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肉牛常用饲料进行营养价值评定,并选择36头6~24月龄西杂肉牛分4组分别采食不同组合日粮,试验期63~68 d.结果表明,不同饲料之间蛋白含量、有效降解率和有效能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肉牛代谢体重干物质采食量与日粮粗蛋白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日增重随代谢体重采食量的增加呈直线增加,经济效益随肉牛日增重的增加而增加.以青贮 秸秆 0.5 kg肉牛浓缩料、青贮 秸秆 2 kg肉牛精料补充料、青贮 牧草 0.5 kg肉牛浓缩料、青贮 牧草 2 kg肉牛精料补充料日粮组合分别饲养西杂肉牛,日增重(ADG)分别为0.66 kg、0.90 kg、0.92 kg、1.08 kg;体况评分(BCS)分别增加0.33分、0.42分、0.56分、0.69分;日盈利分别为3.44元、4.22元、4.70元、4.41元.说明,以全株玉米青贮 优质牧草粗饲料组合饲养肉牛,再补饲含高蛋白和能促进肉牛生长及提高纤维饲料消化率的瘤胃微生物所必须矿物质的肉牛浓缩料或肉牛精料补充料,可使肉牛达到较好的增重,并获得较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江城牛肉品质的影响,获得江城牛最优肉品质的饲养方式。选取年龄在2.5岁左右、健康状况良好的24头江城牛,其中公牛9头、母牛15头,根据性别随机分成3组,每组8头(公牛3头、母牛5头),第1、2组舍饲,在自由采食全株玉米青贮的基础上,每头牛每天分别补饲肉牛精料补充料2 kg(精料补充料组)和浓缩料1 kg(浓缩料组),第3组在人工草地上放牧饲养(放牧组),饲养90 d后从精料补充料组和浓缩料组分别选4头,从放牧组选6头,公母各半,共14头进行屠宰试验,测定江城牛的肉品质。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方式对江城牛肉品质有一定影响,补饲精料补充料和浓缩料后,江城牛在失水率、剪切力、粗脂肪、粗蛋白质方面与放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成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眼肌面积、背膘厚度、大理石花纹等表现为补饲了精料补充料和浓缩料的牛肉品质优于放牧组。不同饲养方式对江城牛肉品质有一定的影响,补充精料补充料和浓缩料后,在肉品质方面,精料补充料组和浓缩料组优于放牧组。说明在饲养过程中可以通过补充精料补充料和浓缩料改善江城牛的肉品质。本研究结果为江城牛的合理饲养和提高肉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江城牛肉品质的影响,获得江城牛最优肉品质的饲养方式。选取年龄在2.5岁左右、健康状况良好的24头江城牛,其中公牛9头、母牛15头,根据性别随机分成3组,每组8头(公牛3头、母牛5头),第1、2组舍饲,在自由采食全株玉米青贮的基础上,每头牛每天分别补饲肉牛精料补充料2 kg(精料补充料组)和浓缩料1 kg(浓缩料组),第3组在人工草地上放牧饲养(放牧组),饲养90 d后从精料补充料组和浓缩料组分别选4头,从放牧组选6头,公母各半,共14头进行屠宰试验,测定江城牛的肉品质。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方式对江城牛肉品质有一定影响,补饲精料补充料和浓缩料后,江城牛在失水率、剪切力、粗脂肪、粗蛋白质方面与放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成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眼肌面积、背膘厚度、大理石花纹等表现为补饲了精料补充料和浓缩料的牛肉品质优于放牧组。不同饲养方式对江城牛肉品质有一定的影响,补充精料补充料和浓缩料后,在肉品质方面,精料补充料组和浓缩料组优于放牧组。说明在饲养过程中可以通过补充精料补充料和浓缩料改善江城牛的肉品质。本研究结果为江城牛的合理饲养和提高肉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肉牛饲养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6月龄、6-12月龄、12-25月龄和2岁以上云南黄牛及其杂交牛分别在舍饲和放牧条件下,研究杂交改良、补充肉牛浓缩料、精料补充料及驱虫对其采食量、日增重、单位耗料量、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制定科学的肉牛饲养配套技术。结果表明:杂交改良牛的采食量、日增重、饲料效率均优于云南黄牛;犊牛、生长牛在传统饲料基础上添加浓缩料和驱虫。其日粮的粗蛋白、钙、磷和微量元素得到提高,改善了目前农村肉牛的营养水平;后期育肥牛在传统饲养的基础上增加肉牛补充料和蛋白质,明显改善了日粮营养水平,生产性能各项指标显著提高。100头中试试验,云南黄牛在人工草场放牧情况下,驱虫和补饲2kg肉牛精料补充料,日增重613g,比传统饲养提高68.87%。在舍饲条件下,日增重达780g,提高64.56%;杂交牛在同样条件下,日增重分别达866g和l159g,比未补饲牛分别提高59.19%和84.55%,是传统饲养云南黄牛的1.39倍和1.45倍。  相似文献   

5.
司秀华  王学恩 《中国饲料》2021,1(8):106-108
文章旨在评估不同非常规饲料原料替代浓缩料对肉牛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291.69±5.7)kg的肉牛8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头,每头牛为1个重复。对照组肉牛在8周试验期每天自由采食水稻秸秆粗饲料并补充基础浓缩料,处理组肉牛自由采食水稻秸秆粗饲料并分别补充用8%米糠、亚麻籽和葵花粕替代基础浓缩料混合物。结果:与米糠组相比,对照组和亚麻籽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提高10.74%和12.40%(P<0.05),同时米糠组肉牛的料重比较对照组和亚麻籽组分别显著提高11.69%和15.52%(P<0.05)。亚麻籽组肉牛的背膘厚度较对照组和米糠组分别显著提高7.84%和8.65%(P<0.05)。对照组肉牛眼肌C14:0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处理组(P<0.05),而米糠组肉牛眼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6.55%(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11.95%(P<0.05)。亚麻籽和葵花粕组眼肌中蛋氨酸含量较对照组和米糠组分别显著提高168%、179.17%和154%、164.58%(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用8%亚麻籽替代浓缩料饲喂肉牛可以提高肌肉蛋氨酸含量,对肉牛生长表现及肌肉脂肪酸组成无负面影响。 [关键词]非常规原料|肉牛|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研究浓缩料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肉牛生长性能、氮代谢及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接近的24头荷斯坦肉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牛。低蛋白和高蛋白组肉牛在整个试验期间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5.5%和17.5%的浓缩基础日粮,每天自由采食小麦秸秆,试验共进行140?d。结果:低蛋白和高蛋白组肉牛各阶段体重、平均日增重、饲料报酬及71~140?d和1~140?d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蛋白组肉牛1~70?d的平均日采食量较高蛋白组显著提高0.60%(P<0.05)。低蛋白和高蛋白组肉牛140?d粪氮量及70?d粪氮、尿氮和氮沉积量无显著差异(P>0.05)。高蛋白组肉牛70?d氮摄入量较低蛋白组显著提高4.97%(P<0.05)。与低蛋白组相比,高蛋白组肉牛氮摄入量、尿氮和氮沉积量分别显著提高19.88%、17.24%和54.28%(P<0.05)。浓缩料蛋白质水平对肉牛胴体大部分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但高蛋白组肉牛肌肉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和粗蛋白质含量较低蛋白组分别显著提高6.16%、13.07%和9.98%(P<0.05)。结论:浓缩料高蛋白质水平降低了肉牛育肥前期的采食量,对饲料报酬和日增重无负面影响,但高蛋白质日粮可以提高氮沉积、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和肌肉粗蛋白含量。 [关键词]粗蛋白|肉牛|生长性能|氮代谢|胴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各种浓缩料比比皆是。为了分析不同浓缩料饲养肉仔鸡经济效益,我们选用了三种浓缩料进行饲养试验。一、试验方法 (一)试验分组将我院牧场500羽1日龄AA雏随机分为五组,即:A组,为正大康地浓缩料组;B组,为保力胺组;AB组,为正大康地一保力胺组;C组,为大江浓缩料组;D组,为对照组。每组100羽。试验期为49天。试验期间各组饲养管理和防疫卫生等均相同。  相似文献   

8.
选用沈阳市奶牛服务中心研制的“增肉灵浓缩料”(又称“雪花牌浓缩料”),进行优质牛肉的育肥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料的肉牛强度育肥,不仅能生产出可被用户接受的优质牛肉,而且具有饲料报酬较高,肉牛消化良好,方便用户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饲养方式及不同蛋白日粮对山羊进行分组育肥试验,比较不同饲养条件对山羊增重的影响,探索适合云南家庭牧场肉用山羊的育肥模式。选取3~4月龄云上黑山羊和本地黑山羊杂交后代公羊100只,分5个组进行为期60~61 d的育肥试验。结果显示:相同饲养条件下舍饲组较半舍饲组平均增重提高14.63%,日增重提高95.01%,利润提高140.03%;2号蛋白质浓缩料组获得了更好的育肥效果,而1号蛋白质浓缩料组养殖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探讨日粮添加甘油对不同环境温度下肉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将40头平均体重为(416.35±6.74)kg的肉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即日粮甘油水平(0和1%)和环境温度(28℃和32℃),分别对应T1组(32℃和0%甘油)、T2组(28℃和0%甘油)、T3组(32℃和1%甘油)、T4组(28℃和1%甘油)。结果:T2组肉牛的浓缩料摄入量显著高于T1和T3组(P<0.05)。T3和T4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摄入量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T3组日增重显著高于T1和T2组,但料重比显著低于T1和T2组(P<0.05)。T1和T3组肉牛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T2组(P<0.05),而T3组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T2组(P<0.05)。T4组肉牛血液CD4+占比较其他组分别显著提高51.90%、39.79%和31.46%(P<0.05)。结论:在本试验环境条件下,浓缩料中补充1%甘油可以降低高温对肉牛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甘油|环境温度|肉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免疫  相似文献   

11.
蔡博文  石佳弋 《中国饲料》2021,1(22):106-109
文章旨在评估大麦DDGS替代青贮玉米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试验将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的120头育肥期肉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牛。对照组与处理组肉牛分别饲喂含有大麦DDGS水平为0、5%和10%的浓缩料(分别替代0、25%和50%青贮玉米),自由采食苜蓿草,试验期为14周。结果:10%大麦DDGS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和胴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料重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13%(P<0.05)。10%大麦DDGS组肉牛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大麦DDGS组(P<0.05)。10%大麦DDGS组肉牛血清尿素氮浓度较对照组和5%大麦DDGS组分别显著提高19.44%和16.81%(P<0.05),而5%和10%大麦DDGS组肉牛血清β-羟丁酸浓度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8.44%和11.97%(P<0.05)。10%大麦DDGS组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乙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大麦DDGS组瘤胃丙酸浓度较对照组和5%大麦DDGS组分别显著提高14.44%和9.17%(P<0.05)。随着浓缩料大麦DDGS替代青贮玉米水平的升高,乙酸与丙酸比值表现为显著降低(P<0.05)。结论:浓缩料中大麦DDGS替代青贮玉米的水平可以达到50%,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日增重和饲料效率具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大麦DDGS|青贮玉米|肉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发酵微量元素对肉牛生长后期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肌肉矿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506.81±4.29)kg的肉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肉牛每天饲喂9?kg浓缩料(铜、锌和硒含量分别为5、20和0.15?mg/kg)+1.2?kg水稻秸秆,处理组肉牛每天饲喂对照组等量的饲料+0.5?kg发酵微量元素(铜、锌和硒含量分别为10、20和0.1?mg/kg)。试验为期270?d。结果:对照组与处理组对肉牛末重、浓缩料及水稻秸秆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处理组肉牛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8.33%(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冷胴体重显著提高5.56%(P<0.05)。处理组肌肉铁、锌和硒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8.44%、17.30%和46.87%(P<0.05)。结论:在育肥后期肉牛浓缩料中添加发酵微量元素可以提高日增重、冷胴体重,且不影响动物的采食量和胴体性状,同时日粮添加发酵微量元素可提高背最长肌铁、锌和硒3种微量矿物质的含量。 [关键词]?发酵微量元素|肉牛|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肌肉矿物质  相似文献   

13.
李清兰  张隽 《中国饲料》2021,1(12):21-24
文章旨在评估不同饲喂方式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600.10±1.73)kg的荷斯坦肉牛3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在整个20周的试验期,对照组肉牛每天饲喂7?kg左右的浓缩料,自由采食水稻秸秆,处理组肉牛每天自由采食全混合日粮。结果:不同饲喂方式对肉牛末重、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肉牛末重显著降低3.09%(P<0.05),料重比显著提高4.44%(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血清总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分别显著降低9.17%、16.62%和30.31%(P<0.05),但处理组血清尿素氮浓度及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46.96%和28.17%(P<0.05)。对照组眼肌面积和大理石纹评分较处理组分别显著提高13.39%和13.76%(P<0.05),而处理组肉色较对照组显著提高9.41%(P<0.05)。结论:育肥期肉牛饲喂浓缩料同时补充水稻秸秆作为粗饲料可以改善日增重和饲料效率,降低血清尿素氮浓度,改善肉品质。 [关键词]饲喂方式|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胴体性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牛养殖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提高经济效益,大规模饲养肉牛的同时,必须要做好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肉牛养殖具有风险小、市场需求广等特点,这些年肉牛养殖产业渐成规模,肉牛高效益养殖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基于此,文章以“肉牛饲养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自肉牛品种选择、饮食管理、疾病防范等几个方面就肉牛饲养技术进行探讨分析,为科学养殖、提升养殖效益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奶牛、肉牛、绵羊、山羊饲养中所采用的以尿素与精料配成的“高蛋白浓缩料”,成本低,效果好。现介绍如下。配方(%):干玉米酒糟25,豆饼25,麸皮20,玉米粉20,磷酸二钙3,盐(微量元素)3,尿素4。成品含粗蛋白质32%。如欲用上面的“浓缩料”配合成含16%蛋白质的奶牛用混合料,可:(1)玉米粉40:燕麦30%,浓缩料30%。(2)玉米粉25%,燕麦25%,麦麸20%,糖蜜5%,浓缩料25%。注:如果是尿素含量高的浓缩料,用量则须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16.
刘哲  种克 《中国饲料》2021,1(14):109-112
文章旨在评估青贮银合欢作为粗饲料对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微生物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将平均初始体重为(291.70±5.70)kg的128头肉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T1~T4组肉牛在试验期分别自由采食相同的浓缩料,同时分别补充100%水稻秸秆、60%水稻秸秆+40%青贮银合欢、40%水稻秸秆+60%青贮银合欢及100%青贮银合欢。结果:T3组肉牛粗饲料摄入量较T1组显著提高8.54%(P<0.05),同时T2和T3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较T1组分别显著提高10.74%和12.40%(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8.96%和9.33%(P<0.05)。饲喂后2 h,T3组肉牛瘤胃细菌、真菌、蛋白分解菌及纤维分解菌数量均显著高于T1组(P<0.05),但T1组肉牛瘤胃原生动物数量显著高于T3和T4组(P<0.05)。T4组肉牛氮摄入量、粪氮和尿氮排泄量及氮沉积量最高(P<0.05),同时T2和T3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T1组(P<0.05)。结论:用60%青贮银合欢替代水稻秸秆作为粗饲料饲喂肉牛可以改善饲料效率,提高瘤胃细菌总量,尤其是蛋白和纤维分解菌,同时也提高了氮的沉积和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关键词]青贮银合欢|粗饲料|肉牛|微生物|生长性能|氮代谢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用不同栽培时期收割的玉米青贮后作为原料饲喂肉牛,评估其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甲烷排放的影响。试验将(528.98±0.21)kg的75头荷斯坦肉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T1~T4组饲喂不同栽培时期收割的玉米青贮料,同时每天每头补充2.5?kg浓缩料,T5组自由采食浓缩料,同时每天每头补充1.9?kg青贮牧草,饲喂期为15周。结果:T2组干物质和青贮料的摄入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T2和T5组代谢能摄入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5组蛋白质摄入量最高(P<0.05)。T2组肉牛的日增重显著高于T1、T3和T4组(P<0.05),T5组肉牛的末重、胴体重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T1、T3和T4组(P<0.05)。T5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效率最高(P<0.05),同时T5组淀粉体外消化效率显著高于T2、T3和T4组(P<0.05)。此外,T5组甲烷排放重量、甲烷产量/采食量及甲烷产量/胴体增重最低(P<0.05),该组甲烷产量/总能摄入量也显著低于T1、T2和T3组(P<0.05)。结论:用早栽培收割的玉米青贮后饲喂肉牛可以显著改善饲料效率,且早栽培收割的玉米青贮后饲喂肉牛可以降低甲烷排放量。 [关键词]栽培时间;青贮玉米;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18.
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很多,只有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提高饲养肉牛的经济效益。从牛舍的建造、母牛的发情与配种、妊娠母牛和犊牛的饲养管理、肉牛育肥、牛病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肉牛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自配料与商品浓缩料饲喂安杂牛的效果,将20头安杂牛分为2组,每组育肥牛和育成牛各5头,试验组用浓缩料代替日粮蛋白等原料,对照组饲喂自配料。经过60 d的试验,试验组育肥牛和育成牛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育肥牛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育成牛(P0.01);使用浓缩料后,育肥牛日均减少收益0.8元/头、育成牛增收1.8元/头。说明用浓缩料代替日粮蛋白原料,提高了肉牛的生长和育肥速度,可以在育成牛日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低脂肪高蛋白含量的牛肉需求量不断增加,对牛肉的品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同时,随着肉牛产业的整体发展,技术含量的增加,肉牛生产逐步由传统饲养向科学化饲养,如何通过采用科学正确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来提高肉牛育肥效果已成为肉牛生产行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我们根据多年来在技术推广工作中积累的肉牛育肥饲养经验和其他同行的研究成果,提出以下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