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是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较高的养地作物。近几年,大豆间作玉米技术在我县大面积试验、示范、推广证明,比单作玉米每亩增收220元,比单作大豆每亩增收300元。  相似文献   

2.
邵秀兰  韩冰 《种子世界》2021,(12):0039-0041
玉米和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也是畜牧养殖、养殖业、医疗卫生、轻工业、食品等领域的重要原料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大豆、玉米需求不断上涨,玉米、大豆价格持续上涨,激发了广大农户种植热情。玉米与大豆间作模式比单一种植玉米或大豆模式更好,可充分发挥边际效益,让大豆获得更优质的生长空间,实现光能、养分的最大限度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对大豆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因此,我国大豆的种植范围较广,品种也较为丰富。尽管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存在很大的缺口,大豆产量不足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粮食安全问题之一。大豆与玉米争地问题也是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矛盾之一。近年来,大豆与玉米共作栽培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基于此,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条件的影响入手,着重介绍了在不同连作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及推广技术要点,旨在促进大豆玉米高产、优产,为发展多品种复合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玉米和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和高产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农业科学家关注。以马铃薯、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为主题,探讨了该种植模式对3种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等方面的优化策略。研究表明,马铃薯、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的产量。在种植密度方面,合理的间距可以减少农作物间的竞争情况,有效保障光照和空气流通,进而促进作物生长。适当施肥和灌溉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进一步提高产量。叙述了马铃薯、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有望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可行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玉米小麦间作高产栽培技术海宏文(辽宁省阜新县农业技术推广站123100)冯兴安贾祝武(阜新县沙拉乡农技站)(阜新县大板乡农技站)玉米小麦(简称米麦)间作增产技术是我省“九五”期间重点推广项目。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摸索米麦间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积极改进和补...  相似文献   

6.
<正>为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大油料生产的同时兼顾粮食生产,实现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在借鉴外地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沈丘县种植特点和生产水平,特制定本技术方案。1品种选择大豆品种选用中早熟(生育期95~100 d),黑荚、不炸荚,弱分枝,品种发芽率在90%以上的品种,如郑豆196等;玉米品种宜选用中大穗、紧凑型、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抗性好,品种发芽率在95%以上的中  相似文献   

7.
井陉县地处晋冀交界处,属太行山丘陵干旱、半干旱地区,生产的红小豆是正宗的"天津红"品种,也是河北省外贸出口的名牌.为了有效地提高出口创汇型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调整种植结构,井陉县农业局技术站开展了夏玉米间作红小豆的开发应用研究,在试验、示范、推广过程中,总结出了适合山区夏玉米间作红小豆的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从对土壤营养成分吸储的角度看,玉米是耗地作物,大豆是养地作物,将玉米与大豆间作种植,恰好发挥了两种作物的互补性,可实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基于上述分析,阐述了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及操作要领。  相似文献   

9.
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属担子菌纲,伞菌种,子实体肥硕洁白,形如鸡腿,口感清嫩爽口,味道鲜美,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性平、味甘滑、利脾胃,含降低血糖的特殊成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鸡腿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发展鸡腿菇生产前景广阔.夏玉米间作鸡腿菇能节省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鸡腿菇销售期正值蔬菜供应淡季,既满足了市场供应,又增加了收入.鸡腿菇从种到收仅50天左右,时间短、见效快、技术简单、易掌握,经过连续几年试验和大面积推广证明,夏玉米间作鸡腿菇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改革,结合西充县地理、气候等条件,在种植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了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之间套作高产模式,实现一年2~3熟种植,优化种植结构,在当地应用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同类地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棉花和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33.3万hm~2和200万hm~2以上,争地矛盾突出,两者空间互补性强,轮作优势明显,但存在难以机械化和作物间轮作倒茬等问题。通过压缩棉花株距,保障单位面积内间作棉花株数与常规纯作棉花株数基本一致,留出带宽间种玉米。此棉花玉米宽幅间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棉花玉米宽幅间作高产高效生产环境、品种搭配、播前准备、播种与覆膜、田间管理、收获与晾晒、秸秆还田与残膜清除等技术措施要求。  相似文献   

12.
春玉米春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115-117,125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选择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春玉米密度、春大豆密度三个农艺因子,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总产、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因子效应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模拟寻优,对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及其复合群体结构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3.
春玉米与春小麦吨粮田高产栽培技术适宜在无霜期为120~150d,大于或等于l0℃活动积温2600~3400℃的冀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种植。据承德市几年来试验示范实践平均亩产达1045.3kg,比单一种植玉米亩增产608.6kg,增产58.2%。1春小麦与春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增产机理1.1充分合理利用光热资源在适宜区春小麦播种是在土壤5cm深地温达到2~4℃进行的,一般在3月10~20日。比一年一作大田正常播种提前一个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大于等于零度的积温240℃以上。玉米是C4作物,有充分利用光能的生理基础,与小麦间作是高矮秆搭配,小麦占地的空间可以供玉…  相似文献   

14.
贾广杰 《种子科技》2023,(18):64-66
小麦、花生和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农作物,其生产效率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总产量和农民的收入。然而,传统、单一的作物种植方式往往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也容易导致土壤养分的枯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研究者提出了小麦、花生和玉米的间作套种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实现了作物的互利共生,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改善了土壤的肥力。文章探讨了间作套种模式要点,以期为提高小麦、玉米、花生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豆、玉米间作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探讨大豆与玉米间作优化栽培模式,进行了4种不同宽窄行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按2:3宽窄行种植,玉米种植密度3800株/667m2,大豆种植密度14659株/667m2,单产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6.
西南地区玉米套作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选用配套高产良种注意玉米与大豆品种的协调搭配,玉米品种选用株型紧凑中早熟类型品种,如川单418、成单30、登海605等;大豆品种选用耐荫性好、抗倒力强、品质优、产量高的夏大豆中晚熟品种,如农业部主导品种南豆12,四川省农业厅主导品种南黑豆20、贡秋豆4号,以及早熟大豆南夏豆25等。2规范玉米大豆带宽比采用宽窄行种植,玉米宽行160cm,窄行40cm;播种  相似文献   

17.
玉米套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和大豆都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农作物,不仅能满足日常的食用需求,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所以重视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具有重要的产业意义。利用玉米套种大豆栽培方式不仅可以实现玉米和大豆的高产,更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是较为科学的一种农业种植技术。目前,重庆地区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广泛地使用了套种技术,就玉米套种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做好优良种子的选择、适时播种、控制玉米植株的密度、科学施肥、适时除草、病虫害防治以及适时晚收7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全面提高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使农户增收。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选择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春玉米密度、春大豆密度三个农艺因子,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总产、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因子效应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模拟寻优,对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及其复合群体结构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20.
小麦套种朝天椒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玲 《中国种业》2012,(11):72-73
朝天椒是内黄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左右,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3,平均每667m2产200~250kg,效益为2000~3000元,种植的主要品种以子弹头、三樱椒等自留种为主。小麦、玉米是内黄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常年种植面积6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