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不同烤烟品种烘烤过程中叶绿素降解规律及易烤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河池烟区不同烤烟主栽品种在烘烤过程中叶绿素降解规律,并以叶绿素降解速率和降解量为指标,对不同烤烟品种易烤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烟85和K326中部叶和下部叶均表现出较好的易烤性,其中云烟85中部叶和下部叶烘烤过程中叶绿素降解速率和降解量均大于K326,易烤性也优于K326;两个品种上部叶烘烤过程中叶绿素降解速率较慢,降解量较小,易烤性不及中、下部烟叶,其中K326易烤性优于云烟85。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散叶装烟方式对烤烟烘烤效果的影响,明确了密集烤房适宜装烟方式。试验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材,对比分析了散叶插签(叶尖朝上、叶尖朝下)、靠背散叶装烟(叶尖朝上、叶尖朝下)与传统挂竿装烟对烘烤环境、烤后烟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挂竿烘烤相比,散叶装烟方式使烘烤环境更加均匀,增加了装烟量,减小了烟叶鲜干比,烘烤成本降低;靠背散叶装烟上中等烟率最高,但增加了活筋烟率;靠背散叶装烟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且外观质量表现最优。因此,散叶装烟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烟叶烘烤效果,密集烤房以靠背叶尖朝上装烟方式最适宜。  相似文献   

3.
密集烤房散叶装烟方式对烘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散叶装烟方式对烤烟烘烤效果的影响,明确了密集烤房适宜装烟方式。试验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材,对比分析了散叶插签(叶尖朝上、叶尖朝下)、靠背散叶装烟(叶尖朝上、叶尖朝下)与传统挂竿装烟对烘烤环境、烤后烟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挂竿烘烤相比,散叶装烟方式使烘烤环境更加均匀,增加了装烟量,减小了烟叶鲜干比,烘烤成本降低;靠背散叶装烟上中等烟率最高,但增加了活筋烟率;靠背散叶装烟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且外观质量表现最优。因此,散叶装烟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烟叶烘烤效果,密集烤房以靠背叶尖朝上装烟方式最适宜。  相似文献   

4.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密集烤房不同装烟密度对江西下、中、上部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经济性状及烘烤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控制装烟密度能够提高烟叶烤后质量,节省烘烤成本,装烟过多或过少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和评吸质量均不利。在江西省生态条件下,密集烤房下部烟叶装烟密度为288竿/烤,中、上部叶装烟密度为384竿/烤时提质节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233-234
试验采取唯一差异原则,在两村屯烟田分别设示范区和对照区,示范区严格按照精细化烤烟密集烘烤过程控制技术体系实施精细化密集烘烤,对照区采用常规技术密集烘烤;选择下二棚、腰叶和上二棚等3个部位烟叶进行全面跟踪,并在每炕次随机选取5夹烟叶挂置在烤房中间棚、中后区进行烘烤数据采集。结果表明,采用精细化烘烤技术能明显提高烟叶采收成熟度比例和3个部位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黄烟率更高,烟叶内含物质转化更加协调;此外,烘烤耗煤量降低了8.68%。  相似文献   

6.
YM-A型卧式密集烤房与普通烤房烘烤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匡  飞鸿  潘国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899-1901
[目的]将YM-A型卧式密集烤房与普通立式炉烤房的烘烤效果进行比较,寻求前者的优势。[方法]以烤烟K326品种为材料,立式炉热风室烤房为对照,两个烤房同时装烤同一片田块的成熟度相同、素质基本一致的鲜烟叶,应用"3段式"烤烟烘烤工艺烘烤。[结果]YM-A型卧式密集烤房烘烤出的烟叶上等烟比例达41.01%,中上等烟达91.00%,分别比普通立式烤房增长8.8%、10.5%;YM-A型烤房各种性能好于普通立式烤房烤房,平面湿差,最大不超0.3℃,垂直差不超过1.5℃,能有效减少烤坏烟的比例和降低烘烤成本(比普通烤房减少了0.29元)。[结论]YM-A型卧式密集烤房大大改变了传统的烘烤模式,提高了烟叶烤后质量,有效降低了烟叶烘烤成本。  相似文献   

7.
不同烘烤设备及其配套烘烤工艺对烟叶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云南主要的两种烘烤设备及其配套烘烤工艺,烘烤红大和K326品种的上、中、下3个部位同质烟叶,测定烤前、烤中、烤后的烟叶淀粉含量,并对初烤烟叶进行评吸鉴定。结果表明,云烟2000型烤房及其配套烘烤工艺比普通立式炉烤房及其配套烘烤工艺极显著地降低了烟叶的淀粉含量,从整体上一定程度改善了烟叶的评吸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烤烟品种烟叶对不同烘烤工艺的品质响应差异。以云烟97、K326、NC71、NC102和NC297品种的中部叶为供试材料,使用皖南烟区主栽品种云烟97和NC297烘烤工艺分别在2座烤房内进行烘烤,通过分析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判断不同烤烟品种对烘烤条件的响应差异。在T1处理工艺下,云烟97的均价最高(22.47元/kg),NC102和K326的淀粉和叶绿素降解较充分,评吸得分以K326最高(66.33分);T2处理工艺下,K326的均价最高(23.63元/kg),NC297的淀粉和叶绿素降解率均较高,其评吸得分也较高(65.17分)。因此,通过适当调整烘烤工艺可提高云烟97和K326的内在质量,并保持其经济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烤烟品种烟叶对不同烘烤工艺的品质响应差异。以云烟97、K326、NC71、NC102和NC297品种的中部叶为供试材料,使用皖南烟区主栽品种云烟97和NC297烘烤工艺分别在2座烤房内进行烘烤,通过分析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判断不同烤烟品种对烘烤条件的响应差异。在T1处理工艺下,云烟97的均价最高(22.47元/kg),NC102和K326的淀粉和叶绿素降解较充分,评吸得分以K326最高(66.33分);T2处理工艺下,K326的均价最高(23.63元/kg),NC297的淀粉和叶绿素降解率均较高,其评吸得分也较高(65.17分)。因此,通过适当调整烘烤工艺可提高云烟97和K326的内在质量,并保持其经济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0.
烟夹密集烤房配套烘烤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初跃  姚忠达  王传义  蓝周焕  翟笃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41-20043,20046
[目的]研究烟夹密集烤房配套烘烤工艺,为烟夹烤房的推广应用创造良好条件。[方法]通过烟夹密集烤房不同烘烤工艺对比试验,确定烟夹密集烤房配套的烘烤技术。[结果]原有的烟夹密集烤房配套烘烤技术采取的低温变黄、快速吹干,即"堆黄吹干"烘烤工艺并不适应于福建基地烟叶的烘烤特性。采用相对高温变黄,凋萎期+低湿慢烤的优化后配套烘烤技术可使烟叶失水和变黄程度一致,很好地解决了烟夹烤房的烘烤问题,不仅有利于改善烟叶外观质量,使烤后烟叶组织结构较疏松,色度较强,并减少僵硬、挂灰和平滑等现象,也有利于改善烟叶评吸质量,使烤后烟叶吃味纯正,杂气较轻,香气质好,香气量较足,烟气饱满浓郁,余味较舒适。[结论]烘烤工艺是影响烟夹密集烤房烟叶烘烤质量的关键因素,对烟夹烤房的推广应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郴州烤烟K326品种烘烤特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烤烟的烘烤特性是指烟叶在农艺过程中获得的与烘烤技术和效果紧密相关的固有素质特性,因品种而异。试验以烤烟K326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暗箱和电热式烤箱研究郴州产区烤烟K326品种的烘烤特性,分析其变黄、变褐特性,失水特性,叶绿素降解特性及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暗箱条件下,下部叶变黄快,易烤性较好,变黄后变褐时间短,耐烤性较差;上部叶则与下部叶表现完全相反,易烤性较差而耐烤性较好;中部叶的易烤性和耐烤性介于上部叶和下部叶之间。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失水规律表现为"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叶绿素降解呈先快后慢的规律;主要化学成分中总糖、还原糖含量表现为增加趋势,总氮、烟碱含量变化不明显,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在不同烘烤阶段不同部位烟叶各项指标的变化速率和幅度均存在明显的差异,需依据各部位烟叶烘烤特性制定科学的烘烤工艺,充分发挥烟叶潜力,提升K326品种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精细化烤烟密集烘烤过程控制技术体系在烘烤中的应用效果,为烘烤过程控制技术体系优化和解决当前烟叶密集烘烤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试验采取唯一差异原则,在两村屯烟田分别设示范区(T)和对照区(CK),示范区严格按照精细化烤烟密集烘烤过程控制技术体系实施精细化密集烘烤,对照区采用常规技术密集烘烤;选择下二棚、腰叶和上二棚等3个部位烟叶进行全面跟踪,并在每炕次随机选取5夹烟叶挂置在烤房中间棚、中后区进行烘烤数据采集。结果表明,采用精细化烘烤技术的能明显提高烟叶采收成熟度比例和3个部位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黄烟率更高,烟叶内含物质转化更加协调,此外,烘烤耗煤量降低了8.68%。  相似文献   

13.
不同烤烟品种经济烘烤效率和叶片失水特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选用K326和红花大金元(HD)两个烤烟品种,在气流下降式烤房(对照)、烟叶专用烘烤烤箱的35℃和38℃两个变黄条件下,研究了烘烤过程中不同烤烟品种经济烘烤效率、叶片失水特性及其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烤后干物质平均比烤前减少7.23%~12.38%,K326减少幅度均比HD的大。顶台干物质损失比中台和底台的多。烘烤过程中,实际失水率(FWLR)变化幅度比其它几个指标大而稳,不同品种在各种烘烤条件下的情况一致。在三种烘烤条件下,K326和HD的FWLR均随着烘烤的进行不断增加,K326的失水速度要比HD慢。在烤箱38℃变黄条件下,K326烤后烟叶质量比35℃的好,而这两个变黄温度对HD烟叶质量的影响不明显。说明烟叶更适合在38℃条件下变黄,不同烤烟品种经济烘烤效率有别,要根据烘烤特性采用相应的温湿度条件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前烤烟密集式烘烤大多是挂杆式烘烤,但挂杆烘烤存在程序复杂、用工多、成本高等问题。为了达到简化烤烟烘烤工序、减少烟农劳动投入、提高烟叶烘烤质量的目的,2015年宜章县黄沙烘烤工场进行了烤烟散叶堆集烘烤试验,结果表明:散烟堆集式密集烤房烘烤与挂杆式密集烤房烘烤相比:1烘烤烟叶时间长36 h,加煤次数多18次,煤炭用量多150 kg,明显用工劳动强度增大、经济成本增加;2不列级比例高55.4个百分点,低次烟叶偏高,优质烟叶比例偏低。3烤后单叶重降低0.48 kg,蒸片烟、青片烟、糟片烟比例相对较高,合计达到97%。散烟堆集式密集烤房烘烤与烤挂杆式密集烤房烘烤相比存在一定缺陷,尚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类型风机对散叶烘烤的影响,明确了散叶烘烤适宜的风机。试验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材,分析了七号轴流风机、七号混流风机和八号轴流风机对烤房内温差、叶间隙风速、烘烤能耗、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七号轴流风机相比,七号混流风机和八号轴流风机缩小了烤房内温差,增加了叶间隙风速,使烤房内烘烤环境更均匀,降低了烘烤成本。八号轴流风机处理的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且感官质量最优,显著提高了上中等烟率,降低了下等烟和杂色烟率,使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表现较优。因此,密集散叶烘烤以八号轴流风机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类型风机对散叶烘烤的影响,明确了散叶烘烤适宜的风机。试验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材,分析了七号轴流风机、七号混流风机和八号轴流风机对烤房内温差、叶间隙风速、烘烤能耗、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七号轴流风机相比,七号混流风机和八号轴流风机缩小了烤房内温差,增加了叶间隙风速,使烤房内烘烤环境更均匀,降低了烘烤成本。八号轴流风机处理的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且感官质量最优,显著提高了上中等烟率,降低了下等烟和杂色烟率,使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表现较优。因此,密集散叶烘烤以八号轴流风机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不同烘烤方式对烤烟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烘烤方式与烤烟香气成分的关系,以云烟87烟叶为材料,进行了不同烤房类型、装烟方式、装烟量和烘烤工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烘烤方式对烤后烟叶香气成分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以密集烤房采用密集挂竿和改良密集烘烤工艺烤出的烟叶香气成分总量、酸性、中性香气成分总量最高,此方式能够明显提高烟叶香气指数B值;普通烤房次之;采用密集烤房散叶堆放烘烤的烟叶香气量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卧式密集烤房在烘烤过程中烤房内温湿度不均衡、烤房内不同位置烤后烟叶质量差异较大等问题,比较了2种不同挂烟方式的烘烤效果,结果表明:改进挂烟方式后,烤房内不同位置的温湿度波动幅度减小且更加均匀;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另外,在提高烤后烟叶上中等烟比例的同时,还节约了烘烤时间、人工费用及燃料成本。由此可知,通过挂烟方式的改变,达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玉溪烟区卧式烤房不同挂烟方式烘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卧式密集烤房在烘烤过程中烤房内温湿度不均衡、烤房内不同位置烤后烟叶质量差异较大等问题,比较了2种不同挂烟方式的烘烤效果,结果表明:改进挂烟方式后,烤房内不同位置的温湿度波动幅度减小且更加均匀;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另外,在提高烤后烟叶上中等烟比例的同时,还节约了烘烤时间、人工费用及燃料成本。由此可知,通过挂烟方式的改变,达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密集烤房适配最优的装烟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常规挂竿烘烤、梳式烟夹烘烤、散叶插扦烘烤3种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设备使用成本、装烟量、用工成本、能耗成本及烘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优选出适用于密集烤房的装烟方式。[结果]与常规挂竿装烟方式相比,烟夹装烟方式和散叶插扦装烟方式设备使用成本略高,但能降低烤烟烘烤环节的用工成本,耗能成本有所下降;烟夹和散叶插扦装烟方式烘烤综合效益高于挂竿方式,而散叶插扦又要高于烟夹装烟方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散叶插扦烘烤最协调。[结论]散叶插扦装烟方式综合效益好,适用于密集烤房烘烤,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