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疫病防控公共服务对养殖户的生产和效益的影响,本研究以安徽省规模生猪养殖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Probit模型分析方法,实证分析规模生猪养殖户对疫病防控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畜牧兽医部门免疫消毒工作是否及时和强制免疫效果影响的边际效应分别达到0.239和0.176,其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技术培训也有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养殖户生猪疫病防控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先打后补"是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中的创新机制,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开展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是疫病防控新趋势。山西省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工作指导与要求,结合当地动物疫病防控实际工作情况,积极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计划,并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为该措施的推广提供参考,本文分析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马晓萍  恩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7,(31):219-222,258
基于牧民对第一轮和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简称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的调研数据,对比分析两轮政策的满意度,运用描述统计法和有序Logit回归模型,探究牧民对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牧民对第二轮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有所提高,总体满意度提高16.2百分点;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的牧民对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存在差异;补贴金额、牧业收入、草料支出等对政策满意度评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先打后补"是指符合相关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实施"自主购苗、自行免疫、政府直补"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新政策.通过3年"试点先行",笔者总结分析在推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入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改革、"先打后补"政策的全面落实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是我国近些年在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领域中一种新的尝试,这种新举措的试点能为深入探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大范围推广和使用积累有效经验。文章介绍常德市动物强制免疫"先打后补"试点情况,剖析了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期全面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2021年,阜阳市全面深入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机制改革,计划参与强制免疫"先打后补"企业占全市规模养殖企业的50%以上.经过实践探索,全市形成了强制免疫"先打后补"3种服务模式,分别是自主服务模式、第三方服务机构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建议要从加强动物防疫监管、引导规范第三方服务机构和加强培训强化基层防疫力量3...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改革的通知》(农办牧[2020]53号)等法律、文件要求,为落实养殖者主体责任,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先打后补”政策,即养殖主体自行购买强免疫苗进行免疫,按要求通过平台上报相关资料,经审核通过后,对强免疫苗经费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养殖场户在申请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如下事项。  相似文献   

8.
探索生猪养殖户生态养殖模式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和天津市的调查数据,运用Ordinal Logistic模型,分析养殖户生态养殖模式的采纳意愿,探讨其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样本生猪养殖户中,对生态养殖模式有采纳意愿的占比为37.6%,总体采纳意愿还有待提高。在生猪养殖户生态养殖模式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中,女性养殖户对生态养殖模式采纳意愿更高;而受教育程度、家庭务农人数、环境污染认知、生态养殖模式了解度、粪污无害化处理政策了解度以及养殖补贴政策满意度等变量,对养殖户生态养殖模式的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完善生猪养殖户的教育培训服务体系、提高养殖户对生态养殖模式认知和加强生猪养殖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等措施来增强意愿。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畜牧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的现状下,动物防疫工作日渐严峻,原有的动物疫病未得到有效控制,新型动物疫病持续增加。为此,农业农村部提出"先打后补"政策以推进强制免疫,保证动物接种疫苗的质量和效果,减少疫苗闲置浪费。该文分析了"先打后补"政策的应用优势,分析了广东省落实和推进"先打后补"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设置准入标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等优化措施,以期促进该政策的更好落实,保证广东省畜牧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养殖户是农村动物疫情的防控主体,他们的防疫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防疫的结果。基于全国331个肉鸡养殖户的调查,采用多元有序的Logistic模型,分析2011年后我国全面免疫效率降低,禽流感疫情反弹的问题,探讨养殖户对疫苗作用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养殖户对疫苗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大约20%的养殖户对疫苗认识一般,尤其是不了解。对疫病作用认知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正向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为养殖户的疫病风险认知、禽流感联防联控系统参与意愿,即具有较高疫病风险认知和禽流感联防联控系统参与意愿的养殖户对疫苗作用的认知较高。因此,相关部门应力求提高农户的疫病风险意识和培训养殖户对禽流感联防联控系统的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环境规制、要素禀赋对养殖户粪污处理投入行为的影响机制,提高养殖户环境风险认知,实现乡村文明建设和低碳循环生产方式,本研究基于肉鸭养殖生产大省养殖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从成本效应和波特效应视角分析环境规制、要素禀赋对肉鸭养殖户粪污处理投入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组织形式养殖户粪污处理投入行为的异质性。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强度与肉鸭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处理投入行为呈“倒U型”的关系;环境规制影响养殖户粪污投入行为,其中引导型规制的影响程度最高,影响系数为0.075,而且引导型规制与命令型规制和激励型规制的交互项对养殖户粪污投入行为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62和0.038,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要素禀赋是影响不同组织形式养殖户粪污资源化投入行为的主要因素,其中社会资本、物质资本显著影响养殖户粪污投入行为。为了提高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处理认知、促进养殖户投入行为的实施,需要通过“组合型规制”因地制宜地进行适度环境规制,加强相关技术培训、宣传和推广,同时在提升政策有效实施的过程中鼓励养殖户积极与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养殖,优化肉鸭养殖的资源配置,进而实现肉鸭养殖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以昌吉州239份生猪养殖户实地调研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猪养殖户选择不同纵向协作形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生猪政策了解程度、养猪年限、养殖规模、生猪疫病防控的难易程度、买方付款及时、买方价格高等因素对养殖户选择不同纵向协作形式均有显著性影响。为提升养殖户紧密的纵向协作关系,激发养殖户生产积极性,特提出生猪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政府是巨灾损失补偿主体,明确灾害补偿满意度影响因素,对了解养殖场户生产需求,弥补利益缺位,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山东潍坊洪灾区430份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洪涝灾区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430个受访养猪场户中,60人对灾害补偿表示满意,245人表示一般,125人表示不满意;其中,自有资本比率、设备损毁程度、养猪业前景预测、政府引导、政策执行评价等5个因素对洪涝灾区养殖场户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大同市在压实责任、强制免疫、非洲猪瘟防控、疫病监测、预案修订、先打后补、疫病净化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购买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方面有非常成功的例子,一系列防控措施的实施奠定了大同市疫病防控工作基础,扎实有序,无一起重大动物疫情。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动物疫病风险认知对养殖户生物安全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以河北省786个生猪养殖户为调研对象,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了生猪疫病风险认知对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的影响,并引入养殖规模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了不同规模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和生猪疫病风险认知差异。结果表明:1)养猪户生猪疫病风险认知对其生物安全行为采纳有显著影响,其中外部环境风险认知影响最大,其次是生猪易感性风险认知和生猪病原的危险性风险认知;2)大、中、小和散户4种养殖规模对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有显著影响,且不同养殖规模下其生物安全行为偏好有所差异;3)不同规模养猪户的生猪疫病风险认知有一定差异;4)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受其个人特征、经营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据此,本研究提出加强养猪户生猪疫病风险认知培训,分类施策促进不同规模养猪户生物安全行为建设,鼓励养猪户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培养新型养猪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疫情损失补偿政策结果直接改变养殖户的成本与收益,从而影响养殖主体的销售行为。利用宁夏中卫实地调研数据资料,在对禽流感疫情暴发后疫区养殖户不安全销售行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分析养殖户不安全销售行为影响因素,探讨疫情损失补偿政策对养殖户不安全销售行为抑制效应。结果表明,样本养殖户中出售病死鸡的比例较高,73.32%的养殖户将30%以上的病死鸡销售到市场中;预期疫情严重程度和预期疫情传播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养殖户的不安全销售行为;劳动力数量、政府惩罚风险、补偿额度满意度、补偿速度满意度、补偿范围满意度显著负向影响养殖户的不安全销售行为;补偿政策(补偿额度、补偿速度和补偿范围)抑制养殖户的不安全销售行为,但抑制效果有待提高。因此,需要通过完善疫情补偿政策、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和提高养殖户对疫情认知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猪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方法。其中,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国家强制免疫疾病,国家以财政资金购买向养殖户免费发放。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许多生猪养殖户不领取或不使用免费发放苗,一些规模养殖户转而去购买市场销售的高价疫苗。这不仅使养殖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增加了养猪成本,更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浪费。1防止免疫副反应的发生免疫副反应是阻碍养殖户开展强制免疫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免疫副反应与猪场饲养管理水平、生猪健康状况、防疫员专业素质有很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厘清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观影响因素,基于甘肃省795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意识—情境—行为”模型的框架下,通过构建有序Logit模型,探讨亲环境意识各维度及其交互效应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分析约束型规制与引导型规制在“亲环境意识—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关系中存在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1)在亲环境意识的各维度中,环境情感和环境知识对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环境情感与环境知识、环境责任与环境态度的交互项对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有显著正向影响。3)约束型环境规制和引导型环境规制均在“意识—行为”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且调节作用的发挥因具体路径而异。亲环境意识和环境规制是影响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手段进行创新,有效提升农户的环境知识和环境情感;丰富宣传活动的形式,充分发挥亲环境意识内部各维度间的“放大器”作用;强化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潜移默化地带动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进一步优化环境规制政策,通过营造宽严相济的环境政策情境来促进农户更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各地有关死猪漂浮、死猪肉流向餐桌的事件层出不穷,死猪处理成为当前较为热点的话题。基于构建养殖户成本—收益理论框架,利用在浙江省嘉兴市获得的生猪养殖户相关数据,运用多元Probit模型,分析养殖户死猪处理行为,探讨其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养殖规模、养殖模式及一些反映成本的因素会影响养殖户死猪处理方式选择;母猪和生猪死亡补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养殖户损失,因此促进了养殖户申报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随着养殖户主要决策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养殖经验的增加,养殖户随意丢弃死猪的比重会下降。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政府部门应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监管的同时不断完善死猪补贴政策,同时要增加死猪合理处理的相关培训等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生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财政部发布《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退出强制免疫,暂不实施强制免疫政策,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先打后补,逐步实现养殖场自主采购、财政直补。也就意味着国家不在统一采购这两种疫苗,对于可能引起防疫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作者结合当地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状况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