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农民创业中介视角,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考察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创业在数字金融使用和农民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并通过Oprobit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异质性及其对农民幸福感影响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使用能显著提升农民幸福感;创业在数字金融使用影响农民幸福感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推进农民创业是数字金融使用提高农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相比于数字理财和数字信贷,数字支付最有助于提高农民幸福感;数字金融使用最有利于提高女性、已婚、年龄在60岁以上及低学历农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厘清创业技能内涵的基本问题,以及创业教育、创业警觉对创业技能影响的主要前期研究结论。以69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建模技术构建了创业课程、创业竞赛、创业警觉性和创业技能的关系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创业警觉性在创业竞赛对创业技能的影响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创业竞赛对创业警觉性的提升有显著性影响;创业课程对创业警觉性的提升无显著作用。高校创业教育应注重大学生创业警觉性的培养,通过改进创业课程、建立和完善系列科学合理的创业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及高校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农民创业是一个受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数字技术采纳对农民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利用CGSS 2015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采纳显著提高农民创业意愿,这一结果在利用改变样本容量、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和工具变量回归进行检验后仍保持稳健;在影响机制上,数字技术采纳主要通过提高农民风险承担能力、创新能力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农民创业意愿。基于此,本文提出完善和加强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民数字素养培育以及引导农民合理使用数字资源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农业与旅游业作为研究的主题,在梳理数字经济促进农旅互动融合的理论基础上,利用各省的相关数据构建出耦合协调模型,以此测算2010—2018年全国各地区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再借助中介效应实证检验出数字经济对农旅互动融合的影响以及存在的内部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农旅互动融合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数字经济在加快农旅互动融合的过程中,资本积累和消费需求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这对发展数字经济技术推动中国各产业的结构优化,既有现实基础,又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以期为促进中国农旅深度融合、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乡村背景下,探讨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对于促进农户增收和乡村产业兴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信息效应与决策行为理论,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探讨主客观风险偏好在数字技术使用与农户创业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户创业比例为9.4%,创业积极性不高;数字技术使用的农户比例为44.6%,使用率偏低;主观风险偏好超过其样本均值和持有金融产品的农户比例分别为40.6%和1.9%,风险偏好程度较低。使用数字技术的农户比未使用数字技术的农户创业比例高出8.8%,主客观风险偏好较高的农户创业比例比主客观风险低的农户分别高出4.0%和10.1%。数字技术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户创业概率和创业强度,且低学历、在婚、参与借贷、人情支出较高、处于东部地区的农户在使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创业;数字技术使用强度(时长)和深度(学习、社交、商业活动)均可显著促进农户创业;主客观风险偏好在数字技术使用提升农户创业概率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政府应通过加快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互联网创业技能和创业...  相似文献   

6.
【目的】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可以丰富数字经济与农民收入的研究内容,充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证据,为加快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进程提供启示。【方法】基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视角,运用 2012—2021 年全国 31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最小二乘法(OLS)探究数字经济对农民增 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农民增收的非线性溢出特征,最后借助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数字经济对农民增收的异质性。【结果】(1)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经过工具变量法、改变样本容量等一系列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其中数字经济对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产生显著促进效应,对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2)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以及高级化水平,助推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3)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且该效应在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调节作用下得到进一步强化。(4)数字经济会长期带动农民收入增长;数字经济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民增收的影响效应呈“倒 U 型”,其中中等收入阶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数字经济发展对中、西部农民增收的推动力明显强于东部地区。【结论】数字经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关键要素,基于此,提出加强数字经济建设力度、创新数字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融合发展机制、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促进区域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结构统筹联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户创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农户创业对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农户创业能有效缓解多维相对贫困;农户创业对不同相对贫困程度的农户具有差异化影响,其对多维相对贫困程度更高的农户减贫效应更大;农户创业能加速农地流转和积累社会资本,从而缓解多维相对贫困。因而,要注重对贫困的多维识别和精准治理,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以政策引导持续激励农户积极投身创业浪潮之中。  相似文献   

8.
在“双创”背景下,农村家庭创业对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农业补贴对农村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和路径机制。结果表明:农业补贴会显著抑制农村家庭创业,相较于雇主型创业,对自雇型创业的抑制作用更大;从差异性分析来看,农业补贴会明显降低弱社会网络和粮食主产区家庭创业的概率;从区域差异性来看,西部地区的农业补贴对创业的抑制作用最明显,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影响程度较弱。进一步的路径分析表明,农业补贴通过增加家庭收入、抑制土地流出、促进土地流入和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来改变家庭的农业生产经营决策,从而削弱农村家庭创业的意愿。据此,本文提出应逐步由普惠型农业补贴向差异化补贴转变,鼓励年轻人参与创业;活跃农村金融市场,缓解信贷约束;共享社会网络资源,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循环,以此提升农村地区的创业活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197-201
基于广东、湖南、江西等三省份欠发达地区农民返乡绿色创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创业环境感知对农民返乡绿色创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业环境感知对农民返乡绿色创业有着重要影响;认为绿色创业效能对创业环境感知对农民返乡绿色创业意向的影响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发现绿色创业风险是影响农民返乡绿色创业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并发现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影响最小。为生态型政府或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激励农民返乡绿色创业行为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嵌入到一定的社会网络,农民从外部获取创业资源,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依据浙江省内203个农民创业者调查数据,依据"关系嵌入—资源获取—创业能力"逻辑,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创业能力,包括机会能力和生产经营能力;关系嵌入对农民外部资源的获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外部资源获取对农民创业能力的提升有显著影响,相对于物质和财务资源,知识和信息资源对创业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继续实施支持农民创业的政策、鼓励工商资本下乡的同时,更要加大农业知识、技术和市场信息的下乡力度、提供更高层次的农民培训课程,提高农民创业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浙江省甬舟地区农民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实证研究农民创业环境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以期得出农民对于创业环境满意度的总体情况以及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民对农村创业环境满意情况一般,满意度最高的是资源环境和家庭环境,满意度最低的是基础设施环境;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是影响农民对于创业环境满意度最主要的两大因子;高昂的生产要素及成本价格和自身专业技能的不足是影响甬舟地区农民创业满意度的两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农民创业培训是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农民成长,对接农民培训需求,提高培训效果,以影响农民创业培训效果的因素为切入点,以浙江农民大学参训学员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培训情况等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培训方法、培训环境、培训服务、培训讲师等对农民培训效果有影响。同时,不同文化层次和认知态度的学员,其培训效果亦存在差异。据此,从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培训方法、培训讲师4个维度的培训因素和农民文化层次差异、农民参训认知态度2个维度的个人因素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数字赋能返乡农民创业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动力。基于此,探讨返乡农民创业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数字赋能返乡农民创业的策略:在初创期,数字技术能够帮助返乡创业农民识别创业机会,网络平台的构建能为返乡创业农民贷款、了解政策、学习技能提供便利,从而实现企业初创;在成长期,线上平台能为返乡创业农民实现专家解疑、联动消费者与周边创业者,打破同质化竞争,实现企业稳定发展;在成熟期,数字技术可以帮助返乡创业农民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打造与宣传品牌形象,从而实现高质量创业,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军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271-9274
简述了农民创业的发展情况及特点。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创业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创业农民的素质比较高,头脑灵活,追求发展;创业企业平均规模比较大,经济效果好,示范带动效应显著;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了农民的创业效益;普遍存在资金瓶颈、发展规划不够细致和管理跟不上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实现农民教育常规化、鼓励组建创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帮助农民制定创业计划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数字金融的发展在促进农户创业和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DHM模型对数字金融、风险偏好与农户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创业决策与绩效,随着农村地区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农户的创业行为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和风险偏好将促进农户进行非农机会型创业,同时减少农户进行生存型创业的概率。由此提出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数字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助力非农机会型创业者稳定其创业结构,对生存型创业者进行点对点帮扶,以促其创业转型成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长株潭地区农民创业现状的调查分析,阐述了在农村产业发展不同地区农民创业效果的差异性,并分析农村产业发展与培养创业型农民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有意创业农民的基本情况和创业制约因素。结果表明,中青年以及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创业意愿强烈,资金、技术、信息、心理素质是制约农民实现创业的主要因素。基于这些调查结果,提出加大培训力度、搭建服务平台、优化政策扶持、加强宣传引导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是我国农业经济系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途径。本研究基于2011—2021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利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有助于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对农业经济韧性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区域数字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最大,中部和西部次之;相较于2015年之前,2016—2021年数字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提振作用更为显著;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助推农业经济韧性稳步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和传统金融竞争在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韧性之间能够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应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户金融素养与数字技能,深化传统金融市场改革,因地制宜发挥各地区优势,充分释放数字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研究对象,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有着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且不同区域的影响有所差异;区域经济发展、家庭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结构是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现的中介变量,对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此,应进一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技术与金融发展融合力度、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功效,为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