBM5)、10%(MBM10)、20%(MBM20)和30%(MBM30),配制5组等氮等脂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8.85±0.04) g的石斑鱼8周。结果显示,各组石斑鱼存活率均为100%;各替代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各替代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间血清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各替代组肠道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肠道肌层厚度无显著差异,MBM10、MBM20和MBM30组肠道绒毛高度和宽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MBM10、MBM20、MBM30组和对照组肠道绒毛高度显著高于MBM5组,MBM30组肠道绒毛宽度显著高于MBM5组。实验表明,当基础饲料中鱼粉含量为40%时,MB...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以720尾初始均重为(7.00±0.02)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设计1个正常鱼粉对照组(鱼粉含量35%),1个低鱼粉对照组(鱼粉含量15%)。投喂不同添加比例0(正常鱼粉对照组)、0(低鱼粉对照组)、0.10%、0.25%、0.50%、0.75%、1.00%和1.25%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养殖期8周。结果显示,低鱼粉条件下,添加不同比例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随添加量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均显著高于低鱼粉对照组,低于正常鱼粉对照组;当添加0.75%枯草芽孢杆菌时,饲料系数最低,其他各组显著低于低鱼粉组,高于正常鱼粉组,而蛋白质效率的变化规律则与饲料系数相反。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肠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添加0.75%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组达到最大值。肝脏过氧化氢酶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添加量为0.50%达到最大值,谷胱甘肽还原酶mRNA表达水平在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75%时达到最大值。通过哈维氏弧菌攻毒实验7 d,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率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升高。以增重率为判断依据,根据折线模型得出,低鱼粉条件下(豆粕替代配方中20%鱼粉),饲料中添加0.63%枯草芽孢杆菌(1.0×108 cfu/mL)可显著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提高抗病力、消化酶、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蛋白质水平与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血清激素和消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探究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其健康生长的影响,实验选取珍珠龙胆石斑鱼[初始体质量(6.50±0.00) g]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投喂35%、40%、45%、50%、55%和60%蛋白质水平的饲料,通过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显示,50%组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其他组;55%和60%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35%组;50%组血清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INS)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45%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50%组胃蛋白酶活性和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肠淀粉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在55%和60%组达到最低值。WGR与血清GH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以WGR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拟合得出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为51.57%。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硫酸锰(MnSO_4·H_2O)、甘氨酸锰[MnC4H8O4N2]和羟基蛋氨酸锰(MnC5H11NO6S2)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形态的影响。实验选取体重为(11.00±0.12)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27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添加MnSO_4·H_2O、MnC4H8O4N2和MnC5H11NO6S2(分别记作MnSO_4、Mn-Gly和Mn-MHA),使饲料中Mn元素水平分别为37.74 mg/kg、40.66 mg/kg和38.15 mg/kg,投喂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饲养8周。结果表明, Mn-Gly和Mn-MHA组的增重率(WGR)均显著高于MnSO_4组(P0.05), Mn-MHA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MnSO_4组(P0.05),存活率(SR)和特定生长率(SGR)方面,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方面, Mn-Gly和Mn-MHA组均显著低于MnSO_4组(P0.05),Mn-MHA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显著高于MnSO_4和Mn-Gly组(P0.05),Mn-Gly和Mn-MHA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均显著低于MnSO_4组(P0.05)。Mn-Gly和Mn-MHA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MnSO_4组(P0.05),总胆固醇(CHOL)方面, MnSO_4组和Mn-Gly组均显著高于Mn-MHA组(P0.05)。与MnSO_4组相比,Mn-MHA组显著提高了前肠和中肠皱襞高度(P0.05),增大了后肠肌层厚度(P0.05);Mn-Gly组中肠皱襞宽显著高于MnSO_4组(P0.05),后肠皱襞高度显著高于MnSO_4和Mn-MHA组(P0.05)。由此可见,与MnSO_4相比, Mn-Gly和Mn-MHA能够显著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调节相关代谢反应,保护肝脏,促进前、中、后肠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对抵抗哈维氏弧菌能力的影响。配制n-3 HUFA水平分别为0.65%(对照组)、1.00%、1.35%、1.70%、2.05%和2.40%的6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2.06±0.01)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8周。结果显示:①饲料n-3 HUFA水平对饲料系数(FCR)、存活率(SR)、肝体比(HSI)和肥满度(CF)均无显著性影响;1.35%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2.40%组。②1.00%组的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1.70%和2.40%组。③攻毒前,1.35%和1.70%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补体C3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攻毒后,血清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溶菌酶(LZM)活性和C3含量急剧上升,SOD活性显著下降。攻毒前,2.40%组肠道TLR22和MyD88 mRN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2.05%组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显著高于1.00%和1.35%组;此外,1.70%组肾脏TLR22和IL-1β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攻毒后,1.35%组肠道MyD88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1.00%和1.70%~2.40%组,1.70%组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有最小值;1.70%组肾脏IL-1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IL-1β的表达量呈相反趋势,显著低于2.40%组。研究表明,适宜的饲料n-3 HUFA(1.47%~1.70%)可以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并抑制促炎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以酶解磷虾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T0)、10%(T10)、20%(T20)、30%(T30)、40%(T40)、50%(T5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研究饲料中酶解磷虾粉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及氟残留的影响.选取初始均重为(57.80±0.28)g的珍珠龙胆石斑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1) T3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均显著高于T0组(P<0.05);在替代量大于20%时,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0组()<0.05);各替代组的饲料系数、肥满度、肝体比、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消化率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2)各替代组全鱼和肌肉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T3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3)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T30组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各替代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4)酶解磷虾粉替代鱼粉显著升高了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血清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含量(P<0.05).(5)各组肌肉氟含量均在可检测范围以下,各组间骨骼氟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升高,各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成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酶解磷虾粉可替代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40%以下的鱼粉,替代量为30%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云纹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moara♀)幼鱼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以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鱼油构建能量梯度,配制粗蛋白含量为46%、50%和54%,能量含量为20.00、20.50和21.00 k J/g,蛋能比为22.04~26.87 mg/k J的9组饲料,编号为D1~D9组,投喂初始体重为(46.23±0.51)g的云纹龙胆石斑鱼幼鱼56 d。结果显示,蛋白质和能量的交互作用对云纹龙胆石斑鱼幼鱼增重率影响显著(P0.05),蛋白质和能量升高显著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蛋白质和能量的交互作用对蛋白质沉积率和肝体比影响显著(P0.05),蛋白质升高显著提高能量保留率和肥满度(P0.05),蛋白质效率先升后降(P0.05);能量升高显著提高蛋白质效率和能量保留率(P0.05);D6组蛋白质沉积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蛋白质和能量的交互作用对全鱼及肌肉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全鱼及肌肉粗蛋白随饲料粗蛋白升高而升高(P0.05),水分随能量升高而降低(P0.05),全鱼粗脂肪随蛋能比降低而升高(P0.05)。蛋白质和能量的交互作用对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影响显著(P0.05),胃蛋白酶活力随蛋白质含量升高而升高(P0.05),能量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D6组胰蛋白酶活力最高,其随饲料蛋能比降低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能量为21.00 k J/g时,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在设定的蛋白质和能量范围内云纹龙胆石斑鱼幼鱼饲料以50%粗蛋白,21.00 k J/g能量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2种不同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91.47±3.70)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10 542尾,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757尾,分别投喂商品专用配合饲料和冰鲜太平洋玉筋鱼,养殖75 d。结果显示,冰鲜太平洋玉筋鱼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饲料系数(FCR)及全鱼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显著低于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存活率(SR)和蛋白质效率(PER)与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差异不显著。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的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冰鲜太平洋玉筋鱼组;而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显著高于冰鲜太平洋玉筋鱼组。相对冰鲜太平洋玉筋鱼而言,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活性显著降低,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升高,但是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CPT-Ⅱ)在2组饲料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冰鲜太平洋玉筋鱼更适合投喂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商品专用配合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肝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建议参考冰鲜太平洋玉筋鱼优质的营养特性,优化和调整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营养配方。  相似文献   

15.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是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通过建立稳定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系统,分别施加100、200、300、500、800、1 000、1 500、2 000、3 000、5 000和10 000 Hz的正弦波声音刺激信号,并应用该系统检测20条体长为32~35 cm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觉阈值。结果显示:该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系统获得的响应为听觉电生理反应,所有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频范围为100~5 000 Hz,其中最适听频范围为100~2 000 Hz,最敏感声音频率为300 Hz,听觉阈值约为75. 8 d B。根据得到的平均听觉阈值,构建了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性脑干反应听力曲线。研究表明:研究获得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听觉阈值及曲线对于研究噪声对不同养殖模式下石斑鱼的动物福利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评估噪声对石斑鱼影响的直接试验数据,也能为养殖环境的优化提供间接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蛋氨酸钴(Co Met),制成钴含量分别为0.30 mg/kg、1.75 mg/kg、3.42 mg/kg、6.73 mg/kg、12.56 mg/kg、25.50 mg/kg的6组实验饲料(记作D1、D2、D3、D4、D5、D6组),饲喂初始体重(60.02±0.42)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E.fuscoguttatus♀)幼鱼8周,研究蛋氨酸钴对其生长、矿物元素沉积和肝脏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饲料中蛋氨酸钴含量的增加,实验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先升后降,D3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系数(FCR)先降后升,D3、D4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蛋氨酸钴对肌肉水分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粗蛋白含量呈降低的趋势,D5、D6组显著低于D1~D4组(P0.05),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粗脂肪含量先降后升,D4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肠道、脊椎骨及肌肉钴含量均随饲料中蛋氨酸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全鱼钴沉积率呈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D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肝脏铁、铜和锌含量随饲料中蛋氨酸钴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肝脏锰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饲料中蛋氨酸钴的增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先升后降,D5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5、D6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肝脏精氨酸酶(DArg)活力随饲料中蛋氨酸钴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D4~D6组肝脏羧肽酶A(CPA)活力显著高于D1~D3组(P0.05),但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本实验条件下,以SGR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对钴的最适需求量为3.25 mg/kg,即53.28 mg(Co Met)/kg(饲料)。  相似文献   

17.
斜带石斑鱼幼鱼的饲料精氨酸需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配制7种含不同水平精氨酸(2.13%、2.42%、2.71%、2.95%、3.20%、3.48%、3.74%干物质)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研究精氨酸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血清一氧化氮合酶等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7.52±0.02g),饲喂8周。结果显示,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各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精氨酸水平为2.95%的斜带石斑鱼获得最大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5%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13%、2.42%和2.71%组(P0.05);3.20%组体蛋白达到最大,显著高于2.13%组(P0.05)。随着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斜带石斑鱼幼鱼血糖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13%与2.42%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5%组血清总蛋白和血清总一氧化氮合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适宜的精氨酸水平不仅能促进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和体蛋白的合成,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以特定生长率为判据,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表明,斜带石斑鱼幼鱼精氨酸的最适需要量是饲料干重的3.06%(饲料蛋白含量的6.07%)。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2个不同生长阶段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设计了蛋白水平分别为37%、40%、43%、46%和49%5组等脂等能的饲料。大规格石斑鱼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41.29±5.72)g,小规格石斑鱼平均初始体质量为(83.93±0.30)g,每个网箱15尾,每组饲料3个平行,养殖8周。结果显示,大、小规格石斑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大规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小规格43%组石斑鱼特定生长率最大(P0.05)。2个生长阶段石斑鱼的饲料系数、脏体比、肝体比、胆固醇和血糖随蛋白水平增加显著降低(P0.05),血清蛋白含量先增加后降低(P0.05)。大规格石斑鱼的肌肉灰分随蛋白水平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小规格石斑鱼则显著升高(P0.05)。肌肉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随蛋白水平增加显著降低,p H逐渐增加,肌肉硬度和弹性先增加后降低(P0.05)。结果表明,大规格石斑鱼适宜蛋白需求量为40.94%,小规格石斑鱼蛋白需求量为43.44%,小规格石斑鱼品质优于大规格石斑鱼。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的杂交种(俗称云龙石斑鱼)为研究对象,设定20℃、16℃、15℃、13℃和10℃共5个温度梯度(20℃为对照组),从20℃开始,采取1℃/d的降温速率,对其进行低温胁迫实验,并对云龙石斑鱼血清中生化指标和代谢酶活力进行检测.同时对棕点石斑鱼(E 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俗称珍珠龙胆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coioides♀)×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俗称青龙石斑鱼)进行低温胁迫,每天记录3种杂交石斑鱼的存活率.当存活率低于50%时,记录半致死温度.结果显示,云龙石斑鱼半致死温度为8℃,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半致死温度为11℃,青龙石斑鱼的半致死温度为9.5℃.云龙石斑鱼血清中肌酐(CREA)含量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随低温胁迫强度增加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呈现波动,在15℃和10℃时与对照组比较,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呈现波动,在16℃和13℃时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16℃时有所升高,但整体上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波动,除13℃以外,其余各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在13℃和16℃时略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6℃和15℃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3种杂交石斑鱼中,云龙石斑鱼最耐受低温;低温胁迫会导致幼鱼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下降,实际生产中仍应降低胁迫强度和缩短胁迫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 lanceolatus♂)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抗病力的影响,采用2×3双因子实验设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 (B0)、0.5%(B1)和1.0%(B2)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同时在每个枯草芽孢杆菌水平添加0 (Y0)、0.5%(Y1)和1.0%(Y2)的酵母培养物,制作9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3.41±0.47) g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56 d。结果显示,1)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的交互作用对幼鱼存活率(SR)和增重率(WGR)均无显著影响(P0.05),幼鱼WGR在Y1B1和Y2B2组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Y2B2组(P0.05)。2)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的交互作用对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影响显著(P0.05),血清ALT和AKP活力在Y1B1和Y1B2组处于较低水平,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Y2B2组(P0.05)。3)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的交互作用对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影响显著(P0.05)。肠道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Y1B1和Y1B2组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Y2B2组(P0.05),而MDA含量同SOD活力呈相反的变化趋势(P0.05)。4)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培养物的交互作用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攻毒后幼鱼累积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鳗弧菌攻毒后幼鱼累积存活率在Y1B1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