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鉴定卵孢小奥德蘑菌株的亲缘关系,以期为卵孢小奥德蘑菌株新品种选育、优质种源筛选提供依据。引进国内不同地区的卵孢小奥德蘑菌株15个,通过拮抗试验和ISSR分子标记对15个菌株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之间的拮抗反应有一定差异,其中有44组产生拮抗反应,61组没有产生拮抗反应;I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相似性72%水平上,聚为7大类群;结合拮抗反应和ISSR分析,15个卵孢小奥德蘑菌株具有较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其中菌株2、3亲缘关系较近且聚成一类,菌株1、6、14均单独聚成一类,与其他菌株有较大差异,可作为育种的备选亲本菌株。  相似文献   

2.
拮抗菌R31菌株种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农作物病害是今后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从山东省各地采集农作物根际土壤,筛选出一批对主要农作物的病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其中编号R31菌株对番茄细菌性疮痂病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现将R31菌株种的鉴定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3.
从白芨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白芨根腐病有拮抗性的菌株,初步研究其抑菌作用,为白芨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平板稀释法从白芨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以白芨根腐病菌、白芨灰霉菌、白芨黑斑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拮抗菌株;分别采用16S rDNA和28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拮抗细菌和真菌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共计从白芨栽培土壤中分离到35株细菌和10株真菌菌株,其中8株细菌和6株真菌对4种白芨致病菌表现较好的抑菌活性;经鉴定,细菌菌株大多数为芽孢杆菌,真菌为木霉属,BJ-135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J-17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J-2为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筛选出的菌株中有5株拮抗菌对4种白芨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菌株BJ-135、BJ-175、BJ-2可用于生防菌剂开发,用于白芨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从健康番茄植株中分离筛选的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Thhy1和Jcxy8的分类地位,采用常规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根据两菌株的大小、形状和芽孢等形态学特征及其固体和液体培养性状观察,两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通过革兰氏染色、接触酶反应、好氧和厌氧性、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柠檬酸盐和丙二酸盐的利用,硝酸盐还原和葡萄糖产酸等20个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菌株Thhy1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Ehrenberg)Cohn.),菌株Jcxy8属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 Jord.)。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针对小麦全蚀病的优质生防资源,从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到150株细菌菌株,经过平板对峙法测定,筛选出3株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FY1的拮抗活性最强,相对抑菌率达59.0%。盆栽接种防病测试结果表明,该菌株可显著降低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程度,防治效果为72.45%,与目前常用的化学药剂全蚀净的防治效果(79.04%)相当。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被抑制的全蚀病菌菌丝呈现畸形,顶端膨大,并有原生质外渗现象。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FY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合冀中南地区林下栽培灰树花菌株,对引进和本院野生分离灰树花不同菌株进行了林地仿野生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XH-2、迁西3号、GH-1的产量均比对照常规栽培种高,且有极显著的差异,抗杂能力及菌丝生长状况均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7.
卜庆梅  颜宁  邱秋春  马瑞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81-11082
通过固体斜面培养、平板培养和液体培养等方法,对4个灰树花菌株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YtGf-4在菌丝长势、抗霉能力、耐高温能力、菌种间拮抗能力以及不同C/N比菌丝生长状况等方面表现出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8.
付红梅  李森  檀根甲  王子迎  赵平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82-11484,11495
[目的]筛选具有生防潜力的大豆疫霉拮抗菌,为寻找病害防控措施、设计新的疫病控制策略提供基础。[方法]从黑龙江省3个不同地区采集大豆根围土壤样本并分离各类土壤微生物,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大豆疫霉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并在此基础上测定拮抗力较强微生物对大豆疫霉菌的生长抑制率及其对大豆疫病的控制作用。[结果]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拮抗效果相对较好的细菌,命名为B048菌株。对峙试验结果显示,拮抗细菌B048菌株对大豆疫霉的生长抑制率达97.5%;拮抗持久力测定显示,在与大豆疫霉对峙培养21d时抑菌带宽度仍达20.0mm;在盆栽试验中,B048对大豆疫病的防治效果为100%。经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拮抗细菌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结论]拮抗细菌B048菌株具有较好的开发成大豆疫病生物防治菌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板对峙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从小麦和苹果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和小麦根腐病(Bipolaris sorokiniana)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并依据菌落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FX-H-51抑菌效果显著,对不利生长环境有良好的耐受性。形态学与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FX-H-51为海棠链霉菌(Streptomyces spectabili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有效防治设施黄瓜枯萎病,促进我国黄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方法】通过对筛选得到的枯萎病拮抗菌株的促生性能进行鉴定,并开展黄瓜幼苗栽培试验,验证所试拮抗菌株对黄瓜幼苗枯萎病的防效。【结果】所试8株拮抗细菌均具一定的促生性能,菌株固氮酶活性、有机磷溶磷量和分泌IAA浓度范围分别为133.97~876.83 nmol (C2H4)/(h·m L)、14.14~20.08μg/m L、3.43~17.78μg/m L,其中促生性能较好的有抗生素溶杆菌42-3、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L1-3、少动鞘氨醇单胞菌L5-4和蜡样芽孢杆菌L3-1。栽培试验结果显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L1-3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L5-4对黄瓜幼苗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仅为24.83%,防治效果分别为36.67%和42.67%。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L1-3对幼苗的促生效果更优,有助于黄瓜抗氧化酶活性提高。【结论】相较其他菌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L1-3对黄瓜幼苗枯萎病的防效更优,促生效果显著,可用于在实际生产中防治黄瓜枯萎病及其他土传病害,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1株油茶真菌病害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并鉴定高效拮抗油茶主要真菌病害的拮抗菌,研究其拮抗作用,采用点接法和发酵培养法从油茶根部土壤分离获得1株能同时拮抗6种油茶病害真菌的拮抗菌。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该拮抗菌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D2WM。该拮抗菌能拮抗油茶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nicotianae)、胶孢炭疽病病菌(C.gloeosporioide)、叶斑病病菌(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软腐病病菌(Agaricodochium camellia)、黑斑病病菌(Altermaria alternate)和溃疡病病菌(Bothyosphaeria dothidea)6种油茶病害病原菌,且拮抗菌发酵产生的无菌滤液对以上6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均高于95%。同时,D2WM菌株发酵产生的10倍稀释菌液还对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欧文氏菌3个亚种的抑菌圈均大于22 mm,是1株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D2WM菌株发酵液耐酸碱范围广,在p H值为9时拮抗作用最佳;不耐高温,温度达到80℃及以上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研究结果对细菌性软腐病及油茶无公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嗜水气单胞菌是动物和人类的致病菌,会引起水产动物败血症和人类腹泻病等,对我国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采用细菌的分离、纯化和筛选等步骤,获得对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罗非鱼败血症有抑制作用的菌株LFJK-11,并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属于链霉菌属。通过对其16S DNA比对及其系统进化树构建,该菌株与链霉菌属相似性达到100%,该结果与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了挖掘人参立枯病生物防治高效拮抗菌株,以新疆荒漠植物和盐沼植物中分离出的31种内生真菌为供试菌株,人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了1株对人参立枯丝核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396,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叶枯病病原菌广谱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获得对猕猴桃叶枯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以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为靶标,采用抑菌圈法和牛津杯法从猕猴桃根际分离筛选出3株具有拮抗作用、且抑菌谱较广的拮抗菌株MX3-11、TJKB-24和NF2。菌体细胞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描述及生理生化实验的结果显示,这3株菌的表型和生理特征与美丽短芽孢杆菌高度一致。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3株菌的核酸序列与美丽短芽孢杆菌的同源性为100%,综合实验结果最终鉴定菌株MX3-11、TJKB-24和NF2均为美丽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formosus)。  相似文献   

15.
菌株TJB-8是从杨树Populus根部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对杨树腐烂病菌Cytospora chysosperma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细菌。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了TJB-8的分类地位,并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二分皿法分析了其抑菌活性物质,为菌株TJB-8的实际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菌株TJB-8的无菌滤液有效抑制了杨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97.42%(72 h),并使生长的菌丝产生畸形膨大;TJB-8的无菌滤液还能明显抑制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长;菌株TJB-8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并发现其能产生β-1,3-葡聚糖酶和蛋白酶;此外,其产生的蛋白类物质、脂肽类物质及挥发性气体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对杨树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00%(72 h),100%(72 h)和76.08%(48 h)。蜡样芽孢杆菌TJB-8是一株抑菌活性强、抑菌谱广且能产生多种抑菌活性物质的拮抗细菌,作为一种生物杀菌剂具有较高的工业开发和田间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RAPD、ISSR分子标记联合鉴定毛木耳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不同来源的毛木耳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 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RAPD、I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比率分别为100%、93.75%。RAPD、ISSR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更能准确鉴别毛木耳菌株。综合RAPD、ISSR的多态性位点进行UPGMA聚类分析,供试菌株间相异距离为0.13~0.87,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在相异距离为0.60时,所有供试菌株被分为5个群体,包括2个复合群体和3个单一群体。2个复合群体中,菌株43、43-28为一个群体,相异距离为0.48,说明这2个菌株遗传距离较近。菌株大光、白背毛木耳、781、黄背木耳、台耳134这5个菌株为另一大的群体,相异距离为0.40,遗传距离较近。白背毛木耳可能是名称混淆的菌株。川毛10号、99丰、43-1为3个单独群体。供试菌株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5个群体之间菌株遗传距离较远,可作为育种亲本的选配菌株。  相似文献   

17.
对分离自东北蔬菜保护地土壤的一株拮抗菌株HVG60进行了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链霉菌HVG60菌落圆形,气丝稀疏不发达,顶端直线型、大环状或松散敞环螺旋状,基丝发达,多分支;聚类分析表明,菌株HVG60与教酒链霉菌、拒霉素链霉菌、美浓链霉菌、纳塔尔链霉菌和橄榄产色链霉菌的同源性均较高,达98%,但又有所差别,最终将菌株HVG60确定为链霉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瓜类链霉菌.  相似文献   

18.
番茄灰霉病高效拮抗菌株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于淄博感染灰霉病的大棚番茄土壤样品中的6株拮抗细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和拮抗活性分析。结果显示,6株细菌形态均为直的杆状,有鞭毛能运动,能生成抗热的芽孢,芽孢椭圆形,革兰氏染色均为阳性,通过对菌株16S r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同源性比对,发现与芽孢杆菌同源性达99%,结合生理生化特性确定B-01、B-02、B-03、B-04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06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07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通过滤液抑菌活性测定,B-02、B-06滤液对病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在稀释不同倍数时均能抑制灰霉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枸杞病虫害是影响枸杞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枸杞根腐病是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本研究从发病严重的枸杞种植园中,采集健康枸杞植株根际土样,通过常规稀释分离法进行菌株分离;以枸杞根腐病主要致病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为供试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腐皮镰孢菌的拮抗菌株,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在健康枸杞植株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的101株细菌、52株放线菌、30株霉菌和27株酵母菌中,筛选得到对枸杞根腐病菌具有抑制效果的菌株HYM-19和HYC-7,其中菌株HYM-19抑菌率为52.29%,菌株HYC-7的抑菌率为39.80%。经鉴定HYM-19为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sp.),HYC-7为绿僵菌(Metarhizium sp.)。该研究结果可为有效利用土壤微生物防治枸杞根腐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对枸杞植株的促生效果和抗根腐病能力。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接种微生物(CK)、接种病原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FS)、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I)和双接种(RI+FS)共4个处理,测定菌根侵染率、病情指数、植株生长指标及相关防御酶活性等,综合评价AM真菌对枸杞生长和抗根腐病的效果。结果RI处理后90 d,枸杞株高、茎粗、鲜质量和总叶绿素含量较CK显著增加54.86%、35.94%、126.91%和57.14% (P<0.05),其根系侵染率达45.61%;与FS处理相比,RI+FS处理下枸杞根腐病防治效果高达62.79%;RI+FS处理后枸杞植株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FS显著提高60.81%、51.72%、48.13%、57.54%和88.31% (P<0.05)。结论根内根孢囊霉具有促进枸杞生长和增强植株对根腐病抗性等作用,这种抗性可能来源于AM真菌与枸杞根系形成的良好共生体系,可提高枸杞生理代谢水平,激发其抗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