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马铃薯脱病毒试管苗移植技术汪伟成(内蒙古呼盟种子公司021008)利用组织培养的试管苗生产马铃薯脱毒种薯是生物技术在生产上应用的措施之一。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一套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移植技术,现介绍如下。1试管苗培养与移栽前炼苗1.1试管苗培养... 相似文献
3.
4.
本研究针对惠州市冬种马铃薯出现卷叶病毒感染的现状,利用茎尖培养技术培养育脱毒的试管苗,并应用RT-PCR技术检测马铃薯试管苗的脱毒情况,为本地繁育种薯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6.
提高温室马铃薯试管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管苗扦插是生产马铃薯脱毒小薯的有效方法,全国各地马铃薯研究生产单位大多都用这一方法生产,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有些地方由于技术不过关,造成成活率很低,导致大量死苗,增加了脱毒小薯的生产成本,影响推广应用。究其原因是温度、湿度、光照、剪切方法等环节不配套造成的。作者在多年工厂化生产脱毒小薯的工作中,总结出一套提高马铃薯脱毒苗成活率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温、网室的构建 温、网室都应具有隔离虫源的设施,具备夏季可以降温,冬季可以升温的特点,以满足一年四季生产的需要。网室还应具有防止雨水渗入的设施… 相似文献
7.
8.
9.
10.
彩色马铃薯试管苗总RNA提取方法的改进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彩色马铃薯品系03-1的试管苗为材料,分别采用苯酚法和Trizol法提取马铃薯总RNA,通过对前人的操作和提取方法进行改进,旨在寻求一种低成本、操作简单、省时,适宜彩色马铃薯试管苗总RNA提取,且RNA质量能直接用于后续病毒检测研究的方法。结果表明:2种方法在操作改进后依然均能得到马铃薯试管苗的总R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都可获得28S1、8S和5S rRNA 3条带,并对所得的总RNA进行马铃薯PVY病毒的检测,均可特异扩增出目标片段;Trizol法较苯酚法更简单省时,且所得总RNA完整性更强、纯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了明确排种量对甘薯采苗量和薯苗质量的影响,以商薯19(S19)和烟薯25(Y25)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排的方式,设置10、15、20、25 kg/m2 4个排种量,其中25 kg/m2为常规排种量,从采苗量、薯苗质量、薯苗生长特性和薯苗群内环境条件(温湿度和光照强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19和Y25的采苗量均随排种量的增加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20 kg/m2排种量处理最高,分别为2 124株/m2和986株/m2,较10、15、25 kg/m2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07.4%、19.1%、10.1%和100.4%、45.4%、8.6%;Y25叶片净光合速率、茎部剪切力和拉伸力也均以20 kg/m2排种量处理最高,分别较25 kg/m2排种量处理显著增加16.54%、25.4%、44.5%;S19和Y25薯苗壮弱比、茎部机械力、茎部木质素含量及叶片、叶柄和茎干率也都是20 kg/m2... 相似文献
14.
为培育西瓜壮苗,减少水肥资源浪费,开展了在嫁接成活期控制不同基质含水量(95%~100%、70%~75%)和育苗期使用不同水溶肥包括磷酸二氢钾和氮磷钾平衡肥(15-15-15+T E)的水肥精量控制试验,比较分析了嫁接苗的成活情况、生长指标和壮苗指数。结果表明:冬春季在玻璃温室内培育西瓜嫁接苗,嫁接后7 d内以基质最大含水量保持在95%~100%,施用磷酸二氢钾肥水溶肥1000倍液4次(在砧木现1片真叶时、嫁接苗接穗现1片真叶时、接穗1叶1心时和接穗2叶1心时分别灌根1次)为宜,可提高嫁接成活率(95%),降低病苗率(5%),且壮苗指数(165.59)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有利于培育西瓜壮苗。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明确水稻育秧棚内稻壳代替稻草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可行性,试验设置4个处理(稻壳覆 盖厚度为15、10 cm,稻草覆盖厚度为15、10 cm),测定和比较覆盖的马铃薯出苗率、绿薯率、商品薯 率、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稻壳覆盖厚度为15 cm时,马铃薯出苗率为93.2%,绿薯率最低,商品薯率 (88.26%)与产量(667 m2 产量1 840.60 kg)均最高。建议在我国东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以紫花三角梅和紫红重瓣三角梅组培苗为试材,研究其在试管内、外的生根情况.结果表明:试管内生根以1/4 MS+IBA 1.5 mg/L+NAA 0.05 mg/L处理的生根情况最好,生根率为92.53%,平均生根数量11条,平均根长4.75 cm;试管外的生根率为43%.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研究食用土当归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等的防治方法,选用0.5%噻虫胺颗粒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辛硫磷颗粒剂3种药剂,以不施药为CK,研究了3种药剂防治后食用土当归根茎的虫咬率、危害指数、防治效果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施用吡虫啉、噻虫胺、辛硫磷3种药剂后,食用土当归虫咬率分别较CK显著下降了86.6%、86.1%、79.8%,危害指数分别较CK显著下降了88.4%、86.8%、82.4%,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7.03%、85.57%、82.27%,对产量无显著影响;综合来看,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最佳,0.5%噻虫胺颗粒剂次之。 相似文献
19.
2017—2019年,在延庆对生姜田害虫开展调查,结果发现食叶害虫主要有3种,分别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和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钻蛀性害虫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地下害虫只发现轻微危害,未查到具体种类。地下害虫发生相对较早,食叶害虫和钻蛀性害虫主要发生于生产后期。不同年份间,害虫发生种类差异较大,2017年以钻蛀性害虫为主,还有食叶害虫即棉铃虫和甜菜夜蛾,2018年和2019年以食叶害虫为主,主要是棉铃虫,还有少量粘虫。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