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河北廊坊大豆枯萎病病原镰刀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北廊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试验基地大豆孢囊线虫病田内大豆枯萎病病原镰刀菌的种类,对362份罹病枯萎大豆植株进行病原真菌分离,得到335株真菌;使用镰刀菌通用引物鉴定出镰刀菌(Fusarium spp.) 279株,占分离菌株83.3%;镰刀菌特异性引物、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形态学特征进一步鉴定镰刀菌种类,鉴定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189株,占分离菌株56.4%;茄病镰刀菌(F. solani)67株占20.0%、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16株占4.8%、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3株、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um)2株、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和厚孢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各1株;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数量最多的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中约92.8%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这些结果表明该试验基地大豆枯萎病的优势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研究结果可为大豆枯萎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大豆孢囊线虫与尖孢镰刀菌复合侵染大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类对多种害虫具有高活性的病原真菌。本研究以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1龄幼虫为对象,从4株绿僵菌中筛选出1株毒力较高的菌株,命名为M7-9。采用浸渍法对华北大黑鳃金龟1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绿僵菌M7-9的致死率为96.67%,僵虫率为96.67%,致死中时为2.82 d;致死中浓度为1.29×106孢子/m L;绿僵菌M7-9 ITS序列分子鉴定表明该株绿僵菌为金龟子绿僵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雷竹根部分离其内生真菌并对其纤维素降解、植物病原菌抑制、铅的耐受能力等功能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内生真菌,刚果红平板培养基筛选纤维素降解菌,平板对峙法筛选植物病原拮抗菌.[结果]从雷竹根部共分离到35株内生真菌,其中具有纤维素降解功能的有7株;对油茶炭疽病原有抑制作用的有5株,对毛竹枯梢病原有抑制作用的有2株,对猕猴桃果腐病原有抑制作用的有2株;对铅具有强耐受性的有11株.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两株具有良好潜在应用价值的内生真菌LZ031、LZ033进行鉴定,分别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芦竹节菱孢(Arthrinium arundinis).[结论]雷竹根部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且内生真菌功能多样,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株产几丁质酶、抑真菌的侧孢芽孢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524株芽孢杆菌中筛选出一株几丁质酶活力高的侧孢芽孢杆菌1.864菌株。研究表明该菌对小麦赤霉菌等6种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几丁质酶抑制剂以及酶活力变化对抑制真菌活性的相关研究,初步认为该菌株的抑菌物质为几丁质酶。生物测定表明1.864的几丁质酶粗酶对蚊幼具有较高的活性,同时对Bt制剂杀虫活性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感染青枯病后烟株根际土壤与茎秆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变化,对健康和感染青枯病烟株的根际土壤、病株茎秆发病组织和健株茎秆健康组织等样品中真菌ITS区的rDNA进行了PCR扩增、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扩增DNA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分析不同样品的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所有烟株根际土壤中优势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所有茎秆样品中优势门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在属水平,被孢霉属Mortierella、镰刀菌属Fusarium和隐球菌属Cryptococcus为所有土壤中的主要菌属,Boeremia主要存在于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而木霉属Trichoderma主要存在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发病茎秆病害组织中优势属为小画线壳属Monographella、隐球菌属、鬼伞属Coprinopsis和赤霉属Gibberella;发病茎秆病健交界处组织中优势属为隐球菌属、红酵母属Rhodotorula和小画线壳属。健康烟株茎秆组织中优势属为隐球菌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红酵母属;健康烟株中与发病茎秆病健交界处组织等高茎秆中优势属为镰刀菌属、隐球菌属、链格孢属和Gibellulopsis。青枯菌侵染烟株后根际土壤、发病茎秆病害组织和发病茎秆病健交界处组织的真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均显著提高,且发病茎秆病害组织与发病茎秆病健交界处组织真菌群落的变化大于根际土壤。研究结果为烟草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北地区玉米苗枯病致病真菌的种类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玉米苗枯病的病株800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共分离组织8 000块,得到真菌7 049株,真菌分离频率为88.11%.其中镰孢菌共4 034株,占分离所得真菌总株数的57.23%.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各省分离所得的苗枯病致病镰孢菌株数在各省分离所得的真菌总株数中所占比例基本一致,分别为56.89%、61.26%和55.07%.表明镰孢菌在3省均为玉米苗枯病的主要致病菌.同时,在分离出的真菌中有丝核菌1 099株,占分离真菌总株数的15.59%.但是,3省所分离到的菌株比率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16.09%、9.47%和18.87%.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新的生防菌种资源,从银杏根、叶中分离出对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分析了菌株发酵液的抑菌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80株内生真菌中有5株对青枯菌有拮抗作用,其中Gbh45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和遗传稳定性,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比对,该菌株被鉴定为球黑孢菌Nigrospora sphaerica。该菌株的发酵产物经紫外照射、不同温度处理后其抑菌活性不发生变化,在碱性条件的耐受能力高于酸性,表明菌株Gbh45的发酵产物在自然条件下稳定性高,该菌对姜青枯病的生物防治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铁皮石斛根腐病病原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铁皮石斛根腐病病原真菌,于其主产地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收集铁皮石斛根腐病病株,采用平板分离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分离,使用镰刀菌种特异性引物并结合ITS和TEF序列分析及形态学鉴定确定该镰刀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共分离纯获得真菌117株,其中有105株镰刀菌;经分子生物学分析及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出的镰刀菌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mum、茄病镰刀菌F. solani、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和厚垣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四个种,其中层出镰刀菌在数量上具有优势地位,占总镰刀菌数的44.8%;茄病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厚垣镰刀菌分别占总镰刀菌数的21.0%、15.2%和19.0%。在致病性测定中发现层出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并不具备致病性,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明显弱于厚垣镰刀菌,表明厚垣镰刀菌为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铁皮石斛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9.
辽宁检验检疫局从智利进口的蓝莓中分离到一株真菌,通过菌落、分生孢子形态特征比较,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并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该菌株为蓝莓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australafricana),该病菌为我国首次截获。  相似文献   

10.
类拟盘多毛孢真菌(Pestalotiopsis-like fungi)是危害蓝莓的一类重要病原菌。实验室前期对比发现有8株分离自蓝莓病样的类拟盘多毛孢菌单独聚成一支,并且与危害蓝莓的类拟盘多毛孢已知种相互区分,表明这8株菌有可能是危害蓝莓的新纪录种或新种。为明确这8株菌的种群分类地位,本研究对供试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它们隶属于污斑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foedans,这是该菌危害蓝莓在国内外的首次报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该新纪录种不同菌株对辽宁省5个蓝莓主栽品种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这8株菌的致病力具有明显分化,不同蓝莓品种均对强致病菌株较敏感,生产中应当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引起短穗鱼尾葵灰斑病的病原菌及该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短穗鱼尾葵感病组织上分离、纯化病菌,经致病性测定后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种类鉴定,并测定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引起短穗鱼尾葵灰斑病的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Speg.) Satista &; Peresapud Batista]。该菌在PSA 培养基上长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 ℃;完全光照条件最利于菌丝的生长和产孢;在pH5时菌丝生长最好,pH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pH2时孢子不萌发;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 ℃。[结论] 上述结果可以为短穗鱼尾葵灰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广西山药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山药炭疽病在广西的危害、症状特点以及病原菌的鉴定进行了研究。2005年从广西5个病区采集的25个标样均分离到类似的分离物, 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 并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 将广西山药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13.
小火蚁Wasmannia auropunctata(Roger)是原产于南美洲中南部热带地区的小型蚂蚁,因具有发达的螫针和较强的攻击性,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生物多样性以及农业生产存在威胁。伴随人类活动,小火蚁已从其原生地入侵至其他热带与亚热带地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最具威胁的入侵蚂蚁之一。小火蚁于2022年被报道入侵中国大陆,目前尚不清楚其入侵路径和发生程度。本文主要通过国外小火蚁的研究报道,对小火蚁的发生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危害特性、传播途径、监测技术以及检疫防控措施等进行简要综述,并针对我国当前小火蚁的入侵情况提出应对策略建议,以期为防控和根除小火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江西省峡江县烟区采集呈典型症状的青枯病烟株,采用平板梯度稀释分离法分离获得一株病原菌分离株,命名为RSXJ-1。在完成致病性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该菌株鉴定为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本文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培养性状与R.solanacearum的培养性状相一致;对该菌株进一步进行生物型研究,结果显示该菌株能利用乳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甘露醇和山梨醇氧化产酸并能还原硝酸盐;而不能利用甜醇氧化产酸,据此将该菌株鉴定为生物型Ⅲ-1。  相似文献   

15.
The watermark disease of willows was recently identified in Japan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northern island of Hokkaido.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 the leaves and branches of affected trees suddenly wilted and some trees died. When affected branches or trunks were cut, a distinct, watery, reddish-brown or brownish-black stained zone (watermark) was seen in the sapwood. The causal bacterium was isolated from the watermark and identified as Erwinia salicis by its bacter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oculation tests confirmed its pathogenicity to willows.  相似文献   

16.
生防菌株Snef85的鉴定及其发酵液对不同种类线虫的毒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稀释分离法从人参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生防真菌Snef85,采用培养性状、形态特征观察法及ITS序列分析法对菌株Snef85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发酵液对5种线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其发酵液对不同种类线虫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和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的毒力较强,对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的毒力次之,对小杆线虫Caenarhabditis spp.的毒力最弱。  相似文献   

17.
一株侵染柑橘木虱的球孢白僵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柑橘木虱虫体分离得到一株具有强致病性的虫生真菌GZMS-28,本文测定了该菌株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性,并分析了其rDNA ITS基因序列。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柑橘木虱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浓度为1.0×108个/m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柑橘木虱成虫7d后,其校正死亡率达到95.7%。菌株GZMS-28的培养特征与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较为一致,其rDNA ITS序列与GenBank中白僵菌属多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对应序列相似性达到99%以上,因此将菌株GZMS-28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0年到2005年遥感数据资料,基于NDVI计算了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绿洲土地荒漠化程度,分析了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历史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1990-2000年期间,土地荒漠化呈加剧态势;2)2000-2005年期间,土地荒漠化逆转形势明显,恶化程度有所降低;3)1990-2005年的16年间,虽然研究区的荒...  相似文献   

19.
天山高寒草地特点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寒草地分布在高海拔,低热量重庆环境;植物组成多系温生态类型,群落外貌低矮;草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和经济价值,且利用方式和改良途径有很大的一致性。它是一类特指的天然草地泛称,也是一类可更新的再生资源和人类经营畜牧业的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天然臭柏种群的风媒传粉特点,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种群花粉飞散及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的散粉期约为13d,花粉飞散密度变化规律、分布特点受立地条件和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散粉期内花粉密度出现双峰型,散粉期花粉密度时变化与气象因子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花粉散发与温度、相对湿度有关,与风速作用不显著;不同方位的花粉密度受主风频率影响,主风方向花粉密度占58.07%。花粉密度与座果率密切相关,雌球花周围的花粉密度为81.59粒/cm2.d~436.94粒/cm2.d,座果率为0~31.25%。方差分析表明,日间花粉密度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昼夜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花粉密度时变化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臭柏花粉垂直高度间、不同地类花粉密度差异不显著,方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