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茭白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茭白又叫茭笋、茭白笋、茭荀、茭瓜等,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其主产区为浙江、安徽、江苏等。我国茭白栽培形式多样,有常规露地栽培、设施栽培、高山栽培、冷水栽培及北移栽培等。但是,由于茭白常年连作栽培,植株病害加重,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我国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周年生产与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三倍体无籽西瓜栽培面积日益扩大,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通过不同时间、不同栽培模式等栽培,基本实现了我国无籽西瓜的周年生产和供应。综述了全国各地三倍体无籽西瓜栽培面积、主栽品种、栽培分布优势区域、栽培模式、上市时间等,以期为我国无籽西瓜产业发展、各地优势产业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贝栗南瓜保护地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西洋南瓜是南瓜属的一个重要栽培种,自引入我国种植后,以其美观的外形、优良的品质、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欢迎。贝栗南瓜是由湖南省瓜类研究所育成的早熟西洋南瓜新品种,具有抗病性强、耐低温、耐贮运和易于栽培的优点。在我国大部分省、市、区主要有冬春季早熟栽培、夏季栽培、早秋栽培和晚秋栽培,在部分有覆盖保温条件的地区可1年栽培多茬。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山东等有加温温室或日光温室的条件下可用于冬季栽培。目前在山东、山西、湖南、河南、安徽、海南等地区推广面积逐年扩  相似文献   

4.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斐氏球盖菇是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食用菌之一。我国云南、四川、西藏、吉林等省区均有野生分布。80年代我国曾引种试验并试栽成功,近几年来在国内开始栽培,但选育的优良品种和积累的栽培经验有限,栽培面积不大。2000年我们组织科技人员对大球盖菇的熟料栽培和生料栽培的生产配方等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为熟料栽培配方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北三省西瓜甜瓜栽培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9,(8):45-49
西瓜甜瓜在我国东北栽培历史悠久,本文从近7年产量、栽培面积、基本栽培模式和典型栽培模式等方面概述了我国东北三省西瓜甜瓜栽培模式概况,并从品种多样化,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东北三省西瓜甜瓜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速推广新品种,培育设施专用品种,通过政府调控调动瓜农生产积极性,加速集约化生产等一系列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楂是我国原产的果树之一,在我国已有三千年的栽培历史,它具有栽培管理简便、结果早、寿命长、耐贮运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同时具有很高的营养和医疗价值,是我国人民喜爱的果品之一。发展山楂,经济  相似文献   

7.
大樱桃保护栽培始于英、意、瑞士等国,目的是为了解除果实形成阶段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近十几年才开始以改变果实成熟期、延长鲜果供应时间为目的栽培。我国大樱桃保护栽培起步较晚,仅在烟台、大连等地有少量栽培。  相似文献   

8.
我国草莓生产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8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草莓科研、生产发展非常迅速 ,相继从欧美和日本引进了一大批优良品种 ,从中筛选出的全明星、戈雷拉、宝交早生等迅速成为主栽品种。栽培面积逐年扩大 ,栽培形式由原来的单一露地栽培转变为露地栽培与多种保护地栽培并存。草莓以其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适于保护地栽培等特殊优势成为我国果树业中发展最快的一项新兴产业 ,是“两高一优”农业的成功典范 ,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1 我国草莓生产现状1 .1 栽培面积与主产地   1 985年 ,我国草莓栽培面积大约…  相似文献   

9.
番茄是世界上重要的设施栽培蔬菜品种 ,在荷兰等发达国家 ,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有较广泛的应用。这种栽培方式是利用番茄的生长特性 ,充分发挥植株无限生长的潜力 ,人为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通过规范化的栽培管理和环境控制 ,延长番茄生长期和采收期 ,减少翻耕、播种、育苗、移栽等重复劳动 ,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蔬菜生产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是一种先进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近年来 ,随着我国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番茄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根据我国的气候条件和经济水平 ,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宜采用越冬栽培方式 ,一般在夏末到秋初育苗…  相似文献   

10.
号称“花王”的牡丹,是原产于我国的世界名花,栽培历史悠久。目前我国北方至少有两个牡丹栽培种群,一个是在华北地区及黄河中下游一带,以菏泽、洛阳等地为栽培中心的牡丹(Paeaonia suffrutilosa Andr)系品种群;另一个是西北地区以临夏、临洮、兰州等地为栽培中心的紫斑牡丹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当前富士苹果套袋栽培所面临的农村劳动力缺乏、老龄化问题和生产成本上升、果实品质下降等实际问题,以天水"花牛"苹果无袋栽培为范例,分析了富士苹果套袋技术的应用背景与套袋栽培的优劣势、国内外苹果套袋栽培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在我国实行无袋栽培的可行性;指出无袋栽培将是我国苹果产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出无袋栽培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我国葡萄设施栽培的历史、现状,以及我国葡萄设施栽培模式、设施类型和品种选择等。重点对葡萄促成栽培、避雨栽培、延迟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尤其在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调控,以及设施栽培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论述,为葡萄设施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方地区蒲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不仅是美味佳蔬,而且是食疗良药。在江浙地区广泛栽培,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却少见种植。从品种特性、栽培地准备、主要栽培管理技术、适时采收和越冬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淮蒲1号’在我国北方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甜瓜属于葫芦科黄瓜属甜瓜种,是全球十大水果之一。我国栽培甜瓜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栽培甜瓜历史较早的国家,有薄皮甜瓜(别名香瓜、梨瓜及东方甜瓜等)和厚皮甜瓜(别名哈密瓜、白兰瓜及洋香瓜等)2个亚种。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而且甜瓜品种类型比较多,长期以来形成了优质甜瓜的种植区域。本文主要从品种类型、栽培特性、栽培季节、高效模式、大棚甜瓜栽培、大棚甜瓜病虫害防治方面总结了长江流域塑料大棚甜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是仙人掌科三角柱属多年生植物,原产中美洲墨西哥等地。在美国、马来西亚、巴拿马、墨西哥等国家广泛栽培,1645年由荷兰人引入台湾,在我国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等省均有栽培。目前,美国、荷兰积极发展火龙果温室栽培与机械化栽培,日本和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将智能设施园艺技术广泛应用于火龙果栽培。  相似文献   

16.
荷花(Nelumbo nucifera)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栽培历史悠久,在北京地区广泛栽培应用。阐述了荷花的栽培历史、生态习性、栽培养护技术等,并结合近几年工作实践和经验,从概况、程序、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荷花品种国际登录工作。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18,(6)
近代西方蘑菇栽培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对我国食用菌从传统栽培发展到新法栽培具有重大影响。西方蘑菇栽培的核心是以真菌理论作指导的技术和新方法,人工培养菌种播种是关键。西方蘑菇栽培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是从理论到实践一步一步从小到大走过来的,许多科学家及实践者都进行了艰辛的工作。从"菌种"一词的出现,法国菌种的传入,"纯菌种",胡昌炽、潘志农和余小铁的工作、上海栽培蘑菇的时间和规模、20世纪50年代我国蘑菇纯菌种分离成功和推广、栽培之蘑菇中文名称的规范等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18.
1我国设施葡萄发展现状葡萄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避雨棚等保护措施,改善和调控设施内的光照、温室、湿度和气体等各种环境因子,从而满足葡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进而达到葡萄在规定时间内成熟的一种人为调控生产栽培模式。我国设施葡萄栽培起步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从庭院发展起来的。197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园艺试验站利用日光温室栽培葡萄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近代西方蘑菇栽培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对我国食用菌从传统栽培发展到新法栽培具有重大影响。西方蘑菇栽培的核心是以真菌理论作指导的技术和新方法,人工培养菌种播种是关键。西方蘑菇栽培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是从理论到实践一步一步从小到大走过来的,许多科学家及实践者都进行了艰辛的工作。从"菌种"一词的出现,法国菌种的传入,"纯菌种",胡昌炽、潘志农和余小铁的工作、上海栽培蘑菇的时间和规模、20世纪50年代我国蘑菇纯菌种分离成功和推广、栽培之蘑菇中文名称的规范等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20.
<正>石榴原产于伊朗及阿富汗等中亚地带。公元前先后向西传至地中海沿岸各国,向东传至印度、中国、朝鲜、日本等国。目前,世界各地几乎都有石榴栽培。陕西是我国石榴栽培最早和作为生产利用最久的地区,也是我国石榴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石榴引入长安后,栽培历史已有2 000多年。陕西地区尤其是陕西的临潼区,不但是石榴引入的落脚地,而且是我国石榴文化和石榴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