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金龟甲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植食性种类中以鳃金龟科和丽金龟科的一些种类发生普遍,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2.
对金龟甲总科昆虫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58种金龟甲中,植食性类群有32种,腐食性类群有17种,杂食性类群有9种.不同食性类群的生态功能各异,植食性类群为害植物,腐食性类群不为害植物,且能净化环境与维持生态平衡,杂食性类群则具有既为害植物,又捕食害虫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3.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的统称.金龟子又称金龟甲,隶属鞘翅目金龟甲科.蛴螬是福建沿海农区危害花生生产的主要地下害虫.发生面广,危害严重.近几年,福建花生产区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对花生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淄博市金龟甲种类组成及其种群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4~9月,在本院试验基地设置黑光灯,对金龟甲进行诱集并进行分类鉴定,分析种群发生动态。结果表明,通过黑光灯诱集到金龟甲共3个科7个种,从4月初到9月初发生,其中6月中旬到8月中旬为发生盛期。铜绿丽金龟为优势种,常见种有暗黑鳃金龟、棕色鳃金龟、黄褐丽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五种金龟甲发生的盛期依次为6月中旬到7月中旬、6月底到8月中旬、6月底到7月初、6月初到7月底、6月初和8月初。  相似文献   

5.
为了调查陕西省兴平市金龟甲的种类和发生规律,笔者于2015~(-2)017年,在兴平市陈文村(植保站病虫观测场)采用佳多虫情测报灯系统诱集金龟甲,分类鉴定并分析种群发生规律。发现兴平市金龟甲目前共有4科10种,以铜绿丽金龟、赤绒鳃金龟、毛黄鳃金龟为优势种。近三年铜绿丽金龟发生盛期依次是:7月7日至8月3日、6月24日至8月6日、7月3日至8月17日;赤绒鳃金龟发生盛期为:7月2日至8月11日、7月16日至8月16日、7月17日至8月23日;毛黄鳃金龟发生盛期主要为4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6.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总科幼虫的总称,静止时常呈“C”字形,别名“白土蚕”,其成虫通称金龟子或金龟甲,俗名“瞎碰”、“铜克螂”等。危害花木和草坪地下部分的蛴螬种类很多,其中东北常见的主要有属于鳃金龟科的华北大黑鳃金龟和属于丽金龟科的铜绿异丽金龟。  相似文献   

7.
夏花生田蛴螬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是对花生为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地下害虫,一般田块受害可减产10%~30%,严重地块在70%以上,对花生产量及品质影响很大,现将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草坪害虫种类调查及发生趋势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4年对安徽省合肥等10市草坪害虫调查共采集标本483号,经鉴定隶属9个目27个科61个属79个种.但以金龟甲科、夜蛾科、螟蛾科为主要害虫,尤其是淡剑袭夜蛾发生危害范围大、数量多,短期内将地上部分蚕食殆尽,造成草坪衰败死亡.秋季草地螟严重危害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金龟甲属鞘翅目害虫,目前资料报道危害烟草的金龟甲有10多种,但在云南省烟草生产上常见的,危害比较严重的主要有3种:马绢金龟和棕色金龟、铜绿丽金龟.云南许多烟区金龟甲在烟草大田团棵期至旺长期危害严重,是烟草的主要害虫,特别是马绢金龟.如果防治不及时,烟株被吃光,造成缺苗.在烟草生产上应该引起重视.现将马绢金龟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云南省烟草生产上常见的三种金龟甲:码绢金龟甲(Madadera sp.)、棕色金龟甲(Holotrichia titanis Reitt)、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的分部与危害及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研究白龙江林区金龟总科的昆虫区系分布,是对该地区进行昆虫区划的重要依据。在白龙江林区内按不同海拔、林型定点采集金龟总科昆虫标本1 000余号,经鉴定,共有157种,隶属于9科,59属。该区系属的组成为:只属于古北界成分的占10.53%;只属于东洋界成分的占20.34%,二者共有种类占71.93%。该林区科的区系分布结果为,锹甲科中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60.0%,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40.0%;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41.67%,东洋界种类占33.33%,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25.0%;花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16.67%,东洋界种类占37.5%,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45.83%;丽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22.22%,东洋界和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各占38.89%;鳃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26.32%,东洋界种类占8.77%,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64.91%。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可知,白龙江林区金龟总科属、科的区系分布特点为:东洋界成分相对较多,古北界成分最少,以古北、东洋界共有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2.
金龟子部分种类COI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会龟总科(Scarabaeoidea)6种金龟子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I)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从GenBank中检索4个种的COI基因序列,比较其同源性并获得了长度为624bpCOI片段.10个种的COI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共有440个变异位点,192个简约信息位点.表现出明显的A+T偏倚(63.6%).转换(TV)和颠换(TS)在科内、科间存在明显差异.科内种问TV+TS小,各科不同种与外群之问TV+TS较大;TV/TS则呈现相反的趋势.以黑蜣科(Passalidae)的具角黑艳甲(Odontotaenius disjuncttts)作为外群,采用P-distance法重建了10种金龟子邻接树(N-J)和最小进化树(ME)拓扑结构,结果表明:丽金龟属内科内、鳃金龟科内的不同种分别优先聚集,再与其他科相聚集,显示科内、属内的种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说明COI基因序列可用来研究属内或科内种群的系统发育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代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589-2591
宁夏已知有金龟子昆虫9科36属55种,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该类昆虫在宁夏的区系组成和分布特点。在区系特征上,蒙新区成分有47种(占85.4%),华北成分有42种(占76.3%),青藏成分有18种(占32.7%),东北成分有37种(占67.3%),西南和华南成分分别为17种(各占30.9%),华中成分20种(占36.4%)。结果表明,宁夏金龟子在区系组成上以蒙新区、华北区为主,东北区略次之。在区域地理分布上,六盘山区34种(占61.8%),荒漠半荒漠区有38种(占69.1%),黄土高原区有27种(占49.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在现有生产栽培条件下川芎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危害规律。[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3块川芎田块作为系统观察田块。从川芎出苗开始,每7d调查1次,定点调查。每块田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分点调查记载病害名称、有病害株数、病死株数;虫害名称、有虫株数、虫数。同时,记载病害和虫害危害症状。从川芎病害田块中采集病株,用病株的病健部按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纯化培养,鉴别病原菌种类,并观察其培养性状。采集川芎害虫样品,在室内鉴定害虫种类。[结果]川芎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斑枯病。在苓种阶段,以根腐病、白粉病危害最重,大田期以根腐病危害严重。根腐病4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进入盛发期,在苓种田块7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连作、排水不良、氮肥施用量大的田块发病严重;白粉病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发生,6~7月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斑枯病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5月底6月初川芎即将收获时大田发生普遍,7~8月苓种叶片老熟后发病严重。川芎的主要虫害有茎节蛾、斜纹夜蛾、蛴螬、红蜘蛛和种蝇等。在苓种阶段,主要有茎节蛾、斜纹夜蛾、蛴螬和种蝇,在大田期以种蝇危害最为严重。其中,茎节蛾以6月中旬到7月中旬的二、三代发生危害最为严重;斜纹夜蛾在7~8月大发生;蛴螬7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叶螨在高温低湿的6~8月发生危害严重;种蝇在川芎整个生育期均可造成危害,在春、秋季发生最为严重。同时在水肥充足条件下发生普遍,尤其是粪肥施在表面时发生严重。[结论]明确了川芎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为川芎重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豫北地区阔叶草坪昆虫种类调查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北地区主要城市阔叶草坪的昆虫,经鉴定属11个目、58个科、121种,其中害虫73种,天敌39种,其他昆虫9种。在害虫中,不同季节的优势种是不一样的,春季的优势种是蚜虫,夏季的优势种是甜菜夜蛾和棉尖卷蛾,秋季的优势种是蛴螬和黑跳盲蝽,它们是综合治理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6.
2010—2011年在广州番禺进行5.5%二嗪磷·杀虫双颗粒剂防治甘蔗蛴螬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5%二嗪磷·杀虫双颗粒剂对甘蔗蛴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每667 m2制剂用量1 272 g(有效成分1 049.4 g)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可达到80%,显著优于对照药剂3%杀虫双颗粒剂和10%二嗪磷颗粒剂,能够有效地控制甘蔗蛴螬的危害,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粗糙集神经网络在昆虫总科阶元分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相结合方法的实践性,以及昆虫的数学形态特征在总科阶元上作为分类特征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从总科角度对鳞翅目(Lepido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5个总科23种虫体图像中提取的昆虫面积、周长等11项数学形态特征进行粗糙集神经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在总科阶元上,11项特征的可靠性大小为,面积、亮斑数>周长、横轴长、形状参数、圆形性、似圆度、偏心率>纵轴长、叶状性、球状性,与赵汗青等的统计分析结果中属性特征的重要性大多数一致;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完全一致。应用粗糙集理论进行昆虫数学形态特征分类结果准确;在昆虫总科阶元分类上粗糙集神经网络较统计学方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50年来的病虫历史资料及相关资料分析发现,随着耕作制度、品种布局和栽培水平等农业条件的不断变化,主要病虫种群消长发生了明显的演变,金龟甲、飞蝗、粘虫、稻苞虫、稻白叶枯病等由常发性、关键性病虫变为次要病虫,稻瘟病、三化螟、稻瘿蚊等由潜发性、间歇性病虫变为常发性病虫,稻卷叶虫、稻飞虱、稻叶水蝇、稻细条病等则由一般性、局部性病虫变为全面性、关键性病虫。病虫发生消长及种群演替与农田生态环境变化关系的分析表明两者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19.
The scarab beetle,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 (Coleoptera: Scarabaeoidea), is a widespread and destructive pest in China. Vi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of acquir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erception of visual stimuli in this species, the light sensitivity and spectral responses of the scarab beetle, A. corpulenta, were measured by using an electroretinogram (ERG) technique. In total, 14 monochromatic light intensities, between 340 and 605 nm, were applied to the compound eyes of A. corpulenta under varying levels of adaptation to dark and light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light stimuli induced an ERG response, with varied amplitudes. The spectral sensitivity curve of dark-adapted eyes showed one major peak (~400 nm; near-ultraviolet), a secondary peak (from 498 to 562 nm; yellow-green) and the third peakat 460 nm. By contrast, in light-adapted eyes, only a near-UV peak was observed. From these results, we conclude that the compound eye of A. corpulenta is likely to have at least three spectral types of photoreceptor.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s were also recorded in the responses of male and female compound eyes, as well as diurnally and nocturnally. The amplitude of ERG in response to white-light stimuli varied with the light intensity: The stronger the luminance, the higher the ERG valu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compound eye of A. corpulenta adapts quickly to changing light conditions, enabling A. corpulenta to maintain nocturnal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20.
许昌7种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许昌7种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的组成、垂直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全部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538只,隶属于3门7纲11目。从总体讲,优势类群为蚁科和线虫,分别占总捕获量的53.90%和18.03%;常见及较常见类群为鳞翅目、蚯蚓、鞘翅目、马陆、鳞翅目(蛹)、蛴螬、蜘蛛目、鼠妇,分别占总捕获量的9.48%、4.83%、2.79%、2.23%、2.04%、1.86%、1.30%、1.30%;蝉、双尾虫、蜈蚣目、摇蚊(幼)、弹尾虫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表现为:城市道路绿地(L)>河边人工林地(H)>河边人工灌丛沙地(G)>人工草地(R)>菜地(P)>校园人工林地(X)>废弃荒地(D),与类群数的变化趋势一致,这一差异突出表现为城市道路绿地(L)物种较丰富,而废弃荒地(D)动物群落较贫乏,同时说明人为干扰较小的生境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类群数较多。多样性指数则表现为:河边人工灌丛沙地(G)>校园人工林地(X)>河边人工林地(H)>人工草地(R)>废弃荒地(D)>城市道路绿地(L)>菜地(P),与均匀度指数基本相关而与丰富度关系不密切。相似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7种生境下土壤动物的组成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其中菜地(P)和废弃荒地(D)的相似性最高,说明其群落组成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