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日传统家具由于受不同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选材原则。在传统家具的用材方面,中国传统家具表现出一种独具特色的"硬木"文化情结,而日本传统家具则表现出一种"轻材质重工艺"的审美意趣。日本传统家具在选材与用材方面的审美意识应成为中国对日出口家具企业进行原材料选择、成本分析与产品设计定位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传统家具借鉴和学习中国汉唐家具文化。至近代的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开始积极吸取西方家具设计思想及造型、工艺与技术等工业化成果。笔者通过对日本传统家具在近代化进程中"西化"的家具造型以及吸取西方现代主义风格的大量案例分析,探究了日本从传统家具到近代家具在造型与风格演变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早在东汉时期就开始进行文化交流,日本传统家具的漆艺、装饰纹样等具有汉唐遗风。到了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使西方文化成为了世界的主流,中日传统家具在近代化进程中也受到了影响,家具装饰手法上展现了不同的"西化"特征。笔者对近代中日家具中"西化"的装饰手法进行梳理与比较,找出中日两国各自的表现特点与发展轨迹。发展轨迹的不同,造就了家具发展的不同结果,提出借鉴日本经验,并对当代中国如何传承传统家具文化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尤齐钧 《国际木业》2006,36(5):20-21
国际资本总是流向优质、高效和低成本的地区.因此中国很自然地成为全世界家具产业资本的流向.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家具制造业就逐渐来华投资家具业、创办"三资"家具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地区就有"三资"家具企业1 000余家.上海约有300多家.  相似文献   

5.
岭南家具地域风格特点成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岭南家具概述 岭南家具,主要指清中期以来岭南地区制作、流传的,以紫檀木、花梨木等优质硬木以及楠木、樟木等当地木料为主要用材的传统家具.传统的岭南家具以广式家具为地域代表,在清中期成为清官的主要家具,在中国家具文化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一方面继承中国优秀的家具传统,一方面大量学习外来文化艺术和家具造型手法,在家具的应用功能上创新开拓,对中国沿海各大城市家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岭南家具受自然地理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民居建筑与室内布局、岭南文化艺术和西方家具文化多方面影响,形成了岭南家具"兼收并序、灵活变通、开拓进取"的地域文化内涵.其总体特征是用料粗大充裕、装饰花纹雕刻深竣、装饰题材西洋化.  相似文献   

6.
明清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巅峰之作,其中的竹藤家具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类型,蕴含着中国延续至今的竹文化。中国的竹文化包括实用性和艺术性2个方面的内涵,尤以艺术性的竹文化更为人们所看重。明清竹家具以其简洁、实用又不失精美的造型艺术,在明清家具甚至中国传统家具历史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而明清竹家具所内涵的"人格特征"、"清净无为"、"自强不息"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被世人所崇拜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家具木作结构和工艺,选取架格类古典家具,采用归纳解析法,对传统家具的木作结构和工艺进行归纳和对比分析,并从结构与工艺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复杂性角度对其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对中国传统家具木作结构和工艺保护与研究是一种有效途径,合理的架格家具结构与工艺图像数据资料对于中式家具结构和工艺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明清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高峰,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传统竹家具包括明清竹家具的研究则相对较为薄弱,而传统竹家具特别是明清竹家具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研究传统竹家具艺术将有助于中国家具事业的全面发展。文章在梳理竹家具形制和编织工艺的基础上,考察、分析了明清竹家具的造型、结构和装饰的艺术特征,总结出明清竹家具造型具有简练淳朴的线条之美、结构具有顺应材性的实用精巧之美、装饰具有天然与人工相融合的自然和谐之美。对于传统竹家具嬗变过程的梳理和对明清竹家具艺术特征的归纳总结,将有助于完善中国传统家具艺术风格的整体面貌,也可以为中国新中式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吴宏伟 《林产工业》2020,57(2):101-103
日本竹木家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值得深入研究和发展。通过分析传统日式竹木家具的风格特征,深入研究日本竹木家具的演变,并分析其材料和工艺以及实用性,为促进日本传统家具风格的继承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提到我国的传统家具,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以硬木为主材的红木家具,因为我国传统家具主要是以明清家具为主,而明清家具的主要用材是以红木为主,所以在研究传统家具时容易忽略一些利用其他材料制作的传统家具,竹类家具就是其中的一类。文中从传统竹家具的造型特点、传统竹家具结构中线的种类和传统竹家具中"线"的形态特征3个方面对其性质、特征、变化以及延伸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拟得出传统竹制家具在造型形态上"线"元素应用的基本特点和变化规律,以期为现代竹家具在线的设计应用上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董华君  沈隽 《林产工业》2019,46(1):53-56
通过分析家具发展现状,采用模块化、可拆装的设计方法,对榫卯结构衔接形式进行现代化改良,使传统榫卯结构能够适应机械化生产和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家具文化。  相似文献   

12.
周忠祥 《林产工业》2007,34(6):20-22
在木家具结构设计中,特别是具有中国传统家具风格的实木家具结构设计中,木框角部斜角榫接合强度是人们既关注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是衡量木框斜角榫接合性能高低的两个重要指标。笔者对三种常用的、易于机械加工的斜角榫接合试件的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进行了实验测定,并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斜角榫接合形式,胶黏剂种类,加压时间等各个因子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木框角部接合的整体结构性能。单肩斜角明榫接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明清竹家具是中国传统竹家具发展的高峰期,在当前“以竹代塑”背景下,其优秀的造型艺术,尤其是有别于硬木榫卯结构的结构形式为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文化源泉。文章依据组成家具的结构部件是否必要的原则,梳理归纳出明清竹家具结构形式可以分为主体结构形式和辅助结构形式2类。同时,从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外延/内涵”二元理论出发,论述了明清竹家具主体结构形式符号以外延意义为主、辅助结构形式符号以内涵意义为主,进而总结出主体结构形式符号的外延意义是实用功能性的、辅助结构形式符号的内涵意义是审美装饰性的。对于明清竹家具结构形式符号学视角的考察,一方面丰富了明清竹家具研究的理论系统,另一方面可以为当前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造型意义传达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以数学方法对榫眼形状进行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家具、门窗等特殊行业需要的直榫榫眼数控加工提供数学描述理论,提出的这些理论将为数控加工常见的几种直榫榫眼的数学模型建立提供基础理论,为研究直榫榫眼形状的视频再现提供数学方法。所提出的理论与榫眼加工工艺相结合,将为木榫榫眼加工的CAD/CAM和数字化控制以及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并将极大地促进传统榫眼加工工艺。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将加工过程数学描述研究应用到木材及家具工业中。  相似文献   

15.
家具的结实与稳定程度,一直是用户选购家具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衡量家具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准.对家具几种常用的、易受损坏的榫接合形式在承载荷过程中所受的各类力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所受各类力进行量化计算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木构建筑的榫卯结构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广泛。笔者通过对现存木构建筑中榫卯的作用以及种类的分析,归纳了木构建筑中的几种常用的榫卯及其应用方式。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实地考察,分析了国内外建筑中榫卯的应用方法,归纳出榫卯结构在现代建筑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从榫卯的材料和结构方面出发,介绍了现阶段榫卯的创新发展现状,结合其在建筑中应用的方法与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榫卯的创新方向及趋势。对榫卯进行应用分析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大致的方向,为今后榫卯的再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对其进行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家具以木竹类家具为多,家具的组合方式及其发展演变体现了古代工匠在家具设计中包容兼济与扬长避短的理念,形成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家具形制结构。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不同造型和功能的家具通过组合发展为新型家具的演化过程,以及由于起居方式的改变而带来的家具组合方式的变化。研究古代家具的组合方式将有助于拓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思路,为研究中国古代家具摆放以及家具形制变化的演变过程提供更具综合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家具的分形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几何是曼德勃罗特(B.B.Mandelbrot)1975年创立的。分形几何是大自然的几何学,目前已经应用在许多领域。本文从中国传统建筑的分形特征引出中国传统家具的分形研究,归纳出三类具有分形特征的中国传统家具,并对其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经过较全面的研究,笔者认为一些中国传统家具在外形上具有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