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提高草莓的营养价值,改善其综合品质,本试验以草莓"红颜"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硒溶液,探究不同硒浓度对草莓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硒时,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草莓果实中总硒、可溶性糖、维生素类、胡萝卜素、总酚、花青素呈上升趋势,20mg/L时,各测定指标均达最大值。高浓度硒时,总硒含量继续增加,各营养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30mg/L时,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其它营养物质含量下降不明显,40mg/L时,各测定营养物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因此,在生产中可采用浓度为20mg/L的硒溶液喷施草莓幼苗,提高其营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锌铁配施对苜蓿芽菜锌铁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锌和鳌合铁配合施用对苜蓿芽苗菜的生长及其体内锌铁富集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芽苗菜生长的情况下,苜蓿芽苗菜中锌铁的含量均随外源锌铁的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加,但锌处理浓度为0.6 m g/l时,锌吸收利用率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硒处理对豆瓣菜生长及硒富集的影响,了解豆瓣菜硒积累及耐受特性,并筛选出有利于其生长的最佳硒浓度。【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硒处理浓度为0(CK)、5、10、25、50、75、100 mg/kg,以四价硒计。【结果】结果表明,外源硒浓度为5~50 mg/kg时有利于豆瓣菜生长,其中以10 mg/kg效果最佳,100 mg/kg则抑制其生长。5~50 mg/kg浓度的硒能提高豆瓣菜光合色素含量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而当浓度过高时(75~100 mg/kg)光合色素含量显著减少(P0.05)。适宜浓度的硒能诱导POD(5~75 mg/kg)和CAT(10 mg/kg)活性的上升,但过高浓度的硒会导致SOD(50~100 mg/kg)和CAT(100 mg/kg)活性下降。施硒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均显著降低(P0.05),各施硒的处理中又以10、25 mg/kg处理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升高则呈先下降后上升之后再下降的趋势。施硒后豆瓣菜硒含量与硒积累量随硒浓度升高而呈线性关系升高。【结论】豆瓣菜是一种次生硒富集植物,其硒含量、硒积累量与外源硒浓度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适宜浓度的硒有利于豆瓣菜生长,当外源硒浓度为10 mg/k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累积到作物体内的过量硒抑制作物生长的机理,以不结球白菜(Brassica rapa)为材料,分析了亚硒酸钠(Na_2Se O_3)处理不结球白菜根后,不结球白菜地上部可食部分硒累积量与生理损伤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液中硒浓度的升高,不结球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硒累积量显著上升,且两部分几乎累积等量的硒;硒处理抑制不结球白菜生长,地上部硒累积量与鲜质量显著负相关;硒处理刺激不结球白菜地上部丙二醛的产生,地上部硒累积量与丙二醛含量显著正相关,而硒处理下丙二醛含量与鲜质量显著负相关;低浓度硒处理不影响不结球白菜叶绿素含量,但高浓度硒处理显著降低不结球白菜叶绿素含量,地上部硒累积量与叶绿素含量显著负相关,然而硒处理下叶绿素含量与鲜质量无显著相关性。表明,高浓度硒处理能够导致硒在不结球白菜体内大量累积,进而抑制不结球白菜生长。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硒累积到不结球白菜体内导致的氧化损伤,而非叶绿素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桂经薯8号甘薯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计喷施氨基酸螯合硒营养液用量0、4 500、9 000和13 500 mL/hm~2(硒:0、11.7、23.4、35.1 g/hm~2,) 4个浓度水平,3个重复,共12个小区,研究外源硒素强化对甘薯吸收累积硒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对甘薯块根产量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块根、叶片和茎的总硒含量,其中,块根和叶片的总硒含量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以喷施13 500 mL/hm~2处理的块根总硒含量最高,达222.61μg/kg;施硒提高了块根的花青素含量,以喷施13 500 mL/hm~2含量最高,达到9.65 mg/kg;施硒提高了块根的可溶性糖含量,以喷施9 000 mL/hm~2含量最高,达到6.18%;淀粉含量有所下降,各处理较对照下降2.20%~5.85%;甘薯块根和叶片硒含量与外源硒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花青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块根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淀粉含量与块根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喷施外源硒对甘薯吸收累积硒及品质有提高作用,以喷施9 000 mL/hm~2外源氨基酸螯合硒肥为佳,可显著提高块根总硒含量、花青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甘薯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外源氨基酸硒肥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物指标的影响,为黄瓜高效优质育苗及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氨基酸硒叶面肥为硒源,桂青1号黄瓜为材料,在黄瓜幼苗长至1叶1心期进行不同浓度氨基酸硒(硒浓度分别为0、2、4、6、8、10、12和14 mg/L)叶面喷施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硒肥对黄瓜幼苗农艺性状、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硒富集的影响。【结果】施用不同浓度的氨基酸硒叶面肥对黄瓜幼苗农艺性状、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硒富集影响显著(P<0.05,下同)。随着硒浓度的增加,黄瓜幼苗的生长指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黄瓜幼苗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和根长在硒浓度为2 mg/L时达最高值,下茎长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于硒浓度为10和6 mg/L时达最高值;黄瓜幼苗根、茎和叶的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AsA)和脯氨酸(Pro)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黄瓜幼苗根、茎和叶中丙二醛(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硒浓度为4 mg/L时可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而在10~14 mg/L时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  相似文献   

7.
硒元素是一种动物和人类生长发育必须的矿质营养元素,硒元素的缺乏是一种世界性的营养问题。为评价玉米叶面喷施硒元素改善人体营养状况的技术潜力,本研究通过两个生长季的田间试验,探究了雨养条件下,在玉米灌浆期叶片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对玉米籽粒产量、硒含量、硒积累量、硒利用率以及其他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籽粒的硒含量和硒积累量,且随着喷施浓度的不断升高而升高,但对玉米产量以及籽粒铁、锰、铜、锌这四种矿质元素含量无影响。同时两年之间,硒含量和硒积累量差异较大,说明环境因素对玉米籽粒吸收利用外源硒肥具有较大的影响。综上,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溶液是改善玉米籽粒硒元素营养状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豌豆芽苗菜作为一种绿色蔬菜,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对豌豆芽苗菜的生长和植物的新旧物质替代速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了人体中必不可少却又普遍缺乏的锌、硒、铁微量元素,配制为不同的浓度梯度,采用浸种富集法,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测定栽培的豌豆芽苗菜生长变化。结果表明:当锌浓度为45mg·L~(-1)时,生长指标最优;在铁微量元素处理中,浓度为30mg·L~(-1)时,生长指标最优;在硒微量元素处理中,浓度为400mg·L~(-1)时,生长指标最优。当锌浓度为45mg·L~(-1)时,叶绿素含量最高;当铁浓度在25mg·L~(-1)左右时,叶绿素含量相对丰富,当铁浓度超过30mg·L~(-1)时,叶绿素含量减少;当硒浓度为100mg·L~(-1)时,叶绿素含量丰富。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可以影响芽菜的生长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
硒对玉米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德美亚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在抽雄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对玉米籽粒硒含量、产量、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中硒含量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与不施硒肥相比,叶面喷施30 g/hm~2的硒肥时,产量可提高4.14%,喷施30 g/hm~2硒肥和45 g/hm~2硒肥处理的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施硒利于作物对锰元素的吸收,提高了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随着硒肥浓度的增加,玉米籽粒中铅、镉和汞含量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改善豇豆硒营养的硒肥调控措施,以矮蔓豇豆美国无架豆、有架豇豆之豇28/2为试验材料,以亚硒酸钠(Na2SeO3)、纳米硒(SeNPs)为硒源,在2个不同的生长季节分别开展硒强化栽培的定点试验。在第1季,将外源硒浓度设置为0、0.1、0.5、1.0、2.5、3.0 mmol/L,研究不同硒浓度、不同硒源对豇豆豆荚中硒形态、硒含量的影响;在第2季,将外源硒浓度设置为0、0.5、2.5 mmol/L,比较不同施肥次数、不同采摘时间对豇豆豆荚中总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豇豆品种豆荚的硒含量均随施入的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浓度下,Na2SeO3对豆荚硒含量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用不同外源硒处理后,豇豆豆荚中硒的主要存在形态为MeSeCys、SeMet,在有架豇豆豆荚中,这2种形态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比例分别为15.20%~36.53%、63.47%~74.64%,在矮蔓豇豆豆荚中,这2种形态硒含量的占比分别为14.50%~32.31%、55.00%~100.00%;无机硒形态均只能在高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樱桃萝卜千红为试材,通过水培育苗的方法研究硒硫互作对萝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硫浓度处理下,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加,樱桃萝卜肉质根根重及直径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以正常硫(1 mM)+100μM硒处理下樱桃萝卜肉质根根重及直径最高;此外,除低硫浓度处理外,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加,樱桃萝卜叶长、叶宽、叶重均呈先下降后升高又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以低硫(0.5 mM)+100μM硒处理下樱桃萝卜叶长、叶宽及叶重最高。说明外源喷施低浓度的硒可显著提高萝卜的生长发育,高浓度则显著抑制其生长发育。本研究还发现,100μM硒处理对萝卜的生长发育最有利。  相似文献   

12.
以黄瓜品种津研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硒对镉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以及对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处理导致黄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下降,幼苗芽、茎和根生长受抑制;外源低浓度硒处理对黄瓜镉毒害有缓解现象,使镉毒害抑制的黄瓜萌发相关指标值有所升高,同时低硒处理使镉毒害降低的黄瓜幼苗生长相关指标例如株高、茎粗和根长、生物积累量有所增加,且当硒浓度达2.5μmol/L时增长率达到显著水平。但当外源硒浓度继续增大之后,硒对镉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将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是绿豆田的主要害虫之一,在黑龙江省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豆蚜进行绿色防控,是目前的当务之急,而利用品种抗虫性和外源诱导剂诱导品种抗虫性是绿色防控中的重要途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作为植物的有机化合物,在防御昆虫危害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绿豆植株进行处理,分析处理后绿豆植株内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明确外源水杨酸对绿豆抗蚜性指标中次生代谢物的诱导效果。选用绿豆感虫品种小明绿为试验品种,分别喷施浓度为0.1、0.5、1、5、10 mmol·L-1的水杨酸,在处理后的绿豆植株上接上豆蚜成虫,测定绿豆植株内总酚、黄酮和单宁含量的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豆蚜胁迫下,绿豆植株内的总酚、黄酮和单宁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除0.1 mmol·L-1浓度处理在第12 d时达到取样时间范围内总酚含量最大值外,随着浓度升高,绿豆植株内总酚含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逐渐延长;在0.1~5 mmol·L-1四个浓度处理下,随着浓度的升高,绿豆植株内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外源硒对白菜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秦白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通过叶面施用4个不同浓度(0、50 mg/L、150 mg/L、250 mg/L)的亚硒酸钠试验对白菜的干鲜重、营养成分及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叶面施用外源亚硒酸钠通过增加白菜的叶绿素含量能提高其干鲜重,且硒处理还能增加白菜体内硒、铁、锌的含量,也显著提高了白菜维生素C、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增加了白菜POD、SOD、CAT、APX和GR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因此,叶面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亚硒酸钠(50 mg/L)可以促进白菜的生长发育,增加白菜的富硒量,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最终增加产量并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浓度NaCl (0.00、0.25、0.50、0.75、1.00、2.00、3.00、4.00、5.00和10.00 mg/mL)处理,探讨盐胁迫对萝卜种子萌发、芽苗菜生长及其异硫氰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小于0.50 mg/mL时,萝卜种子可正常发芽;超过0.50 mg/mL,种子发芽则受到严重抑制。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萝卜芽苗菜生长影响明显,下胚轴长度、根长和鲜重3个指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浓度为0.50 mg/mL时,下胚轴长度达到最大,而根长和鲜重在浓度为3.00 mg/mL时达到最大。随着NaCl浓度升高,萝卜芽苗菜中总异硫氰酸盐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其含量在浓度0.25 mg/mL时达到最高,比对照增加了6.89%。综上,利用0.25 mg/mL NaCl处理萝卜种子效果最佳,既可促进萝卜芽苗菜生长,提高异硫氰酸盐含量,又不影响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6.
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栽培方式,进行不同处理水平的施硒试验,研究外源硒对小白菜富硒效果及产量的影响,为富硒蔬菜无土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一定施硒浓度范围内,小白菜对硒的吸收随外源硒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外源硒对其产量的影响表现在:较低含量硒对小白菜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较高含量硒对小白菜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小白菜对硒具有较强的生物富集能力,可为人体提供有效的生物有机硒。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江津区紫色土壤基本性质对土壤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庆市江津区紫色土壤基本性质对土壤硒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土壤基本性质以及土壤中不同形态硒含量,探讨土壤基本性质对土壤总硒、水溶性硒、Olsen硒含量的影响。[结果]紫色土壤中总硒、水溶性硒、Olsen硒与土壤基本性质密切相关。总硒与水溶性硒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Olsen硒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中硒含量与成土母质有一定的关系,但同时受外源因素影响;土壤p H与总硒、水溶性硒、Olsen硒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中酸性土壤中硒含量相对较高;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中总硒、水溶性硒含量逐渐增加,而Olsen硒含量逐渐降低。[结论]该研究为调节土壤中硒含量、改良植物硒营养以及防治、控制硒反应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大白菜为载体,用叶面喷硒和土壤施硒2种方式处理大白菜品种,结果表明,施硒提高了大白菜体内总硒、无机硒和有机硒的含量,且大白菜含硒量随着硒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升高,有机硒转化率随着硒处理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施硒提高了大白菜的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铁含量,改善了大白菜的品质.低浓度硒处理降低了大白菜总蛋白质的含量,但随着硒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大白菜体内的总蛋白质含量又逐渐升高,并大于对照.从获得生物产量和高硒产品的日的出发,大白菜的补硒技术为叶面喷施浓度<20mg/L,土壤施用硒肥<0.5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弯曲碎米荠的耐硒能力,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硒营养液对弯曲碎米荠进行培养,测定可溶性多糖相对含量、可溶性蛋白质相对含量、游离氨基酸相对含量以及硒含量。结果表明,10μg/m L硒处理弯曲碎米荠时可溶性多糖相对含量达到8 131.33 mg/g,游离氨基酸相对含量达到最高值,为28.15 mg/g;可溶性蛋白质相对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升高相应地增加;不同硒浓度处理弯曲碎米荠,其叶片中的硒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硒浓度处理弯曲碎米荠植株,当硒浓度为14μg/m L时,弯曲碎米荠根中硒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为1 465.61μg/g;硒积累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弯曲碎米荠叶片和根中硒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也相应地增加,且在84~96 h的积累速率最大,分别为9.30、7.62μg/(g·h)。  相似文献   

20.
以智能温室人工栽培红杆铁皮石斛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无机硒(亚硒酸钠:0,5. 0,7. 5,10. 0,15. 0,30. 0 mg·L~(-1))对铁皮石斛富硒能力、生长状况和鲜条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硒各处理都极显著地提高鲜条硒和多糖的含量。鲜条硒含量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递增,且各处理间都达到极显著差异。在外源硒较低质量浓度(0~7. 5 mg·L~(-1))范围内,鲜条多糖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各处理植株长势良好;外源硒质量浓度在7. 5 mg·L~(-1)时,鲜条多糖含量达到最高(49. 665 g·kg-1),但个别老叶开始出现黄化;当外源硒质量浓度大于7. 5 mg·L~(-1)时,鲜条多糖含量逐步递减,老叶黄化症状逐步加重;外源硒质量浓度(30. 0 mg·L~(-1))过高时,老叶大量枯黄脱落,新叶退绿,植株衰老。因此,5. 0~7. 5 mg·L~(-1)是铁皮石斛此生长期的外源亚硒酸钠适宜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