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滴灌量枸杞田间土壤水分运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滴灌量对枸杞田间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在栽培条件下,以‘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宁杞9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5 100 m·hm-2(W1)、4 350 m·hm-2(W2)、3 600 m·hm-2(W3)、2 850 m·hm-2(W4)和2 100 m·hm-2(W5) 5个滴灌量处理下枸杞产量、0~80 cm土壤水分运移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20 cm土壤含水量随枸杞生育进程的推进呈波动式递减趋势,W5和W1处理土壤含水量最低,平均分别为16.91%和18.40%。灌水前后不同品种剖面土壤含水量变化差异明显,灌水后0~80 cm土壤含水量随灌溉时间延长以40 cm为“临界点”开始下降逐渐趋于平缓,W5处理下‘宁杞1号’和‘宁杞5号’剖面土壤含水量最低,W4、W1处理分别使 ‘宁杞7号’‘宁杞9号’田间土壤含水量低于其他处理。不同品种枸杞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与W1处理相比,W5处理在灌水量减少 3 000 m·hm-2情况下显著提高 ‘宁杞1号’‘宁杞5号’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提高60.40%、 90.57%。‘宁杞7号’W5处理较W1处理产量提高5.05%的同时,水分利用效率极显著提高49.54%,W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仅提高3.64%。‘宁杞9号’灌水量减少均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4处理效果最佳。在常规灌溉基础上适度减少滴灌水量,能有效调控枸杞田间土壤水分运移和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5种枸杞的果实性状及主要营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测定5种枸杞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质量性状,比较分析了4种黄果枸杞( W-11-15、 W-12-27、 W-12-30、‘宁夏黄果’)与红果枸杞‘宁杞1号’的表型特征特性及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 W-11-15、 W-12-27、 W-12-30三种黄果枸杞具有不散粉的特性;黄果枸杞的果实大小、单株产量均小于红果枸杞‘宁杞1号’,但鲜果出汁率明显高于‘宁杞1号’(80%左右);相对于‘宁杞1号’,黄果枸杞的总糖、枸杞多糖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但具有高黄酮的特性;黄果枸杞的果糖含量较‘宁杞1号’低,但葡萄糖含量较高,尤其是 W-12-30果实中的葡萄糖含量比‘宁杞1号’高34.47%。  相似文献   

3.
不同紫色甘薯品质特性和食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出品质及风味佳的紫色甘薯,选取8种不同基因型紫色甘薯为实验材料,测定理化特性、蒸煮后的感官评价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鲜食型品种以蒸煮食味优、干物率和淀粉含量适中、可容性糖含量高为主要筛选指标,‘渝紫2号’食味评分位列1位,干物率22.88%,淀粉16.86%,含量适中,可容性糖306.77 mg·g-1,适宜做鲜食型紫色甘薯推广;全粉加工型品种以高花青素含量、高干物率为主要筛选指标,‘日本紫罗兰’花青素含量为30.67 mg·100 g-1 FW位列第1,干物率31.01%,适宜做全粉加工型紫色甘薯品种推广。感官评价相关性分析得出整体口感与甜度 、薯香味极显著相关。说明薯内糖分含量和薯香味是影响整体口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黄果枸杞果实中主要功效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黄果’‘宁农杞4号’和‘宁农杞5号’3个黄果枸杞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红果枸杞主栽品种‘宁杞1号’为对照,比较分析了3个发育时期枸杞果实中甜菜碱、多酚、总黄酮、总类胡萝卜素和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从幼果期至成熟期,甜菜碱、多酚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品种间差异较大,但总黄酮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总黄酮含量逐渐降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3个黄果枸杞品种在多酚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方面显著低于红果枸杞‘宁杞1号’(P<0.05),但在总黄酮含量方面均显著高于红果枸杞‘宁杞1号’(P<0.05),表明黄酮是黄果枸杞的主要功效成分;‘宁夏黄果’和‘宁农杞4号’分别在甜菜碱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以作为特异性材料进行开发利用;在枸杞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与甜菜碱含量、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多酚含量分别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较于黄果枸杞,红果枸杞的综合营养成分含量更高,综合评价结果表现为‘宁杞1号’>‘宁夏黄果’>‘宁农杞4号’>‘宁农杞5号’。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石榴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功能性成分的变化和累积规律,以‘大笨子’石榴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汁中主要功能性成分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单宁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榴果皮和果汁中总酚含量在DAF65时分别为179.94 mg·g-1和12.99 mg·mL-1,随着果实发育总酚含量下降,在DAF140时含量分别为43.94 mg·g-1和1.22 mg·mL-1;果皮和果汁中类黄酮含量在DAF65时分别为68.06 mg·g-1和2.52 mg·mL-1,随着果实发育类黄酮含量下降,在DAF140时含量为22.72 mg·g-1和1.47 mg·mL-1;果皮和果汁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在DAF65时分别为68.06 mg·g-1和0.054 mg·mL-1,随着果实发育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在DAF140时含量为22.72 mg·g-1和0.012 mg·mL-1;果皮和果汁中单宁含量在DAF65时分别为2.72 mg·g-1和0.94 mg·mL-1,随着果实发育类单宁含量下降,在DAF140时含量为0.94 mg·g-1和0.12 mg·mL-1。果汁中花青素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总体呈上升趋势,在DAF65和DAF140变化范围为 92.89~281.39 nmol·mL-1。除花青素外,果皮中各功能性成分的含量均高于果汁。相关性分析显示,果皮和果汁中总酚含量与类黄酮、单宁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石榴果实中主要功能性物质的含量与发育时期和组织部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在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胁迫下,对采自河西走廊黑河中游的黑果枸杞进行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测定了发芽率(Gr)、发芽势(Gv)、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和相对盐害率及幼苗的组织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POD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的NaCl、Na2CO3浓度的临界值分别是50 mmol·L-1和2.5 mmol·L-1,极限值分别是300 mmol·L-1和100 mmol·L-1;在NaCl和Na2CO3胁迫下,发芽率分别为69.17%和71.67%;幼苗组织含水量分别由对照的88.97%降低到56.17%、70.27%;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大值分别为7.09%、7.73%;叶绿素含量分别由对照的1.27 mg·g-1降到0.78 mg·g-1、0.92 mg·g-1;电导率分别由对照的25.63%增加到64.77%、74.8%;丙二醛含量分别由对照的1.5 μmol·g-1增加到6.9、6.5 μmol·g-1;POD活性分别由对照的380.4 U·g-1·min-1降低到139.2 U·g-1·min-1、192.7 U·g-1·min-1。黑果枸杞是盐生植物,低浓度的盐促进萌发,高浓度的抑制萌发;碱性盐更适合其生长;黑果枸杞幼苗在盐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生态适应综合表现出黑果枸杞更适于碱性盐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枸杞幼苗的耐盐性,为枸杞栽培奠定基础。[方法]以黑果枸杞和红果枸杞的盆栽苗为试材,用Na Cl溶液进行浇灌处理,测定两个枸杞品种叶片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4个抗性生理指标,并分析其生理响应差异。[结果]Na Cl对枸杞的生理指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两个枸杞品种的生理指标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程度不同。‘黑杞1号’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均呈先升高在下降的趋势,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在第45天时达到最高,丙二醛(MDA)含量在第30天时达到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宁杞7号’的细胞膜透性呈升高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再升高趋势,在第30天时达到最高,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升高再下降趋势,在第45天时均达到最高。[结论]‘黑杞1号’和‘宁杞7号’对不同浓度Na Cl溶液均具有积极的盐分生理响应方式,且两品种间生理响应方式存在差异,‘黑杞1号’对Na Cl的适应性优于‘宁杞7号’。  相似文献   

8.
枸杞幼苗对NaCl处理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枸杞幼苗的耐盐性,为枸杞栽培奠定基础.[方法]以黑果枸杞和红果枸杞的盆栽苗为试材,用NaCl溶液进行浇灌处理,测定两个枸杞品种叶片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4个抗性生理指标,并分析其生理响应差异.[结果]NaCl对枸杞的生理指标产生r显著的影响,两个枸杞品种的生理指标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程度不同.‘黑杞l号’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均呈先升高在下降的趋势,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在第45天时达到最高,丙二醛(MDA)含量在第30天时达到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宁杞7号’的细胞膜透性呈升高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再升高趋势,在第30天时达到最高,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升高再下降趋势,在第45天时均达到最高.[结论]‘黑杞1号’和‘宁杞7号’对不同浓度NaCl溶液均具有积极的盐分生理响应方式,且两品种间生理响应方式存在差异,‘黑杞1号’对NaCl的适应性优于‘宁杞7号’.  相似文献   

9.
研究多花黄精提取物对金冠苹果防腐保鲜的效果,测定其对果实的腐烂率、失水率、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2.5 g·L-1的多花黄精提取物对供试苹果进行浸泡处理,(24.0±2.0)℃条件下贮藏21 d后,果实的腐烂率比对照组降低了33.3%,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Vc含量分别为0.190%、109.6 mg·g-1和3.7 mg·100 g-1,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4%、22.7%和105.6%;果实中丙二醛含量(MDA)的积累显著降低,并保持较高的POD活性,保鲜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0.
对台湾线虫草摇瓶培养菌丝体、深层发酵菌丝体、固体培养子实体及除去子实体后的培养基质等4种样品的多种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多糖在摇瓶菌丝体与发酵菌丝体的含量相当,均高于子实体;粗蛋白在摇瓶菌丝体、深层发酵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含量接近且较丰富;甘露醇和胞苷在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的含量较高,分别为3.41和2.44 mg·g-1;麦角甾醇在子实体中含量最高,达6.75 mg·g-1;腺苷含量比较结果为,摇瓶菌丝体(1.57 mg·g-1)>子实体(1.32 mg·g-1)>深层发酵菌丝体(0.96 mg·g-1) >培养基质(0.61 mg·g-1);常量元素Ca、Mg在摇瓶菌丝体(3.30×102, 3.98×103 μg·g-1)、深层发酵菌丝体(6.71×102, 3.00×103 μg·g-1)和子实体(1.51×103, 3.2×103 μg·g-1)的含量较为丰富;微量元素Zn、Cu在子实体中的含量最高,Fe、Mn、Ni和Se在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的含量最高;摇瓶菌丝体中的As和Cd及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的As含量均低于0.20 μg·g-1;子实体中未检测出Pb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在铜(Cu)胁迫下,褪黑素对大豆Glycine max (Linn.) Merr.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缓解重金属胁迫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选用Cu敏感品种‘桂早1号’和耐Cu品种‘巴西13’,在0.5 mmol·L-1 Cu胁迫下,施用100 μmol·L-1褪黑素,探究褪黑素对大豆生理指标(根长、株高、鲜质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和Cu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 Cu胁迫下喷施100 μmol·L-1褪黑素显著提高了2个大豆品种的根长、株高、鲜质量和叶绿素相对含量。Cu胁迫下施用褪黑素显著降低2个品种地上部、地下部Cu含量,‘桂早1号’降低25.01%、18.40%,‘巴西13’降低26.84%、20.28%。Cu胁迫下施用褪黑素,‘桂早1号’的地上部POD活性和‘巴西13’的地下部CAT活性显著提高,分别为56.84%和48.35%;‘桂早1号’和‘巴西13’地上部S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9.07%和7.30%;地上部MDA含量分别显著减少8.05%和26.56%。单施褪黑素和Cu胁迫下施用褪黑素对2个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而Cu胁迫下施用褪黑素,‘桂早1号’和‘巴西13’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49.70%和58.75%。结论 适宜浓度的褪黑素可以通过提高植株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膜脂氧化,减少对Cu的吸收和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等方式缓解Cu胁迫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皖马铃薯1号’和‘皖马铃薯2号’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团队选育,适宜安徽地区种植的早熟菜用马铃薯新品种。由于存在基因型差异,传统MS培养基所培养的试管苗较弱,不能满足后期进一步繁种的要求,为获得适宜两个新品种的壮苗培养基,以二者试管苗为试验材料,采用MS培养基添加不同比例α-萘乙酸(NAA)和6-苄氨基嘌呤 (6-BA), 进行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这两个马铃薯试管苗壮苗生长的影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皖马铃薯1号’和‘皖马铃薯2号’的试管苗壮苗培养基。结果表明,‘皖马铃薯1号’试管苗最适壮苗培养基是MS + 0.5 mg·L-1 NAA + 0.1 mg·L-1 6-BA;‘皖马铃薯2号’最适壮苗培养基是MS + 1.0 mg·L-1 NAA + 0.1 mg·L-1 6-BA。  相似文献   

13.
通过模拟大气氮沉降,对安徽祁门查湾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大气降雨及穿透雨进行持续监测,探讨森林降雨中可溶性有机碳、氮动态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本试验设置了2个处理即高氮处理和无添加对照。结果表明,降雨中水溶性有机碳(TOC)年平均含量为3.204 mg·L-1,NH4+-N为0.243 mg·L-1,NO3--N为0.408 mg·L-1,可溶性有机氮(DON)为0.754 mg·L-1。经过森林林冠淋洗后,穿透雨中TOC年平均浓度达5.623 mg·L-1,对照林分(5.923 mg·L-1)>高氮处理(5.322 mg·L-1);NH4+-N年平均浓度为0.285 mg·L-1,对照(0.273 mg·L-1)<高氮处理(0.297 mg·L-1);NO3--N年平均浓度为0.509 mg·L-1,对照(0.523 mg·L-1)>高氮处理(0.494 mg·L-1);DON年平均浓度为0.691 mg·L-1,对照(0.665 mg·L-1)<高氮处理(0.716 mg·L-1)。降雨经过林冠层后,TOC、NH4+-N、NO3--N含量均有明显提高,但DON的含量有所下降;短期的模拟氮沉降对穿透雨可溶性碳和氮没有显著影响。大气降雨中TOC、NH4+-N、NO3--N、DON含量的季节变化明显,主要受控于降雨强度、降雨量,穿透雨的变化可能和树木的生理需求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对于正确开展枸杞的栽培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I-600根系监测系统,在宁夏青铜峡市金沙湾试验基地对枸杞主栽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5号’全年的根系形态特征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年周期内,枸杞根系根长有2次生长高峰期,分别在3月下旬-4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8月下旬;而枸杞根系根直径仅有1次生长高峰期,在8月下旬-9月下旬。枸杞细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先进行增长生长,后进行增粗生长;且在相同时间内,枸杞垂直根系的生长速率大于水平根系的生长速率。‘宁杞1号’枸杞垂直根系主要分布在20~40cm的深度,水平根系主要分布在距树干0~14cm的范围;‘宁杞5号’枸杞垂直根系主要分布在40~60cm的深度,水平根系在距树干0~42cm的范围均匀分布,且在相同时间内较‘宁杞1号’的根系生长量更大,因此在相同生态环境条件及水肥管理措施下,同一树龄的‘宁杞5号’枸杞根系更发达。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不同品种马铃薯品质及利用价值,试验分别测定了14个品种马铃薯块茎干物质、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并将干物质、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值高和还原糖含量值低的马铃薯品种确定为高品质马铃薯,试验最后结合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来综合评价马铃薯块茎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青薯9号”、“大同里外黄”干物质含量分别为25.70%、25.67%,“青薯9号”、“大同里外黄”淀粉含量分别为19.57%、18.37%,“冀张薯12号”蛋白质含量为3.25%,“兴佳2号”、“青薯9号”Vc含量分别为25.73 mg·100 g-1、23.07 mg·100 g-1,“晋薯21号”、“同薯23号”还原糖含量分别为0.16%、0.18%,而“大同里外黄”、“兴佳2号”还原糖含量分别为0.54%、0.57%,含量值最高。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薯9号”、“大同里外黄”营养品质好,“兴佳2号”、“冀张薯8号”营养品质较好,其余品种营养品质一般。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铜导致的土壤污染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药用植物的品质。本实验通过水培法,研究施用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对粉葛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为粉葛的安全种植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铜胁迫处理对粉葛幼苗的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在铜离子浓度为0 mg·L-1、0.01 mg·L-1、0.03 mg·L-1时,叶片舒展,叶色发绿,生长良好,但当浓度为0.06 mg·L-1和0.1 mg·L-1时出现叶缘发黄、甚至凋落死亡。随着铜离子浓度增大,叶片的叶长增长率和叶宽增长率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在0.03 mg·L-1时达到最大。在生理指标方面,低浓度铜离子(0.01 mg·L-1、0.03 mg·L-1)处理时,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升高趋势,高浓度铜离子(0.06 mg·L-1、0.1 mg·L-1)处理时,两者均呈现降低趋势,且在高浓度下随着铜胁迫处理的时间延长,SPAD值持续下降。粉葛幼苗中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以宁杞1号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开顶式气室控制CO2浓度,研究大气CO2浓度倍增后CO2对宁夏枸杞不同器官中糖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中果糖、淀粉的含量以及果实中蔗糖的含量,提高了果实中淀粉的含量;但对枸杞茎和根中的各种糖分的含量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宁夏同心、中宁、惠农、银川园林场4个产地的宁杞1号果实中枸杞多糖和总糖含量与土壤养分及盐分比较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枸杞果实中枸杞总糖含量差异极显著,惠农含量最高,银川园林场最低;多糖含量表现为4个地区间差异不显著;果实中枸杞总糖含量与速效氮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无显著相关性;多糖与Na 和Cl-相关性显著;总糖与Na 和Cl-相关不显著,而与Ca2 和SO42-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优化‘红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cv. Hongyang)组织培养育苗技术体系,采用‘红阳’猕猴桃无菌组培苗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以ZT 1.5 mg·L-1为外源激素,筛选适宜的基本培养基,并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及组合对‘红阳’猕猴桃间接、直接器官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红阳’猕猴桃生长的基本培养基为OM。在OM + 2.0 mg·L-1 6-BA + 0.5 mg·L-1 NAA + 0.01 mg·L-1 2, 4-D培养基中,叶片愈伤诱导率为100%,不定芽发生系数为3.68;而带叶茎尖在OM + 1.5 mg·L-1 6-BA + 0.5 mg·L-1 NAA + 1.0 mg·L-1 KT培养基中培养60 d后,通过直接器官产生基茎丛生芽,其增殖系数可达7.65。试管苗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OM + 0.5 mg·L-1 NAA,60 d后平均不定根数为4.87,驯化移栽后成活率为90%以上。选择出了适宜‘红阳’猕猴桃生长的基本培养基,解决了组培苗叶片黄化、植株矮小和畸形的问题,且大幅提高了增殖系数。优化了‘红阳’猕猴桃的人工快繁体系,可为猕猴桃其他品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分胁迫对油茶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一年生油茶优株闽43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在不同时期测得的土壤含水率作为不同处理组,研究其生理生化指标,并作出显著性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胁迫35 d时分别达到最大值2.16 mg·g-1和4.91 μg·g-1·min-1。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整体上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并都在胁迫75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64 mmol·g-1、347.90 μg·g-1和0.261 μg·g-1。可溶性蛋白则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在胁迫75 d时降至最低值4.77 mg·g-1。综上所述,油茶苗在轻度胁迫时期(15~25 d)能够正常生长,中度胁迫时(25~45 d)出现抗逆机制,重度胁迫时(45~75 d)则发生枯萎直至死亡。持续干旱的油茶苗最好能够及时浇水,以免影响油茶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