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耕作方式对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及紧实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模拟降雨对定西苜蓿-春小麦轮作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和土壤紧实度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苜蓿不翻耕处理(T2)的土壤容重为1.35,显著高于苜蓿-春小麦轮作翻耕处理(T3)的土壤容重1.08;降雨前,各处理间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差异不显著,但以苜蓿不翻耕处理(T2)的最高,为92.6mm/h;降雨后,苜蓿不翻耕处理(T2)的饱和导水率为55.07mm/h,比苜蓿-春小麦轮作翻耕(T3)处理的几乎高2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处理的土壤紧实度逐渐增加,苜蓿地表层土壤的紧实度高于耕地。  相似文献   

2.
运用统计软件SAS9.0,运用岭回归技术,对非充填复垦土壤的饱和导水率与土壤紧实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容重、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间的关系作了详细研究,并建立了饱和导水率的岭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容重、紧实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各因子对饱和导水率的作用依次为非毛管孔隙度〉紧实度〉容重〉有机质含量〉毛管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该模型对研究充填复垦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南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人工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提供基础科学理论支持。【方法】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内的马尾松、杉木、尾巨桉、米老排、红锥等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恒定水头法测定5种人工林地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利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数学分析方法,探讨南亚热带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杉木和马尾松2种人工林土壤的平均饱和导水率相对较高,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的平均饱和导水率最低。不同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随土壤深度均具有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规律,且土壤表层(0~10 cm)的饱和导水率均显著高于土壤下层(10~50 cm)。(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大于0.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黏粒含量均与饱和导水率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密度与饱和导水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大于0.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土壤密度、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是土壤饱和导水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旨在以长白山区泥炭地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泥炭饱和导水率(K_(sat))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异性,并对比排水区和自然区泥炭饱和导水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垂直方向饱和导水率均值在41.00 m/d左右,与其他研究区相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泥炭的饱和导水率(K_(sat))与容重呈负相关,与孔隙度呈正相关,与最小持水量、饱和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表层0~50 cm处,排水区的K_(sat)小于自然区的K_(sat)。自然状态的泥炭地随着深度的增加,导水能力减弱,K_(sat)减小。K_(sat)存在各向异性,63%的样品K_(satH)大于K_(satV),但相差不大,K_(satH)约为K_(satV)的1.07倍,二者相关性极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土壤水力特性的尺度效应,在农业水肥精准管理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重分形方法分析土壤饱和导水率与物理性质(砂、粉、粘粒、有机碳含量)基于单一尺度和多重尺度上的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在单一尺度上,饱和导水率与土壤机械组成、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相关;多重分形表明,砂粒和粘粒含量可反映导水率在多重尺度上的空间变异性,而粉粒和有机碳含量在多重尺度上与导水率的相关性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尺度的变化,影响它们之间关系的因素亦不同。  相似文献   

6.
土壤大孔隙结构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土壤不同孔径大孔隙结构特征及数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为研究区域土壤水分-溶质迁移规律、水土流失治理与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京郊密云水库五座山林场水源涵养林为研究点,基于工业CT扫描技术,对土柱中土壤大孔隙三维空间结构重建后,探究不同孔径大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密度及数量密度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滇西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特征与饱和导水率的变化,为控制滇西南地区坡地水土流失提供参考。【方法】以滇西南6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荒草地、茶地、烤烟地、玉米地、甘蔗地、澳洲坚果地)坡地为研究对象,测定6种坡地不同坡位(坡上、坡下)和土层(0~15,15~30 cm)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水分穿透曲线、大孔隙特征及饱和导水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特征与饱和导水率的关系。【结果】(1)滇西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存在差异,坡位和土层深度对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有明显影响。(2)滇西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的土壤水分出流速率先增加,都在90 s之后基本趋于稳定。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0~30 cm土层土壤平均出流速率表现为玉米地>荒草地>澳洲坚果地>茶地>甘蔗地>烤烟地。(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半径、面积比与平均体积存在明显差异。荒草地、茶地、玉米地、澳洲坚果地土壤大孔隙平均半径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甘蔗地、烤烟地土壤大孔隙平均半径变化则相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面积比与平均体积由大到小均表现为玉米地>荒草地>澳洲坚果地>茶地>甘蔗地>烤烟地。(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饱和导水率差异显著,其中玉米地和荒草地饱和导水率明显高于其他坡地。(5)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密度、平均体积与饱和导水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平均半径与饱和导水率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土壤大孔隙平均体积与稳定出流速率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表层(0~15 cm)和上坡位土壤大孔隙半径大、联通性好,更有利于土壤的滞水减流。  相似文献   

8.
土壤因素对根系导水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系导水率研究在SPAC系统水分传输应用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土壤水分、盐分、养分、温度、质地和寄生生物等多种土壤因素影响根系导水率研究现状的论述与分析,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今后在研究多种环境因素对根系导水率影响的同时,还应考虑时间(包括天、月、年等不同时间尺度)对根系导水率的影响;为推动根系导水率研究的发展,还需要对现有的测定手段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方便、快捷、准确地测定根系导水率。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导水率的影响机制,采用控制生物炭的裂解温度为200、400、500、600℃,生物炭的施用水平为2%、5%(质量比)的方法,利用HYPROP实时测定土炭混合物在蒸发过程中张力的变化,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试验,研究分析生物炭对土壤非饱和导水率的影响机制,以及生物炭裂解温度和生物炭施用水平与土壤非饱和导水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在低生物炭(2%)施用水平下,生物炭的裂解温度越高对土壤的持水能力改良效果越好;(2)在高生物炭(5%)施用水平下,裂解温度为400℃时制备出的生物炭,对土壤持水能力的改良效果最好;(3)生物炭对土壤导水率的影响同时受到生物炭施用水平和生物炭裂解温度2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火电厂烟气脱硫石膏对重度苏打盐化土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同盆地重度苏打盐化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模拟的方法,研究火电厂烟气脱硫石膏3种用量(15、30、60 t·hm-2)下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脱硫石膏不同施用量和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关系,旨在为大同盆地苏打盐化土改良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结果表明:脱硫石膏对3个土层的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均有提高作用,其中表层土壤(0~10 cm)提高的幅度最大,其次是10~20 cm,20~40 cm底层土壤提高幅度最小;脱硫石膏对表层(0~10 cm)土壤的饱和导水率提高速率以及效率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脱硫石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提高速率及效率逐渐降低;脱硫石膏的经济用量应为30 t·hm-2;重度苏打盐化土饱和导水率与脱硫石膏施用量无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1.
选用4种材料对山地果园土壤进行局部改良,探究不同的改良材料对树体营养、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选用陕北地区主栽的富士系10年生烟富6号/八棱海棠为试验材料,在每棵树两侧距离树干1 m处挖条沟,取羊粪、椰壳、草炭、秸秆4种材料各50L,与150L园土混合后进行土壤局部改良处理,以不进行土壤改良的果树作为对照,测定苹果树生长发育、叶片以及果实指标,比较不同处理的改良效果。用羊粪进行土壤局部改良可显著增加叶片干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和果实品质,其中总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较CK增加23.82%,14.36%;用草炭进行土壤局部改良可显著提高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产量,其中光合速率和果实总产量分别较CK增加53.74%,14.76%;椰壳处理叶片干质量、叶片鲜质量、总叶绿素含量、果实产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了16.65%,18.84%,20.19%,18.19%;秸秆处理的果实明亮度与果实产量较CK显著提高了8.09%,5.40%。4种改良材料均提高了果实品质和产量,均可作为陕北地区土壤局部改良的材料,且以施用椰壳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聚丙烯酰胺在山地苹果生产中的应用,根据陕北黄土丘陵区沟壑区的降雨状况和山地苹果树的生长特性,提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苹果园应选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在雨季前或在春季小到中雨前地表撒施,撒施量为10.0kg·hm-2。聚丙烯酰胺撒施前应中耕除草,撒施后应禁止喷施除草剂。聚丙烯酰胺需避光、密封保存,施用时应撒施均匀。  相似文献   

13.
陕西渭北苹果园土壤矿质氮累积与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陕西渭北8县87个苹果园不同土壤剖面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区果园0~120 cm剖面土壤中,铵态氮含量为4.67±1.37 mg.kg-1,且变化幅度较小;硝态氮含量为22.86±24.98 mg.kg-1,各果园土壤变化幅度较大,含量在0.33~119.8 mg.kg-1之间,且随着土层的加深,硝态氮含量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大部分在40~60cm土层出现累积高峰,之后随土层加深累积量大部分逐渐下降。由于过量施肥,测试苹果园土壤0~120 cm累积了大量的硝态氮。  相似文献   

14.
陕西苹果主产区丰产果园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陕西苹果主产区27个优质苹果基地县中的15个县,选取10年生左右的丰产果园采集48个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养分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陕西苹果主产区丰产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在调查的48户果园中,有机质含量≥1.0%的果园占96%;除宝塔和白水县的2个果园土壤全N含量偏低外,其余果园土壤全N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76 g/kg;土壤速效N含量>50 m g/kg的果园仅占29%,含量较高,其余果园土壤中的速效N含量偏低;土壤全P全K含量丰富,速效P、速效K和阳离子交换量含量均达到绿色果品产地土壤肥力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对嘎拉苹果幼苗水分生理特性和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程度下嘎拉(K id's O range×D elicious)幼苗水分生理和生长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率、自由水含量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饱和亏和束缚水随土壤水分的降低呈增加趋势;地径生长量、新梢长度、茎重比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根重比和根冠比随土壤水分的减小呈增加趋势。结合不同处理下嘎拉幼苗生长特征可知,嘎拉幼苗良好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应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同时,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陕西白水县红富士苹果示范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查清渭北苹果主产区红富士果园土壤肥力状况,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集陕西白水34个示范果园的土壤样品,测定分析其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白水红富士示范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15 g.kg-1的占79%,低于国家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Ⅱ级指标,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果园土壤有机质达到生产绿色果品标准;土壤全氮含量较高;有接近一半果园的土壤速效氮含量>50 mg.kg-1,处于适宜水平,其余果园速效氮含量均较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较高,可以满足苹果生产的需求;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除铜以外,都很缺乏,生产中应重视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产量苹果园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及其在土壤剖面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测定甘肃宁县湘乐塬22年生高、中、低产量乔化红富士果园0~200 cm土层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比较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湘乐塬22年生高、中产园乔化苹果树一般在地表以下40~60 cm根际存在一个吸收活跃的土壤微区域,在90~120 cm土层存在一个有机质、氮、磷、钾等的土壤累积层,构成土壤营养缓冲库。高产园土壤营养缓冲库累积量大,中产园土壤累积量小,低产园不明显。[结论]湘乐塬高产苹果园较深土壤层存在营养缓冲库,养分累积一般不会造成地下水体污染,且是苹果园果树可持续高产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8.
苹果园表层与深层土壤水分的转换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4-10月期间利用Trime土壤水分速测系统。测定苹果园内0-180cm范围内的土壤水分。建立了土壤水分随深度变化曲线及利用表层水分进行深层水分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0—50cm范围内土壤水分变化剧烈为强变异,50cm以下土壤水分变化随深度增加逐渐变弱星中等强度变异。0—10cm和0-30cm土层与深层水分的拟合效果较差,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大于10%的占55.56%和50.00%。利用0-50cm土层水分进行深层水分预测时精度较高.预测结果中相对误差小于10%的占88.89%.最大相对误差为12.98%,且以经验关系的预测效果最为理想。故本地区进行深层水分预测的最佳表层土壤深度为0-50cm土层。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渭北塬区(白水、宝鸡)56个苹果园0~20、20~40cm土层中有机质和有关养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0~20cm土层分别为12.17±1.87g/kg和0.74±0.09g/kg;20~4Ocm土层分别为11.39±1.65g/kg和0.69±0.10g/kg,都属较低水平;土壤有效氮、磷、钾的供应状况是钾>磷>氮。土壤普遍缺氮,约40%土壤缺磷,而钾素含量丰富;土壤有效锌含量较高,锰次之,有效铁、铜相对较缺。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不同树龄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养分及pH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黄土高原苹果主栽区洛川县不同树龄苹果园的土壤微生物、养分及pH,并分析三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果园微生物在数量分布上有一定差异,表现为盛果期果园>老龄期果园>幼龄期果园;不同树龄果园微生物中,微生物类群的分布规律为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其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差别达到100倍以上;果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以表层土壤最高,并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和土壤pH值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锌均呈正相关。其中,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效氮、有效钾极显著相关,土壤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极显著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土壤有效钾显著相关。3种微生物类群与土壤pH均呈负相关,其中细菌数量与土壤pH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