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提高杉木种子园嫁接成活率,延长种子园嫁接施工时间。[方法]开展杉木无性系嫁接繁殖技术研究,探索不同嫁接方法对成活率、保存率、正冠率、嫁接口愈合时间、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及早期结果母树数量等因子的影响。[结果]不同嫁接方法对嫁接成活率、保存率、正冠率、愈合时间、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影响不同,最佳嫁接方式为春季顶芽嫁接,其次为秋季顶芽嫁接。采用春季顶芽嫁接法母树嫁接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60 d,嫁接成活率85.00%,保存率80.83%,正冠率达98.96%,嫁接2年后平均树高1.68 m,平均冠幅1.03 m;不同嫁接方法对早期结果母树数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实际种子园建园工作中,适宜采取秋季顶芽嫁接及翌年春季顶芽补接的方法,以提高杉木嫁接成活率与种子园建园质量。  相似文献   

2.
偏冠方式营建杉木种子园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是我国南方一个重要的造林树种,杉木种子园营建十分重要。我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杉木(嫁接)种子园,良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文章提出了建立杉木偏冠种子园,以解决种子产量、质量与采种安全性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杉木成龄优树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73-18975
[目的]探索杉木成龄优树复壮技术。[方法]以地径粗度为0.5-10.0 cm的杉木幼树或伐桩萌条作砧木,用杉木成龄优树中上部枝条作接穗,于春季和夏季进行嫁接,辅以其他措施进行复壮,获得年幼化的萌条。[结果]春季共嫁接316株,成活163株,成活率51%,其中有11株直立生长、叶轮生、分枝稀疏,当年达到复壮目的,株高最大能达到125 cm;夏季共嫁接58株,成活43株,成活率74%,萌枝大部分为轮生叶、直立,复壮效果好,嫁接萌株生长正常,平均株高为35 cm。[结论]嫁接成活率与砧木种类和接穗有关,杉木嫁接以地径粗度为1.5-3.0 cm的幼树作砧木较好;应用亲砧效应,定向地反复嫁接于特定砧木上,可使其抗性和数量性状叠加,有望培育出优良无性系新品系。  相似文献   

4.
对水杉(接穗)与杉木(砧木)嫁接促进水杉开花结果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嫁接大大地促进了水杉的开花结实.在杭州的自然条件下,7月6日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期.嫁接显著提高了各时期砧木、枝条及接穗枝条、叶片内GA3水平,这可能是嫁接促进水杉开花结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水杉(接穗)与杉木(砧木)嫁接促进水杉开花结果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嫁接大大地促进了水杉的开花结实。在杭州的自然条件下,7月6日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期。嫁接显提高了各时期砧木、枝条及接穗枝条、叶片内GA3水平,这可能是嫁接促进水杉开花结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杉木第3代种子园初产期球果产量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嫁接后6a生的杉木第3代种子园球果产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嫁接后6a生的杉木第3代种子园平均单株球果产量为3.24kg,平均建园无性系球果产量为25.32kg,平均每hm2球果产量为670.34kg。单株、无性系间球果产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达到99.71%和95.98%。建园无性系中,球果产量达到29.17kg以上的占30%。  相似文献   

7.
杉木砧木质量对接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精华林场杉木无性系种子园嫁接一年生接穗高生长、直径生长、正冠率与砧木质量的研究表明:接穗高生长与砧木基径呈显著正相关,接穗的直径生长、正冠率随站木基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嫁接新技术     
<正> 伐桩嫁接1、适用对象。树术采伐后留下的根桩,具有庞大完整的根系,既贮存有丰富的有机养分,又具有吸收矿质营养的强大能力,把它作为砧木进行嫁接,其接穗能高速生长。此法适用于各种可嫁接繁殖的树种,尤其适宜果树、经济林的低产树换种和用材低产树的更新,也适宜杉木种子野外的嫁接。  相似文献   

9.
尤溪县杉木第三代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月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139-141
对福建省尤溪县林木种苗管理站营建的21.6 hm2杉木第三代无性系种子园区划成12小区,配置80个无性系,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认真筛选和精心管理,嫁接保存率达92.99%,嫁接2a生时,平均树高为164.37cm,嫁接穗条平均抽高为116.74 cm。对种子园建园初期结果分析表明,进行认真选址、合理区划、布局,应用无性系配置软件精心配制无性系,把好嫁接关,进行前期精心管理是目前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杉木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顶端优势明显,主干通直。本研究以二年生杉木嫁接母株为试材进行截干修剪试验。结果表明,各母株截干处及辅养枝部位均可促发新梢,经二次截干修剪后,母株高度被有效控制(2.5 m以下),树体径向生长趋旺,经截干修剪后的母株雌花量也随冠幅的增大数量有所增加,发生部位也趋于下移,且分布更为均匀。杉木母株的矮化利于种子园集约化管理技术包括人工辅助授粉等的实施及采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杉木、厚朴混交林邻体干扰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杉木——厚朴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杉木和厚朴邻体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杉木和厚朴混交林中杉木和厚朴个体间表现强烈的竞争关系,其中以厚朴为基株的总竞争大于以杉木为基株的总竞争,二者又与杉木间的竞争较大,表明该人工群落演替的动力是厚朴和杉木各个体对资源竞争所引起的他疏作用,以及杉木种内竞争引起的自疏作用。进一步分析个体生长速度与邻体干扰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杉木和厚朴生长速度和邻体干扰指数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收集了118块杉木人工样地的林分生长和环境因素资料,用环境因子中10个定性和4个定量因子对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具有较大影响的因子,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了杉木要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的预防模型。经复相关系数的F检验表明模型达到极显水平,可应用于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预报,并对各环境因子的偏相关系数进行了t检验,结果表明海拔、坡位和林分平均胸径是影响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的重要因子(a=0.01),而  相似文献   

13.
基于随机森林的杉木适生性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杉木树种为研究对象,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提取优势树种为杉木的小班,将样本数据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以海拔、地貌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种类、成土母岩、土壤厚度、腐殖质层厚度为输入变量,以杉木生长适宜性为输出变量,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杉木适生性预测模型,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地进行杉木适生性预测。同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的变量重要性评估功能,分析了各立地因子对杉木生长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的杉木适生性预测模型的训练精度为84.3%,泛化精度达到89.5%,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研究区域内对杉木生长影响较大的立地因子依次为坡度、坡向、腐殖质层厚、海拔,影响因素较小的是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就单因素的影响而言,海拔≥350 m的低山和中山地区,坡度在25°~34°之间比较适宜杉木生长。基于随机森林的杉木适生性预测模型可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可将模型应用到无林地的造林决策,实现有林地与无林地对杉木适生性判断的有机统一,也可推广到其他树种,为适地适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杉木连栽回心土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杉木幼苗盆栽试验表明,杉木逢栽0~20cm表层土,盆栽杉苗成活率只有24.4%,生长量比同层头栽土下降41.8%.经连栽与头栽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连栽林地杉木保存率比头栽下降13.2%,连栽杉木当年幼树高仅21.6cm,6年生树高也仅214.9cm,而头栽杉木当年、6年生树高分别达37.4cm和367.0cm.采用回心土造林,连栽杉木保存率提高16.8%,树高生长量提高37.9%~60.2%;营造1.53hm2回心土示范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常规造林.研究认为,不利于杉木连栽生长的限制因子集中在0~20cm表土层,是导致杉木连栽成活率和生长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杉木光皮桦纯林及混交林生物量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福建南平的5年生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及光皮桦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光皮桦纯林和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大86.44%和30.87%。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不仅有利于维护地力,促进杉木生长,而且还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杉木光皮桦事状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型。图2表3参6。  相似文献   

16.
殷卓  王兵  蔡体久  李道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45-13948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杉木林林冠截留特征.[方法]选取江西大岗山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不同密度杉木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密度杉木林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密度人工杉木林的截留特征.[结果]观测期间,试验区总降雨量为501.4mm,6个密度人工杉木林林冠截留量在55.8 ~153.6mm,截留率在11.1%~30.6%,其中N1750林分截留率最大,N2700林分截留率最小,二者截留量相差97.8 mm.1993年营造的3个密度(N970、N1220、N1750)杉木林林冠截留量在117.9 ~153.6 mm范围内,1981年营造的3个密度N2700、N3500、N4700杉木林林冠截留量在55.8 ~78.9 mm范围内.在同一个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下,N970、N1220、N17503个林分平均截留量均大于另外3个林分.[结论]不同林龄截留量是有差异的.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存在着极紧密的正相关,截留率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在中雨降雨量相近的情况下,降雨强度对截留的影响非常明显,降雨强度越大,截留量越小;在小雨情况下,反而降雨强度越大,截留量越多.  相似文献   

17.
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建立了影响杉木自疏的海拔、坡位及林分平均胸径与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关系的数学模型 ,结果表明林分平均胸径对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存在极显著影响 ,坡位与林分平均胸径的交互作用对自疏存在显著影响 .运用遗传算法优化了模型参数 ,在检验模型适应性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 ,分析了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随坡位及林分平均胸径变化的内在规律 ,为杉木人工林密度定量管理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文中采用相邻格子法,对长期处于近自然经营条件下的75年生杉木老龄林乔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树种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基本上呈正相关。生态位宽度大小顺序为杉木>木荷>丝栗栲>刨花楠>虎皮楠>细齿叶柃>枫香>短梗幌伞枫>毛八角枫>千年桐,除千年桐外,其余树种均有较大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大,生态位重叠也较大。各主要树种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并非正相关关系。杉木在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木荷、丝栗栲、刨花楠与杉木的种间关系比较协调。综合比较各主要树种生态位特征,在近自然经营模式下,木荷、丝栗栲、刨花楠可与杉木良好共存,是较为理想的杉木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19.
楠木杉木混交林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采用3个处理4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楠木与杉木混交林生长效应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楠木与杉木混交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 混交林中楠木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均明显高于楠木纯林, 分别为楠木纯林的121 2%、134 6%、194 4%和104 8%; 混交林中杉木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也明显高于杉木纯林, 分别为杉木纯林的124 36%、104 2%和164 1%, 其杉木蓄积量也达到了杉木纯林的82 9%; 楠杉混交林林分生物量高于各自纯林, 分别为楠木纯林和杉木纯林的254 4%和134 8%; 不同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楠木纯林>混交林>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20.
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生态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8年生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的测定。进行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堵肥土壤和涵养水源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人工林相比,营造香叶树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吉量增加,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土壤密度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孔隙和水分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表层土壤养分得到富集,番叶树具有比杉木林更好的培肥土壤功能;香叶树叶的最大持水率高于杉木叶,其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是杉木纯林的1.21倍,同时由于番叶树人工林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的改善,林地的蓄水能力增强,使得香叶树人工林表现出比杉木林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