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州市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气象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影响广东省化州市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期和发生程度的关键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建立了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期和发生程度的气象预测数学模型,分别为y1=169.214 1-0.112 4x1-1.305 5x2-3.141 0x3+44.814 0x4和y2=-14.436 5+0.367 9x5+0.189 2x6+0.005 3x7-0.174 5x8,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历史拟合回测,拟合准确率分别为88.9%和95.2%,又经对2010年和2011年试报验证,结果与发生实况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发生量预测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本文运用Bayes判别分析法建立安徽省潜山县1983年-2016年33年的马尾松毛虫一代和二代幼虫发生期的预报模型。一代幼虫发生期的判别函数方程为:f(1)=-15744.058-361.501x1+60.759x2+133.502x3+511.368x4;f(2)=-16854.938-375.596x1+70.405x2+132.608x3+529.690x4;f(3)=-17645.295-384.956x1+73.601x2+134.955x3+541.782x4;f(4)=-18179.639-382.408x1+71.342x2+135.234x3+549.655x4对1983年-2018年一代幼虫发生期预报结果历史符合率为97.06%,二代幼虫发生期的判别函数方程为:f(1)=-134898.483+559.235x5+113.112x6-250.033x7+1461.350x8;f(2)=-138908.622+573.572x5+118.340x6-252.691x7+1474.569x8;f(3)=-141430.680+577.358x5+125.727x6-254.610x7+1483.336x8;f(4)=-143185.175+578.968x5+129.628x6-256.102x7+1491.257x8对二代幼虫发生期的预报结果的历史符合率为100%。对2017年和2018年的验证回报,与实况结果一致。筛选出对预报量有密切关系的预报因子是本方法预报准确性的关键,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准确性高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浙江省天台县1971-2012 年测报历史资料进行了早稻与单季稻主害代白背飞虱发生关键因子分析,建立了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早稻白背飞虱主害代发生的关键因子有:灯下初见期、上一代田间发生量、6月下旬发生率与灯下3~4代诱虫量;影响单季稻白背飞虱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有:上一代田间发生量与3~4代灯下诱虫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早稻7月下旬白背飞虱发生量逐步回归方程Y1=5.050 3+0.146 1X4+0.251 7X5-0.326 2X8+0.437 6X9+0.301 3X10;单季稻8月上旬白背飞虱发生量逐步回归方程Y2=0.695 4+0.338 3X2+0.060 1X3-0.566 3X6-0.960 2X7+1.160 6X8+1.739 7X10,逐步回归方程可用于白背飞虱发生趋势的中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4.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是浙北桐乡地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本文对浙北桐乡地区2007—2018年的稻纵卷叶螟灯诱和大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了各代次的发生期和发生程度。其中,7月上旬的四(2)代迁入峰是迁入当地的主要虫源,是影响全年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五(3)和六(4)代大田蛾量(y_1和y_2)与四(2)代迁入虫源(灯下蛾量x)具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_1=4.96x+64.08(R2=0.650 7, p=0.001 5)和y_2=8.28x+950(R~2=0.858 7,P=0.000 2)。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田间病情与抽穗扬花期气象条件和病粒率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赤霉病在温暖、高湿环境下发病严重。在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中,利用小麦抽穗扬花期气象因子,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即4月上、中旬雨量(x1)、4月中旬雨日数(x2)与当年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Y1)组建回归预测式:Y1=0.913 1+0.093 5x1+2.460 3x2±2.490 9,及时指导防治工作。通过小麦赤霉病田间病情指数(Y1)、病穗率(x3)与病粒率(Y2)的关系,建立回归预测式:Y2=0.248 2+0.946 9Y1-0.154 1x3±0.344 3,为脱毒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1988—1991年在同一丘田对早、晚稻纹枯病的流行速率、发生的气候条件及不同发病程度和不同严重度级别的损失情况作了较系统分析。得出了纹枯病不同时期的流行速率和水稻拔节期病丛、病株与蜡熟期病指的关系以及纹枯病的为害损失情况。为纹枯病测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品种与处理方法 早稻为浙辐八○二、二九丰、湘九,晚稻为S_(64)、V_6、S_(63)。各代表早、中、迟熟3个类型。田间管理、施肥水平与大田基本一致。每个品种设施药区与不施药区,施药区早稻在6月中旬,晚稻在9月初每亩用井岗霉素粉剂0.5公斤兑水50公斤喷雾,小区面积0.2亩,四周设保护区,其他管理措施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向日葵黑茎病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影响向日葵黑茎病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结果表明:由已知的病情指数和气象资料建立回归方程,得出降雨量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y=-28.2+0.55x);得出气温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y=191.57-7.67x);得出日照时数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y=198.41-0.551x)。当天气晴朗、日照充足、空气交换加快不利于向日葵黑茎病发生发展。当种子带菌量、重茬种植、品种抗性、地块选择、栽培管理等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因子是向日葵黑茎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同时建立了向日葵黑茎病发生程度气候预测模型Y=-36.52-4.9x1+0.708x2+0.04x3,对向日葵黑茎病在新疆的预测发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笼罩法测定了小菜蛾在秋甘蓝不同生育期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建立了产量损失率与小菜蛾虫口密度的回归关系式。结果表明,在秋甘蓝苗期、莲座期、结球始期和结球中后期秋甘蓝损失率(y)与小菜蛾虫口密度(x)关系式分别为:y=9.480 6x-2.586 2,y=3.621 8x-0.790 2,y=-0.210 7x2+6.698 1x-1.906 5和y=0.081 1x2-0.147 9x+0.405 4。根据经济阈值模型,秋甘蓝不同生育阶段的小菜蛾幼虫经济阈值分别为苗期0.54头/株,莲座期0.91头/株,结球始期0.67头/株,结球中后期6.08头/株。该研究为秋甘蓝小菜蛾的防治策略和经济阈值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掖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的氮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张掖市浅层水NO-3 浓度 1 .69~ 1 49.6mg/L ,均值 5 4 .1 7± 41 .97mg/L(n =1 5 ) ,深层水NO-3 浓度 3.89~ 82 .85mg/L ,均值 35 .65± 2 8.0 8mg/L(n =1 2 )。西北部污灌区大部分浅层水样的NO-3 -δ1 5N值在 + 9‰~ + 1 4‰之间 ,不但NO-3 浓度高 ,而且NH+4含量大 (达 1 0 5mg/L) ,说明地下水NO-3 来自灌溉的污水 ;东部非污灌区浅层水NO-3 -δ1 5N值变化在 + 9‰~ +1 1‰ ,指示地下水NO-3 来自动物粪便和生活污水 ;城区、南部和西部深层水绝大部分样品的NO-3 -δ1 5N值在 + 4‰~ + 7‰之间 ,指示地下水NO-3 主要来自矿化的土壤有机氮 ,结合Na+与Cl- 以及δ1 5N与NO-3 的相关图进一步分析 ,揭示δ1 5N小的一端还有显著的化肥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准确预测该病的发生对纹枯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以衡阳地区1995—2013年纹帖病病情指数为基础,基于地统计学分析纹枯病时效性特性,提取时效自变量,并整合气象因子构建支持向量回归非线性预测模型。然后基于非线性多轮末尾汰选,从23个初始自变量中(气温、降水、日照等18个气象因子以及5个时效因子)获得了13个纹枯病诱发因子,并以此构建高精度非线性稻纹枯病发生预报模型。对1997—2013年早、晚稻纹枯病病情指数实施预报,其均方误差MSE为5.97,R~2达到0.831 8。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预报纹枯病的发生程度,可为及时制定纹枯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是我县的重要病害,叶瘟的发展对穗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早、晚季有明显差异。笔者根据我县1971-1990年稻瘟病发生情况,计算出早稻穗瘟和叶瘟关系(晚稻不显著)。 穗瘟率和叶瘟率: y=-1.4887 0.8769x R=0.7663  相似文献   

12.
大蒜是一种植物鳞茎 ,作为肉牛饲料添加剂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的目的是 :研究大蒜对肉牛增重的影响。试验选用西门塔尔杂交后代公牛 3 8头其中 3 5头牛随机分为七组 ,大蒜组 A( 50 g/ d.头 )、D( 1 0 0 g/ d.头 )、F( 1 50 g/ d.头 ) ;大蒜素组 C( 0 .2 g/ d.头 )、E( 0 .4g/ d.头 )、G( 0 .6g/ d.头 ) ;对照组。试验采用完全拉丁方设计。试验结果表明 :1 .大蒜在添加 74.6g/ d.头左右 ,对肉牛增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Y=-0 .0 0 2 2 x2 +0 .3 2 8x+2 8.3 2 ,R2 =0 .972 8( Y为增重 ,X大蒜用量 )。 2 .当大蒜素添加量为 0 .3 5g/ d.头时肉牛体增重最高 ,y=-92 .5x2 +65.4x+2 7.3 3 R2 =0 .91 96( Y为增重 ,X大蒜素用量 )。 3 .大蒜促进肉牛增重的主要成分是大蒜素  相似文献   

13.
杨廷策 《广西植保》2001,14(1):29-30
稻瘿蚊是邕宁县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a发生7-8个世代,以长1、2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第3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及晚稻杂优制种田,第4代小部分继续为害迟插早稻无效分蘖及制种田,主要为害晚稻秧田,第5代有部分为害晚稻秧田,主要为害早插晚稻本田,第6代为害晚稻本田,第7代(或8代)为害晚稻无效分蘖。第5、6代是晚稻本田主害代。在邕宁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截至1995年)是严重发生为害时期,平均每年发生面积1.722万hm^2,占种植面积的36.9%,造成粮食损失255.02万kg,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90年代后期发生面积有所下降,平均每年发生面积0.728万hm^2,其中2000年稻瘿蚊发生程度是19995年以发生最轻的一年,从早稻后期虫源来看,早稻后期无效分蘖标葱率是近10a来最高的一年,虫源面积之广,有效虫源之多也是近10a来最多的一年,而晚稻稻瘿蚊却发生轻。本文就定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明确浙北桐乡地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主要影响因子,笔者分析了2005—2019年移栽油菜系统测报调查中油菜菌核病的病叶率、子囊盘抽生消长动态及茎病株率等数据。结果表明:①15年中油菜菌核病平均最大病叶率4.69%(幅度1.68%~10.59%),年度间差异较大,同一年份不同田块间差异也较大;②平均子囊盘抽生总数为23.40个/年,菌核埋入土1 cm的穴较3 cm的子囊盘抽生数多,差异显著(p0.05);子囊盘抽生的始盛期在3月26日,高峰期在4月2日,盛末期在4月9日。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油菜菌核病病情稳定期茎病株率(y)与子囊盘抽生数量(x1)、4月下旬降雨量(x2)、4月下旬日照时数(x3)和3月下旬日照时数(x4)之间存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11.693 1-0.020 2x1+0.013 3x2-0.086 8x3-0.070 9x4(R2=0.602 5,p0.05)。当地菌核病最终病情(茎病株率)的首要影响因子是气象因子中的4月下旬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5.
余兴平 《广西植保》1997,10(3):42-42
稻纹枯病是我县中晚稻生产的一大常发性病害,且随着矮杆密植杂交组合的推广及施肥水平的逐年提高,发生与为害愈趋严重,对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对该病的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和改进尤显迫切。笔者收集整理了我县稻纹枯病资料连续完整的1984~1994年资料(见附表)。通过相关分析,明确了病株率与病指有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建立了回归方程。  计算相关系数:rxy=0.9298,查r表知r0.01=0.735,rxy>r0.01为极显著。建立回归方程:  y=0.1664+0.4247x  将表中各年度稻纹枯病病株率数据x代入回归方程y=0.1664+0.4247x进行回测y值,结果各…  相似文献   

16.
稻秆蝇为害损失及经济阈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苗期受稻秆蝇为害,后期有一定的补偿,主茎、分蘖受害,分蘖可以增加0.3—1.1,但这种补偿对产量贡献小。受害株数增加,产量损失加重,其回归预测式早稻为y=-0.06+0.1866x;晚稻为y=-0.6262+0.463x。据此推算,用农药味喃丹防治,危害允许水平为3.4%,早稻苗期防治指标20.6%,晚稻防治指标9.7%。  相似文献   

17.
双季稻白背飞虱的被寄生率暨存活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热带浙江金衢盆地的丘陵双季水稻田的早、晚稻期间研究了白背飞虱的被寄生和被捕食作用下的存活率。早、晚稻白背飞虱卵被缨小蜂寄生率分别为 1 1 %和 1 6 % ,被捕食及未知因子死亡率分别为 2 3%和 1 6 %。早稻白背飞虱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被螯蜂、线虫和捻翅虫寄生的总寄生率分别为 1 3%和 34% ,晚稻分别为 35%和 4 9% ,短翅型的被寄生率显著高于长翅型 ,晚稻高于早稻。晚稻期间螯蜂对长翅型成虫的寄生率高于短翅型 ,而线虫对其的寄生率则相反。存活分析表明 :白背飞虱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孵化期 ,从初产卵至成虫初期的累计存活率 ,早稻上为 2 %~ 1 8% ,晚稻上为 1 %~ 7% ;卵期至 1龄若虫和 4~ 5龄若虫期是影响季节、代次间白背飞虱累计存活率变动的两个关键时期 ;卵期至 1龄若虫存活率和成虫期被线虫寄生率是除生殖力外决定种群增长率的两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郦子华 《广西植保》2000,13(1):35-37
三化螟是柳州地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1a发生 4代 ,以 1、 3代为害早、晚稻秧苗造成枯心苗 ;2、 4代为害早、晚稻孕穗至灌浆造成白穗和枯孕穗。 90年代平均每年实际损失粮食 2 379t,对水稻的高产稳产造成严重威胁。 1999年三化螟的发生是 90年代以来较重的一年。1  1999年三化螟发生实况  柳州地区 1999年水稻种植面积 :早稻10 .70万 hm2 ,中稻 1.87万 hm2 ,晚稻 9.0 6万 hm2 。由于气候的影响 ,早稻的播、插期比常年推迟、延长半个月左右。三化螟全年属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尤以第 1、 2、 3代的发生明显较往年重。各世代累计发生面积为…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下CoCl2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浓度的CoCl2溶液浸种,研究在干旱胁迫下促进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最佳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CoCl2处理的紫花苜蓿幼苗,以0.00025~0.1mmol/L处理的幼苗在株高、分枝数、根系长度、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都有所增加,浓度为0.005mmol/L时各指标基本表现为最优。研究表明,较低浓度的CoCl2具有保护幼苗的作用,较高浓度时则表现为一定的伤害作用。紫花苜蓿株高(y)与叶面积(x1)、分枝数(x2)、地下部分鲜重(x3)、地上部分干重(x4)、根系长度(x5)、地上部分鲜重(x6)、地下部分干重(x7)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2.9153-0.4377x1 0.1227x2-4.9510x3-3.0736x4 226.4584x5 350.9114x6 342.4854x7。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历年以三(2)代、五(4)代为主害代,分别危害早稻、晚稻,二(1)代发生较少,少数年份四(3)代发生较重。1998年我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出现一些新特点,现简要分析如下:1发生特点1.1发生期偏早二(1)代二龄幼虫高峰期在5月上旬末.三(2)代二龄幼虫高峰期在6月14~18日,四(3)代盛蛾高峰期在7月5日前后,五(4)代盛蛾高峰期在8月15日~18日,均比历年同代平均提早5~7d。1.2二(1)代、三(2)代发生较重,四(3)代、五(4)代发生偏轻二(1)代发生面积占早稻种植面积的20%,而历年二(1)代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