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确定后,中国农业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之需,必然为一个时代命题。必须在农业现代化要求和教育现代化双重驱动下,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加快构建中国式农业教育现代化理论体系。创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农业大学形态,建立产教融合、大学与教学实验农(林)场匹配、基础与专业并重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教育教学体系,为支撑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建立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中国范型。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兼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特征,它既区别于高投入、高产出、高劳动生产率的石油农业,又区别于偏重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而放弃高投入、高产出目标的自然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符合兰州市实际,也符合农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论生态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是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模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对生态农业发展必要性和其典型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 农业是经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产业,所以农业生产既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自然规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是生态原理。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从人的进化产生,到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都是受生态规律支配的。 在古代形成了传统农业生态体系,这个体系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和精耕细作的种植业,精心饲养的斋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了维护这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态农业与世界可持续农业殊途同归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从中国生态农业和世界可持续农业的产生背景,概念与内涵,目标与技术等方面,阐明二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世界可持续农业是中国生态农业的继承与发展;世界可持续农业的思想为完善生态农业在中国的进一步实践有指导意义,而生态农业为世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一个成功的模式,其理论与技术体系对世界可持续农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有借鉴作用;中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特殊同归于中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正> 生态农业是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科技手段,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走生态农业道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最佳选择。 综观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传统农业讲究合理利用资源,种地与养地结合,保持地力经久不衰,保护生态环境兔遭污染,这在今天仍须继承和发扬。石油农业使农业生产率和商品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粮食生产平均年增长3.35%,超过了同期人口增长速度。石油农业作为现代化农业的一  相似文献   

7.
乡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对乡村人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加严峻,急需锻造一批情系“三农”、扎根乡村、振兴产业的高水平乡村人才——大国农匠,以先进理念和经营模式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基于对全国农民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履历信息的分析,阐释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中大国农匠的内涵特征及其培育的价值意义,从培育客体、培育主体和培育方案3个方面分析大国农匠培育体系,进而提出大国农匠培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绿色金融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立足党对金融事业的领导、金融体制的改革、“三权”分置土地制度等中国的现实基础,结合新发展理念研究绿色金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分析认为绿色金融能够通过科技产品创新、协调农业资源、引导绿色发展、打造开放式金融体系、促进区域共享赋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此,应该采用创新发展金融科技与绿色产品、协调各方金融服务完善绿色政策,强化绿色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建立数字化开放式绿色金融体系,通过普惠共享提高绿色金融服务水平等,从根本上打造具有优势特色的中国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9.
10.
建设生态农业文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设生态农业文明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纵观世界农业发展史,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农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及其副产品,以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和不断增长的需要。因此,农业问题理所当然地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也自然成为经济生活中最基础的一个部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形成中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概念,吸收农业强国的五大特色,具有与中国式现代化结构相似但内涵有别的五维特征,即基于人口规模巨大、人均资源不足且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基础;追求“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总体现代化目标;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多维文明内涵;推进生态低碳农业和农村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2.
设施农业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通过对世界及中国农业发展形势的分析得出:(1)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控制入口,节约资源、集约经营、保护生态并重的现代持续农业;是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2)设施农业是中国农业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必将成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最终促使中国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现代化农业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当前,都市农业的深入推进面临法律困境,包括农地产权结构失衡抑制都市农业增长、农业现代化立法滞后于农业技术探索、都市农业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等问题。应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为都市农业发展的逻辑起点,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建立我国都市农业法律制度,确立都市农业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化协调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三化协调的总背景,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新型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路径,即着力建立粮食生产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与良好前提,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助推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升级,着力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观的视角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它的演进具有历时性、共时性与超越性三重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历时性逻辑是指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一个现代化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其共时性逻辑是指中国式现代化由于其后发性和赶超性要在同一时间里完成西方发达国家在不同的时间里逐步完成的发展任务;其超越性逻辑是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资本本位、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的创造性超越。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对国外现代化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剖析,以及对中国生态农业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中国式的可地续的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并根据我国的国情,结合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用科学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电气化等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内容,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同时指出农业教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社会经济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农业现代化有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基础 ,主要表现为人多地少的粮食生产、独具特色的经济改革、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矛盾冲突的区域发展、左右为难的政府指导、比较复杂的经济特色。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分析国内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资源,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提高农业生产力,满足当代人口对粮和纤维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改善环境质量,恢复生态平衡,为人类的子孙后代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条件”应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两个基本的目标,21世纪的中国农业必须走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当前的热点。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这是农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并不是对立或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中国农业的伟大目标是在21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走集约持续农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