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1.1.1 试验鱼 试验用鲟鱼种为北京禧丰达渔业有限公司购进的杂交鲟鱼种。受试鱼 2 0 0 0尾 ,开始进行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时其体长为 4 5~ 5 5cm ,体重 1g左右。1 1 2 饲料 养殖试验用饲料 ,前期为山东升索渔业饲料研究中心生产的鱼苗专用微粒饲料 ,其基本营养成分为粗蛋白 5 4%、粗脂肪 10 %、粗纤维 2 0 %、灰分 15 %、钙1 5 %、磷 1 5 %。后期为丹麦进口的“爱乐”牌鲟鱼专用饲料 ,其基本营养成分为粗蛋白 45 %、粗脂肪 16 %、粗纤维 2 0 % ,饵料为沉性颗粒状 ,粒径 2 0~ 3 5mm。1 1 3 鱼池 利用…  相似文献   

2.
水泥池养殖杂交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口面积共计144m2的水泥养殖池中,放养2540尾杂交鲟,经过285d养殖,产量达1256kg,平均规格为603.3g/尾,成活率为82%。试验表明:鲟鱼适合在吉安地区养殖,并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鲟鱼在英国、古罗马和中国古代的皇室都被视为珍品,故有“皇帝鱼”之称。鲟鱼籽酱位列世界三大珍味之一,价格奇高不下,被称为“黑色黄金”。杂交  相似文献   

4.
从2006年6月至11月,利用水泥池开展了杂交鲟从仔苗到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的情况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史氏鲟、杂交鲟温流水小水体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类是大型的重要经济鱼类,也是极珍贵的鱼种,目前全世界已发现鲟鱼25种,其中有8种鲟鱼分布在我国的长江、黑龙江等水系,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有俄罗斯鲟、史氏鲟、杂交鲟、中华鲟、匙吻鲟等。史氏鲟在近3000千米的黑龙江干流均有栖息,多数为定居型种类,有部分为半洄游性鱼类,一般认为其生存温度为1~26℃,但黑龙江鱼类研究所和广东少数单位的养殖驯化表明,史氏鲟在0~33℃仍能存活,摄食水温范围4~31℃〖1〗。每年的5~6月份为史氏鲟的产卵季节,产卵水温为18~26℃。史氏鲟初次性成熟年龄:雌鲟为9~1…  相似文献   

6.
鲟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的一种鱼类,从生物进化上说,鲟存在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鲟隶属硬骨鱼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其中鲟属有17种。鲟属亚冷水鱼,是世界上珍稀的淡水鱼类,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西方人爱吃的鱼子酱即是鲟鱼卵所制成,被列为世界三大珍味之一。杂交鲟是用西伯利亚鲟做母本,用史氏鲟做父本杂交培育的后代,其优点是生长迅速,抗病力强,易驯化,成活率高,市场销售好,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西伯利亚鲟系底层鱼类,具有半洄游型、河居型及河湖型三种生态种群。自然界中主要摄食底栖动物,也有一定比例的鱼类。驯化后食人工全价配合饲料。对于环境条件有广泛的适应性。生长速度较史氏鲟、俄罗斯鲟慢。肉质较其它鲟鱼高。适宜流水、网箱、大水面和池塘养殖。存活水温0-33℃,较快生长水温16-28℃,  相似文献   

8.
李万贺 《齐鲁渔业》2007,24(8):24-25
西伯利亚鲟(A.baeri)隶属于鲟形目、鲟科、鲟属,是一种古老的珍稀名贵鱼类。其外形独树一帜,典雅古朴,无肌间刺,肉质鲜美细嫩,品位上乘。其游姿优美,极具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目前市场需求量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泥池微流水鲟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正友  杨兴 《科学养鱼》2002,(10):30-31
一、水泥池的修建水泥池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也可以是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池子采用表层供水,中央底部溢排水,池底部向中央倾斜,排水孔上方应安装防逃栅栏。方形池子四角建成圆形,避免形成死角,可采用直流式一头进水,一头排水,池底向排水口处倾斜。池底、池壁最好贴瓷砖,不贴瓷砖的水泥池壁一定要平整光滑。鲟鱼有趋弱光性,惧强光,在强光下易受惊扰。水泥池可建在室内,建在室外要在池上方搭遮荫棚。苗种池面积5~10米2,池深为0.5~0.8米;成鱼池面积10~20米2,池深为1.2~1.5米。池水深度由排水管…  相似文献   

10.
鲟鱼是一种珍贵高档的水产品,全身是宝,其肉味鲜美,其卵做成“鱼籽酱”是世界名肴。鲟鱼并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营养价值及药用保健功效,市场价格甚高。鲟鱼养殖品种有多种,迄今为止,国内已相继突破了俄罗斯鲟、史氏鲟、小体鲟及杂交鲟等苗种繁育和成鱼养殖。为了摸索鲟鱼在亚热带地区养殖的生长情况和养殖技术,作者于1999年11月至2000年11月在吉州区长塘镇官溪水库坝下灌区的特种水产试验场内进行了杂交鲟鱼养殖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的情况和结果总结于后。1试验条件与方法1.1试验鱼池条件1.1.1鱼池选择原养鳗(白苗池9、10、11号)鱼…  相似文献   

11.
2007年8月5日至2009年12月1日进行了流水池塘哲罗鱼无公害商品鱼规模化养殖试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定期进行生长测定.水温7.8~13.0℃,平均全长3.5 cm、体质量2.0 g/尾的哲罗鱼鱼苗经330d饲养,平均体质量68g/尾,成活率82.4%;平均体质量68g/尾的哲罗鱼鱼种经516d 饲养,平均体质量840g/尾,成活率76.3%,平均单产57.5 kg/m3,  相似文献   

12.
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地下涌泉水(7~18℃)流水池塘中,采用全人工饲料投喂养殖哲罗鱼Hucho taimen进行生长性能研究。经2年养殖,鱼的平均体质量达508g,平均体长(L_B)达36cm,成活率57.6%;特定增长率、日增率和肥满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随水温回落而下降;体长与全长(L_T)的关系式为L_T=1.0856L_B+0.5097(R~2=0.9975),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为W=0.0139L~(2.9423)(R~2=0.9931);体质量变异系数13%~46%,体长变异系数2%~16%;肥满度0.85~1.35。  相似文献   

13.
网箱养殖鲟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鲟鱼在网箱养殖中的生长情况 ,总结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宜昌市水产科研所于 2 0 0 0年 9月到 2 0 0 1年 10月在清江高坝洲水库进行了鲟鱼网箱养殖试验。1 网箱及设置网箱设置在清江高坝洲水库 ,该水库为二级水库 ,全年水温变动范围 12~ 33℃ ,水深 5~ 10m ,水质清澈 ,水体常年保持交换状态。网箱为漂浮式 ,框架为内径 4 0mm镀锌钢管用扣件连成 ,旧油桶做浮子 ;箱架中间设 6 0cm宽的通道 ,左右两边挂网箱 ,前后之间设 4 0cm宽的操作通道 ,所有通道均铺设竹跳板。网箱外围 4m以外用楠竹扎成外框以防止外来船只靠近风箱。网箱…  相似文献   

14.
1概念1 .1开放式工厂化养鱼工厂化养鱼的初级形式 ,是指选择天然水体作为蓄水净化池 ,借助动力将水导入鱼池 ,排水则又返回到天然水体中 ,养鱼系统的水系统始终与外源天然水体相连。1 .2封闭循环式工厂化养鱼工厂化养鱼的发展形式 ,是指养鱼用水经过专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过程后 ,再重新供给养鱼使用 ,仅向养鱼系统补充因排污、排渣、蒸发、渗漏等损失的少量用水 ,并能对循环水的理化指标进行调控 ,达到常年养殖生产。1 .3暖水种生长、生殖适温高于 2 0℃ ,自然分布区月平均水温为高于 1 5℃的水生动物。暖水种包括亚热带和热带品种 …  相似文献   

15.
3种鲟鱼的临界水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史氏鲟、俄罗期及小体鲟3种鲟科鱼类的生存和摄食水温范围,试验表明,史氏鲟的生存水温0 ̄33℃,摄依水温4 ̄31℃;俄罗斯鲟的生存水温0 ̄33℃,摄食水温3 ̄32℃;小体鲟的生存水温0 ̄32℃,摄食水温3 ̄31℃。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豫北地区池塘水温周年变化的实测数据,计算了每月的池水积温占年度积温的百分比。通过与生产中各月实际投饲率的分配进行比较,建立了月投饲分配比率y(每月投饲量占全年投饲量的百分比)与月积温比率x(月池水积温占年池水总积温的百分比)的直线回归方程,即y=-1.374 1.1656x。并对两者回归关系所要求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豫北地区精养池塘月投饲量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7.
陈万光  李要林  郭黛健  蔡冰 《水产科学》2006,25(11):570-572
故县水库位于黄河支流洛河的中游峡谷区,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供水、养殖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横跨洛宁、卢氏两县,距洛阳市165 km。可养鱼水面1353.3 hm2,库容1·178×109m3,坝高125 m,平均水深约50 m,最深可达70 m。透明度>400 cm,水质清新无污染,p  相似文献   

18.
高位虾池养殖过程主要理化因子的变化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湛江东海岛2口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虾池水体主要理化因子在养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并用营养状态质量法对该养殖场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养殖过程水体中DO、pH、温度和盐度波动较小、变化平缓,而COD、DOC、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含量随养殖过程而上升.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复杂,但叶绿素a与营养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养殖中后期,表征富营养化的NQI值大幅度升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semiarid region of Bahia Kino, Sonora, Northwestern Mexico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farming yellowleg shrimp Penaeus californiensis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in ponds with less than 5% daily water exchange and aeration. Four aeration rates (0, 6, 12, and 24 h/d) were used in the study. Mean growth rates ranged from 0.41 to 0.53 g/wk with the highest growth rate in ponds with 12 h of aeration ( P × 0.05). Survival ranged from 50 to 52% and did not differ among treatments. Shrimp yield ranged from 1,012 to 1,208 kg/ha, with the highest yields from ponds with 6 and 12 h of aeration ( P × 0.05). Feed conversion ratios ranged from 2.3 to 2.8, with lower values in ponds with 12 and 6 h of aeration ( P × 0.05). Results suggest that winter culture of yellowleg shrimp is possible and that 6 h of aeration is sufficient to maintain good water quality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