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清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祥 《福建水产》2012,34(3):214-219
为了解福清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以及重金属和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于2009年6月和8月对福清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有机质含量展开调查,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清湾表层沉积物Cu、Pb、Cd、Hg、As和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7.4×10-6、31.7×10-6、0.058×10-6、0.079×10-6、8.90×10-6和1.31%,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质量状况良好。各重金属元素之间呈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正相关关系尤为明显。沉积物重金属单因子指数依次为Pb(1.27)>As(0.59)>Cu(0.58)>Hg(0.40)>Cd(0.12),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2.96,为低污染水平;单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参数依次为Hg(15.8)>Pb(6.35)>As(5.94)>Cd(3.48)>Cu(2.91),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34.5,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连云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连云港近岸海域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Cu、Zn、Cr、Ni、Pb、Cd)的含量及赋存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Pb和Cr的浓度水平超出国家海洋一类沉积物质量评价标准,其余重金属的浓度达到海洋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发现,连云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各形态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别,重金属Cu以有机态为主要赋存形态,Cr和Ni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态为主,重金属Cd以可交换态为主,Zn主要以非残渣态为主。以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来综合评价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发现该海域Cd的生物活性和迁移性最大。此次研究对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特征有了基本了解,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金属元素在近海环境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机制,也为评价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锦州湾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引起的潜在生态风险,同时,运用生物效应数据库法导出的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ERL/ERM)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与沉积物质量基准评价方法所反映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2种评价方法各有特色,可以相互补充和借鉴.同时,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未表现出明显生态危害性,主要生态风险区域集中在靠近葫芦岛锌厂和五里河人海口的部分海域.  相似文献   

4.
研究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为珠江口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1月和4月对珠江口水域18个采样站位进行了2次取样调查,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r、Cd、Cu、Pb、Zn、Ni)含量,采用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Cr、Cd、Cu、Pb、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4.70、0.80、58.73、80.01、191.57 mg/kg,均高于国家标准(GB 18668-2002)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限值,但未超过第二类标准值;Ni的平均含量为51.89 mg/kg。6种重金属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西部站位的含量高于东部站位。评价结果显示,本次研究区域的沉积物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Cd是目前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污染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物。  相似文献   

5.
研究三峡库区及上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为制定库区及上游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提供基础资料。2020年11月,在三峡库区上游合江江段和江津江段以及库区巴南江段和长寿江段采集21个沉积物样品,通过连续提取法对重金属Cu、Pb、Cr、Cd、As、Hg总量及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峡库区及上游研究江段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Cr> Pb> Cu>As> Cd> Hg,其中Cu、Pb和Cd的含量高于长江流域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库区长寿江段重金属含量最高;重金属形态占比具有明显差异,研究江段Pb的铁锰结合态占比高达34.99%~43.17%,Cd的离子交换态含量最高,其在合江、江津、巴南和长寿江段沉积物重金属形态总和中的占比分别为17.41%、16.65%、20.56%和18.88%,而As、Hg、Cu和Cr的残渣态含量较高,其中Hg和Cr的残渣态占比分别超过了80%和88%;研究江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负荷指数PLI值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分别为0.90~1.61和112.49~245.03,其中库区长寿和巴南江段指数值较高。综合结果表明,三峡...  相似文献   

6.
三沙湾溪邳村滩涂养殖区沉积物质量状况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三沙湾溪邳村滩涂养殖环境污染现状,2012年4月对该养殖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油类、硫化物、总磷、总氮、多氯联苯、滴滴涕和重金属(Cu、Zn、Pb、Cd、Cr、Hg、As)含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物中总氮含量达到生源要素Ⅱ类污染水平;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氮和磷,富营养化程度较高;Hakanson潜在污染因子较大的是汞和镉,风险水平总体不高,但污染程度受人为活动等外来源影响有缓慢增加的趋势;而生物效应浓度法显示,沉积物中DDTs含量大于ERL限值,构成一定生态风险,但沉积物综合生态风险(联合毒性)不大,对生物产生中低毒性,毒性概率约为30%。  相似文献   

7.
罗源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其潜在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火荣 《福建水产》2011,33(1):45-49
于2009年8月对罗源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开展调查.结果表明,罗源湾沉积物Cu,Pb,Cd,Hg和As平均含量分别为21.2×10-6、29.5×10-6、0.075×10-6、0.041×10-6和9.28×10-6.沉积物重金属和其他要素的相关分析表明,Cd,Hg与硫化物相关性较好,Cu,Pb地球化学来源相近.单因子...  相似文献   

8.
长寿湖表层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连续提取法对长寿湖15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磷的生物有效性和评价了沉积物的污染性。结果表明:①无机磷(IP)是长寿湖表层沉积物总磷(TP) 中的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占总磷(TP)的74.82%,有机磷(OP)只占较小部分。②无机磷(IP)中自生钙磷(Ca-P)所占比重最大,各形态磷所占比重大小依次为:Ca-P﹥Fe-P﹥Detr-P﹥Ads-P。③相关性分析表明,总磷(TP)的含量及分布主要受到无机磷(IP)的影响,无机磷(IP)受到自生钙磷(Ca-P)的控制。④长寿湖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生物有效磷的含量为412.13~713.25μg•g-1,平均占总磷(TP)的89.98%,具有很强的释磷潜力。⑤长寿湖表层沉积物呈中度污染,应加强监测和治理。  相似文献   

9.
沉积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绝大多数污染物的最终归宿,尤其是难降解的重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部分重金属可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造成二次污染,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黄河上游青川甘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选取青川甘段内黄河干流以及主要支流(白河、黑河、洮河、湟水)18个位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铬(Cr)、砷(As)、汞(Hg)、镍(Ni)、铜(Cu)、锌(Zn)、镉(Cd)、铅(Pb)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中As和Hg平均含量分别为11.74 mg/kg和0.034 mg/kg,分别富集1.3倍和1.0倍,其他6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As富集程度最高,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最高,为中度污染,但潜在生态风险远低于Hg和Cd。Hg的潜在生态风险值最高,为40.29,中等级别,其次为Cd,仅在黑河Cd为中等生态风险。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推测,部分断面较高的As、Hg和Cd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如干流的龙羊峡库区出水口(G5)、支流洮河的西寨大桥(T1)、黑河的大水(H2),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2年3月、5月、8月、11月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分析了双岛湾附近人工鱼礁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全部测站Cu、Zn、Pb、Cd、Hg、As的含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Ⅰ类标准;(2)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较为规律,除Hg含量站间差异不明显外,鱼礁区内站点的Cu、Zn、Pb、Cd、As重金属含量低于周边海域;(3)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月际变化比较明显,以8月最高、3月最低;(4)双岛湾附近海域重金属污染程度为低级,且总体潜在生态危害属轻微水平。  相似文献   

12.
湖州市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3-2014年间对湖州市5个县(区)98个养殖池塘及其周边外河采集表层沉积物,原子吸收法测定Cu、Zn、Pb、Cd、Cr干重,原子荧光法测定Hg、As干重。结果表明: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相对土壤背景值Cd、Zn污染程度较高,绝对浓度分别为0.24 mg/kg和105.82 mg/kg,As较为清洁;县(区)间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均为中等污染水平,远低于周边外河,但高于本地区耕地等土壤的污染水平,说明渔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输入性污染;单个重金属生态风险系数中Cd为强、Hg为中等,依次为Cu、Pb、As、Cr、Zn,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水平。此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Cu、Zn、Cr两两之间显著相关,符合这三种重金属在水产饲料中同时添加的特性;而Cd与Cu、Zn显著相关,一定程度上印证了Cd在水产饲料中可能超标的事实,但其生态风险系数远低于周边外河表层沉积物,所以周边流域外源性Cd输入风险也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2012年2月和2013年4月在东、南、西洞庭湖各取3个共计9个具有代表性样点的表层沉积物,测定其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镉(Cd)、汞(Hg)、砷(As)、铅(Pb)和铬(Cr)的含量。结果表明,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 OM、TN 和 TP 的含量分别为1.48%~4.22%、382~2217 mg/kg 和142~716 mg/kg,与国内其他湖泊(水库)相比,OM和 TN 含量处于中等水平;OM和 TN 的空间分布相似,表现为南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TP 表现为东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南洞庭湖区。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Cd、Hg、As、Pb 和 Cr 的含量分别为0.60~20.70 mg/kg、0.090~0.640 mg/kg、10.4~83.7 mg/kg、16.9~95.8 mg/kg 和59.0~199.0 mg/kg,其中 Cd 和 As 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Cd 和 Hg 的空间分布相似,表现为南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As、Pb 和 Cr 的空间分布相似,表现为南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初步评价结果显示,除 TP 外,其余营养盐和重金属均具有引起较低生态风险的可能性,横岭湖和虞公庙的 Cd、As 和 Cr 以及洞庭湖出口的 Cr 具有引起较高生态风险的可能性;受 Cd 和 As 含量较高的影响,南洞庭湖区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
2015年4—11月对莱州湾4个扇贝养殖区进行了表层沉积物pH、氧化还原电位、硫化物、总磷、总氮、有机碳以及细菌(弧菌和异养细菌)等8个指标检测,并采用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各指标月际变化及来源,试验结果表明,4个养殖区表层沉积物pH和氧化还原电位变化分别为7.33~8.30和-368.30~-170.30mV,属于中性—弱碱性的高度还原态环境;总氮、总磷、总有机碳和硫化物的含量分别为0.038~0.897mg/g、0.131~0.554mg/g、0.029%~0.560%和1.66~184.11mg/kg,除总氮在7—10月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之外,其他指标均处于安全范围内;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变化分别为3.0×102~8.2×104 cfu/g和0.5×103~7.9×103 cfu/g(湿质量),各养殖区之间差异较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扇贝养殖区表层沉积物环境整体处于良好状态,但应控制氮元素的输入。  相似文献   

15.
乳山湾表层沉积物质量现状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乳山湾东流区表层沉积物的综合调查分析表明,乳山湾东流区为弱还原环境。总氮、总磷局部超标,且其含量与有机质、硫化物的变化特征相似,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在东部湾顶虾池排放口附近含量相对较高,说明养殖排放污水对其沉积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以Cd的污染指数最大,平均值为32.54,其他重金属指标的污染指数较低,均小于1.0,说明乳山湾沉积物中存在Cd的潜在污染危险。  相似文献   

16.
对闽江口11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各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u4.8~34.3mg/kg(平均20.4mg/kg)、Pb12.4~28.9mg/kg(平均20.0mg/kg)、Cd0.064~0.393mg/kg(平均0.13mg/kg)、Hg0.01~0.2mg/kg(平均0.08mg/kg)、As3.8~12.5mg/kg(平均9.3mg/kg)。全部站位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是Cu、As和Hg。Cu、Pb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相似;Cd、Hg、As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各元素含量均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有递减的趋势。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闽江口水域总体为轻微生态风险,重金属污染的风险系数较小,该水域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风险系数大小顺序为:HgAsCdPbCu。  相似文献   

17.
18.
为探究长江口南支水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和空间分布变化,分析测定了研究区域2018—2022年表层沉积物中铜(Cu)、锌(Zn)、铅(Pb)、铬(Cr)、镉(Cd)、汞(Hg)及砷(As)的含量,并借助地统计学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变异分析和空间分布模拟。结果显示:Zn、Cr、Cu、Pb、As、Cd、Hg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23.539~101.955 mg/kg、14.390~88.672 mg/kg、3.325~40.441 mg/kg、7.788~26.145 mg/kg、5.035~12.610 mg/kg、0.072~0.436 mg/kg、0.004~0.171 mg/kg, 2021年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年度,元素空间相关性年际变化较大。Cu、Zn、As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下游,Cd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游,Cr高值区主要分布由下游变为中游,Pb高值区主要分布由下游变为中、下游。重金属生态风险表现为Hg生态风险等级上升,Cu中等生态风险持续存在且范围扩大,Cr中等生态风险间歇性出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大亚湾2010—2018年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铜 (Cu)、铅 (Pb)、锌 (Zn) 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该研究于2010、2012、2015和2018年在大亚湾海域采集表层沉积物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的含量较稳定,未出现明显的增加,3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情况大致相同,高值区均集中于澳头至石化区一带的近岸海域。3种重金属间具有明显的同源性,沿岸工业企业排放以及澳头海域水产养殖等可能是近岸海域Cu、Pb和Zn的主要来源。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为Zn>Cu>Pb,3种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渤海中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于2013年8月采集了渤海中部海域34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检测了Pb、Cd、Hg、Cu、Zn和As 6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Pb、Cd、Cu和Zn 4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较低,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Ⅰ类标准的要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由近岸向中心海域降低的趋势。Cu、Zn和Pb含量空间变化趋势比较明显,靠近渤海湾海域重金属含量高,离岸距离越远,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Cd含量在靠近黄河入海海域最高,呈现自高值区向东西两边海域减小的趋势。各个站位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较轻,单因子污染系数均值大小顺序为PbCuZnAsCdHg;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都小于5,表现为低污染水平。除1号站位的Hg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为54.44之外,其他站位表层沉积物Hg、As、Cu、Zn、Pb和Cd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ir小于40,范围为0.39~38.80,风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Pb、Cu和Zn;其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小于150,范围为16.39~79.57。其中,1号站位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最高达到79.57。研究表明,此海域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风险指数高值区出现在唐山大清河口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