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蒙古莸、金叶莸、沙棘、沙枣和红雪果是近年来北京地区园林绿化中新引进的5种观赏性优良、环境适应性广的木本植物.为了扩大其种植,采用扦插法进行繁殖研究,研究了不同浓度生根粉处理对其扦插苗萌发率和生根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一定浓度的生根粉处理能提高蒙古莸、金叶莸和沙棘的萌发率,也能提高沙棘、沙枣、红雪果的生根率和蒙古莸、金叶...  相似文献   

2.
摘要:本试验通过割青麦苗加工前的不同处理,探讨麦苗堆放时间和干燥方法对麦苗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割青麦苗放置时间的延长,麦苗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SOD酶活性均发生明显下降,麦苗品质变劣。麦苗割青后采用太阳曝晒或室内摊凉,再干燥的办法都不利于麦苗营养品质的保持。试验结果认为,麦苗割青后应随即采取80℃高温杀青再50℃恒温干燥处理对麦苗营养的保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4.
rolB基因导入对农垦58S内源激素水平、株型和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的rolB转基因农垦58S的研究表明,rolB能明显改变水稻内源激素水平。其中,叶片和长日照条件下幼穗IAA水平有明显升高,同时长日照条件下iPAs及GA含量也有不同程度增加,但ABA水平无明显改变。rolB对水稻株型有明显影响,表现为株型紧凑,叶片直立、深绿,多数后代株系分蘖减少,叶片和颖花等器官变小,  相似文献   

5.
朱小虎  魏岩  严成 《种子》2010,29(12)
研究储藏时间、变温周期以及盐胁迫对大花罗布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花罗布麻种子果实大小3.28 mm×0.83 mm,萌发速度快,寿命较短,约为210 d.在5/15 ℃、5/25℃、15/25 ℃和25/35 ℃ 4个温变周期下,大花罗布麻种子的萌发率差异不显著(F=1.6720,p=0.2492),适宜萌发变温周期是15/25℃.低的温变周期对大花罗布麻的萌发速度有一定的限制.大花罗布麻种子在低的盐分浓度(0.05 mol/L)不抑制种子萌发,较高浓度盐溶液对萌发产生抑制,抑制程度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种子在0.8mol/L的盐溶液不萌发;复水后恢复萌发率高,种子恢复萌发率达到64%和58%(0.8,1.0mol/L NaCl),表明NaCl溶液主要是通过渗透效应影响大花罗布麻种子萌发的.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年份采收的麻疯树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采后1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和8年种子的种子百粒重、种仁百粒重、出仁率、种子含水率、种仁含水率、酸值、种仁含油率、主要脂肪酸比例和萌发率变化共11个指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贮藏时间只与萌发率和种仁含水率呈负相关,与油脂酸值呈正相关,贮藏1年后萌发率下降到32%.种仁含油率和出仁率是影响总体出油量的关键因子,它们与贮藏时间未见相关性,但是前者与种仁重量正相关,后者与种子含水率负相关.酸值的增加并未影响除萌发率以外的包括含油率和主要脂肪酸比例等指标.所以,用于扩繁再生的种子最好贮藏1年以内,控制低湿度;作为原料油再加工的种子至少可贮藏5年,可尽量干燥.  相似文献   

7.
杧果坐果率很低,一般只有不到0.5%,导致其坐果率低的因素有授粉受精不良、胚胎败育、病虫害、低温等。胚胎败育的果实生长缓慢,通常为畸形,很难发育成正常果实大小(Zora,2005),给杧果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在海南反季节杧果生产中,金煌、台农一号、贵妃等品种的胚胎败育和无籽果实(小果)的比例达到70%以上,果实商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于旱地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中冬小麦高产的深耕时间和方式,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豫西典型的旱作麦-玉复种轮作种植区设置夏深翻(SP)、夏深松(SS)、秋深翻(AP)和秋深松(AS)4个处理,研究了2个试验年度的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和穗部性状,以及2020—2021年度的小麦群体茎蘖数、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深耕时间和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穗部性状、茎蘖数、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均有显著影响。与夏深翻相比,秋深松的冬小麦产量、穗数、返青—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总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花前氮素转运量、灌浆中后期旗叶SPAD值和抽穗—灌浆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提高18.38%~19.55%,16.85%~26.05%,15.33%~20.28%,16.47%,20.43%,26.11%~33.81%,36.49%,5.24%~9.69%和5.55%~23.70%。秋深松能够增加小麦的茎蘖数、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改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最终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水网平原水耕人为土发生学性状的空间变异规律,选择浙江省绍兴平原作为研究区,调查与采样分析了水网平原区不同类别水耕人为土诊断层、诊断特性等发生学性状的空间分异规律和不同发生学性状之间的关联及其与成土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检出的水耕人为土类型主要属潜育水耕人为土、铁聚水耕人为土和简育水耕人为土,以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的分布最为集中。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和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在水网平原区内多呈复区分布。研究区内土壤众多发生学性状均存在一定的空间变异,其中以氧化还原层结构面上斑纹、灰色胶膜数量和氧化铁活化度及耕作层的彩度变异较大,而水耕表层厚度、犁底层与耕层容重比、表土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相对较小。在水耕人为土演变过程中主要发生学性状存在协同变化的特性,并主要受冬季地下水位和粘粒含量的影响。由潜育水耕人为土向简育水耕人为土、铁聚水耕人为土的演化是研究区土壤演化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海夏玉米品种脱水类型与机械粒收时间的确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璐璐  明博  谢瑞芝  王克如  侯鹏  李少昆 《作物学报》2018,44(12):1764-1773
黄淮海一年两熟模式下玉米成熟和熟后籽粒脱水的热量资源紧缺, 是制约机械粒收在该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尝试建立黄淮海一年两熟制地区玉米机械粒收适宜品种筛选和以授粉至生理成熟积温和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为指标, 运用双向平均法将参试品种划分为晚熟高含水率(I)、早熟高含水率(II)、早熟低含水率(III)和晚熟低含水率(IV)4种类型。基于玉米生长进程及籽粒含水率动态测试, 估算不同品种播种至适宜机械粒收含水率(28%、25%)所需活动积温, 以黄淮海区夏玉米常年播种日期为起点, 结合历史气象资料的累积计算, 利用地统计分析技术明确不同类型品种适宜机械粒收的时空分布规律, 建立适宜机械粒收时期的预测方法, 为机械粒收在黄淮海区域推广提供指导。选择27个主推品种, 播种至籽粒含水率下降到28%、25%所需要积温分别为, 类型I 2982°C d、3118°C d, 类型II 2770°C d、2873°C d, 类型III 2729°C d、2845°C d, 类型IV 2860°C d、2980°C d。类型III品种降至28%、25%含水率时间分别较类型II品种早2~3 d、约2 d, 较类型IV品种早7~9 d、7~10 d, 较类型I品种早13~17 d、16~17 d。各类型品种籽粒由28%含水率降至25%水平, 所需时间约6~8 d。在当前玉米种植模式及下茬小麦适期播种条件下, 黄淮海南部的豫南、皖北地区, 各类玉米品种均能满足籽粒脱水至适宜机械粒收含水率的要求, 而在黄淮海北部、关中西部以及山东半岛地区, 现有品种很难降至适宜含水率, 需通过选择早熟和籽粒脱水快的适宜品种加以实现。本研究建立的以积温预测籽粒含水率动态变化及其适宜机械粒收时间的预测方法, 为各地合理配置玉米粒收品种、确定适宜机械粒收时间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明水稻秸秆生物炭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江汉平原稻茬麦养分吸收、土壤养分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选择江汉平原典型潮土稻麦轮作区,以基施化肥但不施生物炭处理为对照,设置小麦播种前基施、返青拔节期追施以及两个时期同施不同剂量的生物炭等处理,采用比色法和火焰光度计法测定了不同处理小麦籽粒、植株茎叶和土壤的氮、磷、钾含量,并比较了...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基因型和环境及两者互作对棉籽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10个陆地棉品种在长江流域棉区10个试点的样品为研究材料,测定棉籽中7种矿质元素N、P、K、Na、Ca、Mg和S的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两者互作对棉籽中7种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含量与Mg、N与N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棉籽中矿质元素含量主要受环境影响,但基因型及两者互作对其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棉籽成熟过程中N、P、Mg同步积累,合理施用Na对棉籽矿质元素的积累有促进作用。这些结果为棉花种籽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棉花种籽的综合利用和棉花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配施对黄土旱区大豆光合性能、生物量分配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汾豆78号’为试材,化肥比例配施(N、NPK、2NPK)、化肥有机肥配施(NPK-O)、化肥生物菌肥配施(NPK-B)及露地施氮对照6个模式处理,解析叶片光合生理变化和生物量积累、分配规律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1)2NPK、NPK-O和NPK-B模式大豆开花期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及蒸腾速率提升1.8%~5.3%,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8.8%~19.3%;(2)NPK、NPK-O和NPK-B模式显著提升大豆结荚期茎、叶生物量19.9%~46.3%;(3)NPK、2NPK和NPK-B有效调控豆荚、籽粒间生物量转化,显著提升粒荚比、收获指数11.9%和19.6%;(4)化肥优化配施模式大豆产量平均增幅34.0%,而NPK-O平均增幅41.3%,NPK-B平均增幅36.8%。总之,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配施具备优化土壤水肥环境,有效调节大豆叶片光合性能和生物量分配,保证旱地大豆产量稳定提升的根本效能。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几种凯氏加速剂对植物全氮的消煮测定情况,浓H2SO4分别加入K2SO4 CuSO4、H2O2、K2SO4 CuSO4 Se和Na2SO4 Se对苜蓿、高丹草、狼尾草、油菜花粉等4种植物材料进行消煮和测定,统计结果表明:消煮液在380℃消煮清亮后继续加热120 min,测定的全氮差异显著,K2SO4 CuSO4、K2SO4 CuSO4 Se和Na2SO4 Se分解出的氮较多,加入H2O2氧化分解出的氮少;含Se的加速剂消煮所需时间最短,H2SO4加入H2O2消化速度最慢;样品消煮清亮后应继续加热40 min以上;用Na2SO4 Se作加速剂代替H2SO4 H2O2可同时测定植物氮磷钾。  相似文献   

15.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salt stress (11 dS m?1) and drought stress (35 % WHC) were investigated for two maize genotypes,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metabolic changes around the time of pollination and the impact on yield determinants at maturity. The relatively salt‐resistant hybrid Pioneer 3906 and the relatively drought‐resistant hybrid Fabregas were compared.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large plastic containers in a vegetation hall in two consecutive years (2011 and 2012). Plant height and leaf area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under both stress conditions. The transpiration rate was only slightly reduced under drought stress; but under salt stres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ccurred 40–53 days after sowing. 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ucrose concentrations was observed in the salt‐treated maize kernels 2 days after pollination, the availability of assimilates was not limiting and the plants could afford to save water by reduced stomatal opening. Although under both stress conditions the soluble acid invertase activity was reduced 2 days after pollination, concomitantly, an increase in hexose concentrations was observed. Thus, in these experiments, the delivery of hexoses by acid invertase activity did not limit kernel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in grain yield at maturity between salt and drought stress were most likely caused by salt‐specific effects (Na+ toxicity), Fabregas being more affected than Pioneer 3906.  相似文献   

16.
旨在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生物质炭对植烟土壤改良及对提高烟叶品质的影响。以牡丹江地区暗棕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不同梯度水平的试验,测定了生物质炭施加到植烟土壤3个关键时期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C/N。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生物质炭和氮肥配施在烟株生长的3个关键期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63.25%、58.00%、69.81%,3个时期最大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别是对照的2.29倍、2.79倍、2.01倍。生物质炭和氮肥配施土壤微生物C/N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个时期降低幅度分别为24.06%~28.90%、29.37%~43.47%、20.64%~34.44%,其中1200 kg/hm~2生物质炭和5.5 kg/hm~2氮肥配施对土壤碳氮比降低效果比较明显。由此可知,通过生物质炭和氮肥配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植烟土壤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及土壤中氮素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7.
微地形对大西沟野杏幼苗生境的气候和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探究新疆霍城县大西沟野果林内的微地形对野杏幼苗生境的气候和土壤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在封育的野果林内设置样地,观测地形和野杏幼苗生长季的气温、光照、空气湿度和土壤温湿度,分析各环境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坡向与气温、光照强度和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东南坡>南坡>东北坡,坡向与空气湿度、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坡位与气温、光照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坡位的环境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坡度与气温、光照强度以及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缓中坡>陡坡>中坡>缓坡,缓坡与其他坡度均呈显著差异(P<0.05);坡度与空气湿度以及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4)坡形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对气候因子和土壤温度都无显著影响。地形变化对野杏幼苗生境的气候和土壤温湿度有显著影响,东南坡、上坡位、缓中坡以及凸坡形和相应的气候与土壤温湿度,是适宜野杏幼苗生存的生境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西藏河谷地区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冬牧70'饲用黑麦种籽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该地区'冬牧70'饲用黑麦种籽生产的合理施肥量,可为该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冬牧70'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了2018-2019年不同施氮水平的'冬牧70'种籽产量性状等相关指标.结果 表明通过施肥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当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