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随机抽样法,从长春市农贸市场采取鲤鱼80尾、鲢鱼80尾,草鱼59尾,然后取其背部肌肉,部分草鱼、鲤鱼还采取肝脏、鳃和鳞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汞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鲤鱼肌肉汞含量均值为58.30 PPb(13~153 PPb),鲢鱼为67.32 PPb(22.5~164PPb),草鱼为41.49 PPb(10~94.5PPb),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食品卫生标准(0.3 PPm)。分析了草鱼,鲤鱼肌肉、肝脏、鳃、鳞片汞的含量,结果,鳞片汞>肌汞>肝汞>鳃汞,经统计学相关分析,鲤鱼的肝脏、鳃和鳞片汞含量均与肌汞含量有极显著相关关系,而草鱼的上述诸器官与肌汞的相关不显著。鳞片汞约为肌肉汞的3~5倍。从而提示,在环保、鱼类水产食品的汞监测中可采取鳞片作为检样。对同一水域不同年龄鱼体汞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鱼体汞的富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对同一水域同龄的不同鱼种间汞含量的比较后发现。鲢鱼肌汞与鲤鱼肌汞均高于草鱼肌汞,而鲢鱼与鲤鱼汞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第二讲 乌鳢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乌鳢的体形(见图)呈圆筒状,尾部略侧扁;头尖、长而平扁,上覆鳞片,颇似蛇头,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一直延伸到眼后,下颌稍突出;上下颌、犁骨和口盖骨上密布细齿;眼  相似文献   

3.
2002年5月份,南昌某个体肥育场从外地引进300多头20kg左右的仔猪育肥,不久就发现有1/3左右猪只精神倦怠,全身皮肤发红或苍白,发烧(40.5~42℃),贫血,有的猪只眼结膜黄染,并陆续出现猪只死亡.  相似文献   

4.
东祁连山杜鹃属植物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东祁连山杜鹃灌丛草地杜鹃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表明:百里香杜鹃和头花杜鹃个体相对低矮,叶片近革质、密被鳞片、有芳香但不强烈;烈香杜鹃个体较前者略高,叶片软革质、上无鳞片但背面有稀疏鳞片、有强烈芳香;陇蜀杜鹃个体最高,叶片坚革质、无鳞片、无芳香。花的数目陇蜀杜鹃和烈香杜鹃较多,为12~17朵;头花杜鹃3~8朵;而百里香杜鹃则为单一、偶成双。其叶片显示出不同的生态适应特点,即百里香杜鹃为小叶密鳞半落叶、头花杜鹃为小叶密鳞强反卷、烈香杜鹃为中叶疏鳞角质反卷、陇蜀杜鹃为大叶厚角质反卷。  相似文献   

5.
光倒刺鲃的年轮特征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分别采集于贵州清水江和都柳江的共计249例标本,观察了光倒刺鲃鳞片、主鳃盖骨、匙骨、脊椎骨4种材料的年轮特征。结果表明,光倒刺鲃这4种年龄鉴定材料的年轮特征各不相同,以鳞片年轮特征最为清晰。根据71例光倒刺鲃标本的体长、体重、鳞径资料,拟合出其体长与鳞径的关系。光倒刺鲃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1.13龄,体长为679.12 mm,体重为7 483.87 g。  相似文献   

6.
对青海的藏羊、青海半细毛羊、新疆细毛羊、牦牛、骆驼以及毛丝鼠的16种毛纤维鳞片进行扫描,分别进行厚度、倾角、高度、密度等测定。结果认为:各种毛纤维随着直径变小,表现出鳞片密度增加,厚度下降;不同畜种的毛纤维鳞片形态及品质有较大差异,但细度接近的毛纤维各测试值接近;在受损程度上,从大到小排列为驼毛、牦牛毛、青海藏羊粗毛;同一毛丛中外层毛的受损程度大于底绒;鳞片之间互相衔接紧密,重叠面深的纤维,鳞片的倾角就小,毛干光滑,光泽强,鳞片相对大、宽、高。  相似文献   

7.
孙健 《猪业科学》2024,41(3):68-70
<正>猪蛔虫病是猪只小肠中寄生的猪蛔虫引起的猪只身上常见的消化道内寄生虫病,也是一种大型线虫病,该病主要对3~5月龄的猪产生严重危害,感染猪只生长发育不良,出现生长停滞症状,会发展成为僵猪,患病严重的猪只还会引起死亡,对养殖户及生猪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银狐、蓝狐、南貉、美洲貉、紫貂、水貂为试验材料,观察特种经济动物狐、貉、貂毛绒纤维的超微结构,利用扫描电镜法比较其鳞片层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银狐针毛翘角平均值为34.6°;鳞片高度平均值为10.88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48μm,银狐绒毛翘角平均值为25.3°,鳞片高度平均值为11.59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51μm;蓝狐针毛翘角平均值为33.1°,鳞片高度平均值为15.09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63μm,蓝狐绒毛翘角平均值为25.0°,鳞片高度平均值为9.80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55μm;南貉针毛翘角平均值为35.1°,鳞片高度平均值为14.54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67μm,南貉绒毛翘角平均值为32.7°,鳞片高度平均值为16.41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65μm;美洲貉针毛鳞片高度平均值为6.05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26μm,美洲貉绒毛翘角平均值为25.5°,鳞片高度平均值为13.04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51μm;紫貂针毛鳞片高度平均值为10.18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54μm,紫貂绒毛鳞片高度平均值为9.24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52μm;水貂针毛鳞片高度平均值为11.50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60μm,水貂绒毛鳞片高度平均值为22.33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59μm。不同种的动物纤维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在超微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不同种的动物纤维,其鳞片翘角、鳞片高度、鳞片厚度差异显著(P<0.05),同一种动物纤维其针毛与绒毛的鳞片翘角、鳞片高度、鳞片厚度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随机抽取中国内蒙古 5个地区山羊绒及 3个地区的细绵羊毛样品 ,进行了主要品质的分析对比。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的观察和测定表明 :山羊绒平均细度范围一般是在 13 .16~16 .41μm之间 ,总平均细度为 15 .36± 0 .5 8μm。细度分布范围集中 ,变异系数在 16 .0 1%~ 2 0 .88%之间。鳞片结构多呈环状、斜环状 ,排列较均匀、规则 ,长度大于宽度 ,边缘翘起程度低 ,鳞片密度范围为 6 3.2~ 77.6个 /mm ,平均密度是 6 9± 3 .6个 /mm。而细绵羊毛平均细度范围是在 16 .84~ 2 0 .6 5 μm之间 ,总平均细度为18.34± 1.0 9μm ,明显粗于山羊绒 ,细度分布范围大 ,变异系数在18.5 %~ 2 4.0 8%之间 ;鳞片结构多数呈无规则的环状、斜环状、大瓦块状、龟裂状等 ,排列不均匀 ,长度与宽度相近 ,边缘翘起程度高 ,鳞片较山羊绒鳞片厚。对目前几种山羊绒与细绵羊毛的检验技术进行了比较 ,认为采用光学显微镜法还是比较实用、简便、可靠的 ,但前提必须是熟悉和掌握不同类型山羊绒和细绵羊毛的纤维形态特征 ,并配合感官进行综合判断 ,检验方法可作为辅助方法或发展方  相似文献   

10.
1957年一、二季度,本人在遂宁专区种畜场观察了4~10月龄荣昌处女母猪生长情况,这些月龄相同,饲养相同的猪只,因为猪圈及运动场大小不同,或每圈饲养头数不同,猪只的生长显有不同。(一)猪圈和运动场面积大小相同,每圈养猪头数多少与生长之关系如表一至二。从以下三表均可说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猪只活动面积的大小对生长有显著影响。活动面积较大者生长较快。然而又必须注意,猪只占用圈舍面积太大,即使增重较多,是否合算,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0日龄的公仔猪进行浓碘酊药物去势与手术去势的比较试验,研究浓碘酊药物去势的效果及其对公仔猪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药物去势的猪只在术后5~6周阴囊收缩完全,睾丸萎缩丧失其生理功能,去势效果好;手术去势的猪只在术后2周创伤基本痊愈,但有少数猪只因出现感染而延迟痊愈;两种去势方法对公仔猪断奶和70日龄体重的影响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夏季气温超过30℃~33℃时,猪只很容易因采食量下降、不能摄入足够的养分,使料肉比升高,生产性能下降。同时,夏季适宜的温度、湿度又给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环境,易造成疾病蔓延。为此,要做好夏季猪只的饲养管理。1搭棚遮阴  相似文献   

13.
<正> 2006年3月16日下午,本动物医院电话接诊了一起给猪打疫苗造成猪只死亡的病例。河北省沧县杜林乡郭庄子村杨某给本动物医院打电话讲,其邻居左某给自己家猪只打猪瘟疫苗时,发现猪只有呕吐、死亡现象。左某给自己家猪按每头5头份注射猪瘟活疫苗,按每头2头份猪瘟、丹毒、肺疫三联苗,仔猪体重10千克左右。笔者当时判断这是一起疫苗过敏中毒事件,如不抓紧抢救,可造成大量猪只死亡。抢救办法如下:每头仔猪注射肾上腺素0.7~1毫升。通过及时抢救,再没发现猪只死亡。  相似文献   

14.
1饲料配制的注意原则 1.1按猪只体重来配制不同的饲料 从猪只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来看,小猪阶段主要表现为骨骼的生长、中猪阶段主要长肉、大猪阶段主要长膘这一生长发育规律,同时猪只对营养的吸收也有一定规律,蛋白质的需要是前高后低,脂肪沉积是前低后高。根据以上规律,在育肥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保育阶段10~20千克、幼猪阶段20~35千克,中猪阶段35~60千克.大猪阶段60~90千克。由于不同阶段猪的生理特点、消化功能、生长速度不同,所需要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数量和比例就不同,要求饲料原料和配方也应该不同,不要采用一个配方喂到底的方式养育肥猪。  相似文献   

15.
<正>1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猪只的品种、采食情况以及卫生状况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只的胴体和猪肉品质。1.1品种因素近几年,我国猪只饲养场饲养的猪只品种当中,杜洛克猪是比较受欢迎的,杜洛克猪不仅仅生长的速度快,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相比于其他品种的猪只,杜洛克猪还具有相对比较高的肌内脂肪含量,而且肌内脂肪和口感呈正相关。杂交品系的猪群当中,伴随杜洛克血系的增长,杂交品种猪只的生长速  相似文献   

16.
每当进入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下降,各地饲养的猪只很容易发生流行性腹泻病。从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为发病高峰期,呈地方性流行。病情根据猪的大小而异,日龄短、体重小的猪只发病较重,反之较轻。 病猪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至40~41℃,但很快降  相似文献   

17.
在猪只免疫过程中,特别是实行猪瘟、猪三联苗、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时,常有个别猪只发生过敏反应。笔者在多年防疫工作中,共出现和治疗过60多头,没有死亡。猪只在免疫时发生过敏反应多在注射疫苗后20min内发生,也有在第2天发生者,但极少数。过敏反应猪表现四肢无力、抽搐并呈现极度虚弱,头部无目的往前冲并很快进入昏迷状态;第2天发病的猪只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喜卧,四肢无力。解救方法是:呈现急性发生者,先用冷水对准头部用力猛泼3~5次,直至猪只清醒,再肌注肾上腺素4~6ml/头或地塞米松6~8ml/头;维…  相似文献   

18.
第二讲乌鳢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乌鳢的体形(见图)呈圆筒状,尾部略侧扁;头尖、长而平扁,上覆鳞片,颇似蛇头,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一直延伸到眼后,下颌稍突出;上下颌、犁骨和口盖骨上密布细齿;眼中等大;鳃孔大,鳃耙粗短而稀疏,鳃腔上方有一个密布毛细血管的鳃上器,具有辅助呼吸的机能;体被圆鳞,较大;侧线较平直,但在臀鳍起点上方折断,前后两段相隔1个鳞片,侧绒鳞60~67;背鳍和臀鳍均很长,几乎与圆形的尾鳍相连,无硬刺,胸鳍圆扇形,腹鳍短小.肛门位于身体中点的腹面;鳔一室,较细长;胃呈囊状,具两个幽门垂;肠短,双曲,仅为体长的一半略多.体背部为黑色,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边有两条黑纹,奇鳍有黑白相间的花纹,偶鳍浅黄色,间有不规则的斑点,胸鳍基部有一黑色斑点.(待续)  相似文献   

19.
(一)竖鳞病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用手指在鳞片上稍加压力,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常伴有鳍基充血,皮肤轻微出血发炎,脱鳞处形成红色溃疡,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表现游动迟钝,呼吸困难,继而腹部向上,持续2~3天后死亡。该病病原体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越冬鱼类易感染病菌,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猪瘟典型病例逐渐减少,常以非典型猪瘟出现,感染的病猪,免疫力下降。夏秋多雨季节,极易并发猪附红细胞体病、呼吸道病综合征,造成猪只死亡。1 发病概况2006年7月28日,河北省衡水地区某猪场的猪只发生此病。先是几只,后大面积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给该猪厂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 临床表现病猪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或不食,沉郁,被毛竖立,怕冷,颤抖,不愿活动,扎堆,叫声嘶哑。体温升高至39.5℃~42℃,耳、四肢,腹部皮下有出血点,有的成片。开始拉干粪球后腹泻。结膜潮红,眼屎多。有的猪只,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呕吐和神经症状。有的猪只黏膜苍白、黄疸。尿液较黄,多衰竭而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