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茵陈、板蓝根、金银花、龙胆草、防风、钩藤等药组成的中药制剂“鸭肝散,具有清热解毒、疏肝解痉功效,临床用于防治蛋鸭、肉鸭、野鸭等不同品种雏鸭的病毒性肝炎鸭群14239羽,保护率(存活率)达95.7%,效果明显优于抗雏鸭病毒性为高免卵黄抗体。  相似文献   

2.
中药“蟾罗”口服液鸡胚接种抗鸭病毒性肝炎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周龄以内的小鸭,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鸭饲养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治疗鸭肝炎的药品,虽然卵黄抗体、高免血清和单克隆抗体治疗鸭肝炎有很好的疗效,但由于价格较贵、货源紧缺,致使实际应用较少。为了探讨中药“蟾罗”口服液抗鸭肝炎病毒的作用,笔者依据中兽医的理法方药辩证施治理论.对部分中草药进行了筛选、组合,选出了以蟾蜍、罗锅底等中药制成口服液.进行了抗鸭肝炎病毒的体外试验。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由于发病年龄较小、病程短,一旦发病,常常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药物主要是应用高免蛋黄或血清,笔者在对高免蛋黄和血清的总结中发现,一般在注射上述药物后需八个小时左右才能控制住雏鸭死亡。...  相似文献   

4.
鸭肝炎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某鸭场疑似鸭肝炎的病死雏鸭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过中和试验、雏鸭交叉保护试验,证明该病毒是I型鸭肝炎病毒变异株.用I型鸭肝炎病毒和分离毒制备的高免卵黄抗体在部分养鸭场进行预防及治疗试验,获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地控制了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一)发病情况 主诉:该群野雏鸭出壳后用雏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液注射过,出生后饲喂小鸭饲料,鸭群采食状况良好,15日龄后,该养殖户开始给鸭群饲喂自配日粮,日粮配方为玉米30%、稻糠20%、麦麸20%、黄豆粕15%、鱼粉8%、大蒜素4%、骨粉2%、食盐1%,饲喂时发现雏鸭采食量增加,饮水量大增,第2天突然发现鸭群异常,有10余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排稀粪,用庆大霉素饮水治疗,土霉素拌料治疗,用药2天未见好转,已发病50余只,死亡6只,还有20余只瘫痪在地,大声鸣叫,不愿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主要侵害3~15日龄的雏鸭。此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极高,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介绍一剂中药的方剂,可以有效地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1组方板兰根100g,菌陈70g,菊花50g,龙胆草、川楝子、香附、钩藤、栀子、大黄各40g,甘草30g。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液的试制及应用范文明,罗函禄,张菊英,刘建萍(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210014)鸭病毒性肝炎(D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在我国养鸭地区普遍发生和流行,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对本病的治疗,可用高免血清或康复血清,但其来源有限...  相似文献   

8.
《北方牧业》2013,(5):20
<正>猪流感多发生于天气骤变的早春,推荐以下中药方剂治疗:苍耳子10克,炒黑、研末,拌料喂服;板蓝根、蒲公英各100克,煎水,拌料喂服;葱白62克,生姜31克,食盐15克,煎水,一次灌服;菊花、金银花、板蓝根各30克,防风、薄荷、连翘各20克,甘草15克,水煎饮服;金银花、连  相似文献   

9.
从广东新兴某鸭场大批发病和死亡的10日龄雏鸭肝、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无血凝性,攻毒1日龄雏鸭能引起100%发病死亡,利用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准血清进行中和试验、血清被动免疫保护试验、RT—PCR鉴定及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鸭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常采用疫苗注射或高免血清被动免疫,但由于该病主要发生于一周龄左右的雏鸭,疫苗注射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一旦发生病情,只能借助高免血清进行被动免疫,但血清来源困难,价格昂贵。本文就高免种鸭所产蛋的卵黄加以处理,制成注射悬液,对雏鸭注射,达到了满意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病毒引起的雏鸭的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潜伏期为1~4天,病程短,发病率可达100%,雏鸭死亡率高,各季均可发生,在冬春季节多发,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发生感染,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现将一起雏鸭暴发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胡润荷 《当代畜牧》2014,(23):85-86
本文利用鸭病毒性肝炎(DVH)弱毒活疫苗和DVH灭活油乳剂疫苗制备高免卵黄抗体,研究表明,高免卵黄抗体具有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发现,高免卵黄抗体对鸭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主要决定于卵黄抗体当中的中和抗体效价与免疫途径。卵黄抗体当中的中和抗体效价一般都会在28.5之上。研究说明高免卵黄抗体对于雏鸭感染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24h以内完成肌肉注射,能够达到的免疫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3.
免疫蛋黄液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效果好李兴成(浙江省绍兴县畜牧兽医站312000)入春以来,我县雏鸭病毒性肝炎普遍流行,给许多养鸭户带来了不少经济损失。近来,我们采用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液给予防治,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一、发病日龄:根据36户专业户,共5...  相似文献   

14.
正鸭病毒性肝炎也称鸭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影响雏鸭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是当前严重影响鸭业正常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1病原及流行特点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是鸭肝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的成员。目前已报道的鸭肝炎病毒有Ⅰ、Ⅱ、Ⅲ三个血清型:Ⅰ型鸭肝炎病毒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乃至世界各地鸭病毒性肝炎病例绝大多数为Ⅰ型鸭肝炎病毒,而且可能还有Ⅰ型鸭肝  相似文献   

15.
我镇肉鸭养殖户王某于2004年4月12日,进雏鸭1500只,饲养8日龄,突然发病,死亡13只。病鸭精神沉郁,呆立昏睡,有轻微的呼吸困难症状,死亡时有“角弓反张”症状,误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用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治疗后死亡185只,第二天前来我中心就诊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猪流行性感冒简称"猪流感",是由于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易发于天气骤变的早春、晚秋及寒冬。往往是突然发病,传播迅速,病程短,病情重,但死亡率不高;如无并发症,一般7~10 d即自愈。目前尚无治疗猪流感的特效药,下面介绍几种中草药方剂。1)苍耳子10 g,炒黑、研末,拌料喂服。2)板蓝根、蒲公英各100 g,煎水,拌料喂服。3)葱白62 g,生姜31 g,食盐15 g,煎水,一次灌服。4)菊花、金银花、板蓝根各30 g,防风、薄荷、连翘各20 g,甘草15 g,水煎饮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黄芪对白介素2基因表达的影响,将20只雏鸭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雏鸭用黄芪拌料饲喂,对照组雏鸭不用黄芪拌料饲喂,15d后处死,提取脾组织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两组雏鸭I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雏鸭IL-2基因表达量是对照组IL-2基因表达量的7.892倍。因此,黄芪能够提高雏鸭体内IL-2基因的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雏鸭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搞好环境卫生,对控制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2)采用康复鸭血清、高免鸭血清及高免卵黄抗体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方法:①有母源抗体的雏鸭,在7~10日龄时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羽份/只。②无母源抗体的雏鸭,在出壳后1日龄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羽1形只,或高免鸭血清及高免卵黄抗体0.5毫升/只;10日龄再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羽份/只。  相似文献   

19.
袁涛  聂奎 《中国家禽》2006,28(3):54-56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传播迅速、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鸭病毒性肝炎分为各自独立的没有血清学关系的Ⅰ型、Ⅱ型和Ⅲ型。1965年英国诺福克已接种了Ⅰ型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的雏鸭发生鸭肝炎,从病鸭中分离到的病原经交叉免疫试验证明与Ⅰ型鸭病毒性肝炎不同,故命名为Ⅱ型鸭病毒性肝炎。20世纪60年代后期Ⅱ型鸭肝炎在商品鸭群中消失,但至80年代英国的诺相克再度发生该病。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鸭病毒性肝炎有Ⅰ、Ⅱ、Ⅲ三个血清型,国内各地流行的鸭肝炎经鉴定均属Ⅰ型。该型的特点是发病快、死亡率高,有时可达90%以上。其预防方法包括用弱病毒疫苗直接免疫雏鸭,或免疫母鸭,雏鸭通过母源抗体获得被动保护,或给雏鸭直接注射高免血清等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