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土壤盐分和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以山西省临汾市不同种植年限的蔬菜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指标的累积状况以及温室土壤电导率、可溶性盐、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大田土壤相比,温室土壤电导率和可溶性盐含量逐年增加,pH值下降,种植8a的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累积量已接近黄瓜的生育障碍临界点;土壤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尤其是土壤速效磷、硝态氮的累积严重;日光温室特殊的环境条件以及过量施用化肥是土壤盐分累积和养分富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盐碱地稻田旱作后土壤肥力变化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盐碱地稻田旱作后土壤肥力变化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滨海滩涂盐碱地在水田改旱后土壤盐分呈现上升趋势,而土壤pH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培肥方法对水田改旱后土壤盐分、pH、土壤速效养分及有机质的影响作用不同,石膏处理能明显降低土壤pH值;绿肥处理能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有机肥能抑制和延缓土壤盐分上升、降低土壤pH值、明显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最终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
以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乡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种植年限分别为1年、3~4年、6年、8年、15~18年、21年、30年日光温室土壤的盐分和养分含量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日光温室种植年限的增加,盐分含量较对照增加13.40%~287.50%,pH值较对照下降10.13%~1.27%,两者呈相反趋势。随着日光温室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增加11.31%~145.24%、44.60%~172.47%、30.29%~191.70%;碱解氮含量较对照增加14.07%~122.28%;温室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呈波动变化,波动范围为21.88%~218.75%。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特有种艾比湖桦生长的土壤条件,选择该桦树生长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分析化学及土壤地理学的方法,对土壤中的养分及盐分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艾比湖桦生长的土壤中,盐分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5%~2.47%,均值 < 1%,表聚现象明显,属于轻度盐化土壤,明显低于艾比湖湿地其它区域。有机质含量多为17.47~29.62 g/kg,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均较高,pH值变幅为7.78~8.48,呈碱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有机质、pH值、水解氮、土壤盐分等理化指标构成了艾比湖桦适生土壤的特征因子。综合而言,艾比湖桦适生土壤特征为盐分含量低、养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日光温室栽培下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土壤养分累积及交换性养分含量及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栽培下土壤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显著累积,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明显增加,而土壤pH却出现下降趋势。日光温室土壤交换性K^+含量显著增加;日光温室和大田土壤交换性Ca^2+含量相比无明显差异,而日光温室土壤交换性Mg^2+的含量及其离子饱和度有所提高。日光温室土壤钙饱和度、Ca/K和M g/K均明显低于大田土壤。认为日光温室栽培下大量施用钾肥,是土壤钙离子饱和度及Ca/K和M g/K比例降低的主要原因,建议在评价日光温室土壤养分有效性时,应综合考虑交换性养分的含量、饱和度及离子间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6.
几种复合肥施用对蔬菜保护地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大棚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保护地和上,不同复合肥品种及施肥量对蔬菜地土壤不同剖面硝酸盐含量,pH值及电导率在不同生长季节内的动态变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肥料的施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表层土壤pH值,同时增加了各剖面土壤电导率和硝酸盐含量,施肥量越大,土壤pH值,电导率和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越明显。随时间的推移,土壤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大量频繁施用化肥,是导致土壤酸化,土盐分累积和硝酸盐淋洗的主要原因。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平衡氮,磷,钾养分比例,以及采取正确的施肥和灌溉方式,将有效缓解土壤酸化和盐分累积,减少硝酸盐的淋洗,从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泾阳县 7个镇的 1 038栋日光温室内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养分含量、pH值及电导率测定,研究日光温室内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与种植年限的关系,为明确土壤肥力、存在问题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先增加后减少;碱解氮、有效磷平均含量在 16~20年期间达到最大;速效钾在各年限阶段平均值均大于 600 mg·kg -1;日光温室土壤 EC值大于 500 μS·cm -1,表明土壤次生盐渍化趋势明显;土壤 pH值均大于 7.0,为碱性土。综上所述,该地区日光温室普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但与种植年限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积累及离子组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吕福堂  司东霞 《土壤》2004,36(2):208-210,214
本文研究了当地日光温室(冬暖式大棚)土壤盐分积累、酸碱度及盐分离子组成的变化。揭示了石灰性土壤地区温室土壤盐分积累、离子组成及酸碱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城市新建防护绿地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克拉玛依市区北郊新建防护绿地及相邻荒漠区的土壤养分及盐分。结果表明:防护绿地土壤养分较荒漠区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土壤N素含量增加明显;防护绿地与荒漠区相比,总盐含量增加明显,达90.8%;土壤pH值下降了0.98,由强碱性土壤变为碱性土壤;主要离子组成略有变化,由荒漠区的4种变成防护绿地的2种,且可溶性盐主要集中在40-60 cm深度。在垂直方向上,有机质及速效养分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无论防护绿地还是荒漠区,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菌根化育苗基质对不同盐渍化土壤盐分及养分的影响,以加工番茄"屯河550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轻度、中度和重度盐渍化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加工番茄苗期、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及收获期时,菌根化育苗基质对不同盐渍化土壤盐分、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根化育苗处理的盐分含量均低于非菌根化育苗处理,且花期到坐果期时,在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土壤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降低了7.2%、9.9%和11.3%、22.5%,pH值随着生育期的递增逐渐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重度盐渍化土壤中度盐渍化土壤轻度盐渍化土壤,重度盐渍化土壤较轻度盐渍化土壤中各指标含量最高分别增加了14.4%、102.2%、40.4%和43.1%,且非菌根化育苗处理高于菌根化育苗处理,并随着生育期的递增呈下降趋势。番茄产量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加深逐渐减少,但在轻、中、重3种盐渍化土壤中,菌根化育苗处理的产量均高于非菌根化育苗处理,分别增加了11.8%、14.5%和13.2%。菌根化育苗基质可减少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中盐分的积累,促进土壤矿质养分的转化,减轻盐胁迫对作物的危害,通过菌根促进盐胁迫中植株对矿质营养的吸收,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植株对盐胁迫的耐性,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渍化对土壤酸度的可能影响,为了解设施栽培土壤的酸化过程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了不同酸化特征的设施栽培土壤、露天栽培土壤和自然酸性土壤等3类表层土壤和剖面分层土壤样品,通过化学分析和室内添加肥料盐及土壤洗盐模拟试验,比较研究设施栽培土壤、露天栽培土壤与自然酸性土壤中活性酸、潜性酸、盐基饱和度之间关系差异及其受土壤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与自然酸性土壤相比,设施栽培土壤的酸是人为输入式,其酸化主要发生在表层,土壤剖面呈自上而下下降。在相同交换性酸水平的条件下,设施栽培土壤的pH值最低,其次为露天栽培土壤,而自然酸性土壤的pH值相对较高。在相同土壤pH值的情况下,自然酸性土壤的盐基饱和度明显低于设施栽培土壤和露天栽培土壤,而设施栽培土壤的盐基饱和度高于露天栽培土壤;设施栽培土壤的交换性酸中活性酸组成比例高于自然酸性土壤。增加中盐的积累可显著降低设施栽培土壤pH值;设施栽培土壤的盐分淋洗过程在降低土壤盐分的同时也降低了土壤的活性酸(提高了土壤的pH值)。[结论]盐分的积累增强了设施栽培土壤中潜性酸向活性酸的转化,高量施用化肥不仅可直接通过酸性物质的输入促进土壤pH值的下降,同时由此引起的盐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降低土壤的pH值。  相似文献   

12.
NaCl胁迫对葡萄幼苗根际pH值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隔层根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NaCl胁迫下赤霞珠葡萄幼苗根际土和非根际土的pH值以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幼苗的生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不同NaCl处理下,葡萄幼苗根际土壤pH均低于非根际土,各层土壤的pH随盐胁迫程度加深而增高;水溶性K+在根际含量较低,水溶性Na+ 和Ca2+在根际富集。非盐渍条件下,葡萄幼苗根际碱解氮增高,而在盐胁迫下下降。在4 g/kg NaCl胁迫下,葡萄根际有效磷降低,其它处理下升高;而水溶性Mg2+ 则相反。试验结果还表明,Na+的存在阻碍了根系对多种矿质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影响了葡萄的正常生理活动,不同程度地限制了葡萄根系的生活力和吸收能力。在Na+的作用下,K+、Ca2+、Mg2+的迁移和吸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各层土壤中的几种离子的含量均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新疆精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精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农田耕作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土壤盐渍化程度呈梯度变化,即从洪积扇下部经冲积平原至沙漠,依次出现中盐渍土-强盐渍土-盐土-非盐渍土类型。②天然绿洲的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和碱解氮平均含量最高。荒漠土壤的养分含量很低,但养分含量与盐渍化成正相关,因此利用盐生植物资源增加盐成土荒漠的植被盖度,也是改良盐碱土的良好途径。③人工绿洲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水平相对较低,主要是只重视施用化肥,却忽视诸如有机肥与化肥结合使用等利于有机质和钾肥积累的耕作措施。④人工绿洲各养分要素的变异系数最低,这是由于近年来精河流域以棉花作为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化肥的施用水平较为一致。⑤土壤水溶性盐分(全盐量)随耕作年限的增长表现出先降低又升高的趋势;土壤养分含量的指标变化趋势也基本相似,即先增加而后开始下降,其中有机质含量变化较为明显。主要与多年来棉花长期连作、不合理的灌溉及农田重用轻养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杨绍聪  吕艳玲  段永华  饶敏  李竹英 《土壤》2005,37(4):433-438
针对玉溪市设施栽培中存在的土壤盐分富集及养分不平衡问题,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将设施栽培土壤与露地栽培土壤配对,采集剖面土样和耕作层混合土样进行化学性状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溪市设施栽培土壤pH值显著降低,盐分浓度、有机质、有效态N、P、K、S、Cu、Zn、Fe及交换态Mg显著提高,而交换Ca和有效Mn提高不明显;设施栽培土壤养分富集主要在0~10cm土层,且集中在0~2cm的表土层,其中以EC值、有效S、有效K及有效Mn在0~2cm表土层的相对富集量最多。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饲料作物种植对苏打盐碱土改良的影响,以内蒙古科尔沁旗苏打盐碱地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土壤等级(中、良、优)和5个饲料作物种类(高丹草、稗草、青贮玉米、湖南稷子、甜高粱),共计15个处理,研究不同土壤等级下,饲料作物对土壤盐化碱化、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并根据模糊物元-熵权模型进行土壤改良效应评价。结果表明:饲料作物收获后土壤平均p H较播种前降低1.64%,种植前后土壤p H差异不显著;土壤EC、总可溶性盐、碱化度显著降低(P<0.05)。不同饲料作物种植降低土壤Ca2+、Mg2+、HCO3+CO32–含量,提高土壤K++Na+、Cl含量,对土壤SO42–含量影响存在差异,收获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比播种前分别降低15.15%、24.06%。基于模糊物元-熵权模型得出,青贮玉米对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的土壤改良效果更佳,而甜高粱与高丹...  相似文献   

16.
稻麦轮作田改为保护地菜田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表明,位于长江三角洲嘉兴市的稻麦轮作田改为多年连作的蔬菜保护地后,土壤肥力质量已出现明显的酸化、次生盐积化、富营养化和非均衡化(氮磷超负荷累积和中微量元素缺乏)等演变趋势。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同类蔬菜地土壤相比,或与仍是稻麦(油)轮作的三类代表性水稻土相比,153个蔬菜保护地土壤样品pH平均下降约0 9单位。囊水型水稻土和爽水型水稻土大棚保护地的土壤pH下降严重,而漏水型水稻土大棚保护地只略有下降。84个蔬菜保护地土壤样品的可溶性盐平均为2.81g/kg,其中3.0g/kg占36.2%。囊水型土壤含盐量最高,达3.71g/kg,爽水型土壤与漏水型土壤分别为2.67和2.54g/kg。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均有大幅增加,尤其是速效磷超负荷累积:硝态氮(N)300mg/kg占调查样品的30.8%,速效磷(P)达90mg/kg以上。但中微量元素相对不足,缺钙、缺锌、缺硼等生理缺素病害时有发生。调查证明,蔬菜保护地土壤肥力质量急剧变化与过量施肥及多年大棚蔬菜连作有关。因此,退化土壤的修复必须从建立科学的平衡施肥制度和合理的轮作倒茬体系着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设施栽培系统中的养分管理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设施栽培养分管理是设施农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在养分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设施栽培养分投入和土壤养分累积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设施栽培养分管理现状,指出了由于不合理养分管理导致的设施栽培土壤盐分大量积累、营养元素间比例失调、设施蔬菜品质下降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设施栽培养分管理的一些具体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不同利用年限蔬菜温室土壤性质垂直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摸清温室土壤性质的垂直变化与蔬菜作物生长的关系,采取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利用年限温室土壤的主要肥力指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蔬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硝酸盐含量与利用年限呈正相关.温室土壤全盐含量自上而下呈现出高-次高-低-中的变化规律,盐分主要集中在根系密集的0-40cm土层;耕层土壤全盐量变幅在1.3~5.7g/kg之间,平均为3.2g/kg,属重度盐害.中度盐害程度以上(总盐>2.0g/kg)的占调查对象的75%,全剖面中,随着土层的下移,盐害程度逐渐降低.耕层pH均值7.96,与对照相比,下降0.61个单位.60-80cm的土层pH均值8.3,呈碱性,与对照相比,平均下降0.27个单位,温室土壤0-80cm内pH值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一定的“弱酸化”现象.耕层土壤硝酸盐平均高达63.3mg/kg,是对照的5.5倍,60-80cm土层硝酸盐则是对照的6.8倍.全土壤剖面硝酸盐淋洗现象明显.除特殊的温室环境影响外,主要归因于有机肥用量少,过量或偏施化肥,常年连作,不合理灌排等.  相似文献   

19.
咸水安全利用农田调控技术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淡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开发利用地下咸水资源,发展农业灌溉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微咸水或咸水代替部分淡水进行农业灌溉,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淡水资源的不足,但咸水和微咸水灌溉带来的土壤积盐和作物减产等问题始终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咸水或微咸水灌溉带来的潜在土壤盐渍化危害入手,就如何应对咸水和微咸水灌溉带来的次生盐渍化问题,通过总结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减轻土壤盐渍化对作物危害的各种途径,从微咸水灌溉和咸水灌溉两个层面就优化农田管理农艺措施、生物措施、水利工程措施等方面进行概述。重点介绍了咸水或微咸水灌溉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优化田间管理农业措施(如合理的灌溉制度和灌溉方式、覆盖、深耕等),土壤中施入有机物质(如植物秸秆、有机肥、绿肥、生物质炭等)和无机土壤改良剂(如石膏、沸石等)、施用根际促生菌肥、种植盐土植物和耐盐作物品种等,以及咸水结冰灌溉、暗管排盐等水利工程措施,这些都是降低咸水灌溉带来的土壤盐害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微咸水或咸水补灌为核心,结合雨水资源利用,通过种植耐盐植物品种、增施土壤微生物肥、土壤调理剂等措施提高土壤缓冲能力,配套垄作和地膜覆盖等降低土壤蒸发措施,抑制土壤盐分表层积聚,配套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技术,提高土壤蓄雨淋盐和养分快速提升,集成微咸水安全高效灌溉技术模式,制定规范化的技术应用规程,有机地结合各种改良措施,可有效控制咸水和微咸水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达到咸水资源的高效安全可持续利用,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