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优化达乌里胡枝子愈伤诱导培养基的激素含量及比例,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愈伤组织及种子的最佳条件,本研究以达乌里胡枝子种子为外植体,探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诱导的影响,并针对愈伤组织和种子处理分别设置了两时间两浓度(2 h和6 h, 0.3%和0.9%)及三时间两浓度(6 h、8 h、10 h, 0.4%、0.8%)的EMS处理时间和浓度的组合,研究各处理对愈伤分化系数和后期植株成活率以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表型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达乌里胡枝子种子愈伤的最佳激素配比为0.25 mg/L NAA+0.5 mg/L 6-BA+0.5 mg/L 2,4-D,此时达乌里胡枝子愈伤诱导率为94.9%。EMS诱变达乌里胡枝子愈伤组织的适宜浓度为0.3%,处理时间为6 h,分化系数和植株相对成活率分别为46.31%和47.78%,接近半致死范围,且生根数、根长和平均株高等指标与高浓度EMS处理相比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小。EMS诱变达乌里胡枝子种子的适宜浓度为0.8%,处理时间10 h,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分别为53.61%、51.06%和53.28%,均接近半致死量,同时发现多株幼苗叶片...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EMS(甲基磺酸乙酯)对啤酒大麦种子甘啤8号萌发期及苗期的影响,优选适宜的诱变条件,本试验对浸水萌动后的种子进行EMS诱变处理,共设置7个浓度(0.2%、0.3%、0.4%、0.6%、0.8%、1.0%、1.2%),3个时间段(8 h、12 h和16 h)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诱变浓度增加,单日的萌发数量均呈下降趋势,相同浓度下单日相对发芽率8 h>16 h>12 h;发芽势也呈下降趋势,8 h、12 h和16 h处理发芽势最大值分别为84%、66%和82%;诱变浓度和诱变时间对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显著(p<0.05)。5 d发芽率能达到40%~60%的诱变组合为0.8%+8 h, 0.4%+12 h, 0.4%+16 h;萌发指数随诱变浓度增大和诱变时间延长显著下降(p<0.05);EMS诱变剂对大麦种子芽长和根长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随着EMS浓度增大和诱变时间的延长,大麦种子的芽长和根长均呈显著下降趋势。8 h处理、浓度大于0.8%时,根长受到抑制;12 h处理、浓度大于0.6%,根长受到抑制;16 h处理、浓度大于0.8%时,根长和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技术在冬瓜种质资源创制中的效果和探索适宜的冬瓜种子诱变体系,采用EMS磷酸缓冲液对冬瓜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研究了处理浓度和诱变处理时间对冬瓜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并对冬瓜M1、M2代突变体的田间生物学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诱变条件为1.2% EMS诱变12 h,在此条件下,冬瓜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分别为54.67%、51.83%,接近半数致死浓度;在该诱变条件下大规模处理冬瓜种子10000 粒,催芽播种4752 粒,成苗4500 株,植株具有典型的EMS处理后的真叶畸形、黄化等特征,证明EMS诱导成功,自交授粉获得586 个自交瓜。种植M2代株系后获得叶、花、果实和株型等相关的突变体,突变率分别为27.22%、26.80%、20.47%、16.06%,冬瓜总突变频率为11.53%。本研究建立了冬瓜种子EMS诱变体系,构建了冬瓜突变体库,为冬瓜功能基因研究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4.
《种子》2018,(12)
采用浓度分别为0.1%、0.3%、0.6%、0.9%、1.2%、1.5%和2.0%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对无芒雀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分析EMS化学诱变剂对无芒雀麦种子发芽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EMS处理对种子发芽具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显著(p0.05)。无芒雀麦种子在不同浓度EMS诱变15h的条件下,种子发芽率、芽长和根长等与对照相比均有降低。以相对发芽率达半致死剂量为标准,EMS诱导无芒雀麦种子建立突变体库的适宜浓度为1.2%~1.5%,处理时间为15h。  相似文献   

5.
开展羊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研究对于丰富羊草育种技术和方法,加快羊草新品种选育进程及开展羊草种质创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育成品种‘吉生4号’羊草种子为材料,通过6个浓度(0%,0.7%,1.0%,1.2%,1.5%,1.8%)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旨在揭示不同浓度EMS诱变对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筛选羊草种子EMS诱变的最优处理浓度,为后续构建羊草EMS突变群体提供指导。结果表明,EMS诱变对羊草种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随着诱变浓度的增加,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等呈降低趋势。当EMS浓度超过1.2%时,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1.5%EMS处理后,羊草种子相对发芽率降低到51.68%,1.8%EMS浓度处理的发芽率比对照降低67.5%,发芽指数降低了44.0%。EMS诱变处理后羊草种子萌发起始时间被延长3~10 d。EMS诱变处理对羊草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根长、苗长的降低。通过计算EMS诱变后羊草种子的半致死率,最终确定EMS诱变羊草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1.5%EMS浓度处理。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得出结论:EMS诱变处理对羊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浓度抑制效应,表现为萌发时间延迟、发芽率降低、苗长和根长变短;以相对发芽率达到半致死率为标准,EMS诱变羊草种子的优化体系为1.5%EMS处理。本研究在育种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结果对于后续构建羊草EMS诱变群体,丰富羊草诱变育种材料及加快羊草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谷子十里香的EMS诱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谷子成熟种子用不同浓度的EMS诱变处理下的最佳诱变条件,以期为筛选十里香感锈突变体进行基础研究奠定材料基础。以优异抗锈谷子品种十里香为材料,用不同浓度EMS(0,0.8%,1.0%,1.2%,1.5%)处理提前浸种或未浸种的谷子十里香成熟种子16 h,于处理后第3,7天分别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长度。十里香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率均随着EM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EMS浓度为1.2%和1.5%时,种子发芽率不受提前浸种与否的影响。除此之外,同一EMS浓度处理下,提前浸种比未浸种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高。发芽势在EMS浓度1.2%时差异最显著(9.66%),1.0%时次之;发芽率在EMS浓度1.0%时差异最显著(8.66%),1.2%和1.5%时无显著差异。EMS浓度越大,十里香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降幅度越快,EMS浓度由1.2%增加到1.5%时,发芽势与发芽率降幅最大,分别是36.34%~40.33%和44.00%~48.00%;EMS浓度为1.5%时,种子发芽势与发芽率均达到最低值。随着EMS浓度的增加,十里香种子的发芽长度随之变短,以EMS浓度1.5%时芽长的变化最显著。EMS能够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以十里香种子发芽率50.00%为标准,提前浸种或未浸种条件下,1.2%为EMS诱变最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7.
《种子》2021,(6)
为探索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党参种子的最佳诱变浓度和时间,创新党参种质资源以及选育党参新品种,以党参种子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EMS(0,1%,2%,3%,4%,5%)分别处理党参种子6 h、8 h、12 h和24 h。结果表明,EMS对党参种子的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EMS浓度升高,降低党参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延长党参种子起始发芽时间和缩短持续发芽时间,并抑制芽的生长。研究表明,4%EMS处理4 h为党参种子最佳适宜诱变条件。  相似文献   

8.
EMS诱变剂处理对苦荞种子萌发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浓度对苦荞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加快苦荞品种改良的进程。本研究以‘川荞1号’、‘川荞2号’和‘川荞3号’3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使用EMS对苦荞种子进行诱变。分别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EMS(0.4%,0.8%,1.2%,1.6%)处理苦荞种子,相应设置空白对照组。每个处理进行5次重复,室内调查萌发指标以及移栽后观察记录诱变植株的田间相关性状。结果显示:EMS除了对苦荞茎粗有一定的促进以外,随EMS浓度的增加,苦荞各品种全生育期延长。EMS对苦荞发芽率、根长、芽长、种苗鲜重、田间成苗率、株高以及产量方面影响显著,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各个指标呈递减趋势。说明EMS对苦荞植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合苦荞种子萌发相关性状、田间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等方面考虑,综合得出EMS诱导苦荞适宜浓度为0.8%~1.2%。本研究为苦荞EMS诱变提供诱变时间和适宜浓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不同浓度的EMS对高粱晋粱5号和V4B种子进行不同时间处理,分析EMS处理对高粱出苗及株高、叶片、穗型、育性和成熟期的影响,确定高粱EMS处理的最适条件,为高粱种质创新以及品种培育和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晋粱5号和V4B的出苗率、相对成苗率变化总趋势为随EMS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增长而升高,但是与对照相比,部分EMS处理能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株高变异率、育性变异率及成熟期变异率变化总趋势为随EMS浓度升高而升高,而EMS处理对两个种质的叶形变异率和穗型变异率的影响趋势不同。不同浓度EMS应用于高粱诱变育种时,0.20% EMS浸种12h可作为EMS诱变晋粱5号和V4B构建突变体库的适宜条件;0.20% EMS和0.25% EMS浸种12h可分别作为EMS诱变晋粱5号和V4B筛选矮秆突变体的适宜条件;0.25% EMS浸种12h可作为EMS诱变晋粱5号和V4B筛选穗型突变体的适宜条件,以及晋粱5号筛选叶片突变体的适宜条件;0.35% EMS浸种12h可作为EMS诱变晋粱5号和V4B筛选成熟期突变体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0.
秦思思  颜玉娟  曾倩玉 《种子》2020,(2):73-76,81
以醉鱼草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0.4%、0.8%、1.2%、1.6%、2.0%、3.0%等6个浓度梯度的EMS溶液处理12 h、24 h、48 h,旨在探究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对醉鱼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筛选最适诱变浓度和时间组合,为后期构建醉鱼草EMS突变群体提供指导。结果表明:高浓度的EMS对醉鱼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长度具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发芽率越低,幼苗越矮;EMS浓度为3.0%、处理时间为48 h时,其相对发芽率最接近半致死浓度,为醉鱼草EMS诱变体库建立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菜心种子的最佳条件及其诱变性状,本实验以3个不同品种菜心为材料,研究了EMS不同浓度(0%~3.5%)和不同浸泡时长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0%~3.5%)的提高,3种菜心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成活率均逐渐降低。同一品种在相同EMS浓度下,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成活率均显著降低。最终确定2.5%EMS浸泡4 h为诱变‘特靓王45天尖叶菜心’和‘油绿701’的最佳条件,3.0%EMS浸泡4 h为诱变‘油绿702’的最佳条件。经EMS诱变菜心幼苗的变异表型有黄化、叶缘不规则、茎部紫色或黑色等性状。本研究结果为菜心的诱变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EMS诱变对蒙古国黄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2018,(10)
以蒙古国黄花苜蓿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EMS对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分析EMS对黄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EMS诱变黄花苜蓿种子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随着EMS诱变浓度的增加,EMS对黄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表现为萌发时间延迟、发芽率降低、幼苗变短;在同一EMS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黄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呈降低趋势。综合分析认为:EMS处理黄花苜蓿种子的适宜浓度为1.4%,处理时间为18h。本研究为后续构建黄花苜蓿EMS诱变群体,丰富黄花苜蓿育种材料及加快黄花苜蓿育种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不同甲基磺酸乙酯(EMS)浓度(0、0.1%、O:5%、1.0%、1.5%和2.O%)和在浓度为1.2%时不同处理时间(O、8、12、16 h和20 h)对麻疯树萌发种子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EMS对麻疯树种子的半致死浓度为1.2%.当浓度达到2.0%时,种子受到严重伤害,成苗率为1.67%.用1.2%浓度诱变麻疯树种子,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受到的伤害也随之加重,并且产生的矮化植株率也随之大幅度升高,在处理时间大于12 h时,得到的植株都是矮化植株,但当处理时间达到20 h时种子成苗率为0.由此看来,用EMS诱变麻疯树种子的合适浓度为1.2%,处理时间应选在8~12 h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亚麻荠种子富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贮藏蛋白。为了获得广泛的育种材料,创建优异的新种质,采用EMS(甲基磺酸乙酯)对亚麻荠种子进行诱变处理。通过EMS不同处理时间(0,8,12,16 h)和不同处理浓度(0,0.2%,0.4%,0.6%,0.8%,1.0%,1.2%)条件下诱变亚麻荠种子,建立了EMS诱变亚麻荠种子的优化体系,以0.8%(V/V)EMS处理成熟种子12 h效果最佳,筛选获得一个亚麻荠2SP1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该突变体种子贮藏蛋白成分中缺失了2S清蛋白,但是亚麻荠种子含油量和蛋白含量、株型和种子萌发等农艺性状未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特殊的亚麻荠2SP1突变体可作为研究种子贮藏蛋白合成机理及培育高营养品质亚麻荠新品种的优异种质资源,也可用于进行相关功能基因组学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粱种子EMS诱变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化学诱变剂EMS对高粱种子的诱变处理效果,进行了不同EMS浓度、不同EMS处理时间对R111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影响的试验,并在适宜浓度和处理时间下,比较了6种基因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成苗率。结果表明:R111的EMS致死浓度为0.5%,半致死浓度为0.25%,适宜的处理时间为10~15h;经处理后,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发芽率、发芽势、出苗率明显不同,说明不同基因型对EMS的敏感性不同,半致死浓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四倍体不结球白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两种激素(NAA、6-BA)浓度配比对不结球白菜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而后研究不同浓度(0.4%、0.6%、0.8%)EMS诱变剂和不同处理时间(2 h、4 h、6 h)对不结球白菜愈伤组织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 d苗龄的子叶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以4.0 mg/L 6-BA和0.2 mg/L NAA组合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以3.0 mg/L 6-BA和0.4 mg/L NAA诱导不定芽的效果最佳;EMS对不结球白菜愈伤组织最佳的浓度是0.6%处理4 h。诱变后检测植株的相关酶活性均有明显增加,表明EMS诱变获得植株的抗热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藜麦种子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最佳处理条件,本试验以‘忻藜1号’为材料,采用培养皿萌发与营养土育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EMS浓度(0, 1.4%, 1.6%, 1.8%, 2.0%)和不同时间(50, 100, 150,200 min)诱变处理下,藜麦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及幼苗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藜麦的发芽率和出苗率随着EMS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且差异显著。当EMS浓度为1.8%、处理时间为200 min时,藜麦发芽率和出苗率最接近半致死量。(2)藜麦叶片中脯氨酸(Pro)含量,随EMS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先升后降;随着EMS浓度的增加与处理时间的延长,藜麦叶片中MDA含量总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当EMS浓度为2.0%时,藜麦叶片中MDA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3)随EMS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藜麦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由此可得,EMS诱变藜麦最佳浓度与处理时间为1.8%...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诱变剂对橡胶草四倍体的诱导效果,以橡胶草幼芽为材料,采用浸芽法,比较分析氨磺灵和秋水仙素2种诱变剂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橡胶草多倍体的诱导效果及多倍体橡胶草的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氨磺灵处理橡胶草的成苗率(60%~75%)和最高诱变率(14.08%)均高于秋水仙素处理(0~59%和5.56%),其嵌合体率(27.27%)低于秋水仙素处理(75.00%),其中0.04 mmol/L氨磺灵处理 30 min,成苗率为71.00%,变异率14.08%,为最佳诱变条件。可见,氨磺灵比秋水仙素更适合用于橡胶草多倍体诱导。诱导后获得的四倍体橡胶草叶片厚度、气孔大小、花和种子大小均显著大于野生型二倍体植株,气孔密度则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这些形态特征可辅助多倍体橡胶草快速筛选和鉴定。本研究初步探明了2种诱变剂对橡胶草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果,为今后橡胶草多倍体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乔雨  石凤翎  熊梅  张凯旋 《种子》2016,(3):98-100
采用0.9%EMS(甲基磺酸乙酯)对缘毛雀麦和直立型扁蓿豆进行不同时间(15,18,45,48 h)浸种处理,测定其发芽起始时间、发芽率、幼苗鲜重等,以探讨EMS对2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9%EMS浸种处理15h对缘毛雀麦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但延长处理3h后则有较显著(p<0.01)的抑制作用;直立型扁蓿豆种子在处理45 h时相对发芽率显著下降.以相对发芽率达半致死剂量为标准,缘毛雀麦和直立型扁蓿豆种子用0.9%EMS处理的适宜时间分别为18h和48 h.  相似文献   

20.
《种子》2021,(7)
以薏苡CDT和Y 159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及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sulfone, EMS)分别对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分析~(60)Co-γ辐照和EMS对薏苡种子萌发和幼苗突变率、株高的影响,旨在筛选~(60)Co-γ辐照和EMS诱变薏苡种子的最适剂量(浓度)。结果表明,~(60)Co-γ辐照剂量和EMS浓度对薏苡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突变率、株高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随着~(60)Co-γ辐照剂量和EMS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时间延迟、发芽率降低和幼苗变短,而幼苗突变率逐渐增加;~(60)Co-γ辐照处理下,薏苡CDT和Y 159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406.305 Gy和284.795 Gy, EMS处理下薏苡Y 159的半致死剂量为2.4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