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建立了三唑磷和毒死蜱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三唑磷.毒死蜱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动态。当添加水平为0.01~1.0mg/kg时,三唑磷的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别为80.5%~106.1%和5.4%~8.0%,毒死蜱的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别为79.1%~109.4%和2.3%~8.5%。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磷在水稻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消解半衰期分别是1.6d、4.0d,毒死蜱在水稻植株和土壤中平均值则分别为1.5d、4.0d。  相似文献   

2.
于水稻破口前9 d分别施用4种药剂防治稻曲病,收获前5 d调查防效。发现供试药剂中以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好,病穗防效分别为89.80%、88.96%,病指防效分别为92.56%、90.6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以防效较好的两种药剂进行施药适期试验,分别在水稻破口前18 d、破口前15 d、破口前12 d、破口前9 d、破口前6 d、破口前3 d、破口期、破口后3 d单次施药,比较不同时期施药对控害效果的影响,发现在水稻破口前3~12 d内施药控害效果较好,至收获前调查时,对应处理区水稻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较低。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施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湖北随州、孝感和浠水等地点试验了施用叶面硅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和对螟虫的抑制效果。田间调查发现喷施硅肥的水稻植株较对照组明显健壮,始穗期提早4d,抽穗期提早3d,齐穗期提早2d且整齐度高,成熟期提早4d,水稻产量提高7.13%~8.10%。当25%液体硅肥稀释1 500倍时,较对照组每蔸平均多1.91个分蘖、被蛀分蘖率降低23%、平均每蔸降低0.56个卷叶。以上表明25%液体硅肥1 500液喷施对水稻螟虫的抑制效果最好,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而且还可以减少水稻螟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10%吡·噻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 %吡·噻WP防治水稻稻飞虱药后3d的防效达91 3%~94 2 % ,药后7d的防效达91 5 %~96 % ,药后14d的防效达76 6 %~84 2 % 对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相当理想,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5.
陈伟 《湖北植保》2022,(4):11-12+15
水稻全生育期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重,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为了降低水稻病虫危害,农户大多采用化学防治,造成水稻常年化学农药用量大,防治次数多,不但防治成本高,防治难度大,同时对环境、大米品质及农产品安全影响大。稻田草害和水稻纹枯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稻鸭共育技术控草防虫防病效果显著,试验区25 d和40 d草害株防效分别在77.95%和90.17%,对纹枯病防治效果达到85.47%,基本上能控制杂草和纹枯病危害,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22%春雷霉素·三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试验,在水稻苗期和抽穗期施用22%春雷霉素·三环唑悬浮剂,测定其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以及对水稻产量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苗期用药处理后,第11d稻瘟病防效达到60%以上,抽穗期用药处理后25d防效达到84%以上,且增产达13.3%.总之,22%春雷霉素·三环唑悬浮剂对水稻苗期和抽穗期稻瘟病防效均较好,对水稻安全且有增产效应,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李国军 《植物医生》2010,23(2):28-30
针对高产栽培水稻纹枯病发生发展快、常用药剂防效差的特点,于2009年6—7月在思南塘头667hm2高产示范区,采用30%爱苗乳油、55%生势可湿性粉剂等农药进行了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乳油、55%生势可湿性粉剂等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较好,第二次药后7d和15d的防效均与20%井冈霉素的防效差异极显著,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高产栽培水稻纹枯病防治的有效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5种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进行田间药效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防效差异大,240g/L噻呋酰胺SC(30mL/667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药后7d、14d防效可达73.26%、86.42%;27%噻呋·戊唑醇SC(30mL/667m2)的防效次之,药后7d、14d防效分别为72.94%、83.89%。大面积应用时,可轮换使用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9.
水稻根结线虫病是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尚无成本低且安全有效的防控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直播、移栽和直播前撒施0.2 kg/667 m 210%噻唑膦颗粒剂(GR)3种种植方式下水稻根结线虫病发生及危害情况。结果表明,与直播相比,移栽田移栽后25 d水稻根结线虫的抑制率达到94.26%,根结指数为1.97,与直播前撒施0.2 kg/667 m 210%噻唑膦GR化学药剂处理组无显著差异;移栽后55 d水稻根结线虫的抑制率为58.56%。同时,移栽田移栽后25 d和55 d根结线虫2龄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达到77.63%和72.22%。此外,移栽田水稻株高与根长均高于直播处理组及直播前撒施10%噻唑膦GR处理组;产量比直播处理组增加26.34%,直播处理组产量和直播前撒施10%噻唑膦GR处理组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水稻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的田块采用移栽方式种植,可显著抑制根结线虫的发生为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花期低温对水稻叶鞘生理及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条件下,以耐冷性不同的2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龙稻5(耐冷型)和龙粳11(冷敏型)为材料,于开花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分别持续1,2,3,4,5 d)处理,研究开花期低温对不同耐冷性水稻结实率及叶鞘膜透性、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2 d时,龙稻5和龙粳11的花粉活力分别下降了8.21%和16.1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低温处理3 d后,龙稻5的结实率下降到99.90%,与CK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低温处理1 d后,龙粳11的结实率下降到60.04%,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低温处理提高了水稻叶鞘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处理5 d时各指标达最大值,与CK相比,龙稻15和龙粳11分别提高了38.01%和20.77%、25.06%和84.85%、25.82%和23.63%。同时低温处理也提高了叶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处理3 d时酶活性达最大值,龙稻15和龙粳11分别较CK提高了10.57%和14.90%、86.26%和68.71%、17.73%和28.25%。综上所述,开花期低温引起水稻叶鞘膜脂过氧化程度升高,但也诱导水稻叶鞘抗氧化系统开启、保护酶活性上升以抵御低温伤害;开花期低温导致水稻花粉活力降低并引起结实率降低,耐冷品种较冷敏品种抵御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田示范验证47%氯吡·丙·异可湿性粉剂在机插秧田水稻移栽前与移栽后2次土壤封闭处理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7%氯吡·丙·异可湿性粉剂1 050 g/hm~2在机插秧水稻移栽前1 d毒肥处理结合水稻移栽后10 d 47%氯吡·丙·异可湿性粉剂1 050 g/hm~2毒肥处理对水稻机插秧田稗草、丁香蓼、异型莎草等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平均高于90%,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2.
新型水稻包衣剂异噻·菌酯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徽黄山稻瘟病老病区,选择对稻瘟病敏感的水稻品种,采用280 g/L异噻·菌酯悬浮种衣剂以15、20、25、50mL/kg的拌种量进行稻种包衣成膜处理,预防水稻稻瘟病。结果表明,经该药剂包衣处理的稻种,秧苗素质好,播后60d稻株主根长较空白对照增加17.5%~22.2%。包衣处理对苗期和分蘖盛期的叶瘟具有预防作用,秧苗期未发生苗瘟,播后50d、60d、80d对叶瘟的防效分别为76.27%~90.24%、55.40%~87.87%、44.11%~81.34%;播后130d对穗颈瘟的防效为31.94%~45.50%。包衣处理对水稻还有较明显增产作用,增产率达11.80%~27.76%。  相似文献   

13.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水稻稻飞虱达到防治指标(分蘖期1 000头/百丛),用三氟苯嘧啶(伍靓珑)16m L/667m2兑足水均匀喷洒水稻茎下部防治稻飞虱,施药25d后追加一次25%吡蚜酮悬浮剂40g/667m2,药后第3d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分别为99.02%和99.13%;药后第7d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分别为99.03%和99.51%;药后第20d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分别为63.95%和83.42%;药后第45d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分别为55.65%和90.45%。用三氟苯嘧啶(伍靓珑)16m L/667m2兑水均匀喷洒水稻茎下部施药后25d追加一次吡蚜酮防治稻飞虱45d之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吡虫啉微囊悬浮剂、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水稻拌种控制稻秆潜蝇。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前10 d,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稻秆潜蝇的防治效果在85%以上,水稻移栽前3 d,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稻秆潜蝇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说明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能有效减轻稻秆潜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15.
几种农药防治大龄高密度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80%烯啶虫胺.吡蚜酮WG施用20g/667m2,对高密度大龄褐飞虱有显著防效,药后3d、7d和14d防效分别达到81.51%、99.03%和99.54%;10%烯啶虫胺AS施用160g/667m2,药后3d、7d和14d防效分别达到70.6%、96.21%和97.93%,均优于25%吡蚜酮WP 32g/667m2、10g/L醚菊酯SC120g/667m2、80%敌敌畏EC160g/667m2+25%噻嗪酮WP120g/667m2,且对水稻安全,适宜水稻中后期爆发的高密度大龄褐飞虱防治。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上海市崇明区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在水稻无化肥、无化学农药种植条件下开展了生物杀虫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防控效果评价。在崇明区的2个试验基地,于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以绿僵菌、白僵菌产品分别与病毒杀虫剂MbNPV、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和细菌杀虫剂Bt组合进行施药处理。结果表明,应用绿僵菌/白僵菌与MbNPV组合,能够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在稻纵卷叶螟发生较早的基地,施药后7 d和14 d的防效可达58.2%~81.2%,而在稻纵卷叶螟发生较晚的另一基地,施药后7 d防效可达61.3%和65.6%;绿僵菌/白僵菌与苦参碱组合,可用于防治稻飞虱,7 d和14 d的防效达64.7%~76.1%;绿僵菌/白僵菌与苏云金杆菌组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14 d防效分别达64.0%和75.4%,优于对稻飞虱的防效;各组合试验结果显示,白僵菌有相对较长的持效作用,且在害虫迁入早期阶段(水稻发育分蘖盛期至拔节期)施用生物农药比在中后期(抽穗期及之后)施用的防效高。可见,生物杀虫剂组合可作为农作物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究申嗪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水稻生长及增产幅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的防治效果达88.64%,药后15d的防治效果高达100%;调查发现分蘖期用药后该产品能有效刺激水稻分蘖并促进根系的生长;同时调查发现稻穗长度明显增加,结实率高达95.36%,单位产量亦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39%莎稗磷.噁草酮WP的经济用量及其对水稻的安全性,进行了防除水稻移栽田一年生杂草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5~10 d用39%莎稗磷.噁草酮WP 750~1 125 g/hm2拌细土225 kg人工撒施作土壤封闭处理,可以有效地防除异型莎草、稗草、鸭舌草,药后45 d株防效可达87%以上,鲜重防效可达89%,对移栽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WP防治水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效果好,杀虫迅速,有效期长,对水稻安全,值得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吡蚜酮防治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以40g/667m2效果最好,对第3代稻飞虱防治(药液45kg),药后1、4、7、14、21d防治效果幅度为98.31%~91.66%,对第4代稻飞虱防治(药液75kg),药后3、7、14d防治效果分别为91.71%、95.4%和92.38%。  相似文献   

20.
吡嘧·丙草胺大粒剂防除移栽稻田一年生杂草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16.5%吡嘧·丙草胺大粒剂对移栽水稻田的一年生杂草稗草、千金子、矮慈姑和异型莎草的防效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移栽7d后撒施16.5%吡嘧·丙草胺大粒剂200~300g/667m~2,可以有效防除上述杂草。药后45 d该药剂4个不同用量处理对总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89.48%~98.12%和89.96%~98.65%,均显著高于两个单剂处理,而且对水稻生长安全,不影响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