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苜蓿侧膜种植具有增温保墒 ,调节土壤水热 ,抑制杂草生长 ,改善微环境的作用 ,利于苜蓿的生长发育。试验表明 :苜蓿侧膜种植出苗提前 3 d,幼苗株高提高 5 7% ,茎粗增加 2 1 .7% ,叶面积指数在苜蓿各发育阶段均有较大增加 ,鲜草产量增加 1 85 0 .9kg/hm2 ,干草增加 5 0 0 .3 kg/hm2 ,茎叶比提高3 0 .9%。因此 ,侧膜种植是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苜蓿抓苗保苗及增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陇中旱地膜侧马铃薯与露地马铃薯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膜侧种植马铃薯较露地种植马铃薯增产4 382.25 kg/hm2.增产率30.62%,水分利用效率膜侧种植较露地种植提高5.92 kg/(mm·hm2),增加6.51%.在降水量为46.70 mm的情况下,膜侧种植区0~200 cm土层水分含量较露地种植区提高17.03mm,耗水量增加31.23 mm.  相似文献   

3.
在谷子栽种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种植技术的控制和管理,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在旱地谷子种植过程中,膜侧垄沟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确保谷子种植过程中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该文主要对旱地谷子膜侧垄沟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县从1999年开始引进推广膜侧大豆栽培,近年来在沟南、茹村、豆村等乡镇试验、示范和推广面积达到133公顷以上,在春旱加伏旱的严重情况下,表现出较强的抗旱、保苗、抗灾能力,实现了稳产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用较少的水,收获较多的优质稻米,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在优化滴灌水稻种植密度的基础上,提出水稻膜下滴灌直播技术。并根据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要求,研制出水稻膜下滴灌播种机。通过大面积田间生产考核表明:旱作水稻膜上打孔直播技术,能大幅减少人工消耗,出苗整齐。生产实践表明,研制的水稻膜下滴灌播种机空穴率≤3%;穴粒数合格率≥85%;膜孔覆土率≥95%;亩穴数达到31000-33000穴,该机能适应我国干旱区水稻高密度种植农艺技术要求,为我国干旱区生产稻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和常规种植相比,侧膜种植苜蓿出苗提前3d,幼苗高增加57%,茎粗增加21.7%,根长增加2~4cm,播种第2年,株高增加30.77%,单株分枝数增加12%,茎叶比较常规种植低,播种当年增产21.14%,第2年增产83.64%,2年累计净收益2916.88元/hm2。  相似文献   

7.
1.我团地处风险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在2000公顷左右,由于春季干旱少雨,刮风天气多,跑墒快、播期紧张,采用双膜覆盖可以弥补以上不足。 2.采用双膜覆盖能使苗床内形成温室,起到增温保墒作用,显著提高棉花苗期对不良气候环境影响,保苗率达到90%以上,实现一播全苗,苗全苗壮。  相似文献   

8.
双行番茄铺膜播种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奇台县2008年种植加工番茄近400公顷,采用机械直播模式和机械开沟铺膜人工移栽模式。引进使用了双行番茄铺膜直播机和起垄铺膜机。  相似文献   

9.
地膜覆盖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于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很大的潜力。笔者介绍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膜侧种植方法,总结其增产机理及马铃薯配套栽培技术措施,能有效地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促进马铃薯全苗和快速生长,增加产量,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吕小莲  王海鸥  刘敏基  胡志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47-1749,1752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机械化播种是实现其机械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当前,花生播种机具多采用机械化覆膜播种技术,按铺膜、播种先后不同可分为先播种后铺膜的膜下播种铺膜机及先铺膜后播种的膜上打穴铺膜播种机。典型机型主要有先播种后铺膜式的青岛万农达2BFD-2B(C)型多功能花生覆膜播种机等,该类机具具有保墒节水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小苗出膜需人工辅助;先覆膜后播种式的有河北2BMHF-2型多功能覆膜播种机等,该类机具有效地解决了前者需人工放苗的缺点,节约了工时,但其存在作业效率低、可靠性差、膜上打穴、播种均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在分析现有播种机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新型苗带覆土技术、膜上打穴及播种技术,以提高机具播种精度、质量及出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机采棉冠层叶面积指数、透光率和果枝长度等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2个种植密度D18(18万株/hm~2)和D24(24万株/hm~2),副区设4个施氮量N0(0kg/hm~2)、N170(170kg/hm~2)、N320(320kg/hm~2)和N470(470kg/hm~2)。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下,随种植密度增大,单株结铃数、单铃重与衣分减小,冠层上、中和下部叶面积指数增大,冠层上、中和下部果枝长度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冠层开度降低,冠层上、中和下部单铃重逐渐降低。同一种植密度下,当种植密度为D18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DIFN、冠层上、中和下部叶面积指数及果枝长度均呈上升趋势,表现为N470N320N170N0,种植密度D24条件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表现为N320N470N170N0。D24N320处理虽然较最高籽棉产量略低,但差异不显著,其增产率及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最高,在减少氮肥投入量的同时也减轻了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因此,当种植密度为24万株/hm~2、施氮量为320kg/hm~2是本试验条件下最理想的种植密度与施氮量。  相似文献   

12.
偏心圆盘指夹式幼苗移栽机栽植机构运动轨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ZY–1型偏心圆盘指夹式幼苗移栽机栽植机构的运动规律,设计了Visual Basic程序分析栽植轨迹,结合VB中对轨迹参数的输入、输出数据,得出适合移栽的较理想栽植机构相关参数范围,通过对烟草幼苗的栽植试验分析,得出在吊杯数为4个、转速为11.25 r/min、回转半径为0.360 m的情况下,特征参数λ取1.125时,有利于提高栽植质量和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猕猴桃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他们对产品的相关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深入探究无公害猕猴桃种植技术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阐述无公害贵长猕猴桃种植技术,有利于促进我国贵长猕 猴桃种植朝着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满足人们对产品的无公害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玉米新品种桂糯518最佳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栽培方式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方法】试验设种植密度(36000、42000、48000、54000和60000株/ha)、施氮量(0、75.0、150.0、225.0、300.0和375.0kg/ha)和栽培方式(常规栽培、宽窄行栽培、温棚育苗移栽和直播地膜覆盖)3个水平,均为随机区组设计。调查出苗期、采收期、生育期、株高、穗长和产量等性状,并将筛选出的桂糯518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广西北海、南宁、都安、贵港4个点进行示范,测定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穗长变短。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时,桂糯518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桂糯518表现略为晚熟,株高略有增高,施纯氮300.0kg/ha时,桂糯518鲜食产量最高;直播地膜覆盖处理时,玉米鲜食产量最高,宽窄行栽培处理次之,温棚育苗移栽处理产量最低;桂糯518在4个示范点平均比常规栽培增产7.68%,综合品质略优于常规栽培。【结论】桂糯518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种植密度48000~54000株/ha,施纯氮量300.0kg/ha左右时,产量及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邵东县魏家桥镇侯家村开展双季晚稻田间"3415"肥效试验,得出每亩最佳施肥 量为氮肥施8.31kg,磷肥3.11 kg,钾肥3.87 kg。N、P、K 比例为1:0.37:0.47。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施钙量、不同播种密度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为生产上提供施用钙肥与合理播种密度的理论依据。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A(施钙量)因素为主处理,设有4个水平,即:A1为0石灰/hm2、A2为300kg石灰/hm2、A3为600kg石灰/hm2、A4为900kg石灰/hm2;B(播种密度)因素为副处理,设有4个水平,即:B124万粒/hm2、B228.5万粒/hm2、B331.5万粒/hm2、B436万粒/hm2;3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施用300石灰/hm2、播种密度28.5万粒/hm2,可获得较高产量,达到3202.83 kg/hm2和最高的净收入,达到11531.16元/hm2。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的产量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淮海夏玉米 收获籽粒含水量高严重影响了玉米籽粒机械化的直收。本文从玉米籽粒机械化直收技术、玉米 籽粒直收机机具实验验证、实验结果相关评价以及玉米籽粒直收的发展建议四个方面进行详细 阐述,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2因素3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广西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百亩连片“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示范区进行特优233施N量与插植密度试验,探讨施N量与插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特优233的生育期、分蘖数、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呈增加趋势;随着插植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基本苗数、有效穗数、理论产量均增加,而每穗总粒数则减少。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特优233以施N量300kg/ha、插植密度21万蔸/ha产量最高,增产最显著。说明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耐肥抗倒的特点,其高产栽培方式宜采用高肥稀植。  相似文献   

19.
深度学习在大田种植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学习是目前机器学习领域最前沿和最具前景的技术,本研究采用归纳总结法,介绍了深度学习的特征及与传统机器学习的区别,归纳和梳理了深度学习在大田种植中的应用现状。结果表明:1)深度学习在大田种植中的应用初现端倪,主要集中在作物的识别与分类、农业遥感影像应用、土壤环境监测、农业场景识别等;2)采用的主要模型有卷积神经网络(CNN)、自编码(AE)、深度置信网络(DBN)、堆栈自编码(SAE)、全卷积神经网络(FCN)、深度神经网络(DCNN)等,其对各领域的分类与识别精度均有提高;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标注数据缺乏,尤其在遥感图像分类领域,普遍采用了迁移学习、数据增强、微调等技术来解决标注数据缺乏的问题。随着大田种植领域数据的增长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和多源异构数据的作物识别与分类、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预测预警、农作物产量预测、果树花朵及果体识别、水果质量及产量的优化控制等将会获得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秸秆施用、作物种植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秸秆施用对小麦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秸秆施用或作物种植均显著增加了0.25 mm粒径团聚体数量以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秸秆施用处理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多糖含量;秸秆施用配合作物种植处理较秸秆施用和作物种植处理进一步增加了2 mm和1~0.5 mm粒径团聚体数量、团聚体MWD和GMD以及多糖含量;秸秆施用处理与对照处理具有相似的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组成,作物种植处理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丛枝真菌含量,对照和秸秆施用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不同于作物种植和秸秆施用配合作物种植处理。增加土壤水分显著增加了小麦生物量、土壤团聚体MWD和GMD以及PLFA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多糖和丛枝真菌含量均与0.25 mm粒径团聚体数量以及团聚体MWD和GMD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