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鄂南茶树新害虫——碧蛾蜡蝉与柿广翅蜡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6月上旬,笔者一行几人到咸宁温泉几个茶场调查茶树病虫害,调查中发现:碧蛾蜡蝉与柿广翅蜡蝉严重为害茶树。碧蛾蜡蝉主要为害茶树,还可为害柑桔、梨等多种果树,但在鄂南茶树上属第1次发现;柿广翅蜡蝉主要为害果树,特别是柑桔,该害虫以前未见过为害荼树的报道。碧蛾蜡蝉与柿广翅蜡蝉均以成虫及若虫以吸汁方式为害茶树上部的枝条及嫩梢,初孵若虫lOh后出现白色蜡丝,2龄前群集叶背危害,3龄后稍分散到嫩枝及叶片上危害,还可跳跃到周围其他寄主上,同时也危害茶果。  相似文献   

2.
柿广翅蜡蝉在漳河库区为害柑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柿广翅蜡蝉在漳河库区为害柑桔荆门市植保站(448000)张炎周荆门市东宝区烟墩镇农技站(448156)田继耀柿广翅蜡蝉(RicaniasublimdataGacodi)属同翅目蜡蝉科,主要为害柿、桃、杏等果树,还为害林木、花卉、蔬菜、杂草等。1995...  相似文献   

3.
碧蛾蜡蝉与柿广翅蜡蝉是咸宁市茶树上的新害虫.近年来,发生为害日趋加重,已成为咸宁市茶树上的主要害虫,影响茶树的生长,造成茶叶减产。笔者介绍这2种害虫在茶树上的为害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柿广翅蜡蝉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初步研究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柿广翅蜡蝉(Ricania sublimbata Jacobi),已成为湖北一些果园的重要害虫。本文较为详细记述了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远湖 《植物保护》1993,19(3):12-13
柑桔广翅蜡蝉(Ricania SP.)在广西防城县一年一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孵化,整个虫期约97天,用2.5%功夫或2.5 %溴氰菊酯4000-5000倍溶液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害果树的广翅蜡蝉科害虫的田间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天相 《江西植保》2003,26(1):14-15
本文对为害果树等植物极为重要的——柿广翅蜡蝉、八点广翅蜡蝉和眼纹疏广翅蜡蝉,从成虫、卵、若虫的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田间鉴别。这有助于做到“对症下药”,适时防治,提高防效。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茶翅蝽沟卵蜂及其寄主卵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翅蝽 [Halyomorphahalys(St l) ]在我国北方果区严重为害梨、苹果、山楂等果实 ,尤以梨受害最重[1] 。茶翅蝽卵往往被黑卵蜂属 (Telenomus)和沟卵蜂属 (Trissolcus)的寄生蜂寄生。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寄生于茶翅蝽卵的一种沟卵蜂 ,经鉴定为 1新种———茶翅蝽沟卵蜂(TrissolcushalyomorphaeYang) [2 ] 。茶翅蝽沟卵蜂属于膜翅目 (Hymenoptera)、黑卵蜂科 (Sce lionidae)、沟卵蜂属 ,是茶翅蝽卵的单性内寄生蜂。田间调查表明 :该蜂对第 2代茶翅蝽卵有明显的自然控制作用 ,最高寄生率接近 80 % (待发表 ) ,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寄生性天…  相似文献   

8.
绿翅绢野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8、21、25、29和32℃5个温度对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Snellen)]各虫态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翅绢野螟在18~32℃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和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47、13.07、12.46、7.60℃和10.98℃,有效积温分别为76.45、280.57、158.32、105.62和666.58日·度;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该虫在南宁市1年的理论发生代数为6.25代,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相符,可在其预测预报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小菜蛾卵发育历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棉铃虫越冬蛹滞育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以蛹滞育越冬。由于越冬蛹春季发育至眼点开始移动后,抗寒力明显下降,易受低温影响而死亡,故掌握其眼点移动进度和温度的关系,不仅可以提前越冬代蛾发生期的预测,还有助于分析春季低温对越冬蛹存活的影响程度,为该虫冬后有效虫源分析提供依据。李锦华等(1988)曾报道四川棉铃虫越冬蛹滞育解除与3  相似文献   

11.
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为探明该虫在安徽地区的越冬能力,本研究利用人工接虫的方式模拟草地贪夜蛾冬季的田间存活状态,调查幼虫存活率、龄期、植株被害率,并利用线性模型预测草地贪夜蛾田间发育历期。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田间平均气温低于10℃并持续8~10 d时死亡率达到100%;10月15日接入的草地贪夜蛾幼虫无法完成完整世代周期,但仍能为害玉米幼苗,接虫后30 d玉米植株的被害率均达100%;根据模型公式,采用10月15日至11月18日期间的温度预测发育历期,得到卵、幼虫、蛹以及整个世代的发育历期分别为9.23、46.86、40.70、69.38 d。本研究初步探明了草地贪夜蛾在安徽地区的越冬规律,研究结果为虫情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金纹细蛾Phyllonorycter ringoniella (Matsumura)最佳保种方法,在室外变温和恒温冷藏两种条件下研究低温对其越冬蛹及蛹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室外变温贮藏60 d,祼蛹和虫疤叶内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5.3 d和20.5 d,与非冷藏正常发育的对照比较差异显著;恒温冷藏120 d,祼蛹和虫疤叶内蛹发育历期分别为23.5 d和29.6 d,与对照差异显著。室外变温贮藏60 d时,祼蛹及虫疤叶内蛹的羽化率接近60%;恒温冷藏105 d时,祼蛹和虫疤叶内蛹的羽化率大于60%。75~120 d内,羽化畸形率依次为室外虫疤叶内蛹>室外祼蛹>冷藏祼蛹>冷藏虫疤叶内蛹。恒温冷藏对雌、雄蛾寿命无明显影响,但雌雄性比随冷藏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室外变温贮藏75 d以上,羽化的雄蛾平均寿命显著缩短。恒温冷藏对产卵行为无显著影响,随冷藏时间的延长,雌蛾平均产卵量下降,但孵化率增加。研究表明,恒温冷藏虫疤叶是较好的保种方式,以4℃冷藏105 d最佳。  相似文献   

13.
灰茶尺蠖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21、23、25和27℃共5个恒温条件下,研究测定了灰茶尺蠖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9~27℃范围内,灰茶尺蠖各虫态和世代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缩短,除成虫外,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灰茶尺蠖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8±1.20)、(4.57±1.52)、(7.15±1.21)、(14.91±2.83)和(6.93±0.47)℃,有效积温分别为(88.01±7.81)、(311.26±25.35)、(150.13±11.29)、(34.50±11.54)和(570.03±16.29)日·度。  相似文献   

14.
温度是影响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地区的主要环境因素。本研究利用室内恒温饲养的方法,测定了草地贪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生命表参数,并构建了发育历期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草地贪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化蛹率、蛹的存活率与羽化率以及成虫繁殖力有显著影响。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5~35℃下幼虫的发育历期为55.26~9.58 d。20~30℃为种群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成虫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25℃。卵、幼虫、蛹和卵到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27、11.10、12.20和11.34℃,有效积温分别为44.57、211.93、135.69和390.55日·度。本研究结果可为预测草地贪夜蛾的发育历期、发生区域、发生期和发生世代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区马铃薯甲虫发育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马铃薯甲虫在15、20、25、30 ℃和32 ℃及相对湿度75%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其在20 ℃下完成整个世代需要59.2 d,而在32 ℃下完成1代则减少到32.9 d。并用直线回归法,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卵期11.9 ℃和32.26日•度,幼虫期4.6 ℃和526.32日•度,蛹期5.1 ℃和270.27日•度,成虫产卵前期14.4 ℃和117.65日•度,整个未成熟期7.9 ℃和675.68日•度,整个世代8.1 ℃和832.35日•度。结合乌鲁木齐市各月平均气温和累积有效积温,推测出马铃薯甲虫在乌鲁木齐地区一年可以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89代,与田间实际发生代数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寄主植物对美洲斑潜蝇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美洲斑潜蝇卵,幼虫,蛹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进行了方差分析及差异显著性测定,并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美洲斑潜蝇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的平均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种类不同,美洲斑替蝇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的寿命料有极显著差异,而卵的发育不受寄主植物种类的影响,结果还表明,寄主植物是影响美洲斑潜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温度对智利小植绥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二斑叶螨为食料,研究了16、19、22、25、28、31、34℃7个恒定温度下智利小植绥螨不同螨态的发育历期、成螨产卵动态及产卵量。结果表明,16~31℃范围内智利小植绥螨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4℃下发育历期较31℃有所延长。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卵-成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08、14.91、14.28、14.03和12.36℃,有效积温分别为29.69、4.94、8.96、11.72和58.33日·度。19~28℃下平均单雌产卵量较高,分别为93.60、86.90、94.25、88.95粒/头,31℃下产卵量最少,为39.25粒。16、19、22、25、28℃下平均产卵历期差异不显著,分别为20.10、22.55、19.10、19.10、21.10d,31℃下产卵历期仅为11.35d。智利小植绥螨在19~28℃下发育状态较好,繁殖力较高,说明该温度范围是智利小植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8.
以韭菜为食物,将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 Frey)在10、15、20、25和30℃等5种恒温条件下饲养,观察温度对异迟眼蕈蚊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异迟眼蕈蚊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在10℃时,卵至蛹的发育历期最长,平均为71.96d,30℃下,卵至蛹的平均发育历期缩短到16.28d。卵、幼虫、蛹和卵至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04、5.79、8.38和4.97℃,有效积温分别为102.36、218.03、48.57和395.79日·度。成虫寿命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雌虫寿命均长于雄虫。单雌产卵量在25℃下最高,为117.25粒,10℃最低,为43.87粒。在10~25℃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内禀增长率逐渐增高,25℃时达到0.207 2,4个温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任静  李定旭  徐艳彩  杜迪  许蒙 《植物保护》2015,41(6):141-143
本文测定了12、15、18、23、26、29℃、RH 60%±7%和光周期L∥D=15h∥9h下,栾多态毛蚜各发育阶段的历期,计算了栾多态毛蚜卵、若蚜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29℃下,卵不能孵化;该蚜各阶段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若蚜、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3.07、5.40、3.89℃,有效积温分别为125.02、140.08、274.51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