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鸽  韩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274-4276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启动区,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领域。系统总结了目前关于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的相关研究,最后根据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而该区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多方面的。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将影响大兴安岭北部森林的树种组成,群落结构,将出现阔叶林北移;而多年冻土退化会使沟谷的森林倾倒,影响森林发育;并且气候变化也会加剧林火的发生频率。这些变化也将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从而对气候变化产生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3.
孔维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13-15315
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起因和现状,以及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形势,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全球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造成了多方面越来越显著的影响,而森林生态系统也不例外。该文系统梳理了由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非生物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一方面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森林生产力增加,另一方面温度升高和降水减少且分布不均加剧,及由此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和森林火灾、病虫害、极端天气事件的愈发频繁和严重,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的风险增大。因此,为了有效降低威胁、规避风险,特提出了使森林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若干针对性措施,以维持森林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草原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综述国内外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方法,以及国内关于主要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案例和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国内草原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评价研究进行了展望。[结果]气候脆弱性问题是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最大限度减少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利用气候变化的有利方面,未来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亟需改善评价方法、减少不确定性、提高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并加强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的评价研究。[结论]该研究为建立应对气候适应性管理新模式,实现我国北方草原区的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了近年来气候变化对江苏省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
分析1995—2004年西辽河流域气候的变化特征,采用曲线对比分析法,研究各气候因子变化(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对该地区的农业总产值及农、林、牧、渔业各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使该地区各产业产值升高,提出提高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对策,以促进区域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2008年1月-2009年3月西南大西洋公海滑柔鱼资源探捕调查期间,对阿根廷滑柔鱼钓捕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类型的钓钩钓捕效率有所不同,在渔况一般时,白天韩产软质钓钩的上钩率比国产钓钩高25.22%,而在夜间,国产钓钩的上钩率比韩产软质钓钩高46.26%;韩产硬质钓钩的上钩率在白天和夜间均高于国产钓钩,尤其在夜间,硬质钓钩的上钩率比国产钓钩高40.00%以上;在上钩率较高时,3种钓钩的上钩率差别不明显。6种不同颜色国产钓钩的上钩率有所不同,放钓水深较浅时,深色钓钩的上钩率均高于浅色钓钩,而放钓水深较深时,浅色钓钩的上钩率多高于深色钓钩。在鱼况一般或较差时,菱形卷扬机钓捕效率高于圆形卷扬机,而在产量较高的3-5月份渔汛期间,上钩率较高时,两种卷扬机钓捕效率相差不大。不同位置钓机的钓捕效率有所不同,其中船中位置最高。  相似文献   

9.
北方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方森林是地球上第2大生物群区,约占陆地森林面积的30%,提供了从局地到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850年以来,全球性持续升温不断显现,2000—2050年全球至少升高2 ℃,甚至更高。预计到2100年,北方森林区冬季平均温度将升高1.3~6.3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北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都将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该区域发生了很多与温度升高相关的潜在生态响应。本文从碳循环、生物多样性、干旱化和林火发生频率以及冻土变化等方面具体综述了北方森林生态系统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响应结果如下:1)气候变化对于北方森林碳循环动态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迄今为止并没有达成共识, 分解对于温度的反应敏感程度至今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2)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真菌)均对气候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响应,表现为动物和植物的分布区进一步北移,但真菌的多样性和生产力响应机制尚无法确定。3)北方森林区随气候变化表现为进一步的干旱化和林火发生明显增加。4)北方森林区与冻土伴生,冻土随气候变暖表现出了面积缩小和活动层扩大的趋势。可见,北方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明显,尽管到目前为止有些响应机制尚不清楚,但变化趋势十分明显。本文旨在为北方森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实现北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0.
以2009年1—4月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生产期间连续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为样本(6 094尾),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渔获物胴长为148~307 mm,优势胴长为200~260 mm,占总数的86.5%;体重为76~586 g,优势体重为150~300 g,占总数的78.7%,判定该渔获物主要来自南巴塔哥尼亚种群;胴长(L)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W=1.2×10-4L2.6779;渔汛期间,胴长、体重与时间之间均符合指数方程模式,分别为Lt=207.54e0.0013t和Wt=181.52e0.0046t;阿根廷滑柔鱼性成熟度以Ⅱ期为主,占总数的56.8%,初次性成熟的胴长为244.7 mm;摄食等级以2级为主,占总数的52.0%。  相似文献   

11.
基于Ecopath的热带东太平洋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及其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2017年东太平洋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并与1997年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总体能量转化效率为18.78%,表明该生态系统能量的利用效率已达到最适程度。生态系统杂食指数和联结指数分别为0.323和0.272,表明功能组的聚合度较低,食物网内部结构复杂程度较低,较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和捕捞的干扰。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2.593,表明该生态系统不成熟。(2)对比两个阶段的系统总流量、总生物量以及总循环流量指标,与1997年相比,2017年生态系统规模扩大,食物网复杂程度升高,成熟度增大但仍然处于发展阶段。(3)假设黄鳍和大眼金枪鱼这两个主要捕捞种类的大、小个体相对资源量统计存在不确定性,并考虑3个比例水平分别构建3个生态系统模型,结果表明,这一相对资源量统计误差,明显影响了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因此,在今后类似的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主要捕捞种类不同体长组的营养结构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海龟处于海洋生态结构的顶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根据2009~2019年科学观察员对热带大西洋公海海域(15°N~15°S, 15°W ~45°W)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兼捕海龟现象。结果发现:共误捕到蠵龟(Caretta caretta)、大西洋丽龟(Lepidochelys kempii)和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3种累计108 只,其中海龟死亡32只。年兼捕率范围在0.0016~0.0693只/千钩,直接咬钩和被支绳缠绕是兼捕的主要方式;兼捕时间上存在一定季节性差异,高兼捕率BPUE(By-catch Per Unit Effort)发生在10月到翌年5月;赤道以北兼捕率年际间出现波动,但总体变化幅度不大,赤道以南兼捕率年际差异较大,2009~2013年间未发现海龟兼捕,但自2013年后南纬BPUE增长趋势明显,于2015年达最大值,随后BPUE逐渐降低至2019年到达最小值;海龟兼捕易受到月相强度的影响,往往在满月或接近满月的环境下兼捕现象明显增多;某些特定温度区间会出现不同种类海龟的兼捕,棱皮龟在水温24 ~26 ℃时兼捕更易发生,丽龟兼捕则在26 ~27 ℃间更为集中。此外,本文探究了近年来中国船队海龟兼捕存活率提高的原因,建议在今后为有效降低热带大西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海龟兼捕,应根据作业海域、目标鱼种和环境因子的不同适时调整相关养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西洋延绳钓渔获物常见种类的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风险评估是迈向生态系统水平渔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基于生产力-敏感性指数(productivity and susceptibility analysis,PSA)对大西洋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中的12个种群进行了生态风险分析。结果显示,生产力得分为1.20~2.05,以鲣鱼(Katsuwonus pelamis)最高;敏感性得分为1.42~1.92,以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得分最高;脆弱性得分为1.16~1.85,以长鳍真鲨(Carcharhinus longimauns)得分最高。生态风险评估表明,在热带大西洋延绳钓渔业中,鲨鱼[大青鲨(Prionace glauca)、大眼长尾鲨(Alopias superciliosus)、尖吻鲭鲨(Isurus oxyrinchus)、长鳍鲭鲨(Isurus paucus)、长鳍真鲨(Thunnus alalunga)和锤头双髻鲨(Sphyrna zygaena)]处于中等风险状态,而目标鱼种——大眼金枪鱼处于低风险状态。此外,目标鱼种和其他鱼种的生产力得分、敏感性得分和脆弱性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农业部渔业局金枪鱼渔业科学观察员获得的生物学数据,对捕获的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体长、体重(去鳃、去尾、去内脏)、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及性别比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的优势叉长为105~140cm,优势加工后的体重为20~40kg;摄食等级为0—4;性腺成熟度以Ⅱ、Ⅲ期为主,且雌、雄差异较大;叉长(L)与加工后的体重(W)的关系为W=1.3373×10^-5L^3.0147,R^2=0.9691。将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结果比较,表明近年来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58-2010年逐年的12月和1月的NCEP/NCAR格点资料,分别对北半球太平洋和大西洋、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这2组区域的500 hPa高度场进行了奇异值(SVD)分解。结果表明院所选的2组区域太平洋和大西洋、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500 hPa的位势高度场存在协同变化的关系。当太平洋地区位势高度场偏高时,大西洋地区的位势高度场偏低,反之亦然。冬季的1月上述现象最为明显。上述现象在陆地上比海洋上明显,大洋上高纬度比低纬度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部大西洋剑鱼栖息深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我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钩位信息,运用悬链线理论,估算了大西洋中部剑鱼(Xiphias gladius)的钓获深度分布。剑鱼的钓获深度范围为124.6~280.5 m,平均深度215.2 m,标准差46.5 m。剑鱼的渔获比例随钓钩的深度增加而明显变化,在深度220~250 m时渔获比例最高,而后随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少。在较浅深度,雄性剑鱼的比例较高,但随着钓钩深度的增加,雌性剑鱼的比例增加,随后趋于平稳。钓获的剑鱼平均长度(下颌尾叉长)随钓钩深度增加而增大,在较浅处(120~180 m),平均长度分布最小;在较深处(270~300 m),平均长度分布最大。渔获的性比和个体组成变化对资源数量变动具有重要影响,对掌握剑鱼的栖息生态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具有参考价值。研究亮点:不同钩位的渔获率差异是延绳钓渔业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特别对于兼捕种类。对于大洋性剑鱼,这方面的信息还很缺乏。利用海上实测数据,分析大西洋剑鱼的深度分布及其性比和渔获长度差异,为研究栖息生态和降低兼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7年6月—2019年2月在热带太平洋东部海域(14°03′N~30°22′S, 179°36′E~114°29′W)开展的6个航次金枪鱼延绳钓渔获采样资料及胃含物组成数据,运用12个食物网网络分析指数,研究热带东太平洋中上层食物网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本食物网物种(类群)数为83,连接数为542,食物网的平均营养级为2.4,顶级物种、中间物种、基础物种的比例分别为10.85%、83.13%、6.02%。食物网不同营养级物种的比例、杂食性指数(omnivorous,O=92.77%)、连接复杂性指数(connection complexity index,CSC=13.22)和特征路径长度(characteristic path length,P=1.85)的分析表明,该食物网结构处于较稳定状态;聚类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CC=0.242)表明食物网物种间可形成几个连接性较密切的子网络结构;由连接密度(linkage density,D=6.53)和连通度指标(connectance,Cl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外海测定的168尾巴西真鲳(Stromateus brasiliensis)生物学数据,对南半球夏季巴西真鲳的群体组成特征,尤其是全长(LT)和叉长(LF)组成、全长和体重(WB)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及性腺指数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巴西真鲳全长范围为23.6~34.2 cm,优势全长组为24.0~28.0 cm;叉长范围为21.6~30.3 cm,优势叉长为22.0~26.0 cm;全长与叉长关系为LT=1.1411LF-6.7702(R2=0.962 6)。(2)巴西真鲳全长与体重关系为WB=3×10-5LT2.8789R2=0.924 4)。(3)巴西真鲳平均雌雄性比为1∶0.3。(4)12月至1月,西南大西洋巴西真鲳性成熟度均〖WTBZ〗为Ⅱ或Ⅲ级;各全长组巴西真鲳性成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04.86,P<0.05)。(5)性腺指数随着体长的增大而呈升高的趋势,性腺指数的范围为1.05~8.33。  相似文献   

19.
利用来自英国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的HadlSST海温资料,对北大西洋海域的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季节特征及整体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海域的SST在8和10月相对较高,2和5月相对偏低,8和10月的SST比2和5月高出5℃左右;SST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在北极达到最低,等值线呈东西带状分布;在中低纬海域,同一纬度的SST大洋西岸高于大洋东岸,在高纬度海域,同一纬度的SST则是大洋东岸高于大洋西岸;1870 ~ 2009年期间,北大西洋海域逐年、逐夏季、透冬季的SST均呈显著性线性递增,递增趋势分别为0.003 4、0.0048、0.002 7℃/a,逐夏季的递增趋势明显强于逐冬季的递增趋势;北大西洋海域的SST逐年、逐夏季、逐冬季均存在共同的2.09 ~2.25、2.73 ~3.00、3.46 ~3.75年的显著性变化周期以及45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