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龙茶种质叶片的微形态性状,为探明乌龙茶品种资源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27份乌龙茶种质叶片的微形态,分析其叶片气孔、茸毛和蜡质纹饰形态特征.[结果]供试茶树种质叶片的茸毛纹饰分为长条纹型、短棒型和光滑型3种类型;叶表蜡质纹饰分为皱脊状、波浪状和平展状3种类型;气孔器较相似,均呈长卵形.通过聚类分析可将27份茶树种质分为3个分支.相同原产地种质的叶片茸毛微形态和叶表蜡质纹饰较相似.灌木型乌龙茶种质的茸毛长度显著短于小乔木型(P<0.05,下同),叶片气孔密度显著大于小乔木型,多数小乔木型乌龙茶种质的叶表纹饰呈平展状.[结论]乌龙茶种质的气孔形态特征不具有种间分类意义.茶树叶片的茸毛和蜡质纹饰可作为乌龙茶种质资源分类鉴定的手段之一.在利用叶片微形态进行茶树种质资源分类鉴定研究中,应注意树型对叶片茸毛和叶表纹饰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花器官的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对11份茶树花器官的花柄、花托、萼片、花瓣、子房、花柱、柱头和花丝的表皮纹饰、气孔和茸毛纹饰等微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并进行变异系数和主坐标分析。【结果】茶树花柄和花托的表皮纹饰较相似,为细长条纹形,且在部分种质的花柄和花托上发现茸毛和气孔;萼片的内表皮光滑,可分为表皮细胞凹凸不平、凹陷和饱满3种类型,在其表面具平滑型茸毛;萼片外表皮光滑具条纹纹饰,在其表面分布着无规则气孔器且不同茶树种质气孔器特征不同;花瓣表皮细胞形状主要为不规则形、五边形、六边形和近圆形,其表皮分布着波状、条纹状、辐射状等纹饰;花丝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多边形,排列紧密,具波状、丝状、条状的表皮纹饰,气孔主要分布在花丝的中下部;花柱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其细胞形状可分为梭形、长条纹形和多边形3种类型;子房壁表皮细胞凹凸程度不同,满被平滑型茸毛。对参试茶树种质花器官的全部气孔数量性状进行测量统计,花柄气孔器大小为142.99~431.66μm2,气孔开度为0.19~0.92;花托气孔器大小为201.48~642.17μm2,气孔开度为0.26~0.62;萼片气孔器大小为219.74~563.32μm2,气孔开度为0.37~0.52;花瓣气孔器大小为401.80~1322.07μm2,气孔开度为0.38~0.66;花丝气孔器大小为257.90~706.74,气孔开度为0.32~0.73。对茶树花器官气孔数量性状变异分析,其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8.5%;以40个微形态性状指标和16个微形态质量性状指标对11份种质进行主坐标分析,结果发现仅用质量性状时可有效区分种质。变异分析和主坐标分析表明茶树花器官的气孔相关数量性状种质内变异较大,而表面纹饰等质量性状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结论】在茶树分类鉴定中,可适当考虑花器官的质量性状,并优先选择花器官的萼片、子房壁等纹饰特征作为识别不同茶树品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贵州贞丰野生茶树资源代表性绿芽和紫芽株系的生理特征,为筛选综合抗性强、内含物质丰富的贵州野生茶树群体种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3号为对照,观测野生茶树芽宽、叶面积、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主脉厚度等22项形态学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评价野生茶树紫芽、绿芽株系的遗传多样性、综合抗性和内含物质。【结果】贞丰野生茶树芽头肥壮、茸毛密度大;叶面积为40.27~52.87 cm2,为大叶种,叶色多样,包含紫色、紫绿色和深绿色,叶质柔软有光泽;节间最长可达5.14 cm ,叶脉对数介于10~12。贞丰野生茶树与抗性和内含物质相关的代表性指标主脉厚度为704.71~740.02 μm、上表皮厚度为20.33~21.72 μm、芽宽为0.30~0.36 cm、海绵组织厚度为81.05~84.31 μm,这些代表性指标值均大于栽培型茶树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贞丰野生茶树绿芽株系与紫芽株系遗传距离近,与栽培型茶树遗传距离较远。隶属函数值法分析结果表明,抗性和内含物质代表指标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排序均为绿芽株系>紫芽株系>福鼎大白茶>龙井43号,野生茶树绿芽株系综合抗性指数和内含物质指数分别为0.4743和0.4599,紫芽株系综合抗性指数和内含物质指数分别为0.4618和0.4325,均高于栽培型茶树。【结论】贞丰野生茶树综合抗性、内含物质和适制性优于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3号。绿芽株系综合性状优于紫芽株系,可作为茶树新品种选育或遗传改良的优质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对比福建云霄秃房野生茶群体花部结构的微形态性状差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云霄秃房野生茶树花器官的细胞形状、表皮纹饰和气孔器起伏程度等性状进行观察,继而进行了主坐标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云霄野生茶树花器官萼片的内表皮中部及边缘存在平滑型茸毛;花瓣表细胞表面分布着条状、波浪状和脊状等3种纹饰,部分种质存在气孔;花丝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有波状、丝状、条状3种表皮纹饰;萼片气孔器大小为195.29~539.52μm2,开度为0.18~0.40,变异系数为23.16%。通过对10份野生茶树种质不同性状进行PCoA比较,结果显示,采用花器官质量性状即可作为鉴别秃房野生茶种质的依据,也可作为探究云霄秃房野生茶种质亲缘关系的佐证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明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筛选优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方法】以32个分布地的73个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春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及芽叶性状。【结果】在73个株系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0个贵州优质野生茶树株系,分别为Q3、Q18、Q27、Q32、Q34、Q41、Q49、Q51、Q56和Q66,10个茶树株系的春梢游离氨基酸含量和一芽1叶百芽重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对照),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含量适中;73个野生茶树单株和扦插苗的主要生化成分表现基本一致;经进一步对10个优选株系扦插苗抗旱性(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初步评价,Q18、Q34、Q49和Q56株系的叶片栅海比和叶片CTR较高,分别在0.6和0.3以上。【结论】Q18、Q34、Q49、Q56野生茶树优势株系的春梢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一芽1叶百芽重较重,抗旱性强,可作为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茶树花粉的微形态,为茶树种质鉴定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我国10个省份14个茶树品种的花粉形态并进行拍照,测量各品种花粉的极轴长、赤道轴长和萌发沟长,并对花粉形态特征进行相关描述.[结果]供试茶树品种花粉粒大小为941.09~1644.05μm2;极面观均呈三裂近三角形,极轴长为32.83~47.81μm;赤道面观有近圆形和长椭圆形两种类型,赤道轴长为24.78~40.34μm;萌发孔有三孔沟和拟三孔沟两种类型,萌发沟内有块状纹饰或颗粒状突起物质;花粉外壁纹饰主要为疣状和拟网状两种纹饰.[结论]不同茶树品种的花粉形态特征具有一定共性和特异性,花粉外壁纹饰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茶树花粉形态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和遗传稳定性,可作为茶树品种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野生茶树资源儿茶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野生茶树儿茶素遗传多样性,为选育特异茶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0份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儿茶素组分进行了检测,分析了8种主要儿茶素组分的含量。【结果】参试的茶树资源儿茶素组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变异系数0.2912%~0.5669%;以野生茶树资源儿茶素组分为基础,可将100份野生茶树资源聚类为A、B 2个组群。【结论】A类群表现为酯型儿茶素含量低,可适制红茶;B类群表现为酯型儿茶素含量高,发现安定野茶、黄泥河大茶、西舍路大茶、巴达二号、勐养从茶5个酯型儿茶素含量高的资源,可作为适制绿茶的优质品种;闸上大树茶、十八连山大茶、底圩白毛茶、龙树茶4非酯型儿茶素较低,非酯型儿茶素最高的大黑山野生茶,可作为选育专用品种的特异种质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8.
34份茶树种质的花粉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4份茶树种质的花粉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它们的花粉形态特征较为相似:花粉粒多呈长球形,极面观为裂圆形或近圆形或近三角形,具3孔沟或拟3孔沟,间距环状分布,为N3P4C5类型。花粉极轴长41.66~54.61μm,赤道轴长24.76~31.69μm。茶树花粉外壁纹饰以拟网状条纹为主。根据花粉形态聚类分析结果,可将34份茶树种质分为4类:第1类包括大红袍、软枝乌龙、白样观音、奇曲、青心乌龙、白奇兰、白芽奇兰;第2类包括早奇兰、金观音、上杭观音、圆叶观音、金面奇兰、福建水仙、慢奇兰、四季春、矮脚乌龙、金萱、白文;第3类包括翠玉、红芽观音、肉桂、白鸡冠、本山、绿芽观音;第4类包括大叶乌龙、太姥山野茶、小叶奇兰、黄旦、青心奇兰、筲绮、毛蟹、竹叶奇兰、梅占、政和大白茶。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古茶树。【方法】调查了解近几年来广西各地利用开发野生古茶树基本情况,分析广西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并针对野生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广西野生古茶树分布广泛,地方特色资源丰富,具有许多优良的表型性状,可作为育种材料进行茶树种质资源优新品种的创新利用。目前广西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主要保护利用模式主要有4种,但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着采摘不科学,管理和保护缺乏,茶产品质量低,野生古茶树茶产品尚未实现统一的质量标准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野生古茶树保护重要性认识,加大野生古茶树保护宣传力度,建立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生态系统的保护机制,加强技术指导,科学管理,加大扶持,建立标准,促进广西野生茶开发利用实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茶树新品系紫魁的叶色与叶片光合性能的相关性,为紫化茶树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紫化茶树品系紫魁为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通过观测茶树不同叶位净光合效率、叶片SPAD值和色泽(明度、红度、黄度)的变化,分析紫魁光合特性及其对叶色的影响。【结果】与福鼎大白茶相比,紫魁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春季优势显著;随着叶位向下,叶绿素含量升高;紫化的变异主要表现在芽下第2~5叶位,明度和黄度较低,红度较高。【结论】茶树叶色与光合作用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叶绿素含量存在相关性,同时受品种(品系)、叶位和季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黑斑病是月季露地种植中的重要病害,其病原菌为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 rosae),筛选出抗黑斑病的月季种质资源是月季抗病育种的物质基础。【方法】为了筛选出高抗黑斑病月季种质资源,于月季黑斑病盛发期,对野生蔷薇属9个组的46份野生种进行黑斑病室内鉴定和田间鉴定的抗病性评价。对筛选出的免疫材料和高感材料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等3种酶活性的测定,并利用电镜扫描对其进行叶片组织结构形态观察。【结果】室内鉴定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基本一致。46份蔷薇属种质资源中鉴定出2份免疫材料,13份高抗材料。感染黑斑病后,3种酶活性抗病品种均比感病品种高,感病野生种粉红香水月季的PPO活性上升幅度最大,达到767.78%。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免疫材料金樱子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蜡质层密质均匀,气孔开合度小,叶片结构不易感染黑斑病原菌;高感材料粉红香水月季叶表皮细胞排列疏松,蜡质层疏散不均匀,气孔开合度大,叶片结构较易感染黑斑病原菌。【结论】叶片酶活性、叶片表皮蜡质层和气孔开合度可以作为黑斑病抗性筛选的初步鉴定指标。筛选出的黑斑病免疫及高抗野生种质资源,可作为抗病育种亲本材料,利用杂交育种或分子育种等手段,选育出高抗黑斑病的月季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挖掘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对安溪县境内20株树龄较长野生茶树资源进行形态特征观察、测定及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安溪县境内20株树龄较长的野生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拔400m以上的地区。20株野生茶树资源中12株为灌木型,8株为乔木型;茶树叶长为6.00~10.00cm,叶宽为2.00~4.00cm,有4株茶树叶长超过15.00cm;叶形以长椭圆形为主,其次为披针形,椭圆形最少;叶色以绿色和深绿色为主,仅有1株茶树叶片颜色呈黄绿色;叶面平整有11株,叶面隆起有4株;叶缘以平直为主,叶尖以急尖居多;芽叶茸毛较少为主,仅有1株茶树呈现出较多茸毛的特征;茶多酚含量变幅为15.65%~41.79%,高茶多酚含量(36%)的茶树有7株;茶叶水浸出物变幅为17.78%~47.49%,高茶叶水浸出物(45%)的茶树有4株;咖啡碱含量变幅为0.24%~3.86%,低咖啡碱含量(0.31%)的茶树有4株;氨基酸含量变幅为1.78%~5.48%,高氨基酸含量(5%)的茶树有2株;酚氨比变幅为0.32~2.60,20株野生茶树酚氨比均低于8,适制绿茶品种筛选。综上表明安溪县境内20株野生茶树在树体形态、叶片特征和生化成分上存在多样性,又表现出明显的单株特异性,可为有针对性合理开发利用和培育茶树品种提供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正确评价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有效保护和利用茶树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10对STR引物,对来自中国华南、江南、江北和西南4大茶区的87份茶树种质,以及来自日本的"薮北种"及来源不详的"箫"茶树品种共计89份茶树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10对STR引物共检测到124个等位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检测到等位位点12.4个,扩增位点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高于观察杂合度的平均值。等位位点的观察杂合度平均为0.771 1,Shannon指数平均为1.978 0,多态信息含量平均为0.81。聚类结果表明,89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相似系数为0.77~0.98,平均为0.80,主要分成4个大类。【结论】89份茶树种质资源并未按地域严格分开,通过茶树种质资源所在不同茶区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江北茶区茶资源与其他3大茶区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澜沧江中下游流域古茶树形态多样性的丰富性,为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澜沧江中下游流域的5个云南省州(市)共45份茶树资源为分析材料,对茶树的叶质、叶形、叶长、叶宽、叶面积等20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分析,根据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45份茶树资源20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9.63%,变异系数最大的为芽叶颜色(60%),最小的为叶脉对数(18%),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305,多样性指数最大的为叶脉对数(1.99),最小的为叶基(0.30),基于45份茶树资源20个叶片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4时,聚为4类。【结论】澜沧江中下游流域古茶树有着丰富的变异程度和形态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野生茶树资源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库,是新品种选育和优化改良的基础,在江西系统开展野生茶树资源调查,明确茶树资源分布和特点,为江西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基础数据。【方法】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结果】通过查阅文献确定赣北茶区种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赣中和赣南茶区可追溯至明朝,通过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确定赣北婺源县、浮梁县、修水县共7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其中6个点为野生茶树,确定赣中井冈山市、遂川县共2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其中1个点为野生茶树,确定赣南上犹县、崇义县、定南县共5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均为野生茶树,赣北资源为灌木型,赣中和赣南资源为小乔木型。【结论】江西野生茶树资源范围广、历史久、类型多,绝大部分未得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开展江西野生茶树资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剖、分析野生茶树叶片结构特征,为广西优质茶叶生产、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扶绥9个野生茶树株系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和比较其抗逆性、潜在生产力、适制性和持嫩性等生产性状。【结果】9个野生茶树株系的叶片结构特征、丰产性状与制红茶的品质在株系间存在一定差异。上表皮细胞厚度为19.31~26.26μm,叶肉组织厚度为189.47~335.37μm,海绵组织厚度为121.04~238.32μm,生产力指数为1268.96~3105.60。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结构特征和生产指数在株系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抗逆性状最强的是姑标7和姑标8,产量性状最好的是姑标8和姑标6,制红茶品质最好的是姑标8和姑标1。【结论】扶绥野生茶树9个株系的叶片为中生偏旱型结构特征,均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虫能力,其中姑标1、姑标6、姑标7和姑标8等4个株系是综合性状较好的红茶种质资源,可选为优良茶树育种材料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7.
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种子表型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豆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及性状间的关系,对于筛选具有高产潜力和大粒的小豆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SC-G型自动考种分析及千粒重仪对54份野生小豆、55份半野生小豆和255份栽培小豆的种子进行分析,获得了种子百粒重、投影面积、周长、种长、种宽、长宽比、直径和圆度等8个性状的表型数据,进行种子性状的表型变异、相关性和变异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小豆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变异较大,其中百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从野生小豆、半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籽粒逐渐增大,且籽形变圆。种子百粒重、投影面积、周长、种长、种宽和直径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大小和种子形状的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7.21%和21.97%,累计贡献率为99.18%。【结论】野生和栽培小豆种质资源的种子表型性状变异明显,性状间相关性显著,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的驯化过程中籽粒变大趋圆,筛选出6份具有高产潜力和大粒的小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勐海县野生大茶树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勐海县野生大茶树资源现状及其表型变异情况,为野生大茶树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实地调查3个野生茶树居群,分析65株野生大茶树生长势、树体、叶片、花果形态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表型变异。【结果】野生大茶树总体长势良好,生长势旺盛植株占调查总数的70.77%;树体性状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变化幅度为22.42%~56.24%,平均变异系数为40.71%,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叶片形态变异系数均小于15%,变化幅度为8.20%~14.45%,平均变异系数为10.99%,以叶面积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较大;花果形态变化幅度为5.83%~13.16%,平均变异系数为10.32%,以种径变异系数较大,萼片数变异系数较小;生化成分含量变化幅度为12.21%~33.57%,平均变异系数为18.75%,以氨基酸含量变异系数较大,水浸出物含量变异系数较小。3个居群的树体、叶片、花果及生化成分含量等表型性状变异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勐海县野生大茶树表型多样性丰富,加强本地区野生大茶树资源的保护和鉴定评价等研究工作,对茶树遗传育种研究和生产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鉴定评价浙江省丽水市茶树种质资源,并筛选出优异茶树种质资源,为茶树良种选育及茶产业发展提供丰富材料。【方法】从浙江丽水市收集到13份茶树种质资源,并在丽水市松阳县进行统一栽培管理,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其特征特性、生化成分、绿茶感官品质展开鉴定评价。【结果】 13份供试种质中,子松种和丽早1号的春季萌芽期分别较对照早10和22 d,属于特早生资源;丽白1号、丽黄3号、梯田白、梯田白2号和水晶白的芽叶均表现为黄白化,丽紫1号的芽叶表现为紫化; JN-1的花瓣颜色为粉红色。13份供试种质均具有较强或强的耐旱性和耐寒性,茶多酚含量13.87%~20.77%,水浸出物含量41.65%~48.93%,咖啡碱含量2.86%~3.74%,游离氨基酸含量4.51%~8.77%,酚氨比1.59~4.77。除丽早1号和JN-1外,其余11份种质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5.00%,为高氨基酸种质,且5份白化种质中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种质。儿茶素品质指数以JN-3最高(518.2),芽王、丽白1号、丽黄3号、梯田白和梯田白2号均高于对照(340.5),以子松种最低(235.3)。13份供试种质所制绿茶整体上表现为条索紧、汤色明亮、香气较高(部分种质具有花香或栗香)、滋味甘醇鲜爽、叶底嫩匀显芽,且年均感官审评总分均高于对照,均适制绿茶,其中以JN-3最高(92.4分),丽紫1号最低(89.8分)。JN-3在香气、滋味得分和感官品质总分上均为最高。13份供试种质中,高氨基酸(≥5.00%)特异种质11份,特早生资源2份,叶色特异资源6份,花瓣颜色特异资源1份。除梯田白、水晶白和丽紫1号仅属于特异种质资源外,其余10份种质均同时为特异种质资源和优良种质资源。【结论】供试的13份茶树种质均属于特异种质,其中10份属于优良种质,可用于茶树良种选育及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红砂花粉形态特征及其种内花粉变异程度,为红砂孢粉学研究与种质资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来自甘肃、宁夏、内蒙古并在试验地种植适应生长10余年的15个红砂种源花粉为材料,运用扫描电镜观测花粉性状指标;用Kolmogorov-Smirnow 方法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对不同指标数据处理后进行种源间比较,计算其变异系数,采用组间连接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红砂花粉均以单粒形式存在,极轴长/赤道轴长为2.14(1.54~2.46),形状呈超长球形或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三沟,沟长长达两极,但不形成合沟;不同红砂种源的花粉形状和萌发沟数目相似。15个红砂种源的花粉大小为26.38(15.32~30.97) μm×12.37(10.06~14.50) μm,多为中型花粉粒;花粉萌发沟长为22.76(13.78~26.02) μm,萌发沟宽为0.39(0.14~1.66) μm,各种源萌发沟脊面形状宽窄不一,差异明显;萌发孔直径为0.21(0.16~0.27) μm,花粉外壁纹饰为细网孔纹饰,存在向极细网孔纹饰进化的趋势;不同红砂种源的花粉特征存在差异。各花粉特征指标的变异系数为4.39%~102.12%,种源整体变异程度较大,种源间存在遗传多样性。基于不同指标的聚类结果表明,各种源聚类距离远近与其花粉特征有关,其中花粉大小的影响较大;且甘肃酒泉瓜州(G-J-GZ)种源始终聚为一类,其花粉大小显著小于其他种源,属于较为原始的种质。【结论】不同种源红砂的花粉形状与萌发沟数具有遗传保守性,花粉特征具有遗传多样性,其中花粉大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砂种源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