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的数据,采用OLS回归模型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在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同时,互联网使用通过消费构成项目中的食品及烟酒、衣着、居住、交通通信、家庭设备、文教娱乐消费影响总消费.  相似文献   

2.
如何破解农户借贷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引入社会资本分析农户借贷可得性,为拓展农户的融资渠道的研究提出了另一个视角。提出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借贷的五个假设,基于黑龙江省及河南省的调查数据对农户社会资本进行了测算。然后,通过建立社会资本作为解释变量,农户实际借贷金额、农户正规借贷金额、农户非正规借贷金额、农户借贷可得性水平以及农户正规渠道借贷可得性水平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际验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农户实际借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有效培育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资本因互联网的嵌入已分化为现实社会资本和虚拟社会资本,这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效应可能不同。基于互联网嵌入视角,利用西安市406个农民工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现实社会资本和虚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较为强烈;现实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虚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直接负向影响、间接正向影响;虚拟社会资本可以转化为现实社会资本;虚拟社会资本正在逐步取代部分现实社会资本成为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重要推力;互联网嵌入对于现实社会资本具有直接负向影响,对虚拟社会资本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没有直接影响。据此,提出加快农村地区经济组织发展,增加现实社会资本的累积;建立并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互联网信息审核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互联网应用与农村居民服务采纳行为的关系,基于CFPS三期面板数据,运用面板Probit模型、CMP估计法和中介效应模型,从生产、生活两个方面考察其对农村居民服务采纳的影响。结果表明:1)互联网应用对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的影响系数都显著为正,表明互联网应用能够从生产、生活两个方面共同促进农村居民服务采纳行为;2)互联网应用对中青年、较高教育水平以及非平原地区农村居民采纳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中低收入农村居民采纳生产性服务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对中高收入农村居民采纳生活性服务的促进作用更大;3)互联网应用能够通过拓展信息渠道和促进非农就业间接提高农村居民服务采纳水平,前者对生活性服务的中介效应更大,后者对生产性服务的中介效应更大。因此,建立数字乡村服务平台,因地制宜打造数字乡村服务,实施“互联网+”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是推动乡村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增强农村村民垃圾分类意愿,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借助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和人口特征对于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特征方面,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中共党员身份对于垃圾分类意愿具有显著性的正面影响;社会资本方面,社会规范、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对村民垃圾分类意愿有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探究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分工深化的影响,对促进小农户融入农业现代产业体系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视角,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OLS模型、内生转换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分工深化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和异质性。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农户占整体样本的比例较低,仅为36.03%;使用互联网农户整体农业生产分工水平均值为0.584,高于未使用互联网农户的农业生产分工水平。互联网的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户农业生产分工水平的深化。从调节效应机制来看,搜寻信息成本较高和降低合约成本能使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分工深化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从异质性来看,电脑接入互联网、老一代和东部地区的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分工深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因此,提出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互联网应用能力、规范农业分工市场制度和优化农业农村交易市场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是行动个体为了获取稀缺资源,以信任为核心,以互惠规范为基础,参与各种社会关系网络,通过正式的规则和非正式的规范,获得社会资源的总和。本文基于青岛市城郊农民社会资本状况的实地调查,从社会网络规模、网络水平、网络密度、网差、网顶、信任、互惠、参与、规范等九个方面测度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农民的社会资本存量普遍较低,传统社会资本正在不断解构,现代社会资本还没有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作为社会公共问题,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阶段我国传统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多主体共同参与方能汇聚更大治理合力、激发治理效能。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是影响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因素,分析农村地区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影响,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乡村振兴大背景,选取了福建省9市1区共303个农户进行入户调研或线上调查,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其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培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社会规范资本、社会网络资本和社会信任资本等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培养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培育农村居民公共精神;健全农村关系网络,拓宽居民参与平台;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提升社会普遍信任。  相似文献   

9.
在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框架中,农民工的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社会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LDS2016数据,构建多元无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互助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互助对农民工幸福感有正向影响,其中社会信任影响程度最大。受教育程度可以提升农民工的生活幸福感,但存在“倒U型”结构;在县内务工对幸福感是正向促进作用,女性的幸福感要显著高于男性。因此提出发展农村义务基础教育,鼓励农民工多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拓宽农民工的社会网络,提高员工的社会资本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猪产业涉及生猪的饲养、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销售作为生猪产业链的基本环节之一,在生猪产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江苏省245户养殖户的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别从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及社会参与等7个方面,对生猪流通中交易费用与社会资本对养殖户生猪销售渠道选择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成本、执行成本与谈判成本对养殖户生猪销售渠道选择的影响比较显著,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参与的影响也很明显;此外,养殖户的年龄、文化程度也会影响生猪销售渠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是否能在城市生存发展和农村劳动力长期转移的实现起着根本性作用。培训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主要途径。目前进城农民工接受培训教育的机会仍然很少,培训教育效果也并不理想。建筑业是吸纳农民工的主要行业之一,民工学校是建筑业特有的一个农民工培训教育平台。本文以杭州市建设工地民工学校为例,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其在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升上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在民工学校参学次数、对授课形式和课程内容的满意度等与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是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主体,其分类意愿与行为直接关系到生活垃圾分类的成效,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败。基于太湖流域农村居民调研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OLS模型,探讨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前,太湖地区农村居民的不同维度社会资本得分存在一定差异性,并且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88.6%受访居民愿意分类,但仍有部分受访居民表现出“意愿强行为弱”现象。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规范等不同维度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社会资本通过提升农村居民的环保认知水平,进而提升其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从异质性来看,在不同年龄、学历和收入群体中,各维度社会资本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性。因此,本文提出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网络建设,树立自主分类责任意识,建立群体监督规范体系,多维度、全方位提升社会资本积累,因地制宜地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展粮食依托型产业 振兴黑龙江省农村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黑龙江省的农业资源、市场前景、国家粮食政策、农民增收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发展粮食依托型产业的必要性;提出振兴黑龙江农村经济,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畜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发展粮食依托产业;并指出应推进产权、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为粮食依托型产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4.
曹允庚  赵丽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59-11860,11890
以《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10》数据为基础,构建经济、效益、效率和公平的"4E"土地利用绩效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绩效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其评价结果,运用GIS软件对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分布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寻求省内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差异存在的原因,相应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绩效水平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考察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绩效,分析发展趋势,针对农民转移整体上处于受排斥的状态、“输出地—输入地”管理与服务体制的不完善等问题,提出积极填补“输出地—输入地”的政策空档、工作重心应从“公平对待”过渡到“搞好服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层次、营造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农村社会资本存量,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资本发挥村委会的农业减灾公共品供给职能,解决我国农村减灾公共品供给不足,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湖北省3个县市7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法,对农村社会资本对村委会农业减灾公共品供给职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和社区归属感是影响村委会供给职能的主要因素;2)共享和社会参与对村委会的供给职能有一定负向影响;3)社会信任对村委会供给职能影响不显著。因此,村委会应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农村社区"空心化"的现状,重视村内人际关系建设,有针对性的建立村内强关系网络,建立完善"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培养农户的主人翁意识,树立起农户的减灾防灾意识,深入学习减灾防灾措施,普及减灾防灾知识,提高农户供给农业减灾公共品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以土地调查数据为支撑,综合运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及土地利用双向动态度模型,分析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变化轨迹,探索土地政策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效应。结果显示,28 a来,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先减后增,其中林地、未利用地与草地对耕地增加贡献最大;林地呈现一定波动趋势,但总体面积基本持平;草地持续减少,主要转向耕地;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5.13%,远大于其他地类。耕地保护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直接推动其他各类用地变化;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显著,建议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对草地与林地保护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近年来黑龙江省春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变化,采用多年多点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结合黑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2000—2019年174个春玉米田间试验中的522个玉米产量数据及近2 000个成熟期养分吸收量数据,探讨玉米产量和氮磷钾肥利用率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2000—2009年玉米平均产量为7 347 kg·hm-2,2010—2019年平均产量为8 859 kg·hm-2,2010—2019年较2000—2009年玉米平均增产1 512 kg·hm-2,增产率达20.6%;黑龙江省玉米平均收获指数2000—2009年为0.45,2010—2019年为0.50。玉米产量与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均呈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玉米产量与氮素吸收量相关性最高,其次为钾素,与磷素相关性最低。根据化肥施用及肥料利用率可将研究时期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00—2010年、2011—2015年、2016—2019年,氮磷钾肥利用率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氮肥利用率在这三个阶段的平均值分别为38.5%、34.4%、39.4%,磷肥(P2O5)利用率分别为18.8%、15.8%、20.7%,钾肥(K2O)利用率分别为47.9%、46.4%、49.9%。研究表明,2000—2019年黑龙江省玉米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收获指数及肥料用量的增加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肥料用量的增加是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生产虽然实现了"十一连增",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危机,如何在实现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又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当下中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本文利用2002-201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城镇化、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对粮食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对粮食环境技术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粮食环境技术效率会下降0.38%;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对粮食环境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影响力度很小,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每提高1%,粮食环境技术效率仅提升0.002 7%。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黑龙江省粳稻主要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的关系,对2000年至2004年黑龙江省种植的390份粳稻品种(品系)的直链淀粉、胶稠度、碱消值等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90份粳稻品种的直链淀粉、碱消值等理化指标与黑龙江省粳稻米饭食味的相关性不显著,而胶稠度与米饭食味的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