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以广东省阳江市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为评价对象,通过构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主导因素"限制性因子"评价法,从自然环境条件方面对阳江市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宜耕性评价,并分析各种地类不宜耕的限制性因素,提出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区位指标等3个方面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采用极限条件法对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2 100.09km~2,仅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33%,其他以草地为主。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均衡性,东营市和德州市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多,面积分别为266.59和210.91km~2;青岛市、聊城市、淄博市和威海市耕地后备资源较少,占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的比例均3%。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可开垦其他草地和可开垦内陆滩涂空间分布差异相对较小;可开垦盐碱地和可开垦裸地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其他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少,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可复垦采矿用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576.67km~2,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46%。相对稀缺、零散破碎化程度较高、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是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特征。耕地保护不应只注重占补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还应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等提高对现有耕地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加强对各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四川达州市宜耕土地后备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分析。分析表明:宜耕土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开江县、宣汉县、渠县和达县。一等适宜和二等适宜的耕地后备资源共1841.64hm2。主要集中分布在达州市中南部,其中开江县、渠县和达县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ArcGIS),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新增耕地评价模型,对西南低山丘陵地区采矿用地宜耕区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区采矿用地总面积475.54hm~2,宜耕区总面积285.09hm~2。宜耕区预计可补充耕地面积为219.71hm~2,其中潜力Ⅰ级125.14hm~2,可补充耕地94.61hm~2;潜力Ⅱ级55.79hm~2,可补充耕地43.65hm~2;潜力Ⅲ级85.05hm~2,可补充耕地66.63hm~2;潜力级Ⅳ级19.11hm~2,可补充耕地14.82hm~2。  相似文献   

5.
运用GIS软件,根据浙江省富阳市胥口镇的实际情况,对其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和范围进行确定,得出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分析其坡度、土壤、水分条件等因子,并对其耕地后备资源做宜耕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整理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是合理有效安排土地整理工作的根本依据。以上饶市为例,在耕地整理潜力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评价体系法对上饶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并划分潜力级别,并与传统的单因素法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多因素评价体系法比单因素法更全面、科学、可取,从而为今后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陈英  刘平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510-11511
根据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次调查更新数据和底图,结合土地整治规划和统计年鉴资料,建立了7个耕地潜力评价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确定主成分个数;然后对主成分得分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计算,得到临川区耕地整理潜力等级,为临川区耕地整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3S技术的古浪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3S技术、野外实地考察与测量等方法,结合土壤、农业、土地利用、土地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资料,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构建自然-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性评价指标法开展古浪县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结果发现:古浪县共有未利用地182 155.00 hm~2,可开垦的易耕性土地15 878.29hm~2,占全县未利用土地资源的8.73%;后备资源中可开垦的其他草地和沙地规模占绝大多数,为总规模的97.88%。建议统筹考虑古浪县石羊河流域、北部沙漠区的生态效益,结合水利、农业、林业等规划编制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以避免盲目开发利用。在耕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配套采取工程、生物、节水等技术,要加强区域综合治理的力度,提高开发耕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探索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方法,实现占补耕地等别可比.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法.结论:运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可以实现对同一区域宜耕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等别的推定,农用地分等成果能够保障土地开发整理中补充耕地等别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市忠县为例,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新增有效耕地面积潜力方案和新增生产力潜力方案对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房静  黄愈  罗志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50-12254
为了摸清区域耕地利用空间可提高程度,以云南省芒市为例研究区域耕地整理潜力。首先根据影响因素划分耕地整理类型区域;然后对各个整理类型区分别进行耕地利用现状测算和耕地整理标准设计,计算耕地整理潜力;最后,对芒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级别划分并提出规划建议,为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生态空间重要的生态因子为切入点,在妥善处理"三生"空间用地矛盾的基础上,探索湘阴县县域生态空间划分途径,重点对生态保护红线、涵养水源与生态敏感区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因子的相对特征和评分准则来确定因子的等级和分值,构建了基于现状生态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出湘阴县生态空间划定的合理途径,以期为今后其他县域生态空间的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补充耕地被建设占用的重要途径,为摸清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储量及分布特征,该文基于多源数据,从生态、立地、气候和区位4方面构建宜耕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因子"法对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并分析各县(区)空间自相关格局特征。结果发现: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110.55×10~4 hm~2,且以可开垦的其他草地、沼泽地、内陆滩涂和盐碱地为主,主要集中于大庆市、黑河市、绥化市和佳木斯市;耕地后备资源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高-高集聚区多分布于大庆市及周边县(区),低-低集聚县(区)基本为市区或者郊区,低-高集聚较为零散,不存在高-低集聚县(区)。不同后备资源来源用地的集聚特征差异大。黑龙江省今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可重点关注大庆市及其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4.
刘洋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5):867-870
重庆市三峡库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耕地整理的作用在这一地区显得尤其重要。依据耕地整理目标和潜力评价的原则,以实践工作为基本,指出评价工作应从多指标综合考虑,提出耕地潜力评价体系应包括增加耕地系数、耕地产出提高率、投入产出比、林地面积比重提高率等方面,以期在评价工作中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利用GIS技术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选取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管理和剖面性状等5大地力要素,12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以始兴县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获取了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耕地质量评价和耕地经济潜力评价都是土地整理重要技术工作之一,其评价结果是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但两者又不尽相同。本文以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GIS技术、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探讨了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及经济潜力评价的内涵、指标体系、整理前后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整理前耕地质量级别主要为二、三和四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9.32%,整理后基本为一、二级地,占95.55%,整理后的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是整理前1.3026倍;整理前耕地经济潜力级别主要为二、三和四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7.20%,整理后基本为一、二级地,占99.88%,整理后的耕地总经济潜力是整理前的1.286倍。土地整理绩效显著,但耕地经济潜力更能反映耕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耕地提质改造是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介绍有关耕地提质改造潜力测算与评价工作的流程。在调查现状耕地的潜力情况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耕地占补平衡需求,进一步落实耕地提质改造的规模和分布,为科学、合理地实现新兴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耕地提质改造工作是一项协调性与政策性较强的工作,耕地提质改造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是否有助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肖莉  卜忠鑫  雷帆  阳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5,(3):302-303,309
以洞庭湖平原区域津市为例,用GIS软件确定耕地待整理区进行分析,采用典型田块调查法确定净增耕地系数以及净增耕地数量,最终确定津市农用地整理潜力区待整理农用地总面积Ⅰ级为6 890.32 hm2,Ⅱ级为10 195.82 hm2,Ⅲ级为3 672.15 hm2.从案例得出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确定耕地待整理区,采用典型田块调查法确定耕地标准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测算耕地整理潜力,其结果要比传统的方法更为准确,也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种田比较效益下降,外出务工人员增加,老弱劳动力无力耕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和"跟风"效应等诸原因促使部分农户选择在宜耕地植树,这种做法给农民带来了短期收益,却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短期收益增加,长期不利于农民增收;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土壤质量;影响邻里关系。提出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适度提高农产品保护价格、加快土地流转、加强监管、加强宣传、培育新型农民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多玲花  邹自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88-6390,6437
结合崇仁县的实际情况,根据2012年末崇仁县耕地分布数据运用增加耕地系数、耕地坡度结构、耕地区位指数和人均耕地面积4个指标综合评价研究区耕地整理潜力,在定量评价耕地整理的基础上,以乡镇为分级单元对崇仁县的耕地整理潜力进行分级,为地方耕地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