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中国采脂劳动成本持续上涨,松脂价格不稳定并且偏低,采脂经济效益不高,尤其是分散经营的脂农,采脂经济效益抵不过采脂林出材量减少的损失和劳务支出的费用,林农采脂积极性不高,致使松脂产业面临原料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国内松脂价格的提高,不仅会削弱中国松脂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国内松脂产业发展,还会诱发国际松脂价格飙升,使松脂产品面临被石油树脂取代威胁,松脂产业危机重重。笔者从良种选育、生态环境、测树因子、采脂技术、经营措施等方面对目前国内马尾松采脂林经营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概括,以期为马尾松采脂新工艺研发、新品种选育和采脂林经营管理系统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为采脂工人提供技术指导,提高劳动效率和其对资源利用率,进而为解决当前采脂劳动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2.
水稻三系杂交制种与两系杂交制种的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荣世 《中国种业》2011,(12):69-70
我国的水稻杂种优势研究及杂种优势利用在国际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对杂交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1973年利用三系法成功制得强优势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并于几年后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20世纪70年代又开始了具有更大优势的两系法研究,并在80年代取得关键技术点的突破,两系法制种在大面积生产中呈现飞速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正>Y两优8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高产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株叶形态良好、丰产性好、米质较好、耐高温能力强、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广西金花茶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广西是世界上金花茶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了探讨金花茶气候适宜种植区域,为金花茶种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金花茶对生态气候条件的需求,分析确定了影响广西金花茶分布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广西90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气候资料及台站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对区划指标进行小网格推算,得出了广西不同地理背景下1 km×l km网格点上有关的气候要素值,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等方法,对广西金花茶进行气候生态适宜区的划分。结果表明:金花茶生长的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分布在广西南部,其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南部沿海一带,左、右江河谷部分区域,以及桂东南和桂西南海拔较低的地区;不适宜区分布在广西北部以及南部海拔较高的山区;并对各适宜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种植建议。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水稻培杂山青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系杂交水稻培杂山青高产制种技术湖南省怀化地区两系法杂交水稻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怀化418000)张化兴肖华伟吕重宏培杂山青是广东省茂名市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研究协作组用培矮64S与当地农家品种山青11杂交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感温型中晚稻兼用组合,199...  相似文献   

6.
对盐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盐城市是"863"生物工程专家认证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最适区域,有着适宜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独特气候条件,常年两系制种面积6700hm2左右,占全国两系制种面积的50%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两系杂交水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两系杂交水稻种子实行商业化推广以来,因其不育系在育性敏感期易受低温危害发生育性转换,严重影响种子的质量,所以,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越来越受到各种业公司高度重视,如何有效降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风险,成为各生产单位共同研究的课题。本文从种子生产管理角度,简述了降低影响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基地选择、播期确定、田间管理、花期调节、病虫害防治等5个方面阐述了三系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就贵州两系杂交油菜制种隔离区的选择与布局、栽培技术、母本结实率研究、可育株拔除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对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昌两优8号是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两系优质杂交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米质优、抗性好、产量高等特点.该组合恢复系恒恢8号多穗、花粉量足,不育系昌S柱头外露率高、闭颖好、种子颗粒饱满,这些优异的亲本特性特征是获得制种高产的重要因素.主要分析了昌两优8号的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稻现代安全繁殖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此文论述了两系杂交稻现代安全繁殖制种的重要意义,提出两系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偏高及其“遗传漂变”、制种基地选择和季节安排不合理、不育系繁殖产量不稳定等是目前两系安全繁殖制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明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加强“核心种子”生产、利用“低温繁殖有效积温原理”进行安全高产繁殖、基于种子生产基地气象决策支持系统有效地选择制种基地和时段等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明晰绥宁县超级杂交稻制种气候风险,利用1:250000地形数据和40年气候资料,根据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风险等级指标,分析了绥宁县杂交稻制种过程中的气候风险;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绥宁县杂交稻制种气候风险进行了细网格推算分析。结果表明:不育临界温度23.0℃时育性敏感期风险最低时段为7月11—31日,气候风险2.5%;23.5℃时为7月11—31日,气候风险5%。绥宁县扬花天气综合危害指数6—8月较低在2.5以下,将扬花期安排在9月14日之前可获得较高制种产量。不育临界温度22.0℃时无风险制种区分布于中南部沅水支流河谷沿岸平原地区;22.5、23℃时较安全制种区分布于中南部河谷及东北端的红岩等乡镇;23.5℃时全县大部为制种高风险区域。对播种至始穗期为80天的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22.0℃时将播种日期安排在5月4日或25日,22.5℃、23℃时将播种日期安排在5月4日,既可获得较高制种产量,又可使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气候风险处于最低值。  相似文献   

13.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能降低制种风险;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两系杂交稻制种“三个安全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以往生产上盲目选择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问题;研创了株系育性鉴定方法和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原种能降低原种生产世代数,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通过以上研究可从种性、种源和制种地三方面提高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研究了经不同贮藏时期的两系杂交水稻F1种子中父本特征蛋白质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贮藏了0-12个月的F1种子中父本特征蛋白质带依然清晰,而贮藏了18个月后,部分F1种子中的父本特征蛋白质带变得模糊。所以,贮藏一年以内的F1种子还能用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鉴定纯度,而贮藏18个月以上的F1种子则不能继续用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鉴定纯度。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繁制种隔离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6—1987年以不育系做受体,采用盆栽方法于开花前将受体移至粉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隔25米设一档次,最远距粉源275米,腊熟期统计受体的结实率。根据我们对玉米、高粱种子田隔离的研究,从定量水平求得的有无父本花粉竞争条件下污染结实率差异的统计量得知,无花粉竞争条件下的数值是有花粉竞争的三倍。本试验(无父本花粉竞争)在隔离25米,两年四个方向的平均结实率应为4.44%÷3=1.40%;隔离75米为1.20%÷3=0.40%,纯度分别可达98.52%和99.60%,均已超过国家一级杂交种纯度97%和一级亲本种纯度99.5%的标准。故此,认为国家现行隔离距离丘陵区50米以上,平湖区100米以上应更正为制种田25米以上,亲本繁殖田75米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西南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研究,综述了中国西南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研究历程,包括温光型不育系的发现和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研究的起始,温光型不育系育性稳定性研究,生理变化,温光条件对育性的影响,外源化学物质对‘C49S’育性的影响;总结了应用研究成果,包括对原始温光型不育系的改造,恢复系的选育,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筛选,中国西南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其生产示范;提出了西南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对条锈病抗性的丧失影响杂交小麦的应用,(2)如何提高制种纯度的问题,(3)如何降低制种成本的问题。文章最后介绍了西南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研究的新动向,提出了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重庆市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两系杂交水稻因育种效率高、制种成本低、品种稻米品质好等优势,近年来成为水稻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明确两系水稻杂交组合遗传特性,选择了渝优系列代表性恢复系11个,分别与两系不育系‘C815s’、‘深08s’配制两系杂交新组合,对新组合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组合实际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815s’组合在株高、产量、稻瘟病抗性等性状上优于‘深08s’组合,而‘深08s’组合则在生育期、有效穗、稻米品质等方面优于‘C815s’组合。研究结果为两系亲本的创制及两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穗发芽对粮食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研究穗发芽前杂交水稻制种中杂交种子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关系。采用HPLC等方法,以2个杂交水稻组合‘Y两优1号’(亲本为Y58S× R9311×)和‘II优416’( Ⅱ-32A×R416)为材料,在水稻制种过程中进行穗发芽实验。发现组合‘Y两优1’号种子比‘II优416’易于穗发芽。同时测定了两组合在授粉15 ~27 天期间种子内源激素(IAA﹑GA1﹑ZR和ABA)含量的变化,易穗发芽的‘Y两优1号’内源激素ZR﹑IAA和GA1含量高于‘II优416’,ABA含量低于‘II优416’,且‘Y两优1号’籽粒内源GA1/ABA比值在整个过程中均大于‘II优416’。由此可见,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出现穗发芽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穗发芽前期种子内GA1的含量高于ABA且在发生穗发芽时GA1/ABA比值比较大。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张文明  倪安丽 《种子》1998,(2):7-10
采用5种方法测定杂交水稻特优63、汕优63、协优57、协优65和特优559等新种子活力,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种子活力存在显著差异,幼苗生长测定和加速老化试验的简化活力指数均与种子田间成苗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本试验认为,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所致,其次与种子形成的生态条件等有关,选用幼苗生长测定结合加速老化试验,综合判定种子活力水平是较为准确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云南早熟鲜食葡萄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找出早熟鲜食葡萄种植的适宜区域.以1981-2010年云南125个气象站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早熟鲜食葡萄生长所需气候条件,筛选出5月≥10℃活动积温、1-5月≥10℃活动积温和4-5月降水量3个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云南早熟葡萄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