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明确云南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组成及种群间的差异,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解析草地贪夜蛾的环境适应机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分离培养法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保山市隆阳、昆明市石林、红河州开远4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及16S rDNA测序方法进行细菌种类鉴定。【结果】从云南4个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中共分离获得27株形态、颜色和大小各异的细菌菌株,27株细菌菌株分属4门9科12属19种,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属为厚壁菌门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其中,澜沧、石林、开远和保山种群分别分离到3门4科6属8种共9株细菌、3门5科6属6种共6株细菌、2门3科4属5种共5株细菌和3门6科6属6种共7株细菌;4个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内均存在肠球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细菌;4个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细菌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705~1.277、0.969~1.381、0.615~0.635及0.602~0.753。【结论】云南4个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内可培养细菌较丰富,不同地理种群肠道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但优势菌均为厚壁菌门的肠球菌属细菌,肠球菌属细菌对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群落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草地贪夜蛾发源于美洲,途经非洲迁飞侵入亚洲,首先从云南侵入我国,然后在我国南北迁飞往返为害玉米等农作物,给我国粮食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经研究分析提出5项生物防控措施、3种化学防控推荐药剂,并强调优先使用生物防控措施,化学防控措施仅作为应急或补充防控措施。最后总结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策略是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全国范围内划定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迁飞过渡区、重点防范区,针对不同的分区采取不同的防控政策,实施南北联动、分区治理、区域合作、逐步落实的群防群控统防统控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分析对食用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与黏虫体内肠道共生菌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玉米叶内生细菌的组成与草地贪夜蛾和黏虫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选用玉米叶饲养的草地贪夜蛾和黏虫,通过16S rDNA全长扩增子测序,比较分析其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由α多样性研究结果可知,草地贪夜蛾和黏虫肠道菌群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比较接近;β多样性分析结果也表明,草地贪夜蛾和黏虫肠道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KEGG通路功能预测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和黏虫肠道菌群中均以代谢功能占比最高,主要涉及糖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同样取食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和黏虫的肠道细菌在门水平上的核心菌群相同,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属丰度和物种多样性差异不大,群落结构相似度高,菌群功能差异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物种遗传特点相似、取食食物和生长环境中微生物种类相同。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山西省左云县2019~2020年草地贪夜蛾监控措施和结果,认为虽未监测到草地贪夜蛾,但不能掉以轻心.建议继续强化监测技术,提高病虫测报水平,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群众识别和防控能力,保障防控资金,备足防控物资,建立健全植保工作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入侵我国中南三省(区)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种群间可能存在的遗传变异,探讨其入侵来源、入侵路线和扩散方式,为制定有效控制和阻击草地贪夜蛾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遗传信息。【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从线粒体DNA和核DNA角度研究草地贪夜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对采集自我国广东、广西和湖南3个省(区)的草地贪夜蛾,利用COI和Tpi基因片段进行了单倍体型分析,利用9个微卫星标记分析种群间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供试样品中,除了湖南张家界群体有2个样品为COI玉米型单倍体型、1个样品为杂合型,其他群体的个体均为COI水稻型单倍体型。基于SSR标记的群体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被检测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较巴西等国家的美洲群体低,各群体遗传分化不明显。广东东莞群体与湖南张家界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与广西南宁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结论】遗传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不一定呈正相关,通过遗传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推测草地贪夜蛾扩散过程中,天气背景场、地理隔离和人为传播各自所起的作用。入侵湖南省张家界的草地贪夜蛾出现了低频率COI玉米型和高频率的CO I水稻型单倍体型,说明虫源的非单一性;草地贪夜蛾在入侵地定殖时间较短,目前未形成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6.
黄山市地处安徽省最南端,属于草地贪夜蛾迁飞过渡带,抓好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对草地贪夜蛾近年来在黄山市的发生及防控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背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2016年以来迅速扩散至全球100多个国家,目前已入侵我国27省(自治区、直辖市),对粮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化学防治是草地贪夜蛾的重要应急防控措施,经过几年的药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防治策略的有效性。其发生范围持续北扩,而目前2020—2021年国内不同种群及长城防线种群抗药性现状以及年度间变化性研究较少。【目的】明确我国不同区域种群(包括长城防线)的抗药性现状与差异,为草地贪夜蛾防控的科学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集13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样本,通过对单头样本杀虫剂靶标基因的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分析2020—2021年采自13省(自治区、直辖市)47市(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362头个体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和双酰胺类杀虫剂靶标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草地贪夜蛾部分个体在氨基甲酸酯类药剂靶标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基因ace-1上存在突变,种群有6种ace-1基因型。ace-1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8.
利用两个物种标记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I)和磷酸甘油醛异构酶(Tpi)基因序列设计分子标记对2019年和2020年采自上海地区玉米植株上的48个害虫样本进行种群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玉米型”草地贪夜蛾,样本的COI基因与“水稻型”草地贪夜蛾COI基因序列一致性更高,达97.9%—100%,系统进化分析也表明样本与草地贪夜蛾为一支。而样本Tpi基因与“玉米型”草地贪夜蛾的Tpi基因序列一致性为100%,而与“水稻型”草地贪夜蛾的Tpi基因序列存在9个碱基的差异。结合两个物种标记基因的特点和样本的实际寄主,认为上海地区2019年和2020年采集的48个害虫样本均为草地贪夜蛾,且草地贪夜蛾亚型为“玉米型”。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有所增加,比如病虫害防治,就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草地贪夜蛾作为当下影响农业种植的重要害虫,必须在充分了解,认识其特征、特点、危害的基础上采取防治技术,避免对农业种植造成大规模负面影响.文章着重围绕草地贪夜蛾的危害以及防治技术两个方面展开探讨,提出一些具体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0.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性的农业害虫,能够远距离迁飞,2019年初首次入侵我国,在25个省造成了危害,严重威胁了我国农业生产安全。为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遏制其暴发成灾,在整理草地贪夜蛾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2020年全国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并针对性地提出分区治理、全面监测、联防联控、综合防治等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天敌昆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捕食潜力。【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评价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观察并总结异色瓢虫的捕食行为特点。【结果】通过观察,发现异色瓢虫捕食草地贪夜蛾幼虫主要经过静止、搜寻、试探、取食和爬行5种行为,其中异色瓢虫成虫捕食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时出现3对足抱握猎物的现象。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96.08和161.29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390 6和1.451 4,处理时间分别为0.005 1和0.006 2 d;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5.36和41.84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45 7和1.271 0,处理时间分别为0.015 3和0.023 9 d,即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强于4龄幼虫。【结论】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有一定的潜在控害能力,可用于防控草地贪夜蛾。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洲际迁飞性农业害虫,食谱广泛. 2019年5月已迁飞至重庆地区,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为了解入侵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肠道真菌菌群的组成,本研究以采集自重庆巫山玉米田及重庆江津高粱田中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为材料,运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其粪便中的肠道优势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实验通过分离培养不同地区、不同食物的草地贪夜蛾肠道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及rDNA ITS测序完成了属水平的鉴定,共分离得到了5个属10个真菌分离株,其中分离自重庆巫山玉米田的草地贪夜蛾肠道真菌归为3个属,分别为念珠菌属(Candida)、掷孢酵母属(Sporobolomyces)和帚枝霉属(Sarocladium);分离自重庆江津高粱田的草地贪夜蛾肠道真菌归为3个属,分别为念珠菌属(Candida)、莫氏黑粉菌属(Moesziomyces)和毛霉属(Mucor).初步分离获得入侵重庆地区的草地贪夜蛾肠道真菌,丰富了对入侵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生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基因组序列,鉴定草地贪夜蛾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 Atg)及其对病毒感染的自噬应答,为研究自噬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对人类Homo spiens、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等不同物种来源的自噬相关蛋白(ATG)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搜索草地贪夜蛾自噬相关基因序列,并通过NCBI保守结构域搜索工具预测候选自噬相关蛋白中存在的功能结构域;并通过qRT-PCR检测重组病毒EGFP-AcMNPV感染后引起Sf9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鉴定获得了草地贪夜蛾参与自噬体形成的核心Atg基因10多个,包括Atg3Atg5Atg6Atg7Atg10Atg12Atg13Atg101的全序列以及Atg1Atg2Atg4Atg9Atg14Atg16Atg17Atg18的部分序列,Atg2Atg4Atg5Atg6Atg7Atg8Atg12等自噬相关基因在重组病毒EGFP-AcMNPV感染Sf9细胞6~12 h后表达量上调。结论 获得草地贪夜蛾基因组中真核生物保守的自噬相关基因,暗示草地贪夜蛾的自噬途径在进化中是保守的。AcMNPV病毒感染Sf9细胞可能引发宿主细胞的自噬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甘蔗和筒轴茅的取食偏好及生长适应性。方法 通过取食选择性试验和构建试验种群生命表,以2个糖蔗品种(‘桂糖42号’和‘台糖22号’)、2个果蔗品种(‘桂果蔗1号’和‘黄皮果蔗’)及蔗田常见杂草筒轴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草地贪夜蛾对不同品种甘蔗及筒轴茅的取食选择及生长适应性。结果 草地贪夜蛾各龄幼虫在糖蔗和果蔗间更趋向取食果蔗,其中在‘桂果蔗1号’上的取食选择率大多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品种;在‘桂果蔗1号’和筒轴茅上选择取食时,对筒轴茅有显著的趋向性。草地贪夜蛾幼虫期存活率在筒轴茅上最高,为66%;其次为‘桂果蔗1号’,存活率为12%;在其余品种甘蔗上,低龄幼虫时就已全部死亡。草地贪夜蛾在筒轴茅上能够完成生活史,试验种群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16和1.52。结论 相对于甘蔗,草地贪夜蛾更嗜好取食筒轴茅,并且对筒轴茅有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开发用于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性别鉴定的分子标记引物。方法 依据草地贪夜蛾雌、雄虫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binding protein, PBP)基因片段序列的差异设计特异性性别鉴定引物;利用引物对经过形态学鉴定的草地贪夜蛾雌、雄样本进行PCR验证。结果 2对引物分别对对应的雌、雄虫样本均扩增出450 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结论 开发的分子标记引物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各个时期的草地贪夜蛾进行性别鉴定,为研究草地贪夜蛾雌、雄个体差异提供一种有效工具。为制定基于性别鉴定的草地贪夜蛾的有效治理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9年1月入侵中国以来,现已蔓延至全国25个省份.为了解草地贪夜蛾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近期该课题组在云南蒙自地区的玉米地采集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及成虫,通过分离培养结合16S rDNA测序鉴定其肠道细菌分离株的种属.在幼虫肠道中分离到32个细菌分离株,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聚类可归为4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摩根菌属(Morganella),其中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丰度最高,为53.1%;在成虫肠道中分离到16个细菌分离株归为5个属,分别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微球菌属(Micr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其中不动杆菌丰度最高,为56.0%.该研究首次对入侵中国的草地贪夜蛾成虫肠道细菌进行分离鉴定,为后续研究草地贪夜蛾生物学适应性等重要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于2019年5月被发现已经入侵至重庆地区, 6月底在江津地区的高粱地中也发现了少量的草地贪夜蛾,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玉米黏虫(Mythimna seperata).通过分离培养同一生境内的草地贪夜蛾和玉米黏虫的肠道细菌,结合16S rDNA测序完成了这两种害虫肠道优势菌属水平的鉴定,共分离得到了19个细菌分离株,其中分离自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归为5个属,分别为欧文氏菌属(Erwini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分离自玉米黏虫肠道细菌归为6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同时我们也对采自玉米地和高粱地的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生物优势菌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江津高粱地中的草地贪夜蛾中没有发现克雷伯氏菌,但该菌在巫山、巫溪玉米地的草地贪夜蛾中大量存在.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核心微生物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不同分子标记鉴别入侵广州草地贪夜蛾的寄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不同分子标记对入侵广州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进行寄主型鉴定,以便监测虫源扩散规律以及预测预警虫情。【方法】对采集自广州花都玉米植株的草地贪夜蛾,利用3个COI基因标记COI-A、COI-B和COI-C,以及Tpi基因标记进行鉴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序列比对和寄主型分析显示,COI-A、COI-B和COI-C标记鉴定到入侵广州的草地贪夜蛾为已报道的水稻型,且COI-A标记鉴定到草地贪夜蛾与黏虫Mythimna separate的杂合子。基于Tpi基因的标记鉴定到入侵广州的草地贪夜蛾为玉米型,且在第126和第127位碱基为GA/AT杂合。【结论】COI-A标记具有较强的物种鉴别能力,能够鉴定到草地贪夜蛾与其他近源种的杂交事件;Tpi标记可用于鉴定草地贪夜蛾寄主型。2个标记结合相互验证可以提高准确率。开发微卫星标记或者寄主取食功能性基因标记可以实现寄主型的精准鉴定。  相似文献   

19.
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毒力与防效,为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浸叶法与喷雾法测定了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室内条件下,0.3%(φ)印楝素乳油处理草地贪夜蛾7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59和0.46 mg/L;40%(w)印楝素干粉处理草地贪夜蛾7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0.93和0.79 mg/L。0.3%印楝素乳油处理草地贪夜蛾3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0.30和0.12 mg/L;40%印楝素干粉处理草地贪夜蛾3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0.53和0.30 mg/L。0.3%印楝素乳油稀释500倍喷雾处理后1、3和7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达到了24.83%、50.34%和75.50%。【结论】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与拒食活性,7 d后的防治效果较好;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