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采用过氧化氢作为主漂白剂,常温下对桉树单板进行漂白试验。以各组成药剂质量分数和漂白工艺为试验因素,以白度值为评价指标对漂白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比3种不同后处理方式对漂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下,桉树单板的最佳漂白工艺为浴比20∶1,氢氧化钠质量分数0.3%,双氧水质量分数5%,漂白时间10 h。3种干燥方式均可使漂白单板保持较高的白度值,生产中可任意选择或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中山杉单板快速漂白工艺,采用H_2O_2和NH_4HCO_3作为漂白剂进行单因素漂白试验,以漂白单板的色差△E~*和白度差△W~*来评价漂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条件下,H_2O_2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对漂白效果影响较小,NH_4HCO_3质量分数25%时漂白效果更好。结合极差与方差分析,筛选出适合中山杉单板快速漂白的工艺:V(H_2O_2质量分数15%)∶V(NH_4HCO_3质量分数15%)=1∶1、处理温度70℃、处理时间3 min,此条件下漂白试样色差值为19.6,白度差值为15.1%。研究结果证明了H_2O_2和NH_4HCO_3复配漂白剂对于中山杉单板的作用,为单板快速漂白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桉树单板材色,用酸性橙为染色试剂对漂白弦切桉木单板进行染色,选取NaCl质量分数、酸性助剂质量分数、染料质量分数、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为工艺参数,进行桉木单板染色试验和上染率测定。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染料最佳质量分数为0.01%、NaCl最佳质量分数为0.2%、酸性助剂最佳质量分数为0.1%、最佳时间为4h、最佳染色温度的为70℃,此时,桉木单板的上染率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几种常见的氧化型和还原型漂白剂对变色北美鹅掌楸木材进行漂白试验,对漂后试材进行目测观察及测色仪测定色度指数比较其漂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北美鹅掌楸木材的一般漂白,氧化型漂白剂优于还原型漂白剂.在考虑环保和对材面纤维的影响等因素的条件下,低浓度过氧化氢对漂白对象有很好的漂白效果,较佳的工艺条件为:H2O2质量分数6%,pH值为9,5 ~10.0,Na2SiO3质量分数0.4%,温度70℃,时间60~ 90 min.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杨木单板的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染料对速生杨木单板染色,考察染液质量分数、染色时间和染色温度对单板色差值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RSM)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并对染色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染液质量分数0.52%、染色时间4.2 h、染色温度72 ℃时,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染色效果,杨木单板的色差值为62.54 NBS.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氧水作为主漂剂漂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集成薄木,以漂白温度、漂白时间和双氧水质量分数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漂白后薄木的白度值和色差进行检测和分析。在综合考虑漂白效果和生产成本后,得出较佳的杉木集成薄木漂白工艺参数为:漂白温度50℃,H2O2质量分数4%,漂白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刨切竹单板在家具曲面构件贴面或封边时出现横向开裂、破损等情况,采用氢氧化钠(Na OH)、碳酸氢钠(Na HCO_3)和尿素(CH_4N_2O)分别对刨切竹单板进行了软化处理。结果表明:刨切竹单板的软化工艺参数对其软化效果有较大影响,大小顺序为软化温度软化剂质量分数软化时间;随着软化温度的升高、软化时间的延长和软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大,刨切竹单板的横向柔韧性能逐渐增大;Na OH软化刨切竹单板的适宜工艺参数为:软化温度65℃、软化时间60 min、软化剂质量分数2%,Na HCO_3和CH_4N_2O则为:软化温度65℃、软化时间90 min、软化剂质量分数2%;其中,Na OH对刨切竹单板的软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香樟树瘤单板漂白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樟树瘤单板具有天然的美丽花纹,但因其颜色较深,限制了其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为了扩大其应用范围,本文选用过氧化氢作为主漂白剂,探讨各漂白工艺对香樟树瘤单板漂白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本试验确定的漂白工艺条件下,香樟树瘤单板的白度可由原来的14.2%~16.7%提高至41.4%.  相似文献   

9.
麦草化学机械浆过氧化氢漂白工艺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探讨了过氧化氢(H2O2)漂白麦草化学机械浆的各种影响因素。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H2O26%(质量分数,下同),浆浓20%,MgSO40.05%,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0.3%,Na2SiO35.0%,NaOH3.5%,漂白温度80℃,漂白时间2.5h,白度可以达到53%(ISO),能够满足配抄普通文化用纸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单板漂白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三个单板漂白实例分析,论述了漂白配方、漂白工艺对单板的漂白效果及漂白加工成本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漂白液配比为双氧水35-40g/L(浓度10-15%),硅酸钠5-6g/L,SETI-01为3.5-4.0g/L,漂白液pH9.5-11;漂白条件为浴比1:7,浸渍温度85-90℃, 浸渍时间60-80min时漂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杨木单板染色工艺与染料染着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活性艳蓝KN-R染料在不同工艺条件下浸染杨木单板,测定在各种条件下的染着量.结果表明:在不同染色温度与时间的条件下,在染液的质量分数0.01%到0.20%范围内,染色单板染着量与染液质量分数成正比;在不同染色温度和质量分数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染着量变化不大;在不同时间、质量分数条件下,随着染色温度上升,染着量变化不显著.因此,活性艳蓝KN-R染液在质量分数0.20%、染色时间1 h、温度40 ℃下即可达到染色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结合软木材料的特点,分析研究漂白剂的性能,选取过氧化氢(H_20_2)作为软木材料的漂白剂;采用SC-80C全自动色差计对漂白试样进行白度的定量测量,综合考虑定性观察和定量检测的结果,确定软木材料的最佳漂白工艺条件为:过氧化氢浓度为9%,漂白时间为60 min,漂白温度为70℃,漂白液的pH值为10.以白度为评价指标,各因素对漂白效果影响的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温度,时间,过氧化氢浓度,pH值.各因素对白度的影响都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分别研究了漂白液浓度、漂白温度、漂白时间以及浴比4个因素对重组竹漂白的影响,然后优化漂白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重组竹漂白效果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后趋于平稳;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温度超过80℃后,漂白效果有下降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浴比对漂白效果的影响不大,只要漂白液完全浸润竹束即可达到漂白要求。在本实验范围内,确定重组竹漂白工艺适宜的工艺参数为:漂白温度70℃、漂白液浓度6%、漂白时间120 min、浴比20∶1。  相似文献   

14.
通过化学试剂与木材中木质素、抽提物等成分发生反应,可以改变木材的颜色,从而达到对木材表面修饰的目的。以氯化亚铁(FeCl2)为变色剂,通过浸渍的方式获得了变色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单板。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亚铁离子的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以及干燥温度对麻栎单板变色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处理工艺;利用色差仪对麻栎表面的色度系数进行了测试,并通过紫外漫反射光谱和红外光谱对麻栎变色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经氯化亚铁溶液处理后,麻栎单板表面变为蓝黑色,颜色均匀,纹理清晰;影响麻栎单板变色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氯化亚铁质量分数>干燥温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氯化亚铁对麻栎进行化学变色处理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氯化亚铁质量分数为1.0%、处理时间为10 min、处理温度为80℃、干燥温度为40℃。碱抽提可以去除麻栎单板表面大部分可以与铁离子发生变色反应的木质素或酚类物质,碱抽提后的麻栎不再发生明显的变色反应;麻栎与铁离子的变色反应,主要发生在木材的酚羟基和芳香环取代基上,木材中的酚类物质与铁离子络合反应是其变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荷木单板的漂白与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传文  侯海  宋圣华 《木材工业》2003,17(1):21-22,30
试验研究了荷木单板漂白工艺及染色时间,染液浓度,染液温度等染色工艺参数对漂白单板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染色时间在5h左右,染液浓度控制在0.5%-0.6%,染液温度保持在70-80℃时,单板内部染色的,染色效果好,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竹浆粕生产过程中二氧化氯漂白(D1、D2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D1段和D2段分别研究了ClO2用量、NaOH用量、温度、时间4个因素及ClO2用量单因素对二氧化氯漂白效果的影响,包括α-纤维素、聚戊糖、白度、卡伯值、黏度、灰分等性能,其中D1段分析了白度提高与浆粕α-纤维素、聚戊糖及灰分的关系。结果表明,D1段最优工艺条件为:ClO2用量1.52%且NaOH用量0.76%(NaOH与ClO2质量比1∶2),温度75℃,时间120 min,浆质量分数10%。经D1段处理后,竹浆白度提高率达到了78.8%,黏度下降率仅为19.55%,漂白选择性高。在D1段漂白工艺的基础上,确定D2段的ClO2用量0.8%,且漂白时间120 min,漂白温度75℃,浆质量分数10%。浆料白度增加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α-纤维素含量同时降低了聚戊糖及灰分等杂质的含量,达到了调整竹浆粕质量指标和提高反应性能的目的。经含有两段二氧化氯漂白的无元素氯漂白流程处理后,竹浆粕最终白度达到了88.2%(ISO)。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在不同单板厚度、不同漂白时间、连续漂白不补充漂白剂、连续漂白补充漂白剂等条件下杨木单板的漂白效果,结果表明:单板厚度对漂白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漂白时间延长,漂白效果更好,但漂白时间不宜过长;连续漂白时,需要补充一定量的漂白剂。  相似文献   

18.
在常压下研究了温度、时间、复配阻燃剂质量分数等不同浸渍工艺参数对薄竹单板载药量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载药量薄竹胶合板的燃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为60℃,时间为8h,复配阻燃剂质量分数为30%时,单板载药量趋于稳定;单板厚度增加,单板载药量会相应减少。力学性能表明,经过阻燃处理的薄竹胶合板随着载药量的增加,胶合强度有所下降,与未处理试样的胶合强度相比,经载药量为6%,8%,10%和12%阻燃处理的胶合板胶合强度分别下降了16.1%,22.0%,28.0%和35.6%,含水率范围为12.3%~13.2%,胶合强度和含水率均能满足Ⅱ类胶合板的要求。燃烧性能表明,随着载药量的增加,胶合板的点燃时间和残余质量逐渐增加,而总热释放量和总烟释放量逐渐减小,阻燃效果明显。因此,利用常压浸渍工艺生产阻燃薄竹胶合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正>项目名称:科技木用单板漂白脱色工艺创新申报单位: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三等奖)1项目简介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木用单板漂白脱色工艺创新"项目是通过创新工艺,使原来的55.3%的C、D级单板中的20%转化为A、B级,从而降低产品对原材料质量的依赖,实现了劣材优用,降低原材料的库存和耗用成本,创造了可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利用速生杨木单板生产单板条层积材(parallel strand lumber,PSL)以制备木结构建筑中的柱构件,将杨木单板条浸渍不同质量分数(10%,20%和30%)的酚醛树脂胶,采用热压工艺压制单板条层积材,并测定试件热压过程中的温度传递和轴心抗压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SL热压升温曲线可分为快速升温阶段和缓慢升温阶段,在快速升温阶段,随着单板条浸渍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板坯传热速度逐渐增加。PSL柱轴心抗压力学性能随着单板条浸渍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浸胶胶液质量分数为10%的PSL试件轴心抗压性能最低,浸渍20%和30%质量分数胶黏剂的PSL柱试件的初始弹性模量比浸渍10%质量分数胶黏剂的PSL柱试件分别提高841%和1577%,临界应力也分别提高3103%和3698%。单板条浸渍不同胶液质量分数的PSL柱试件轴心抗压破坏形式不同,主要包括顺纹贯穿的开裂破坏和柱端部压溃破坏。综合考虑,采用20%质量分数胶液浸渍单板条压制的PSL物理力学性能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