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4℃低温下4个苜蓿引进品种(MaYa,ABOUND,ASPIRE,DOBLONE)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研究,以筛选低温适应性强、适宜黑龙江地区种植品种。结果表明,ASPIRE和DOBLONE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好,适于低温下种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即高温(37℃)、室温(25±5℃)、较低温(10℃)、低温(0~4℃)条件下,使用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快速检测试纸条对不同浓度动物尿液样品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及低温条件下,检测准确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严重影响监督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苜蓿材料的抗寒性与低温胁迫下苜蓿根颈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本研究在科尔沁沙地种植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和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越冬前挖取越冬器官并进行-10℃,-15℃,-20℃,-25℃,—30℃低温胁迫处理,以低温(4℃)贮藏为对照,测定苜...  相似文献   

4.
防寒措施对冬季低温下移植香根草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冬季低温条件下采用常规农艺防寒措施,旨在探索解决低温下种植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难题的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香根草移栽后采用覆膜措施比覆土壅根和对照春季存活率高,而且香根草春季返青、分蘖早,但最终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2)覆膜措施在各移栽期防寒效果较为稳定,而覆土壅根措施和对照的防寒效果因种植时间的不同而呈现差异;3)农田平地上种植的香根草春季存活率比在公路斜边坡上高,预示着香根草春季存活率高低与土壤水分、肥力等非温度因素有关;4)不同防寒措施对香根草分蘖影响不显著;5)从经济和技术角度来看,覆膜防寒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昌宁县引进11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引种试验,通过对试验品种物候期观察和3年的产草量测定.结果表明:GA - 0504 ALFALFA、07 01399 ALFALFA、Tripleplay (WL903HQ)、IS - 1085 4个品种适应性强,产草量高,适宜在昌宁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提高水稻花培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培养基对4个水稻品种(品系)进行花药培养,探讨了低温预处理时间、碳源、外源激素预处理,培养基,基因型对水稻花药培养力的影响,水稻花培材料取样后低温预处理8天接种最好.碳源以蔗糖最好.外源激素处理接种前的离体材料对花药培养力没有影响,不同的培养基影响花药培养力.培养基和基因型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N6培养基的适应性较广,L8适应于籼稻,L3培养基培养效果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日本饲用高粱(Japan forage sorghum)在榆中县自然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生物学特性、单位面积产量、鲜草和青贮草的营养价值、对奶牛和肉羊增产增重效果的系统研究,并根据4年多的推广种植和利用实践经验,对日本饲用高粱栽培与利用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更多的种植和养殖户提技术参考,促进草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1主要特点 (1)抗严寒.由于本品种是在北纬45°以上的寒带地区培育而成,对寒冷具有"先天"的适应性,在零下40度条件下可安全露地越冬,我国各地均适合种植.  相似文献   

9.
《中国果业信息》2020,(3):52-52
据《北方园艺》2020年第4期《文冠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生理响应》(作者闫星蓉等)报道,以文冠果30 d实生苗为试材,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在持续4℃低温条件下,研究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7个生理指标在不同处理时间(0、4、12、24、48 h)的变化趋势,旨在探讨文冠果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以期评价文冠果幼苗抗低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含水量驼绒藜种子在室温、4~5℃和-18℃条件下贮藏4年,适度超干处理能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室温和低温下贮藏11个月后,超干燥(MC 5.28%~3.89%)和低温种子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地低于未超干燥种子(MC7.47%);而种子活力、脱氢酶活性和抗氧化酶POD和CAT的活性均显著地高于未超干燥种子.室温下贮藏48个月后,超干种子(MC 4.84%~3.41%)的活力与低温贮藏种子同等水平.超干燥贮藏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驼绒藜种子活力保持较高水平;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是提高超干燥种子耐贮藏性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据《北方园艺》2020年第4期《文冠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生理响应》(作者闫星蓉等)报道,以文冠果30 d实生苗为试材,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在持续4℃低温条件下,研究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7个生理指标在不同处理时间(0、4、12、24、48 h)的变化趋势,旨在探讨文冠果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以期评价文冠果幼苗抗低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闽牧42牧草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设置行株距为 6 0cm× 4 3cm、6 0cm× 2 0cm、6 0cm× 13cm、6 0cm× 10cm 4个不同种植密度对闽牧 4 2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 :不同种植密度可显著影响种植当年的牧草产量 (P <0 .0 5) ,但对种植翌年牧草产量的影响却不明显 (P >0 .0 5) ,综合分析表明 ,种植密度以 6 0cm× 2 0cm为宜 ,在这种密度下 ,既能达到较高的干草量 (平均 4 0 .6 7t/hm2 ) ,又可节约成本 ;种植密度可非常显著地影响种植当年的牧草分蘖数 (P <0 .0 1) ,且随种植密度的递增 ,牧草的分蘖数相应降低 ,第 3次刈割后 ,密度为6 0cm× 4 3cm的平均分蘖数达 2 4 .2个 ,6 0cm× 10cm的平均分蘖数只有 7.0个 ;种植密度对牧草营养成分 ,茎叶比、风干率和生长速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21种紫花苜蓿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藏“一江两河”高海拔河谷地区豆科牧草种植的发展需求,试验研究了21个国内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在该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的21个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以鲜草产量为评价指标,德宝、新疆大叶、甘农4号和中兰1号4个品种的适应性优于其他苜蓿品种;以种子产量为评价指标,阿尔冈金最优.通过聚类分析综合考虑,新疆大叶、甘农4号和德福在高海拔河谷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进行大面积种植以提供优质蛋白饲草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低温青贮中筛选出的优异耐低温乳酸菌菌株戊糖片球菌OL77在低温和低pH胁迫下的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其耐低温机理,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获得了OL77的CspP基因,运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程序,基于SYBR-Green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筛选OL77在低温和低pH胁迫条件下表达稳定的内参基因,并利用其研究了CspP基因的低温表达模式。结果表明:OL77在受到外界低温和低pH胁迫时表达较稳定的内参基因为Ldh、tufA和6PGDH,而GAPDH和GyrA是表达较不稳定的内参基因。采用同源克隆获得OL77的CspP基因片段,以Ldh和6PGDH为内参基因,对25、15和5℃下培养0、1、3、6、12、24 h的OL77中Csp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低温条件下CspP基因瞬时表达量激增,在5℃下上调86倍,这可能是OL77耐低温的主要原因,OL77对低温的适应性部分来自其较强的冷休克蛋白表达能力。CspP基因可用作OL77低温适应性的指示基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苜蓿综合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近2000个气象台站(哨)的气候数据为依据,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平台对我国的苜蓿(Alfalfa)进行了单项气候和综合气候区划.我国苜蓿综合气候区划共分为6个区域,第Ⅰ,Ⅵ区域为不适合种植或极少有适合苜蓿品种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46.14%.其他4区从气候上适合于苜蓿生产,占国土总面积的53.87%;Ⅱ,Ⅲ,Ⅳ区域属于传统苜蓿种植区,占国土总面积的43.29%;Ⅴ区主要位于亚热带,耐湿、热品种在本区域种植具有广阔的前景.结合苜蓿品种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品种试验结果和秋眠性等级等,对各区域适合种植的品种进行了推荐,这对于指导我国苜蓿生产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燕麦品种(系)在扬州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3个不同燕麦(Avena sative)品种(系)在江苏扬州地区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比较,测定并分析了与适应性相关的物候期、生长速度、叶茎比、草产量等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生育期为199~210 d.对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累积贡献率为84.706%的5个主成分因子;对各个品种(系)综合得分分析表明,杂叶307的综合得分最高,其干草产量和干鲜比最高,单株分蘖数和株高方面也表现较好,为供试品种(系)中最适合在扬州地区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间作行宽对玉米和高丹草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以玉米和高丹草宽行(6∶ 12)、中行(4∶8)和窄行(2∶4)种植模式下的材料为研究对象,以其单播为对照,在蜡熟期进行刈割及青贮发酵处理,青贮 60 d 后,测定其营养成分及发酵指标。结果表明:在宽行种植模式下,玉米青贮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对照降低了 5. 4%,泌乳净能提高了 2. 4%,高丹草青贮后粗蛋白含量较对照提高了 10. 8%,乙酸含量较对照提高了 480%;在中行种植模式下,玉米青贮后泌乳净能较对照降低了 1. 9%, 高丹草青贮后粗蛋白含量较对照提高了 7. 0%,泌乳净能较对照降低了 0. 8%;在窄行种植模式下,玉米青贮后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提高了 27. 6%,乳酸含量较对照提高了 49. 2%。高丹草青贮后干物质含量较对照降低了 1. 0%,泌乳净能较对照提高了 0. 8%。经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表明,玉米在窄行种植模式下青贮品质最好,高丹草在中行种植模式下青贮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国审高丹草品种乐食(Sorghum×Sudangrass cv.Leshi)为对照材料,对引进品种冀草4号高丹草(Sorghum×Sudangrass cv.Jicao No.4)在渝西地区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冀草4号适宜在重庆荣昌试验点生长,生育期为155 d,较乐食(CK):130 d晚25 d,持久性更好,未见有严重病虫害。冀草4号在垂直高度、分蘖数、叶长、叶宽4个形态学指标上均极显著(P<0.01)优于乐食(CK);在相对高度、干鲜比、茎叶比3个指标上也均显著(P<0.05)优于乐食(CK)。尤其是在鲜(干)草产量表现上,冀草4号极显著(P<0.01)高于乐食(CK)。其中,冀草4号年平均鲜草产量达96 045kg·hm-2,较乐食(49 025kg·hm-2)高47 020kg·hm-2,平均干草产量(29 102kg·hm-2)比乐食(CK)高16 454kg·hm-2。综上所述,冀草4号在重庆荣昌试验点长势较好,生育期较乐食(CK)晚,可利用时间较长,表现出对当地生态条件的适应性,具有作为一种优质高产牧草品种进行种植和推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4种薄荷种子萌发对干旱与低温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瑞芬  杨秀云  尹大芳  郭芳 《草业科学》2015,(11):1815-1822
以柠檬薄荷(Mentha citrata)、胡椒薄荷(Mentha piperita)、美国薄荷(Monarda didyma)、猫薄荷(Nepeta racemosa)为供试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干旱与低温的交互作用对4种薄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与低温对这4种薄荷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30%的PEG-6000和8~10℃的低温处理严重抑制了这4种薄荷种子的萌发及生长,柠檬薄荷种子发芽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4种薄荷种子在22~24℃处理下发芽率最高,胚芽、胚根和叶的生长表现出差异性,柠檬薄荷在12~14℃时胚根和叶的生长良好。干旱和低温的交互作用对4种薄荷种子的萌发及生长影响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20.
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晋北农牧交错带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9个引进品种和1个国产品种连续两年(2016~2017年)测定其物候期、越冬率、产量及干草品质,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比较其适应性,旨在为晋北农牧交错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WL366HQ,三得利(Suntory)和皇后(Empress)生长较快;WL354HQ越冬率显著(P0.05)高于WLHQ353;三得利和WL298HQ的产草量显著(P0.05)高于甘农4号;WL366HQ、三得利和皇后相对饲用价值较高;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适应性表明三得利(0.921 9)、WL366HQ(0.891 4)、WL298HQ(0.867 6)和皇后(0.852 5)4个苜蓿品种在晋北农牧交错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在晋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