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A. Chev. ) C. F. Liang et A. R. Ferguson)实生苗为对照砧木,研究了淹水胁迫对嫁接于对萼猕猴桃(Actinidia valvata Dunn)优良株系扦插苗(耐涝砧木)上的2年生‘红阳’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以阐明猕猴桃耐淹砧木的生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淹水处理12d后,美味猕猴桃苗苗叶片的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效量子产量(Y(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下降幅度分别比对萼猕猴桃高19.2%、14.9%和10.9%;淹水胁迫后,猕猴桃叶片qN迅速上升,并且在胁迫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其中美味猕猴桃显著高于对萼猕猴桃。并且对萼猕猴桃的根系活力显著高于美味猕猴桃。上述变化规律表明,在淹水胁迫下对萼猕猴桃苗叶片的光合功能和根系损伤明显比美味猕猴桃小。  相似文献   

2.
以10年生美味猕猴桃良种‘金魁’(Actinidia deliciosa ‘Jinkui’)为试材,分别于盛花期和幼果发育期(盛花后20d)对其结果枝进行不同环剥宽度(被剥结果枝直径的1 /1、1 /2、1 /3、1 /5和1 /6)处理,以探讨不同环剥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可为猕猴桃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环剥处理的‘金魁’猕猴桃果实品质差异较大。同一时期进行不同宽度环剥处理时,以宽度为结果枝直径1/2和1 /1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Vc、干物质、固酸比和糖酸比显著高于对照。而同一环剥宽度不同时期处理时,结果枝直径1/6的处理盛花期能显著提高果实单果质量和糖酸比,幼果发育期处理效果却不明显。综合考虑环剥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大小、产量、果实品质和营养回流等方面的影响,生产上可以在盛花期或盛花后20d左右对‘金魁’猕猴桃进行结果枝直径1 /2宽度的环剥处理以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在浙江台州地区引种的22个猕猴桃品种为试材,对猕猴桃果实的成熟期、果实大小、果肉品质、贮藏性等进行了综合观测评价,结果表明,猕猴桃品种果实性状存在较大差异,果实形状、大小、果肉色泽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红阳’、‘徐香’、‘东红’、‘红华’、‘庐山香’、‘金艳’、‘海艳’、‘玉玲珑’的果实品质综合性状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品种猕猴桃的耐涝性,以期为今后猕猴桃抗涝性研究提供参考。以美味猕猴桃‘米良1号’、中华猕猴桃‘红阳’和对萼猕猴桃‘猫人参’组培苗为材料,观察淹水胁迫对不同品种猕猴桃植株形态的影响,并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的活性和抗氧化能力。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猫人参’猕猴桃受涝害程度小于其他两个品种,‘猫人参’猕猴桃叶片中的总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小;3种猕猴桃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PRO和MDA不断增加,而叶片中的保护酶CAT、POD活性呈下降趋势,SOD活性在‘米良1号’、‘猫人参’猕猴桃叶片中呈下降趋势,而在‘红阳’猕猴桃叶片中呈增加趋势。其中‘猫人参’猕猴桃叶片中的SOD活性高于其他2个品种,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其抗氧化能力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果实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C,享有“水果之王”的美称,近年来发展迅速。江苏省气候适合猕猴桃的生长,栽培面积逐年增加,本文对四个猕猴桃优良品种‘青皮红香’、‘早鲜’、‘翠香’和‘晚红’在南京地区的引种栽培表现进行了观测。四个猕猴桃品种果实各具特点,且与其他地区的表现有所差异,‘青皮红香’果皮无毛,红肉,但在南京果肉为绿色,其他果皮品质也不佳;‘早鲜’成熟早,在南京8月中旬即可成熟,耐贮藏,果实重量达到91.03 g,且维生素C含量较高,为82.13 mg/100g,但口味偏酸;‘翠香’果皮易剥落,果肉翠绿,可溶性糖含量(9.56%)和糖酸比(8.25)较高,口味佳;‘晚红’果肉绿,果心周围具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9.11,但果实较小,为62.92 g。  相似文献   

6.
以 4个砧穗组合的长富2号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砧穗组合对长富2号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T337自根砧富士苹果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最大,显著高于中间砧T337; 自根砧T337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干物质含量最大,中间砧T337维生素C含量最大,自根砧T337可滴定酸含量最小;中间砧T337果皮破裂距离、果皮韧性、果肉起始硬度、果肉平均硬度最大,中间砧M9果皮脆性最大,中间砧T337果肉细度显著低于其它组合.采用模糊评价法综合评价4种砧木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在葫芦岛地区,自根砧T337嫁接富士苹果果实品质优于中间砧木,适宜砧木顺序依次为自根砧T337、中间砧M9、中间砧Pajama2、中间砧T337。  相似文献   

7.
以美味猕猴桃品种‘金魁’为试材,分别于盛花前后不同时期进行“零芽”修剪,对处理枝条的果实大小、干物质含量、糖、酸、Vc含量等主要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多维价值理论方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零芽”修剪时期,为优质高效猕猴桃园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零芽”修剪果实单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过早或过晚修剪,果实可滴定酸偏高,固酸比偏低;但对它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通过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显示,各“零芽”修剪时期的综合果实品质均高于对照;随着“零芽”修剪时间的推移,‘金魁’猕猴桃综合果实品质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盛花后20±2d为‘金魁’猕猴桃的最佳“零芽”修剪时期。  相似文献   

8.
以8个猕猴桃品种(‘海沃德’、‘米良1号’、‘徐香’、‘金香’、‘哑特’、‘翠香’、‘农大金猕’、‘金魁’)为试材,连续两年分析猕猴桃叶片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硼等10种元素含量的生长期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品种叶片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海沃德’叶片氮、磷含量较高,钙、镁含量较低;‘米良1号’叶片氮、钙含量较高;‘翠香’叶片钙含量较高,氮、磷、钾含量较低;‘农大金猕’和‘金魁’叶片氮、钾均较低。猕猴桃叶片氮、磷、钾含量从坐果期至果实快速膨大期不断下降,之后在果实缓慢生长期和果实充实成熟期氮持续下降,钾维持稳定,磷则有所回升;叶片钙、镁、铁、锰、锌、硼含量均随着生长期的推进而呈升高趋势,但不同元素初始升高和后期稳定的时间点略有差别。叶片氮、磷与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钙、镁、铁、锌、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钙、镁、铁、锰、铜、锌、硼等中微量元素之间多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生产上不同猕猴桃品种的科学施肥和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常规与有机‘脐红’猕猴桃,从刚采收的鲜果(可溶性固形物>6.5)在常温条件下贮存到腐烂,每间隔7天测定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固酸比和Vc含量,分析‘脐红’猕猴桃在后熟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动态,有利于指导人们在果实营养品质最佳时食用。结果显示,猕猴桃果实在从采收成熟度向生理成熟度过渡时,果实硬度和总酸都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Vc含量先升高再降低;有机栽培果实的营养品质和贮藏品质都优于常规栽培。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间砧对桃‘霞晖5号’流胶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生长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挖掘抗性中间砧在流胶病防控方面的运用潜力。以毛桃为基砧,毛桃‘黑姑娘’和流胶病高抗品种‘鄂桃1号’为中间砧嫁接‘霞晖5号’以及毛桃嫁接‘霞晖5号’(对照)为试材,调查‘霞晖5号’流胶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生长势并测定果实品质。结果表明,‘黑姑娘’与‘鄂桃1号’中间砧能显著降低流胶病的病情指数,并呈现良好的矮化效果,具体表现为冠层高度降低,徒长枝和长果枝比例降低,中短果枝比例增加,其中‘鄂桃1号’中间砧的树体整体性状最佳。因此,建议在南方湿热地区选用流胶病的抗性种质资源为中间砧,来降低流胶病带来的损失,改善接穗的生长性状。  相似文献   

11.
以树龄 10 年的“贵长”猕猴桃为供试材料,研究用不同肥料(常规用肥、专用肥、生物肥、生物肥 专用肥)作为猕猴桃壮果肥施用对果实品质、产量及贮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 种追肥处理对猕猴桃的产量和果实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其中0.25 kg 生物肥 1.0 kg 专用肥能显著地增加猕猴桃的单果体积、单果质量、产量和提高维生素 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改善猕猴桃后熟的贮藏性能,对糖酸比和果形指数也有改善作用,猕猴桃专用肥效果次之。用0.25 kg 生物肥 1.0 kg 专用肥作为猕猴桃壮果肥施用综合效果较为理想,可在猕猴桃实际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在枣品种的抗裂性调查中,发现“木枣”存在变异系。本研究以“木枣”、变异系“V1”、变异系“V2”和易裂品种“狗头枣”为供试材料,在采用冷水浸泡法进行室内裂果率测定和抗裂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单果重、果纵茎、果横茎、果纵横茎比、单核重、核纵茎、核横茎、核纵横茎比、梗洼宽度、肉核比、含水量等果实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裂果率表现为狗头枣>V1≈木枣>V2,筛选出木枣优良抗裂变异系V2,与木枣遗传背景一致,抗裂性又极显著优于木枣,可为后续裂果机理研究和抗裂品种选育提供育种材料。品种的抗裂性与果形、核形、肉核比、梗洼宽度有关。果实较小、果核较小、果形细长、肩大尾尖、肉核比高、梗洼宽度大,抗裂性好。  相似文献   

13.
以黄金梨为试验材料,研究思必达涂抹黄金梨幼果果柄对黄金梨果实发育、果实品质及果实成熟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思必达处理幼果果柄可以促进黄金梨果实纵横径的增加,提高果实单果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果实品质,同时黄金梨果实成熟期提前5d左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比较来自三个不同种植栽培区域不同品种的百香果果实,研究了其纵径、横径、单果重及可溶性糖含量等性状表达对在不同栽培区域环境的响应效果表现。结果表明,大黄金在大田镇露地种植的果实表现最优,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大,其中平均单果重达116.5g,可溶性糖含量达17.1%;满天星在细水乡种植地的果实性状最佳,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均最大,可溶性糖含量较高(15.8%)。不同区域的小黄金和台农果实性状表达差异较大:小黄金在大田镇露地种植的果实纵径、横径和单果重均最大,而可溶性糖含量(16.7%)极显著小于两院种植的果实(18.0%)。台农在细水乡种植的果实性状表达显著优于其他种植区域,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和可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另外2个种植栽培区域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7.7%)。综上,这三个区域反季节种植的大黄金和满天星果实综合表现较优,小黄金和台农稍差些。  相似文献   

15.
以早熟龙眼品种(桂冠早,暂定名)、中熟龙眼品种(石硖)、晚熟龙眼品种(桂明一号)为研究对象,观测并分析3个不同熟期龙眼品种开花习性和果实生长及落果规律,为早熟新品种桂冠早的审定工作及后期推广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桂冠早雌雄比为1:1.69,比石硖和桂明1号多两倍,且桂冠早雌雄花开放动态曲线表现出同步性,相遇期长达14天,而石硖和桂明1号雌雄花开放错开,石硖相遇期为12天,而桂明一号相遇期仅8天,树体不同方位雌雄开放规律性不强;果实发育第二阶段(假种皮发育期)桂冠早果实相对生长速率较快,生长周期仅77天;三个龙眼品种落果率均集中在花后前三周,桂冠早累积落果率达71.05%,且采前1个月日均至少有1个果实脱落;桂冠早和桂明1号果个较大与其库强和库活性较大有关;石硖属于高糖小果型,桂明1号属于低糖大果型,桂冠早属于高糖中果型。  相似文献   

16.
自福建省仙游县度尾文旦柚主产区,选取具代表性16个果园57样株3056个果实,进行外观指标和内质测试,分析结果表明:①果实裂度平均指数(FCAI)对裂果程度的分辨率优于传统果实裂度指数(FCI),其变异系数分别为72.66%和69.13%,依此推荐FCAI为果实裂度的首选评价规范;②由相关分析筛选,在非破坏性可测指标中,单果重(SFW)与TSS极显著负相关P=1.6E-13,果形指数(FSI)与裂宽(FCW)极显著负相关P<1E-16,即将SFW和FSI分别选作果实内质和果实裂度的间接控制性因子;③由SFW级间可溶性固形物(TSS)方差分析,以方差贡献最大(F=32.6、P<0.0001)的SFW梯度分级为推荐标准:S级500 g≤SFW<650 g、M级650 g≤SFW<850 g、L级850 g≤SFW<1100 g ;果实TSS分布呈非正态P(normal)=0.02,参照分位数推荐分等:特等TSS≥10.5%、一等TSS≥9.5%、二等TSS≥8.0%。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蜜宝、帝龙、桂红龙5号、金都1号火龙果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调查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火龙果果实、同一品种火龙果果实不同成熟时期、不同挂果量、不同挂果部位及成熟后挂果时间与裂果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火龙果品种中,蜜宝裂果最严重,其次是帝龙,桂红龙5号、金都1号不裂果;蜜宝火龙果果实在一年中的不同成熟期,裂果诱因、裂果率各不相同;同一个结果枝条上挂2个果实的比挂1个果实的裂果程度轻或不裂果;着生于双排种植架顶部的火龙果果实更易发生裂果;蜜宝火龙果果实的采收期较短,成熟后应及时采摘避免裂果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8.
凤梨释迦作为广西新兴的热带特色水果,为研究与探讨凤梨释迦在广西区域环境下最佳产期调节的促花修剪时间,本试验以15年生凤梨释迦植株为试材,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的6~10月份进行修剪处理,并且观察调查与统计各处理的成花与座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修剪处理时间对凤梨释迦反季生产的成花与座果情况有所差异,从成花率、座果率、裂果率、果实农艺性状和果实品质等综合情况来考虑,7月期间开展促花修剪的综合表现要优于其它月份,是广西凤梨释迦冬期果生产的最佳催花修剪时机。  相似文献   

19.
2010~2011年对云南省瑞丽柠檬套袋果果面花斑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标本采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柠檬套袋果果面出现花斑的种类有9种,分别为蓟马、黄蜘蛛、锈壁虱、粉蚧、红圆蚧、溃疡病、疮痂病、流胶病和机械损伤,其中以蓟马、黄蜘蛛、锈壁虱和疮痂病是套袋柠檬果的主要花斑。调查结果还表明,在同一管理措施下,不同种植园的柠檬果实纵横径差别不明显,但柠檬花斑危害程度不同,甚至同一种植园,不同方位、不同植株的花斑发生和发展规律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以‘台农1号’百香果果汁为试材,研究了其黄酮类物质组分、含量及发育变化。结果表明:果汁中共检测到42种黄酮类物质,金丝桃苷、夏佛塔苷、异荭草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堪非醇3-新橙皮糖苷是果汁中的5种主要黄酮类物质。花后30d为各黄酮种类和含量富集最高的时期,后随果汁发育下降,花后50d到60d黄酮含量略有回升。综上所述,花后30d黄酮含量最高且组分丰富,鉴于果实发育前期果汁量少且酸含量高,仅推荐,仅推荐天然抗氧化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开发等用途,而鲜食在花后60d,即果实完全成熟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