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普及和发展的基础,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就发展低碳农业而言,关键在于推广先进的循环农业模式和适用的农业技术。目前循环农业模式主要是秸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构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钰  姜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50-17351,17384
按森林资源的类型,从木质资源、非木质资源和林区特殊功能三方面,构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按照国有林区三大产业构建产业间低碳循环经济模式,并从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等方面提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低碳循环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绵阳市安县双泉村为例,在分析低碳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双泉村低碳乡村旅游开发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双泉村低碳乡村旅游开发途径。笔者认为低碳乡村旅游开发主要内容包括营造碳汇乡村旅游环境、建设低碳乡村设施、倡导低碳乡村旅游消费、开发低碳乡村旅游产品,通过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加大低碳乡村旅游宣传、建设乡村旅游低碳设施、营逢低碳乡村旅游环境、开发低碳乡村旅游产品、形成低碳产业链来实现双泉村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海林农场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南与宁安市西北的交界处,地处浅山区、丘陵地带,全场占地面积1.75万hm2(其中耕地8733hm2)。近年来,海林农场在打造低碳循环高效的经济发展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实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减少温室气体、遏制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1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1.1沼气等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5.
吴丽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679-768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循环经济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蟹岛依托绿色农业,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主的旅游循环经济。通过对蟹岛旅游循环经济模式构成的剖析,总结出蟹岛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六大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循环经济的城郊农业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颖松  魏莉 《农业考古》2007,(3):174-177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城郊农业旅游发展动机,探讨了农业旅游与循环经济的关系,认为循环经济理论非常切合农业旅游的发展要求和实践属性,同时,农业旅游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载体之一,并提出了城郊农业旅游开发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7.
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深化。低碳经济是人类发展必由之路,是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低碳经济背景下,海西旅游低碳开发具有必要性。明确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相关概念,坚持低碳经济理念,福建省建宁县乡村低碳旅游开发为例,对乡村低碳旅游项目、低碳旅游产品、低碳旅游活动进行开发和设计。  相似文献   

8.
张家界市发展现代农业应围绕旅游城市的建设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创新经营模式,培育特色农业,发展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使张家界市的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把旅游资源、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就张家界市旅游业与农业协调发展的模式做了探讨,旨在为张家界市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杨财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01-8603
解析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耦合,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森林公园旅游的开发理论与目标。结合江苏省盱眙县铁山寺森林公园的资源概况,探讨了其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陈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09-4711
解析了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就循环经济在农业生态旅游中应用的可行性展开深入探讨,强调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符合循环经济提倡的可重复利用资源的主题,并且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和循环经济都提倡保护环境的主题,都要求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共赢.在此基础上,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探讨了生态农业旅游产品模式的构建问题,着重讨论了生态农业旅游景区、旅游食宿区以及生态农业景区内的交通构建.强调了应利用循环经济的内涵约束生态农业旅游,实现资源的可重复利用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乡村生态化旅游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部署和双碳目标的重大举措,不仅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施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迫切需要。本文立足双碳经济视角,着重研究乡村旅游朝着生态化方向转型的目标及策略。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发现当前乡村旅游行业普遍存在发展不均衡、生态环境损害与资源过度利用、产品与服务同质化倾向、政策支持与执行力度的不足等现实问题,为响应国家的双碳目标,就需对该行业进行生态化转型,提出构建低碳环保的乡村旅游模式、培育绿色发展的乡村经济体系、创新乡村旅游的产品与服务、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推动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是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科学测度与评价乡村旅游目的地碳足迹与生态效率,对于推动乡村旅游兴旺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乡村振兴视角,运用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法和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对2016年江西婺源篁岭景区碳足迹与生态效率进行核算与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篁岭景区旅游碳足迹为9 732 t,人均碳足迹为13.770 kg/人,地均碳足迹为0.649 kg/m~2;在旅游各环节中,旅游住宿碳足迹占58.69%,旅游交通碳足迹占17.62%,旅游餐饮碳足迹占16.83%,旅游娱购碳足迹占6.86%。2016年篁岭景区旅游生态效率为7.85元/kg,旅游各环节生态效率差异明显,效率值大小依次为:交通娱购餐饮住宿。从效率类型来看,2016年篁岭景区旅游娱购属于低碳高效型,旅游交通属于高碳高效型,旅游餐饮和旅游住宿则属于高碳低效型。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降低运营能耗,加强运营低碳管理,积极宣传低碳旅游理念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时代下的森林碳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碳汇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应对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危机过程中,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共识。森林碳汇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力量。在论述了低碳经济、森林碳汇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森林碳汇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森林碳汇的经济属性和森林、二氧化碳、经济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基于森林碳汇角度,对低碳经济下林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地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深刻的区域,城市系统碳循环在全球和区域碳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城市“自然-社会”二元碳循环的概念,探讨了城市系统碳循环的一般特征;分析了城市系统碳循环的内部机理,主要包括:城市系统碳储量和碳输入/输出通量的主要过程和途径、城市系统碳储量、碳通量和碳流通的生命周期分析、城市系统碳输入和碳输出的类型划分等;提出了基于系统层次划分和碳流通过程的城市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框架,分析了城市自然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的主要碳流通过程和环节,构建了城市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思路和理论框架;最后提出了城市系统碳循环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周欢  龙丽民  李琪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91-8594
在我国,低碳城市理念主要应用于大中城市,而占绝大多数的县级城市低碳建设研究仍处于空白,低碳县城的建设对我国的低碳城市发展意义重大。以河北省南和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南和县县城的高碳排放量与低碳吸收量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对南和县低碳县城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构想,以期为全国其他低碳县城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生猪主产区为中国畜牧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生猪养殖肠道发酵及其排泄物却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基于2004-2014年面板数据比较19个生猪养殖优势省份的碳排放量及脱钩效应,发现生猪养殖碳排放量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下降-上升"的特征;与碳排放量相反,碳排放强度则显示出"下降-上升-下降"的特点,且生猪养殖碳排放区域差异明显,研究期内生猪养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主要呈现较理想的弱脱钩状态。最后,本文为促进生猪低碳养殖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都经历了灌溉管理制度改革,即将灌溉管理权利和责任从政府机构向用水协会或其地方非营利组织转移。农民用水协会被广泛认为是地方农业灌溉管理的卓越制度安排。农户参与对用水协会的绩效有重要影响。因此,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影响农户参与用水协会行为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江西省307 位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用水协会行为因素。结果表明,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用水协会的意向,而行为态度对农户参与用水协会的意向影响不显著。行为意向显著影响农户的决策参与和灌溉管理参与。  相似文献   

18.
张谦  张艳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89-2192
通过测算陕西省1995~2010年间的碳排放量,同时利用陕西省"十一五"期间11个地级市社会经济各方面数据,对陕西省各市低碳经济水平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其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将各市聚类为高碳区、相对高碳区和低碳区,近而分析陕西省各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0年间,陕西省碳排放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20年间翻了近4番;高碳区和相对高碳区碳排放量大于低碳区,高碳区的碳排放量增速最大;分析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为陕西省各市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减排降碳的重心多倾向于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的低碳研究常被人们所忽略。但事实上,我国农村地区不但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地,同时又具有较大的碳吸收能力。因此,在农村地区探索低碳之路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步骤之一。为了进一步把握农村低碳领域的研究状况,更好促进减排效果,对收录于中国知网的相关主题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农村发展低碳是实现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第二,我国农村低碳研究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发展对策和乡村振兴四大方面。第三,我国农村低碳领域要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应用研究,重视对策的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