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年生闽楠容器苗苗木质量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广西3个闽楠苗木生产地,采用随机抽样法测定1年生闽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长度5cmⅠ级侧根数等生长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苗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闽楠1年生容器苗苗木质量主要取决于苗高、地径、单株鲜重、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单株干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冠比、高径比和长度5cm的Ⅰ级侧根数可为辅助指标。结合生产实践,建立以苗高和地径为质量指标的闽楠苗木分级体系,得到闽楠合格苗木分级标准,即Ⅰ级苗木:苗高31 cm,地径3.0 mm;Ⅱ级苗木:31 cm≥苗高≥20 cm,3.0 mm≥地径≥2.5 mm。  相似文献   

2.
闽楠容器育苗基质筛选及大田育苗富根壮苗试验结果表明:闽楠容器育苗基质最佳配方为泥炭土∶黄心土∶腐熟有机肥∶钙镁磷肥=70∶20∶5∶5。不同浓度GGR6叶面喷施处理后的闽楠大田苗,其苗木根长5 cm的Ⅰ级侧根数、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均有显著差异。考虑到成本因素,宜采用20 mg/L GGR6液连续喷施苗木叶面3次,可使苗木5 cm的Ⅰ级侧根数比对照增加80%以上,苗木高生长比对照增加25%以上,苗木地径生长比对照增加15%以上。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黄心土为基础,选用泥炭土、椰糠、蘑菇渣3种常用轻基质材料,设置不同比例组成15种基质配方,通过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处理下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的苗高、地径、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生物量、根冠比、根系生长,评价其育苗效果,确定培养基最优配比。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对容器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处理组Z7(黄心土:泥炭土:椰糠=2:1:1)、处理组Z14(黄心土:椰糠=1:4)、处理组Z5(黄心土:椰糠=4:1)的洋紫荆容器苗综合评价值为0.75,0.63和0.55,Z3(椰糠=1)、Z13(黄心土:泥炭土=1:4)、Z6(黄心土:蘑菇渣=4:1)的洋紫荆容器苗综合评价值为0.32,0.39和0.43。综上所述,黄心土:泥炭土:椰糠=2:1:1的基质配比是洋紫荆容器苗最为理想的轻型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4.
凹叶厚朴网袋容器苗生长指标分析与基质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9种不同配比基质培育凹叶厚朴网袋容器苗的苗高、地径、主根系长度、根系数量、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以及根冠比、生物量比等苗木生长指标,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判定苗木质量特征的指标,再进行相应培养基质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基质培育苗木对苗木生长指标方差分析影响均为显著,主成分分析苗高最为体现幼苗质量的生长指标,其贡献率达45.838%,多重比较分析相应的基质筛选结果优劣顺序为M1〉M2〉M3〉M6〉M4〉M5〉M9〉M7〉M8,M1、M2、M3为较为理想的培养基质配方。进一步分析得到培养基质营养成分,N、P、K比例控制在50∶1∶420的理论值水平可以培育出理想的凹叶厚朴苗木,产业化生产中可选用M3(V泥炭土∶V珍珠岩∶V蛭石=5∶4∶1)基质培育凹叶厚朴苗木。  相似文献   

5.
不同材料配比的轻基质容器杉木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7种不同材料配比的轻基质容器杉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轻基质配方对杉木苗木的苗高、地径、茎叶干重、根干重及冠根比等指标影响显著,其中以6号轻基质配方(珍珠岩:泥炭土=1:4)处理方案效果最好,冠根比小,苗木高且粗壮,地上和地下部分长势均衡。其次是3号轻基质配方(腐木屑:泥炭土=1:1),最差的是7号轻基质配方(谷壳:珍珠岩:泥炭土=2:1:2)。杉木轻基质扦插育苗可以在生产上推广,轻基质网袋苗更适宜不在造林季节时造林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高效培育黄樟壮苗,本文以黄心土、稻谷壳和泥炭土为育苗基质原料,按照不同比例配置19种基质配方,来进行无纺布容器育苗基质配方试验,通过对1年生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侧根生长情况、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的测定和分析,综合评价值及育苗基质成本等条件来筛选出适宜培育黄樟容器苗的基质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黄樟适宜的基质配方为泥炭土:稻谷壳:黄心土=7:2:1,使用该基质配方培育的1年生黄樟容器苗平均苗高可达86.2 cm,平均地径可达0.80 cm.  相似文献   

7.
杉木容器苗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杉木容器苗的出圃标准及提供理论支撑,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年生杉木容器苗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分级标准研究。结果表明:(1)形态因子苗高和地径是影响杉木容器苗质量的决定性指标,生物量因子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整株干质量和根冠比则是影响苗木质量的次要指标,营养因子氮磷含量是影响苗木质量的辅助参考指标;(2)以苗高和地径为苗木质量评价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杉木容器苗3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苗高≥32.99 cm,地径≥4.83 mm;Ⅱ级苗,31.99 cm≥苗高≥29.94 cm,4.83 mm≥地径≥4.01 mm;Ⅲ级苗,苗高29.94 cm,地径4.01 mm。  相似文献   

8.
落羽杉不同育苗方式生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落羽杉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落羽杉1年生容器苗的生长量显著小于大田苗木,苗高、地径生长仅为大田苗木的72.2和52.9,主根长度和一级侧根数不足大田苗木的一半,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也分别只有大田苗木的32.5、24.7和29.1。而且落羽杉容器苗径高比和根冠比都较小,生物量的鲜干比大,苗木质量较差。但两种不同规格大小的容器对落羽杉苗木生长和生物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泥炭土和黄心土两种基质培育的杉木实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开展生长量、生物量、质量指数(QI)值、生长量区间、成活率和相关性分析等方面研究,分析不同基质容器苗生长差异。结果表明:泥炭土和黄心土两种基质培育的杉木容器苗苗高、地径、高径比、茎叶干重、根部干重、总干重、根冠比、QI值和成活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杉木苗高、地径在各区间的分布频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泥炭土和黄心土基质培育的杉木容器苗生长量和生物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用腐熟杂木屑、腐熟凋落物、沼渣和黄心土进行不同体积比混合作为育苗基质,开展油茶(Camellia oleifera)容器育苗基质试验,以期筛选出理想育苗基质。结果表明:育苗基质对油茶容器苗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对苗木苗期的主要生长指标苗高、地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物量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最好的基质配方体积比为处理K(腐熟锯末屑∶腐熟凋落物=1∶4),处理N(腐熟锯末屑∶腐熟凋落物∶黄心土∶沼渣=1∶4∶1∶0.3)的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1.
枫树容器育苗轻基质配方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榨槭、三角枫、茶条槭、青枫为试验树种,用炭化稻壳、泥炭土、珍珠岩、蛭石为原料,按照不同的配比制成9种基质进行网袋容器育苗,各基质上生长容器苗性状指标苗高、地径、一级侧根数、单株生物量、质量指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运用多目标决策法筛选出培育4树种容器苗的最优基质体积比是V泥炭土∶V炭化稻壳=5∶5.  相似文献   

12.
开展6种不同基质配方对多依果苗期生长量(苗高、地径)的影响研究,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不同基质对多依果小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基质对多依果(容器育苗阶段)小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苗高和地径对不同育苗基质的响应不一致。基质配方为草炭∶腐殖土∶珍珠岩=3∶3∶1最适合苗木的苗高生长;基质配方为草炭∶蛭石=3∶1最适合苗木地径的生长,基质配方为红土对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均不适合,不建议使用,混合基质比单一基质更适宜多依果的根系发育和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3.
闽楠轻基质育苗容器规格与分级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闽楠优质轻基质容器苗培育方案,开展轻基质育苗容器规格和苗期分级培育对闽楠1 a生容器苗生长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基质配比和缓释肥加载量相同的情况下,闽楠容器苗的地径和苗高生长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显著加快,采用4.5 cm×10.0 cm规格的轻基质容器可满足1 a生闽楠容器苗生长需求,既提高优质苗出圃率,又利于降低育苗成本;苗期分级分隔培育试验则发现,分级分隔与否虽对平均苗高影响不明显,但分级分隔培育使苗高生长更加均匀整齐,显著促进苗木侧须根和地径生长,提高了1 a生闽楠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合格苗出圃率和Ⅰ级苗率,分别达79.01%和50.62%。  相似文献   

14.
基质配方对酸柚苗生物量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低成本的海南酸柚容器苗的基质配方,将海南的农业资源椰糠、甘蔗灰和菜籽饼与澄迈县当地表土按不同体积比配制9种基质,对酸柚苗进行容器育苗,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酸柚苗生物量指标(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干鲜质量、根冠比)及矿质元素含量(包括地上及地下部的全氮、全磷、全钾、全钙及全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方对酸柚苗生物量指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其中T2(椰糠、表土和菜籽饼体积比4∶1∶1)、T5(椰糠、表土和菜籽饼体积比1∶1∶1)和T9(表土、甘蔗灰和菜籽饼体积比4∶1∶1)处理所育酸柚苗在生物量及矿质元素含量方面均表现良好,适合作为酸柚容器苗的栽培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5.
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对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1,2年生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对比分析,为2种年龄红锥苗木培育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亦为其造林适宜苗龄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种容器规格和11种基质配方分别培育1,2年生红锥苗,测定红锥苗期的生长动态,并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早期生长表现。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探明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红锥幼苗生长差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红锥苗期生长与造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显著影响1,2年生红锥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P0.05),且两者交互作用对1,2年生幼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以及2年生幼苗的总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幼树高差异显著;造林第2年,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和幼树高差异不显著,而地径差异显著。2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各容器规格的造林保存率、幼树高和地径均差异显著,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差异不显著,而幼树高和地径差异显著。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的交互作用对2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幼树高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幼树高、第2年幼树高和地径与造林前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当年和第2年幼树高与造林前幼苗根冠比呈显著负相关。2年生红锥苗造林,容器规格1(8 cm×12 cm,直径×高)当年幼树高、地径与造林前苗高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容器规格2(12 cm×15 cm,直径×高)当年幼树高与造林前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当年幼树地径与造林前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红锥苗木质量显著影响其前两年造林效果。【结论】容器规格与基质配方对1,2年生红锥苗木生长存在交互作用,因此红锥苗期适宜基质配方选择应依据苗龄和容器规格而定。培育1年生红锥苗,建议采用容器规格1和基质配方10(50%沤制树皮+25%黄心土+25%锥林表土);培育2年生红锥苗则采用容器规格2和基质配方7(50%沤制树皮+50%锥林表土)。在杂灌控制及时的良好立地,采用容器规格1培育1年生红锥苗,其造林效果优于容器规格2培育的2年生红锥苗。  相似文献   

16.
采用黄心土、椰糠、泥炭土、塘泥、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6种基质的不同配比,对降香黄檀开展了幼苗培育试验,测定分析了幼苗苗高、地径、单叶面积、生物量和保存率等指标,并计算苗木质量指数,旨在筛选出最适宜的育苗基质,培育优质苗木。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处理对苗木生长指标具有明显影响;处理3(V黄心土∶V椰糠=1∶2)幼苗苗高、地径和保存率最好,处理18(黄心土+0.25%钙镁磷肥)幼苗单叶面积、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好,处理2(V黄心土∶V椰糠=1∶1)幼苗地下生物量最多;按苗木质量综合评比,处理3、处理18、处理2和处理6(V黄心土∶V椰糠=2∶3)均比对照处理1(纯黄心土)好,适合作为降香黄檀苗木的培育基质,而添加椰糠的基质适合作为轻型培育基质。  相似文献   

17.
开展5种不同育苗基质对火焰树小苗生长量、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基质对火焰树小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地下部分鲜质量各处理间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1)。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量生长表现较好的基质配方均是3/5遮渣+/5针叶剧末+1/5牛粪的混合基质,其它配方的育苗基质对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的响应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以1年生石山木莲实生容器苗为实验材料,研究5种高度级下苗木形态特征与生物量分配关系。结果表明,(1)幼苗根重比、根冠比随苗木高度增加逐渐减小,地径、高/径比、地上鲜质量和干质量、单株干质量、地上和地下含水率、整株含水率、主根径和根长、根幅面积及苗木质量指数随苗木高度增加整体上呈递增趋势,一级侧根数变化不明显;(2)建立DHSBI_(地上)、SBI_(地下)和SBI的最优预估三次方程,依次为SBI地上(R2=0.680)SBI地下(R2=0.674)SBI(R2=0.546);(3)石山木莲苗木质量指数除与苗高外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单株生物量除根冠比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1);(4)苗高和地径可作为生产实践中石山木莲苗木质量快速评价和分级的最优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培育基质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苗木质量的影响。培育基质设置了6种配方,分别是:森林土(10);草炭土∶猪羊厩肥∶黄土(6∶3∶1);草炭土∶鹿粪∶黄土(7∶2∶1);阔叶腐殖土∶酵母菌生态有机肥(8∶2);草炭土(10);阔叶腐殖质土∶厩肥∶锯末∶黄土(5∶3∶1∶1)。对6种配方中的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侧根数、主根长及高径比等生长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第6种基质配方的苗木质量最佳。基质配方2、4、6培育的华北落叶松苗木,在苗高、地径、侧根数上,与其他3种基质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而基质为纯草炭土在各项指标上表现效果不是最优。  相似文献   

20.
1年生杉木苗生长性状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轻基质培育和裸根培育等两种育苗方式的杉木苗木生长量、生物量、根系形态和出圃率等进行对比的研究结果表明:培育1年时两种苗木除总鲜重外,其他各项生长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轻基质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根鲜重、总鲜重、侧根数、高径比、根冠比和出圃率分别为35.51 cm、4.98 mm、6.54 g、30.30 g、32.48条、7.20、0.31和96.80%,裸根苗苗高、地径、根鲜重、总鲜重、侧根数、高径比、根冠比和出圃率分别是38.01 cm、5.26 mm、5.33 g、31.35 g、27.59条、7.37、0.20和86.69%,表明轻基质容器苗根鲜重、侧根数、根冠比和出圃率显著高于裸根苗,轻基质容器苗有53.33%的苗木根冠比处于0.3~0.5区间内,裸根苗仅有5.00%;处于侧根数30~50条区间内的苗木,轻基质容器苗比裸根苗在分布均匀程度上高出28.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